六·一兒童節快到了,每每到這個節日,80後、70後……甚至50後的「超齡兒童」都往往會想起回不去的童年。當年雄赳赳氣昂昂抱著大鼓的小鼓手、戴著紅領巾敬禮的白襯衫小女孩、腰別塑料槍的小男孩,如今早已為人父母,甚至兩鬢染霜,那些老照片凝固著無法再被複製的經典瞬間,帶給我們一個時代的回憶。
近日,南國早報向網友徵集了一些帶有深刻時代烙印的童年老照片,並請他們講述老照片背後的故事。這次,讓我們一起「夢回六·一」,重溫童年,見證城市發展歷史,勾勒時代變遷軌跡。
南國早報網友「豬俠」供圖。
如今,神奇的數碼技術把全國人民都培養成了攝影家,隨處可以拍照,隨手可以刪除。但是,在很多70後、80後甚至90後的童年記憶裡,照相是一件特別奢侈的事情。在那個年代,沒聽說過誰家有照相機,因為照相機本身很貴,買膠捲再加衝洗出來,一卷就要幾十元。
所以,那時候為了記錄人生中重要的時刻,比如出生100天、結婚、全家團聚等,很多人會跑到照相館拍照留念。對很多孩子來說,逢年過節或過生日時,能去照相館拍張照,就是最大的滿足了,照相館也就成了許多孩子心目中的「聖地」。
南國早報網友「林菲」供圖。
照相館往往臨街都有一個櫥窗,裡面陳列著一些放大的照片,有的照片用彩筆上色,鮮豔又有點失真。去照相後,得等幾天才能夠取相片,這讓人又多了幾分期待和想像。
南國早報網友「半點」供圖。
在那個年代,木馬和三輪車是照相館「標配」之一。無論來自哪個照相館,無論出自哪個攝影師之手,他們童年的老照片上,道具是如此眼熟,姿勢是如此雷同——兩手抓著車把,騎在木馬、三輪車上,雙眼炯炯正視前方。
南國早報網友「A左語」供圖。
顏色鮮豔的塑料花則是照相館「標配」之二。不管你情不情願,也不管你是男孩女孩,攝影師往往會往你手裡硬塞一把五顏六色的塑料花。
網友「A左語」說,1996年春節,在桂林,媽媽給六歲的他和弟弟、妹妹穿上新衣服,把兄妹三個帶到照相館裡。在山水畫背景板前,攝影師讓站在中間的弟弟神氣地雙手叉腰,給他妹妹拿了一枝塑料花也就罷了,還把一枝塑料花塞到身為男孩的他手裡。兄妹三人有點僵硬的姿勢,配上擠出來的咧嘴笑,滑稽又可愛。兄妹三人童年時代的唯一合影就這樣誕生了。
編輯|盧盈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