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節日經濟火熱,打出節日概念牌的理財產品屢見不鮮,端午節、教師節、國慶節、中秋節等節日,都曾被銀行冠以專屬理財之名大肆推廣。如剛剛過去的六一國際兒童節,部分銀行應時推出的理財產品就貼上了「兒童專屬」的標籤,其實並沒有針對兒童群體的獨特設計,理財產品綴上「六一特供」不過是以兒童節為噱頭,搭車節日經濟。
多家銀行爭打兒童專屬牌
「給孩子建個聚寶盆」、「六一專屬理財,錯過了,後悔一年」……六一前夕,一些金融機構密集推出兒童節優惠和專屬理財產品,幫助家長培養孩子的財商。實際上,這不僅是衝著節日而來,也是月末的攬儲衝動所需。近日,農業銀行在其官網掛出了兒童節優惠信息。建行則推出「熊孩子的嗨皮兒童節」活動,在旗下B2C個人購物商城平臺專區促銷。
瀏覽多家銀行官網可發現,許多六一專屬理財產品已被置頂,這類產品投資期限通常在3個月左右,預期收益率一般在4.5%以上。
此外,部分城商行還針對節日推出了兒童專屬的財富銀行卡,作為專門針對未成年客戶與其父母而打造的主題卡,家長可憑藉本人身份證和戶口簿申請領取。銀行方面的說法是,希望通過這樣一張卡片,培養未成年客戶的理財意識,從小就樹立良好的消費觀念。
據了解,此類專屬理財卡是各家銀行針對16歲以下的少年兒童而設計的,以借記卡的各項功能為基礎,可與基金定投、少兒教育金保險等各項金融產品掛鈎。
「前來諮詢的家長非常多,兒童節專屬理財產品還是很受歡迎的。」一家股份銀行的客戶經理告訴記者。
「節日專屬」或為噱頭
「聽說是兒童理財產品,本以為會針對孩子的特點有什麼特色服務,合著就是改了個名字。」本想趁著兒童節之前給孩子買一份「兒童理財產品」的市民程女士有些失望。
記者走訪市場發現,雖然銀行打出了「兒童專屬」的口號,但這類產品投資期限通常在3到6個月,門檻大多在5萬元~10萬元,預期收益率一般在4.5%以上,與普通的短期銀行理財相比驚喜不大。就連銀行自己也承認,在理財產品前綴「兒童節」二字不過是以兒童節為噱頭,搭車節日經濟。
對此,一位國有銀行理財師提醒投資者,一些在「兒童節」、「情人節」及其他各種節日進行售賣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相比同類型的理財產品,都具有一定的優勢,但不少產品都是銀行找噱頭對產品進行的包裝和營銷,基本屬於新瓶裝舊酒,與普通產品本質無太大區別。目前,節日理財產品仍沒有形成一種氛圍,有的銀行可能今年發行相關產品未收到預期效果,明年就不發了,同時,投資期限相對較短,市場上360天以上的「節日理財」產品很難覓到蹤影。
金融教育
從培養消費習慣開始
「實際上銀行只是利用了兒童節概念,產品基本上都是面向所有客戶發售,並非只針對兒童客戶。」某國有銀行個人金融部一位理財專家對記者說,在孩子的金融教育方面,與其購買理財產品,家長更應制定一份長久的理財計劃,培養孩子良好的消費習慣。「比如說,為孩子建立自己的儲蓄帳戶,讓孩子嘗試怎樣存錢及花錢。同時,可適當讓孩子參與家庭理財活動,比如在購買生活必需品時,讓孩子用自己的零用錢分擔一部分。」
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專家建議要考慮到其在現階段或更長遠的資金儲備問題,可以酌情考慮採取基金定投等方式,以保障孩子的順利就學。各家基金公司在推薦基金定投時,都會模擬推算收益。比如堅持定投30年,每年的收益可達10%。「基金定投作為一項長期、定額的投資方式,是一種非常適合親子投資的手段。」銀率網一名分析師認為,在基金品種選擇上,應關注指數型基金和主動管理型股票基金。
業內專家表示,這兩類基金的投資方向主要是股票市場,長期來看可以更大程度地分享經濟增長和價值投資帶來的資本增值福利。不過專家也提醒家長,定投也有風險,比如,股市波動較大,定投偏股基金收益同樣會產生波動。
端午接踵而至
理財時機不如月底
這兩天,李先生的手機不斷收到簡訊提示的理財信息,「節日概念」的理財產品讓李先生心動。兒童節剛過,端午節將至,小長假期間的理財又開始提上日程,部分銀行已經開始推出有關端午概念的理財產品。
其實,理財產品跟不跟節日掛鈎,投資者並不十分在意,而如何既保證本金安全,又能儘量多地獲得投資收益才是他們最關心的。有業內人士認為,對於理財產品而言,在理財資金確定一段時間不用的情況下,投資者可以通過選擇期限稍長的產品來鎖定較高收益。另外,選擇銀行時,投資者可多關注城商行的理財產品。在銀行轉型的變革時期,城商行也大力發展理財業務,將市場定位在普通客戶。為了搶佔市場份額,在同樣的投資期限、風險對價以及投資起點下,城商行發售的理財產品收益普遍高於其他銀行。
理財師建議,投資者未必非要搶在端午節理財,事實上,如果不是為了超短期理財,本月月末也是個較好的理財時機。由於本月月末是銀行的半年考核時點,從6月前半個月產品收益情況來看,6個月以下期限的短期產品在第二周的收益率較第一周有小幅回升,預計到6月下旬,各銀行都會發行「衝時點」產品,提高收益率來吸收存款,對投資者而言將會是購買理財產品的一個好時機。
專家聲音
不要被花哨名字迷了眼 根據需求理性購買產品
「如今,『攬儲』依然是各大銀行的首要任務。一般來說,每年重要節假日與季末時點,理財產品收益率走勢往往會有所提高。目前,基本已到了季末,各大銀行為攬儲而推高自己產品的收益率也就成了常態,『六一兒童節』的理財產品即是如此,打著兒童的旗號,趁著節日氣氛進行營銷不足為奇。」一家國有銀行理財師解釋,半年考核臨近,為了讓自己的業績表現搶眼,各家銀行會在最後一個月想盡各種辦法「衝時點」,包括增加理財產品的發行頻率和提高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因此,節日也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較好機會。該人士預計,到了6月的最後幾天,各大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可能還會被推高。
因此,理財師建議投資者,不只關注節日期間的理財產品,還可以在這些時間段內留意銀行方面是否有其他更為特殊的產品發售,進行投資,以中長期產品為配置重點,靈活配置其他資產。投資者不妨在此階段購入理財產品,獲得比平時略高的收益率。
不過,業內人士也提醒投資者,在購買這些「節日」概念的理財產品時,不應只關注其花哨的名字和吸引眼球的預期收益率,而是應根據自己的資產配置,理性決定產品類型、期限長短等。同時,在購買過程中,一定要仔細閱讀理財產品說明書再籤訂購買協議,以免事後出現不必要的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