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李健、譚盾的音樂摯友:他讓古典音樂飛入尋常百姓家

2020-12-24 作家文摘報社

成年人的世界裡,除了長胖和脫髮,其他都不容易,現代人活成了一個「貝殼」,緊緊閉著,不肯打開,因為裡面太柔軟、太怕受傷。

在嘈雜的世界裡,到底什麼才能讓它放下戒備心,讓它打開......或許下面這位能給我們答案——

胡歌、李健、梁文道的音樂摯友

胡歌:是他,讓我和古典音樂成為朋友

他是譚盾、李健、梁文道的音樂摯友;

白巖松眼中最好的古典音樂傳教士;

他給胡歌、董卿列古典音樂聽單,胡歌更是直言:「是他,讓我和古典音樂成為朋友。

他不拘一格,通古今、懂詩書、曉音律,是這個快節奏時代裡的真正靜的下心來的雅士。

一本書、一碟唱片,他一坐就是一下午。

跟他交流過的人都一致認為:「在這個浮躁的年代裡,他一開口就能讓人放鬆下來。

郎朗說:「雪楓老師以輕鬆、幽默、自然的方式讓每個家庭體會到音樂的本質。」

作家梁文道說:「他的文學閱歷極為廣博,同時是最資深的古典音樂評論家。」

歌手李健說:「他是帶你入門古典音樂的最佳人選。」

數位大咖誠意推薦,他究竟是誰?

他就是古典音樂引路人、李健、譚盾的音樂摯友——劉雪楓。

從「北大歷史學霸」到「古典音樂啟蒙導師」

人生像是開了掛

你可能無法想像:這個能把音樂變成「營養品」的劉雪楓,沒有過什麼音樂作品,也從未上過一天音樂學院。

但享譽全球的中國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卻評價:「雪楓在我眼裡就是音樂家,他讓更多的人走進音樂。」

雖然小時候學過小提琴和小號,但劉雪楓並沒有走上音樂專業道路。在那段時間裡,他領悟了一個道理:「把樂器演奏得很專業的人,未必就一定是愛音樂的人。而反過來,喜歡音樂的人,也未必非得學樂器,學樂理。

於是,原本想做職業音樂家的劉雪楓,考取了北京大學歷史系,還在攻讀研究生時師從史學泰鬥周一良、田餘慶、祝總斌等名家。

放下樂器,但劉雪楓從未放下音樂。

他拜訪名師、閱遍藏書,積累了深厚的文史知識和不凡的音樂素養。

畢業後,一邊編輯大量的學術典籍及圖書,一邊發表專業樂評。

憑著這股音樂熱情,他最終投身古典音樂推廣工作,從此人生像開了掛:

他是收藏家,珍藏名版唱片10萬餘張

▲劉雪楓老師家中藏品一角

▲出差再忙劉雪楓仍然不忘

去大大小小的唱片店「淘」一把

他做主編,使《愛樂》《留聲機》(世界最權威的古典音樂雜誌)中文版以及《交響世界》享譽樂壇。

他做樂評師撰寫發表了200餘萬字的音樂評論。

他也是音樂教育家,長期受邀在各大頂級學府和劇院舉辦音樂普及、藝術鑑賞講座,成為千萬人的音樂啟蒙導師。

他Hold住世界名曲:他不會丟出那些壓得死人的複雜樂理,而會鋪墊出許多細水長流的故事,那些「名曲」在他的解讀下也變得真摯,有強烈的共鳴

他也喜歡談音樂家:他不是簡單枯燥地注釋,而是把這些作曲家請下神壇,化身成你自己、你的同學、你的朋友......

所以,愛聽雪楓講古典音樂的,不止是文化人,也不僅是大明星、企業家,還有普通的家庭主婦、平凡的上班族、尋常的學生......

劉雪楓的第一門音頻音樂課程推出至今已有三年了。

在這期間,無數人都在搜索因版權到期下架的雪楓音樂會。在得知其已絕版不再更新時,不停有人呼籲他能出第二季雪楓音樂會。

千呼萬喚,他的最新課程《劉雪楓:精講古典音樂100首》終於上線。

他讓古典音樂飛入尋常百姓家

成為人人都能享有的「奢侈品」

對於普通人來說,「學會」聽古典音樂一向是比較艱難的事情。

劉雪楓則認為:「愛好音樂絕對沒有任何門檻,你覺得悅耳、動聽、感動,你就會不斷地去聽它,更可能一輩子離不開它。」

對音樂的深刻感悟及四十年餘的聆聽經驗,讓劉雪楓成為古典音樂的最佳推介者。

他的「私藏」能讓徐小平「重新活過來」,在劉雪楓的感召和引領下,許多對音樂本來「無感」的人,從此愛上音樂,深切感受到古典音樂的美好以及給自身生活所帶來的改變。

訂閱過劉雪楓專欄的演員胡歌說:「雪楓老師的古典音樂,每個普通人都能聽得懂。」

劉雪楓的摯友白巖松評價:「如果古典音樂是一種宗教的話,他一定是最好的傳教士。」

談及古典音樂對人的影響,劉雪楓卻很淡然:「我不想把古典音樂弄得那麼偉大。

但它的確是一種救贖,在人生的關口,有時候一首古典音樂就可以讓你過關。」

聽古典音樂,是現代人最沒有副作用、最有性價比的解壓方式。

當你焦慮、浮躁、壓抑、緊張的時候,與其去唱K消耗能量,不如聽一首古典音樂,讓心情得到真正的放鬆。

他用古典音樂

拯救瀕臨破碎的家庭

在劉雪楓以往的課程留言區,曾經有這麼一條留言。

留言者是一位剛生了孩子不久的年輕媽媽,因為婆媳衝突和帶娃的壓力一度焦慮不堪,幾乎陷入產後抑鬱。在訂閱了劉雪楓的課程之後,她告訴家人,這是花了近兩百塊買來的音樂,每個人每天都該聽15分鐘。

在那15分鐘裡,原本充斥緊張氣氛的家庭安靜了、鬆弛了。她說,那是每天最幸福的15分鐘。

▲劉雪楓老師經常在線下

舉辦推廣古典音樂交流講座

劉雪楓說,古典音樂包含了人類所有的情感類型,一切悲歡離合、喜怒哀樂,都能在音樂中獲得共鳴。

這其實就是古典音樂的價值所在。而劉雪楓所做的,便是從上萬張專輯中,為你挑選100首必聽的傳世名作,讓你通過1800分鐘的聽覺盛宴,仿佛置身於大師級的交響樂現場,告別塵世喧囂,開啟解壓之旅!

《劉雪楓:精講古典音樂100首》

白巖松、胡歌、董卿、郎朗等大咖力薦

古典樂知識付費第一人劉雪楓

相關焦點

  • 女人為什麼一定要聽古典音樂?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
    」胡歌、李健、梁文道都是他的音樂摯友他說:聽懂古典音樂,其實很簡單!劉雪楓,一個跟古典音樂相伴終生的人。作為收藏家,他擁有10萬餘張名版唱片。▲家中古典音樂唱片一角在家中時,一盞茶、一本書、一張唱片,他就能開啟無限美妙的精神之旅;外出會友時,他聊大家耳熟能詳的世界名曲,聊中外歷史的奇聞趣事,談笑風生間妙語連珠。
  • 譚盾:那將是中國音樂家的恥辱
    這不是譚盾的第一次創新。2001年,他因創作電影《臥虎藏龍》音樂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在這部使其聲名遠播的電影中,他讓馬友友將大提琴拉出了二胡的聲音。7月18日—29日,國家大劇院拉開「漫步經典系列音樂會」大幕。為這場全球古典音樂盛宴熱身,自然少不了長年遊走於東西方文化的譚盾。在一場「藝術沙龍」上,譚盾一身黑衣白褲亮相,不知是否想表達陰陽太極。
  • 譚盾:中國音樂是有機體系
    譚盾。王小京 攝中新網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 高凱)「咱們中國的音樂其實是在空氣裡、水裡、詩歌裡。我個人體會,西方的古典音樂其實是用和弦和樂音物理的組合造成流暢的緊張、舒緩。而中國音樂是有機體系,一個是樂音體系,一個是有機體系。」著名作曲家譚盾日前在京談及中、西方音樂作出如上表述。
  • 倪海葉攜手譚盾 古典大提琴「對話」湘西民樂
    7月23、24、25日,有「女馬友友」之稱的華人大提琴演奏家倪海葉將於上海大劇院,與華人音樂家譚盾首次同臺演奏《垚樂》、《地圖》。其中,下半場《地圖》中的大提琴獨奏由倪海葉擔當,而整個段落是用古典大協奏曲 (Concerto Grosse)與湘西民間音樂的多媒體結合起來的作品,包括「儺戲與哭唱」、「吹木葉」、「飛歌」、「舌歌」等段落。
  • 譚盾「鳥•森林」 蟲鳴鳥語彙成精妙音樂語言
    分會場之一的中山陵音樂臺,將舉辦以原創、經典、跨界為主題的三場大型演出,其中一場就是「鳥•森林:譚盾交響音樂會」。9月27日,譚盾攜自己的最新原創作品,與上海愛樂樂團聯袂獻演「鳥•森林」組曲。據悉,這是譚盾首次親自指揮他的作品《風與鳥的密語》,他將在演出現場邀請觀眾用手機與他一起合奏微信交響樂,坐在不同區域的觀眾用提前下載好的手機音頻,與臺上的藝術家默契配合。
  • 「初心」宣講「飛入尋常百姓家」
    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啟動以來,遂川縣從各行各業中選派優秀基層黨代表,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群活動中心、「百姓屋場會」「板凳家訪」等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宣講,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掀起主題教育學習熱潮。
  • 古典音樂已成為上海城市文化大IP
    ;近日,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牽頭,100位海內外音樂家在用一場長達16小時的馬拉松音樂會致敬「樂聖」並向世界同步直播。經考證比對,唱片錄製的曲目《魔法師之戀》問世不過十餘年時間,足見當時上海與世界古典樂界聯繫的緊密。  隨後的戰爭或許放緩了中西音樂交流發展的步伐,卻讓誕生之初屬於貴族階級的西洋古典音樂,在解放後的人民城市,真正飛入尋常百姓之家。  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廣播就有了常年推介古典音樂的節目。
  • 世界十大鋼琴家,郎朗榜上有名,網友:都是古典音樂的傳奇人物啊
    談及著名的鋼琴家,你肯定會說郎朗,對的他是著名的鋼琴家。論起古典鋼琴家,那就是貝多芬了,這裡列出的鋼琴家排名,都是一些在世的鋼琴家。 10.波利尼 出生於義大利的毛裡奇奧·波利尼是一名古典鋼琴家,在1960年華沙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獲得第一名,從此他與歐洲和美國等樂團合作演出。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譯文及注釋】  譯文朱雀橋邊長滿叢叢野草,點點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從前在王謝大堂前築巢的燕子,如今再來飛進平常百姓人家。入唐後,烏衣巷淪為廢墟。⑵朱雀橋:六朝時金陵正南朱雀門外橫跨秦淮河的大橋,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⑶王謝:王導、謝安,晉相,世家大族,賢才眾多,皆居巷中,冠蓋簪纓,為六朝巨室。舊時王謝之家庭多燕子。至唐時,則皆衰落不知其處。⑷尋常:平常。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詮釋的是什麼意思?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句詩出自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在這首詩裡,作者通過對黃昏時分的烏衣巷景色的描寫,撫今追昔,抒發了滄桑的感慨。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代表作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西塞山懷古》等。
  • 「飛入尋常百姓家」
    「飛入尋常百姓家」——手文化與「手」部首辨析(之十六)
  • 郎朗的一堂音樂大師課
    1月4日下午,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郎朗的音樂大師課開講。這是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自開幕以來的第一場大師課。很多家長帶著孩子早早地來到了劇院,還沒開始,觀眾席已坐滿了懷揣夢想的琴童和家長們,還有許多古典音樂愛好者和郎朗樂迷。郎朗走進音樂廳。
  • 科學家出手,讓燕窩酸「飛入尋常百姓家」
    據悉,中國科學家王駿團隊成功研發出平價燕窩酸,有望讓燕窩酸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他師從中國微生物學泰鬥焦瑞身教授,之後赴美國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攻讀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研究生和留學生。 畢業後王駿先後任職於美國農業部、澳大利亞La Trobe大學,在創立基因港之前在香港中文大學任職15年。2000年創立基因港後王駿教授帶領30餘位科學家累計投資10餘億港元建立了完整的酶製劑產業鏈,擁有了八十餘項專利。
  • 郎朗2019新專輯《鋼琴書》手稿曲譜版美國首發 再掀古典音樂熱潮
    (攝影:錢珊銘)《鋼琴書》是郎朗回歸環球音樂集團以及旗下古典廠牌德意志留聲機之後錄製的首張專輯,收錄了最初帶給郎朗靈感、並指引他走上國際鋼琴家道路的經典曲目,如巴赫的 「C大調前奏曲」、貝多芬的《致愛麗絲》;也有耳熟能詳的當代電影電視配樂,如電影《天使愛美麗》中的《愛美麗圓舞曲》,坂本龍一的鋼琴版《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等。
  • 郎朗妻子吉娜發布首張古典EP,演繹廣東音樂名曲《平湖秋月》
    8月14日,鋼琴家郎朗在深圳奏響巴赫《哥德堡變奏曲》世界巡演的首站。 同一天,郎朗妻子、青年鋼琴家吉娜·愛麗絲的首張古典EP《旅行日記》也揭開面紗。該專輯的第1支預熱單曲《蕭邦:夜曲Op.9 No.1》上線與樂迷見面。
  • 黨的理論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
    如何更好地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是當前宣傳思想工作必須深入思考和著力解決的問題。思響哥推薦閱讀人民論壇的最新文章。來源 | 人民論壇雜誌及人民論壇網(rmltwz)作者 | 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 張潤枝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應當向群眾講清理論的科學內涵和發展歷程,提高群眾的理論認識水平
  • 臺灣「女版郎朗」的藝術夢 在大陸普及古典音樂
    臺灣「女版郎朗」的藝術夢 在大陸普及古典音樂 有人甚至稱她為「女版郎朗」。  她,就是臺灣地區目前唯一獲得俄羅斯及美國雙鋼琴博士學位的鋼琴家,現任華僑大學廈門工學院音樂系教授的古曉梅。
  • DuerOS Workshop上海、南京站:讓對話式AI技能「飛入」尋常百姓家
    「中國開發者怎樣才能像亞馬遜頭部技能開發者一樣月入過萬美元?」「DuerOS能為開發者提供哪些支持?」…繼異常火爆的DuerOS喚醒之旅Workshop北京、深圳站後,9月13日-14日,DuerOS喚醒之旅導師團隊來到上海、南京,並為參加第一屆技能開發大賽的開發者提供從知識、技巧到實踐指導最大範圍的支持。據悉,所有參賽者需要在23日前提交作品,現在距離大賽提交截止日還有不到10天的時間。
  • 郎朗獲美國曼哈頓音樂學院榮譽博士學位
    當日下午在紐約市河邊教堂(The Riverside Church)舉辦的曼哈頓音樂學院第86屆畢業典禮上,院長羅伯特•西羅塔(Robert Sirota)援引《紐約時報》的評論稱郎朗為「古典音樂界最閃亮的明星」(hottest artist on the classical
  • 譚盾:這個「湖南伢子」憑啥成了美國頂級音樂學院院長
    1973年的一天,插隊的譚盾正在農間勞作,突然聽到大喇叭響起他從未聽過的音樂,那是一種雄渾有力,「高純度」的「銀色的聲音」。他所聽到的正是貝多芬的《命運》,這便是他對西方音樂的首次啟蒙。 高考恢復的第一年,20歲的譚盾帶著只有三根弦的小提琴,參加音樂學院的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