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一片草地的頌詞》
作者:李光澤
《對一片草地的頌詞》,共收入詩作近百首,是詩人李光澤30年創作的精選。內容涉及鄉土、親情、愛情和對生命的思考。作者出身農家,做過鄉村老師,幹過基層工作,視角獨特,思考深邃,作品中蘊含著濃烈的煙火味道和獨特的生命體驗。
南開大學文學博士李潔說:詩人李光澤的語言以質樸為底色,勾畫出了睿智與哲思所織就的人生烙印。從對自然萬物的情感觀照,到對某一社會現象的深刻感悟,詩行之間無一例外不是以誠摯為突破口來打動讀者。
詩人用最詩意的方式為讀者講述了一個個最簡單卻又最容易忽視的人生哲理,而這些猶如家常的娓娓道來大多來自於詩人對諸多生活細節的萃取和提煉,這種敏銳的觀察力所帶給我們的除了對詩歌的親近之外,還有我們熟悉的,並且願意去接近的溫厚,猶如冬日暖陽,夏日涼風,是生活最無私的饋贈,以及透過外部紋理所遇見的驚喜。
2.
《假如你在地鐵裡遇見我》
作者:李輝
《假如你在地鐵裡遇見我》是國內首部以「地鐵」為題材,記錄和展現千千萬萬地鐵族「地鐵生存」「地鐵人生」的紀實文學作品,由作家、媒體人李輝親身體驗、觀察、記錄、思考,歷時四年時間創作完成。
本書由八十多篇敘事散文構成,以「我」和朋友「李老三」在地鐵裡的境遇為敘事主線,每篇一個主題,講述一個或若干個精彩的故事,涉及地鐵的「安檢」「擁擠」「換乘」「迷路」「愛情」「打架」「騷擾」「廣告」「手機」「看書」「民工」「城鄉」等等關鍵詞,極全面、細緻地描寫、記述、總結了地鐵人群的生存百態,展現了北京地鐵的真實風貌。
全書,既有對地鐵作為一種交通工具的整體概括,也有對地鐵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深刻思考。既有對乘客心理細緻入微的探究,也有對乘客乘車行為的全景寫實。堪稱對於北京地鐵「教科書」般的記錄。作者以豐厚的素材、真切地感受,真實而富於創造性地為讀者呈現出地下交通幹線的世界,更折射出生活在北京城的人們的精神氣質。這是一個人的地鐵,更是一座城的精神圖譜。沒有坐過北京地鐵的人,不足以評論北京這座城。沒有坐過北京地鐵的人,不足以談起北京這段人生。
3.
《走甜》
作者:黃詠梅
本書收入作者近年寫的九個小說,九個故事,九種人生。有一場事先張揚而未遂的戀情,也有虛擬世界裡的一樁謀殺案,有與現實格格不入的中年剩女,也有職場失意的暴食症病人,有因為一隻貓走失的負疚者,也有囚禁著一條魚的偽善者……
所謂走甜,也即返璞歸真的意思。四十歲女記者蘇珊經常跑會,與文新線上的小領導童發生了曖昧。這樣一個準出軌故事,通過蘇、童雙線視角和心理,將中年人的內心世界刻畫得惟妙惟肖。正所謂歲月和滄桑抵擋不了生活與浪漫,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黃詠梅的《走甜》是用心寫的,所以人物才纖毫畢現,語言才賞心悅目,故事才餘味無窮,讓你愛不釋手。兩個人的那種情感,若隱若現,若有若無,正所謂欲語還休,最終卻又歸於虛空……
他們是生活在我們周圍的朋友或者親人,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劃出了一條條複雜的反射弧,或長或短,總是能引發出難以言說的生命感,跳蚤一樣叮咬著我們的心靈。他們也有可能是我們。「我為什麼會成為這樣的我,我們為什麼會成為這樣的我們?」是本書給讀者發出的一張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