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5月25日,廣州市小學一、二、三年級學生陸續返校。當學生們滿心歡喜地等著回校時,又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出現了——剛過完「史上最長」的假期,會不會又迎來「史上最強」的假期症候群?一時之間,開學的欣喜變成了不安,睡不著、心裡躁等症狀仿佛已經提前降臨,讓人忍不住想大喊一句:「史上最強版」假期症候群,請你離我遠點!
採寫:本報記者 梁茹欣 實習記者 李鑫宇
假期放得有多長,開學就有多焦躁
小何是一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三月,學校組織起了網課,可網課並沒有在校時的任務多,大量的空餘時間讓小何深刻地感受到了網課的「美好之處」。5月學校陸續開學,父母開始督促小何按上學時間規範作息了。這突如其來的「束縛」開始讓小何變得煩躁不安,經常夜不能寐。
小何的表現便是典型的「假期症候群」。「假期症候群」又稱「節後症候群」,是指人們在長假之後出現的各種生理或心理的表現。人們重新進入常規生活學習狀態時,難以適應和調整,導致對工作、學習厭倦,提不起精神,學習效率低,注意力難以集中,出現焦慮、失眠、頭痛等症狀。
在經歷了長達四個月的「宅家」假期後,「假期症候群」更是來勢洶洶。小何的父母表示,他已經從一開始的不安和焦慮,逐漸變成恐懼上學,每每談起這件事他就會哭鬧並帶有強烈的抵抗情緒。當下,如何安撫好孩子的心理儼然成為了父母們的一大難題。
「假期症候群」始於難以建立「動力定型」
為何會有「假期症候群」呢?從心理上來講,是受「動力定型」的影響,即身體外部和內部的條件刺激依一定順序不變地重複多次後,大腦皮質上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關係固定下來。一個長假下來,自然形成了一個動力定型,尤其是這種懶惰的、相對不受約束的動力定型,從而導致開學回歸正常作息後就很難適應了,因此會對開學出現焦慮、恐懼等不適應的心態。
而受疫情影響,學生們一下子擁有了接近四個月的長假,在這漫長的時間裡,學生們對於在校學習的「動力定型」早已散落得零零碎碎,開學意味著孩子需要改變自己在這幾個月內形成的種種習慣,這對許多孩子來說都是無法快速適應的。所以,當孩子們無法調整好自己的狀態來迎接開學時,「假期症候群」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父母要耐心勸解,規範孩子作息
當孩子對於開學產生抵抗情緒時,父母首先應該冷靜下來,保持平和的情緒跟孩子進行溝通。有些家長一發現孩子有厭學心理就認為孩子在偷懶,甚至因此暴跳如雷,對孩子進行責罵,似乎很難理解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原因。其實,經過「加長版」寒假和長期宅家生活,孩子們開學後要從原來的網課模式調整為常規課堂模式,再加上疫情防控的影響,他們還要面對校園環境發生的變化。因此,孩子出現「假期症候群」是可以理解的。此時父母若以責罵回應孩子,其實是在孩子的情緒上「火上澆油」,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在了解到孩子出現「假期症候群」的症狀時,父母應耐心地跟孩子進行溝通,找出孩子不願上學的根本原因;然後再對症下藥,引導孩子逐步克服這一心理。
其次,父母也應協助孩子調整作息時間,儘量做到與學校的時間同步。在假期,不少孩子的作息時間已經完全混亂,這種長時間的不規律作息本身就會使孩子的精神萎靡、食慾不佳、情緒波動大。只是當假期快要結束時,這一系列問題都被放大了。此時,父母應提前讓孩子進入到正常作息的狀態,給孩子定下生活作息表,督促孩子執行規律的作息時間。這樣,當正式開學時,孩子就不會因為無法適應學校的作息時間而精神不佳。
除此之外,孩子的飲食也十分重要。春節期間,許多家庭都是大魚大肉,即使春節過了,為了孩子的身體,各個家庭的餐桌上也是肉類繁多,不停歇地「吃吃吃」可能會導致神經性厭食。為此,家長可以適當減少餐桌上的肉類,多為孩子準備一些穀類食物和綠色蔬菜,清腸胃的同時還能讓營養更加均衡。
學生要放鬆心情,制訂計劃
學生們在面臨「假期症候群」帶來的負面情緒時,萬不可就此萎靡不振。要知道,「喪」情緒並不難改變什麼,假期始終會結束,該開始的學習還是會開始。此時,學生們更應該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聽聽喜歡的音樂、看看喜歡的電影、想想開學就能見到的好朋友們,努力使自己變得積極起來,以愉悅的心情迎接學校生活。
若是心情實在難以平靜,還可以選擇利用運動舒壓。在揮灑汗水的過程中分泌多巴胺,也可使心情變得輕鬆。適量的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使人能更好地適應在返校上課的運動量。
最後,一份合理的學習計劃是必不可少的。每天制定一個小目標,並給自己設定好完成目標後的小獎勵,既能規範自己又能鼓勵自己,何樂而不為呢。
老師布置學習任務應適量,多多鼓勵學生
開學以後,本是在家「當主播」的老師也要重返三尺講臺,面對面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了。面對有「假期症候群」的學生,老師又該如何做呢?
返校後,學生們將面臨學習壓力、競爭壓力,特別是畢業班的學生,升學的壓力較大。而且受疫情影響,學生們還將面臨返校後學校新的規章制度和新環境,這都對學生形成一定的壓力。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兒少心理科主任馬靜建議,老師不要在開學之初就給學生施加太大的學習壓力,應給孩子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多嘗試著去鼓勵學生,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自信,引領學生發現學習的樂趣,從而消減學生的焦慮與壓力。其次,老師要促進學生間的互動,調動學生間的互幫互助,充分建立學生間的親密友好關係,讓學生能儘快適應新的環境,緩解學生內心的不安。
來源:新華號 廣州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