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盾:中國音樂是有機體系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譚盾。王小京 攝

中新網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 高凱)「咱們中國的音樂其實是在空氣裡、水裡、詩歌裡。我個人體會,西方的古典音樂其實是用和弦和樂音物理的組合造成流暢的緊張、舒緩。而中國音樂是有機體系,一個是樂音體系,一個是有機體系。」著名作曲家譚盾日前在京談及中、西方音樂作出如上表述。

7月18至29日,第十屆國家大劇院漫步經典音樂會即將開啟,本屆漫步經典以「古典+」為主題,在呈現原汁原味古典音樂的基礎上,還特別融入了搖滾、芭蕾、音樂劇、電影、爵士樂等多種元素,通過給古典音樂「加料」,讓一系列演出以更青春的姿態、更豐富的表情呈現,用愉悅美妙的音樂體驗,打造清新浪漫的仲夏樂夜。

12日下午,2018漫步經典藝術沙龍迎來了蜚聲國際的指揮家、作曲家譚盾與著名主持人白巖松,一同做客對談活動。

被譽為「音樂鬼才」的譚盾,其音樂風格不拘一格,他開創了「有機音樂」的形式,把多媒體、電音、原生態等各類元素融入交響樂作品中,做出了諸多令人大開眼界的新奇嘗試,可謂「給古典加點料」的最佳代言人。

白巖松不但在時事、社會、經濟、國際關係等話題上頗有建樹,他還是一位具有極高藝術鑑賞力的「古典音樂發燒友」。

白巖松。王小京 攝

在此次活動中,譚盾與白巖松展開了一場以「古典+」為主題的妙趣橫生的跨界對談,暢聊古典音樂與跨界。

談及各國的古典音樂風格,譚盾表示,音樂是一種時間的分割儀式。從巴赫跳到貝多芬,從貝多芬再到勃拉姆斯,這一跳就是幾十年,這個風格變化要經歷很多。

「英國是一個能夠締造『披頭四』的國家,法國是釀造小資。它們的風格是完全不一樣的。中國是什麼?中國是信天遊,中國是敦煌,中國是儒釋道。所以我覺得作為音樂界來說其實最難突破的就是在作曲風格、在指揮風格、在詮釋風格上面。」譚盾說。

對此,白巖松認為,譚盾的音樂,是把西方音樂的技術與中國音樂的靈魂、意境相嫁接,「我們一說到古典音樂,想到的就是西方古典音樂,其實中國古典音樂的歷史同樣悠久。西方古典音樂講求合作、和諧,中國古典音樂講究的是個體和意境,是一人一琴一天地,兩個懂音樂的人相遇,就有了難得的『知音』。」

譚盾指出,「音樂學院裡學的大部分是西方的,而咱們中國的音樂其實是在空氣裡、水裡、詩歌裡。我個人體會,西方的古典音樂其實是用和弦和樂音物理的組合造成流暢的緊張、舒緩。而中國音樂是有機體系,一個是樂音體系,一個是有機體系。」

譚盾深感自身對於中國古典音樂的責任,他直言,「我覺得再過一百年如果古典音樂還沒有中國學派,世界音樂史還沒有談中國音樂的美學,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是非常恥辱的。這也是我要用畢生精力來為之奮鬥的。」

談到電影音樂的創作,曾經為《臥虎藏龍》等經典電影配樂的譚盾認為,「音樂在電影裡有一個特殊的功能,它是一種『字幕語言』。很多導演做故事的時候,文字不一定能講得清楚,這個時候就特別需要藉助於音樂。著其實是偉大中華民族文化跨越幾千年的一個大格局。捕捉、想像這樣的聲音,對於作曲家來說,一定要有感情。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語言。無論是我們現在做的『絲綢之路』還是『一帶一路』,或者這樣那樣的創作計劃,音樂還是要回歸於情感的體現。」

據了解,在自18日起12天的時間裡,漫步經典的舞臺上將迎來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中國國家芭蕾舞團交響樂團、北京交響樂團、美傑三重奏、美國國家青年交響樂團5支國內外優秀樂團,麥可·蒂爾森·託馬斯、瓦西裡·佩特連科、譚盾、譚利華、張藝等中外著名指揮家,將分別攜手讓·伊夫·蒂博戴、鮑裡斯·吉爾伯格、呂思清、秦立巍、孫穎迪等中外著名演奏家,輪番獻上6場精彩的音樂會。

白巖松認為,「漫步經典的氣質就像英國的逍遙音樂會,逍遙音樂會我去聽過,花五英鎊買了票,可以坐著也可以躺著,雖然是這種隨意的形式,但首先它的音樂水準真高。漫步經典也一樣,觀眾不用正襟危坐,不用西裝革履,沒有那麼多約束,大家都很開心,但千萬不要一說漫步經典大家想到就是周末音樂會,漫步經典的水準也是非常高的。」

白巖松指出北京最有責任承載文化中心建設,「這個責任應該不止於國家大劇院,國家大劇院離人民大會堂近,更在努力離人民更近。音樂之於北京,應該是無處不在,無所不在的,現在浮躁的聲音太多,因為噪音多,才更顯出音樂的可貴。漫步經典就是與噪音對抗,展現樂音的美好。」

對此譚盾稱,「北京是一個多元化的城市,多元而浪漫,北京的音樂也應該多元化。國家大劇院今年漫步經典推出的『古典+』主題,就是推廣多元化、多面貌的古典音樂,大劇院有非常專業的策劃團隊,在一個音樂節裡可以融入爵士樂、電影音樂、搖滾樂等等,充分營造出古典音樂的浪漫屬性。」(完)

相關焦點

  • 譚盾:那將是中國音樂家的恥辱
    越古老的東西越要用新東西去帶動環球時報: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如何創新才是對的?譚盾:真正的創新要在最大的平臺上做,比如教育、新理念或體系的創立、新市場的開拓,至少這三個層面都需要。中國音樂市場一定是未來希望環球時報:根據您對東西方文化的理解,中國音樂如何才能「走出去」?譚盾:我覺得「中國音樂走出去」,一是要進入西方市場,二要進入西方的教育體系,三是要讓西方的東西進來。
  • 聚焦中國音樂"第五代": 譚盾 郭文景 陳其鋼
    而實際上,中央音樂學院78班之於中國音樂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電影界的「第五代」,儘管從音樂史上沒辦法數得清他們到底是中國的第幾代音樂人,然而從群體的特性、所走的藝術歷程、所造成的影響等方面,他們都可以和在國際間造成影響的「第五代」影人並提,因此我們不妨也可稱他們為中國音樂的「第五代」。
  • 王者榮耀×譚盾|五虎定製交響樂,用傳統樂器復原中國聲韻
    譚盾老師特地選取了五種幾乎遺失在歷史中的中國傳統古樂器來詮釋五虎上將的精神內核,用復原古樂器的音色為王者世界注入曾遺落在歷史長河中的中國聲韻。而在《禪宗少林·音樂大典》中,譚盾老師發展了自己「有機音樂」的理念,嘗試了更加東方、更加大膽的方式,用嵩山的石頭仿照石鼓的原理研製了可以敲、吹、拉、彈的自然樂器,盡顯古風「禪」意。不管是這些先鋒性的嘗試還是有機音樂理念,最終指向的都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這也是五虎上將定製交響樂組曲的理念。
  • 譚盾「鳥•森林」 蟲鳴鳥語彙成精妙音樂語言
    分會場之一的中山陵音樂臺,將舉辦以原創、經典、跨界為主題的三場大型演出,其中一場就是「鳥•森林:譚盾交響音樂會」。9月27日,譚盾攜自己的最新原創作品,與上海愛樂樂團聯袂獻演「鳥•森林」組曲。據悉,這是譚盾首次親自指揮他的作品《風與鳥的密語》,他將在演出現場邀請觀眾用手機與他一起合奏微信交響樂,坐在不同區域的觀眾用提前下載好的手機音頻,與臺上的藝術家默契配合。
  • 國際音樂大師譚盾將於8月21日在貴陽舉行首場音樂會
    是國際音樂大師譚盾! >,將帶著 他的「慈悲天地」和「有機自然」 攜手新藝術音樂歌者龔琳娜 原生態呼麥男低音 與古代奚琴獨奏哈斯巴根(蒙古族) 打擊樂演奏榮辰初和林喆
  • 中國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將出任美國頂級音樂學院院長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紐約12月21日電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21日被任命為美國巴德音樂學院院長,任期將於2019年7月1日開始。巴德學院發表聲明說,赴任後,譚盾將帶領巴德音樂學院履行教授培養青年音樂家的使命,同時努力推動東西方文化的研究與交流。巴德學院校長萊昂·博特斯坦對譚盾能夠擔任巴德音樂學院院長表示由衷歡迎。博特斯坦說,作為作曲家、指揮家和藝術家,譚盾跨越了文化與流派,拓寬了音樂的定義。
  • 譚盾:這個「湖南伢子」憑啥成了美國頂級音樂學院院長
    新湖南客戶端12月22日訊 12月21日,中國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被任命為美國巴德音樂學院院長,任期將於2019年7月1日開始,任期3年。這位從湖南走出來的少年,走過長沙的田間地頭,走過北京的風霜雨雪,走過紐約的萬花筒,最終留下的是對中國文化的不舍追尋。 能用小提琴拉出中國地圖的音樂「小天才」1957年,譚盾出生於湖南長沙絲茅衝。
  • 譚盾回首赴美留學的往事一波三折,卻是音樂生涯中最為重要的經歷
    但今天的譚盾回首這段往事卻為自己這段波折再三慶幸。正是在這4年間,整個中國學界突然發現歷史不僅僅是政治的、經濟的,更是文化的;與此同時,西方文化的湧入,一時又讓人們眼花繚亂,無所適從。這樣,一場關於「文化」的熱潮一下子彌散開來,讓人們興奮得滿面紅光。
  • 上海音樂廳修繕後上演首場音樂會 譚盾「歸來」奏響最強音
    數十年音樂廳情緣,交響樂版《武漢十二鑼》線下中國首演 譚盾是上海音樂廳的老朋友——1993年12月18日,譚盾交響音樂會於上海音樂廳上演,演出曲目包含《樂隊劇場Ⅰ:壎》《樂隊劇場此外,2005年,譚盾為琵琶與弦樂四重奏而創作的《鬼戲》也在上海音樂廳上演。 由譚盾今年初為祝福武漢而創作的《武漢十二鑼》交響樂版,此次將在上海音樂廳線下中國首演。武漢作為楚文化中心,也是中國最優質的鑼、鼓、鑔的製造地。「漢鑼」與奉鑼、京鑼、蘇鑼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鑼,其直徑大、質地醇的特點在世界範圍內有口皆碑。
  • 「先鋒派音樂」在中國的形成與發展
    美籍奧地利作曲家阿諾爾德·勳伯格解放了調性和不協和音,建立了以「十二音體系」為主的作曲理論和技法,作品轉向「無調性」,其代表作《華沙倖存者》和《摩西與亞倫》體現了深刻的哲學思想,音樂表現力極強,被公認為20世紀的不朽傑作。美國作曲家約翰·凱奇大膽提出了「所做的每件事都是音樂」的觀點,創作了無聲音樂《4分33秒》驚世駭俗,轟動全球。
  • 譚盾來貴陽了!本周五將攜龔琳娜與貴陽交響樂團首度合作
    當天演出的曲目有:斯美塔那《沃爾塔瓦河》(選自交響詩《我的祖國》)、譚盾《水樂》、譚盾敦煌壁畫劇《心經》(選自《敦煌·慈悲頌》)、拉威爾《波萊羅舞曲》。此次,譚盾將帶著他的「慈悲天地」和「有機自然」,攜手新藝術音樂歌者龔琳娜、原生態呼麥男低音與古代奚琴獨奏哈斯巴根(蒙古族)、打擊樂演奏榮辰初和林喆,與貴陽交響樂團一起,為美麗的貴州發聲。
  • 取家鄉之水,奏天地人和——譚盾《敦煌·慈悲頌》震撼長沙音樂廳
    有別於我聽到過的他的「水樂」「紙樂」「地圖」「女書」「九歌」一類從中國文化符號中提煉的純音樂。這部作品的野心更大,更有人類感和世界感。它所頌揚的「慈悲」,就是信仰、愛、眾生平等,以及和平同安祥。這是地球上所有國別、民族、文化、宗教和整個人類的共同價值訴求,也是人類追求的最高智慧。《敦煌·慈悲頌》的創作靈感,來自敦煌壁畫故事和音樂文獻。
  • 譚盾大師攜龔琳娜等行業高手與貴陽交響樂團合作 向全世界傳遞來自...
    這些不同尋常的聲音,向世人傳遞了來自貴州的祝福……8月21日晚,享譽世界的指揮家、作曲家譚盾,帶著他的「慈悲天地」和「有機自然」,攜手新藝術音樂歌者龔琳娜、原生態呼麥男低音與古代奚琴獨奏哈斯巴根、打擊樂演奏榮辰初和林喆,與貴陽交響樂團一起,帶來了一場「聆聽自然·保護自然」音樂會,為美麗貴州和中華文明發聲。
  • 俠之樂 海之聲 譚盾之藥 譚盾大手筆串起青島「珠鏈」「音藥周...
    這是對譚盾音樂創作歷程的精彩剪輯,也體現了他寄托在國風、國樂中的時尚元素、浪漫情懷。譚盾表示,在疫情讓人與人、國與國割裂的情形下,希望藉助音藥周為全世界的人注入一劑「良藥」,帶大家重新擁抱自然,治癒心靈。譚盾和青島交響樂團演奏人員一起為演出進行排練。
  • 譚盾今晚澳門威尼斯人上演《武俠三部曲》
    與前三個篇章不同的是,《復活》是先有音樂,再去配電影。目前,譚盾已經在徵集優秀的電影短片,來配合《復活》的音樂,並將在明年上海電影節、柏林電影節上再次甄選,最後選出六部最優秀的作品,集合在一起首映。在譚盾看來,歌劇和電影是非常接近的藝術,都是以文學為基礎,配以表演、布景、音樂。「所以我搞歌劇的時候天天想著電影,搞電影的時候天天想著歌劇,」譚盾說。
  • 「譚盾交響·搖滾音樂會」在深圳奏響新年第一聲
    央廣網深圳1月1日消息(記者鄭柱子)1月1日晚,「譚盾交響·搖滾音樂會」在深圳華僑城歡樂海岸水秀劇場完美落下帷幕,現場數千名樂迷一同見證這場具有國際性意義的音樂盛事,迎接2017年。  新年音樂會由國際知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與中國民族音樂的先鋒代表杭蓋樂隊聯袂合作,突破性地融合古典與搖滾、東方與西方傳統樂器,共同上演中國殿堂級原創新年音樂會——「譚盾交響·搖滾音樂會」,用一場兼具創新性及觀賞性的音樂視聽盛宴奏響新年的第一聲。  自1986年中央電視臺「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引進中國,至今已有30年。
  • 取家鄉之水 奏天地人和——譚盾《敦煌·慈悲頌》震撼長沙音樂廳
    這是譚盾第二次在他的家鄉長沙演奏《敦煌·慈悲頌》。譚盾每次回長沙演出,都是一票難求。現場氣氛更是與別處不同,謝幕時間長達一個樂章。臺上臺下的交流互動透出令人驕傲的熟絡氣氛,很多旋律片段,家鄉的人們一聽便心領神會,熟悉之餘又佩服他可以把它們合上交響樂的轍,變身為具有國際範的音樂語言。
  • 譚盾「交響搖滾&巴赫宇宙」音樂會雲南震撼登場
    譚盾先生現場指揮本場音樂會,由譚盾先生攜手他的好朋友,國際著名青年鋼琴家萬捷旎、國際著名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和國際著名青年打擊樂手林喆、中國首位嗩吶博士劉雯雯、雲南民族民間歌舞樂傳承人羅鳳學、中國著名的杭蓋原生態搖滾樂隊以及雲南昆明聶耳交響樂團聯手打造
  • 倪海葉攜手譚盾 古典大提琴「對話」湘西民樂
    7月23、24、25日,有「女馬友友」之稱的華人大提琴演奏家倪海葉將於上海大劇院,與華人音樂家譚盾首次同臺演奏《垚樂》、《地圖》。其中,下半場《地圖》中的大提琴獨奏由倪海葉擔當,而整個段落是用古典大協奏曲 (Concerto Grosse)與湘西民間音樂的多媒體結合起來的作品,包括「儺戲與哭唱」、「吹木葉」、「飛歌」、「舌歌」等段落。
  • 如何向外國人講述中國音樂的前世今生?譚盾推薦了這部書
    上海音樂學院郭樹薈教授今日下午在上海圖書館首發新書《來自中國的聲音:中國傳統音樂概覽》,在講座中向觀眾娓娓介紹了中國音樂的傳統與當代,並在上海民族樂團青年男高音歌唱家朱志容帶來的民歌和青年竹笛演奏家範臨風現場演奏的笛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