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從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傳出消息,上海迪士尼區域6類24項地名命名已陸續獲得審批通過,這些全新的地名既體現「米老鼠」氣質,又融入了當地上海文化特色。
此次審批通過的度假區核心區地名命名方案中,需要取名的有路、湖、橋、高架等,以「圍場河」為界,外圈地名主要考慮上海本土文化特色和情感訴求,體現中國元素;內圈地名則是原汁原味的迪士尼風格。
命名突出遊客體驗
看似簡單的命名,背後其實都有著美好的寓意。以中心湖「星願湖」(Wishing Star Lake)為例,靈感來自於迪士尼動畫電影《木偶奇遇記》中的經典臺詞「When you wish upon a star」(當你向星星許願),同時融入了未來奇幻童話城堡夜間煙火表演倒映湖面的美妙情境;英文名「Wishing Star」翻譯成「星願」,同樣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夢想成真」的美好祝願。
據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管理公司介紹,華特迪士尼的「幻想工程師們」在設計全球迪士尼樂園時,特別關注遊客的體驗,往往通過對道路名稱、標識牌、園林景觀等細節布置,從遊客抵達度假區的那一刻起,便讓遊客沉浸在「奇幻王國」裡。
注重留住「原住民」情結
上海迪士尼區域的地名還注重留住「原住民」情結。
橫跨川迪東/南/西/北河(規劃名「圍場河」)上的四座橋梁,以四個動遷的自然村村名命名,分別為「趙行村橋」、「學橋村橋」、「金家村橋」、「旗杆村橋」。用原村名來命名,不僅是對原住民情感上的一絲慰藉,更是一份鄉愁,是文化的保留和傳承。
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管委會副巡視員李志宏也表示,一些地名有著明顯的本土人文特色,像「申迪東/南/西/北路」和「川迪東/南/西/北河」,分別寓意「上海的迪士尼」和「川沙與迪士尼」,加上專門為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修建的「度假區高架路」,「外圍的13處地名,不僅有明確的指向性,而且體現了濃鬱的人文情懷。
貫徹中英文「同步思維」
據申迪集團介紹,此次地名方案的中英文互譯不是一個簡單的中翻英、英翻中,而是中美團隊創意思維、中西合璧的結果。此次地名方案的中英互譯中體現了多元化的特點:如「申迪路」沒有沿用漢語拼音慣例翻譯成「Shendi Rd」,而譯成了「Shanghai Disney Rd」,對應的是「申」的全稱「上海」與「迪」的英文全稱;「祥雲橋」從「Lucky Bridge」翻譯過來,沒有生搬硬套英文原意翻譯成「幸運橋」,而是採用了中國審美意象化的表達方式,運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祥雲」命名。
此次度假區核心區地名方案中,外圈中文地名的英文翻譯多沿用了漢語拼音的慣例,如「川迪河」譯成「Chuandi River」;內圈地名則基本使用英語詞彙的原意進行中英互譯,如「Rainbow Bridge」對應「彩虹橋」。
另外,以度假區核心區西入口大道——「迪士尼大道」(Disney Avenue)為例,原本想以「Buena Vista」(博偉大街)這個對迪士尼具有非凡意義的地名來命名,但考慮到中國遊客的認知度,不利於理解,而採用了更為簡單易懂的最終方案。
本文轉載來自:中國發展門戶網,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