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榮:四進孝中

2021-02-08 騰訊網

作者:郭建榮

畢業於孝義中學,自然關心與孝義中學有關的人和事,近日又與學人談及孝義中學,有人認為尊德中學應為孝義中學的前身,如果把這兩所中學聯繫起來看,孝義中學的建校時間會更早一些,我沒有研究過孝義的教育史,不敢妄置可否,但說起孝義中學來,還是有許多說不完的話、道不盡的情。我不僅是孝義中學的學生,還是孝中的家屬子弟,而且後來又在孝中當過幾天老師,「學生」、「子弟」、「老師」這幾個角色使我前三十年的命運與孝義中學緊緊地聯繫到了一起。如果把這一段經歷寫下來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我的老家大孝堡鄉西盤糧村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村莊,在我們那幫孩子中,中學就是一個神聖的殿堂,誰能考上中學讀書,就會令人羨慕不已。我上初中那個階段正值「文革」末期,學校成天學工、學農、「批判資產階級」,由於我在「大批判」中練就了一份美術書法特長,所以1972年縣裡舉辦暑期美術培訓班時,聯校便推薦上了我。我高興極了,一放假便打點行裝徑直來到孝義中學。那時候孝中還在舊城城隍廟,寬廣的操場、全副武裝的軍樂隊直令我興奮不已!給我們上素描課的任根生老師、上人體解剖課的武嵐根老師、上水彩畫的武勝老師都是當地的權威。我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些知識,貪婪地聽著每一節課,認真地完成著每一項作業,唯恐學不好被人笑話。結業時我還搞了一個創作,題目叫「再教育」,畫面是一個老農民在教一個女孩子怎樣製作「骨碌子」(牲口脖部的襯墊圈兒)。這幅畫後來還參加了孝義縣美術作品展,在文化館掛了好長時間。第一次到孝中,我除了認識幾位美術老師外,還認識了體育老師劉明信盧厚斌,他們帶的孝中排球隊曾經和省隊在這裡進行過幾場精彩的比賽,令人贊口不絕。當時校黨支部書記李傑是家父郭鐵民榆次一中時的學生,所以不管是這次培訓還是後來正式在孝中上學,他對我都客氣些。

前排中為劉明信老師

暑期培訓班結束後,我回到西盤糧學校讀書,希望將來也能考上這所中學。誰知1974年那年高中招生根本就不用考試,而是靠「貧下中農」推薦。我家在村裡沒有人,自然不會推薦上我。好在家父郭鐵民那時已調回孝義中學,我的本家叔叔郭錫麟又在孝中擔任教導主任,孝中便以「特長生」的名義破例錄取了我。孝中的新校園據說是參考榆次一中的圖紙設計的,看起來還很壯觀。我到孝中報到時已經晚了個把月,學校就把我塞到了那一屆最後一個班即19班,班主任張國旺是一位數學老師,由於我數學比較差,心裡有些壓抑,總希望能有個表現自己的機會。開學不久學校搞階級教育課,老師帶領全校同學參觀富家灘煤礦「萬人坑」,並讓每個同學寫一篇參觀記。我逮住了機會,憋足了勁兒,洋洋灑灑寫了六七千字交了上去。不出所料,這篇作文果真一炮打響,馮法霞老師把它帶到好幾個班級宣讀、講評,之後又把它掛到了學校的閱覽室,上面圈圈點點寫了好多評語。這篇「狀元」之作不僅使我在學校嶄露頭角,而且當上了這個「土記者班」的通訊組組長。第二年學校調整班級,把我調到了「美術書法班」(高18班),我更是如魚得水,經常在黑板報、牆報上展示自己的才華,所以同學們也不敢小覷。

前排右二為馮法霞老師

我會拉幾下二胡,曾在學校宣傳隊呆過,也算懂一點文藝。畢業那年學校組織文藝會演,班主任由李國有換成了韓仁富,韓老師一個勁鼓勵我自編自創,搞好這次演出。於是我被班長李清良關進了一間辦公室,用一周的時間炮製了兩個劇本:一個是方言快板劇本,題目叫《出工之前》,反映「農業學大寨」運動中爺孫三人的誤會和糾葛;一個是話劇,叫《畢業之前》,反映兩個知識青年的不同命運。劇本編好後,我便在班上挑選郭曉梅、杜麗萍、石更生、趙雲鵬等幾名同學,自編、自導完成了這兩個節目。由於劇本的較好創意和演員的出色表演,這兩個節目在會演時竟然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出工之前》演出時全場掌聲雷動,久久不能平息;《畢業之前》也普受老師們的好評。這兩個節目一俗一雅,相得益彰,成了那年文藝會演的壓軸戲,我也因此風光不少。後來學校油印的《文藝節目》還專門收入了《出工之前》劇本,把它作為優秀節目推薦。

高中畢業後我回村當了民辦教師,並被評上「優秀教師」、「教學能手」。這對我來講也算是知足了。誰知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有幾個同學考上了大學,一下打破了我心裡的平衡。這時孝中老師不斷給我傳話,希望我能回校複習。於是我又第三次來到了孝中,「回鍋再煉」。那時侯學校雖然重理科、輕文科,但歷史老師王千成地理老師黃秀蓉卻非常出色,我的功課很快就補起來了,沒幾個月便以較高的成績考上了山西大學中文系。那時候跟我接觸較多的老師,除了家父郭鐵民和王幹成、黃秀蓉等文科老師外,任興恩、張心容、梁國威、張國強、董文元等理科老師也對我幫助不少。郭耀五書記比較了解我,有時跟我一談就是深夜,對我也鼓勵不少。沒有他們的幫助,我恐怕現在最多是個「轉正」的老師。

時光荏苒,1983年我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孝義縣政府辦當秘書。但在很多人看來,我還是個當老師的料,分管文教的副縣長張道明、教育局長蘇承統一見面就「忽悠」我,千方百計想把我「舞弄」到孝中來。1984年孝中語文老師魏盤山請假,張縣長沒跟我商量便直接安排我到孝中代課,我只好恭敬從命。正當我秘書、教學工作「雙肩挑」的時候,省委組織部一紙調令把我調到了省社會科學院。對於我的走,孝中領導、縣裡領導以及呂梁地區領導都很惋惜。孝中領導要給我一些代課費,我堅推不要,並對他們說孝義中學是我的母校,能到孝中代課是一種榮耀,也是我回報母校的機會,我怎麼能計較區區幾百元報酬呢?

每個學校都是一個「文化圈」,它的波及面大小、輻射力如何,主要取決於母校的歷史文化。我在山西大學上學時,就與張清典、李達新、陳旭老師有較多的來往,他們在孝中時是我的老師,但到山大後卻成了我的同學,這種關係自然非一般師生、同學關係可比,在外工作的孝中家屬子弟彼此之間也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像孫醫生的孩子孫遠進,任興恩老師的孩子任家駿、梁國威老師的孩子梁孝平、李志英老師的孩子李海波、楊書忠老師的孩子楊紅波,馬醫生的孩子吳建瑋、吳建麗等,都與我們有較多的來往。孝中老師武國屏、梁守撰、陳俊英調到太原前後,我們還不時舉辦一些同學聚會,不管是比我高兩屆的同學薛延忠、閻永康、楊淑萍、郝全梅、梁鎮海,還是我們那兩屆的同學趙樹林、趙長青、賈超英、王麗英、李景萍、田新蘭、郭建聰、楊上遊、郝東平、任志敏、段少清、向秀梅、武秀蘭、李春林、趙述武,亦或是比我低兩三屆的同學張森、李達秀、任曉東、郭辛安等,一有機會便會三五小聚,共敘友誼,同學相識是一種機會,相交則是一種緣分,由於這種感情是最原始、最純潔的,所以彼此幫忙自然不會講究代價。我在中國政法大學讀研究生時馬呈元老師就給我不少的幫助,我孩子在北京郵電大學讀書時任曉敏同學也提供了不少無私的幫助,其情其景令人十分感動。

家父郭鐵民

2005年家父郭鐵民去世時,孝義市政協、統戰部和孝義中學聯合組織了一個追悼會,人大副主任劉旺珠副市長閆孝敏杜洪濤孝中副校長武漢臣和家父生前好友張心睿老師作了很好的發言,其他老師、同學也來了不少。我握著他們的手,好長時間說不上話來,有什麼還能比這師生感情、同學感情更真摯、更純真的呢?我離開孝義中學已經三十多年了,先後在山西大學讀過本科,中國政法大學讀過研究生,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聯合會搞過研究工作,期間也結識了不少專家、學者,但最令人難以忘懷的還是孝中的老師們,他們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至今仍然激勵著我。近年來我做了律師,回孝義的機會多了,偶爾也去拜訪他們,與他們談學術,談人生,但每次攀談都會有感人之處。他們這一代人的精神絕不是用金錢能夠衡量的,也不是用三言兩語能夠評價的,即使不從尊德中學寫起,孝義中學的歷史也是一本厚重的教育史。

我感恩孝中,感恩「孝中文化圈」的老師們、同學們!

點分享

點點讚

點在看

相關焦點

  • 郭建榮:北大校史園地的耕耘者
    需要說明的是,北大有數十萬師生校友,我們僅從中選取了70人進行採訪。由於時間有限、認知有限,在人物選取上難免有一孔之見,希望讀者諸君指正。新聞網正陸續推出相關報導,敬請關注!個人簡歷:郭建榮,河北隆堯人。北京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畢業,北京大學校史館研究員。
  • 郭建榮:家父郭鐵民先生治學、參政生涯小敘
    作者:郭建榮 似蠟炬熠熠照人 像春蠶孜孜吐絲 ——家父郭鐵民先生治學、參政生涯小敘 家父郭鐵民先生雖是一位中學教師,卻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
  • 郭建榮:回首一看百媚生
    回首一看百媚生8602   郭建榮   離開浠水師範已三十多年,回首在浠師三年的學習、生活經歷
  • 孔子在論語中關於孝的四個層次
    #孝##論語##國學經典##孔子#孔子極其重視孝,要求人們對自己的父母盡孝道,無論他們在世或去世,都應如此。,盡孝時不應違背禮的規定,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孝。他主張,屬於家庭倫理範疇的孝道,不能越出作為政治倫理原則的「禮」的規定。可見,孝不是隨意的,必須受禮的規制,依禮而行才是孝。孟懿子是魯國的大夫,他遵循父親的遺囑向孔子學禮,自以為這樣就做到了孝,便向孔子請教孝道。
  • 愛,與孩子同行——記外國語學校附屬幼兒園郭建榮老師
    郭建榮是如皋市外國語學校附屬幼兒園的一名普通教師,她二十多年如一日,以身立教,秉持對幼教工作的熱愛,耐心關愛每一個孩子。她勤於筆耕,《如皋教育研究》、《南通教育研究》、《讀於寫》、《小學時代》等雜誌上均有論文發表;多篇論文在江蘇省學前教育學會、早期教育教育新視野、行知杯論文比賽中獲獎。
  • 【三秦歡樂頌】郭建榮:人生不過浮雲/ 朗誦:千年百合
    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是關於道家修身養性之語,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特別是年輕的時候,還是大有裨益的。為什麼呢?年輕時候的我,爭強好勝,遇事不服輸,若有什麼挫折,不僅耿耿於懷掛在心上,過後還念念不忘無法釋懷,且長時間責備自己,忘記了人生還須前行趕路,白白浪費了大好時光。
  • 論語中有關的孝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父母有不對的地方提意見要委婉不冒犯,尊重父母的思想等並維護其尊嚴。2、敬,即要敬事父母。   「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 從孔子的疑問中可知,僅給父母吃飽穿暖還不是孝,還應做到「敬」。
  • 從弟子規中理解「孝」
    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中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弟子規》全篇先為《總敘》,然後分為《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和《餘力學文》七個部分。初讀《弟子規》是在初中的時候,那會只管讀卻是理解不了其中的含義。
  • 孝文化,孝感自豪的名片
    孝感,因董永行孝感天而得名,是全國惟一一個以孝命名,又以孝傳名的城市。  1995年,時任市群藝館館長的李守義,開始主纂孝感文化史。在翻閱了浩翰的古文典籍和進行孝文化的研究同時,他發現:元朝人郭居敬編輯的《二十四孝》中有三孝都是孝感人,這個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自明清以來,在史書中有記載的孝感孝子有493位。  孝感歷史上第一個跟孝感有關的,是「賣身葬父,孝感天庭」的漢孝子董永。
  • 在傳承和創新孝文化中弘揚核心價值觀——全國孝文化學術研討會...
    人之行,莫大於孝,「孝」這個字已經烙刻在我們生命裡,指導著我們的言行。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中華孝道文化的傳承非常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會上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中華孝道文化是中華文化精髓。
  • 孝歌歌詞:《吃了孝家酒》
    小孩念書不間心,不知書類有黃金,早知書內黃金貴,高點明燈下苦心,孝家酒歌郎們手,慢慢腮起三呸酒,壺中有酒好留客,譚中無酒客難留,陳起壺來亡飲酒,誰人接詩我丟手。3 吃了孝家酒和飯,想起深天四季端,不知那本書上看。
  • 什麼是「孝」呢?談談論語中的孝悌之義!
    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我們學過選自《孟子·梁惠王上》的《寡人之於國也》,其中有這樣一句話——「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孝悌之義」。什麼是「孝」呢?孔子曾說過,孝敬父母最難的是「色難」,所謂「色難」就是時時刻刻給父母好臉色,是最難的孝敬,所以我們把「孝」也稱為「孝敬」或「孝順」。孝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它是一種理念與精神,是為人的立身之本,是社會責任意識的源頭,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傳統社會十分重要的道德規範、傳統美德。孔子在《孝經》中說:「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 新風吹進杉林村丨村民自發成立愛心基金會,孝老扶幼助學
    村民自發成立愛心基金會,孝老、扶幼、助學—— 新風吹進杉林村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李夏濤 通訊員 楊娟 8月28日,在辰谿縣潭灣鎮杉林村在捐款名單中,村民歐建義的名字特別顯眼,他捐了50公斤大米。「這是好事,當然要盡力支持。」歐建義去年種了30畝優質稻,一時沒有現金的他,通過捐米表心意。 愛心基金會成立後,村裡舉辦首屆「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主題晚會,請來全村70歲以上的老人參加,年輕人則為老人們端茶倒水、表演節目。
  • 湖北孝感巿舉行第六屆孝文化節
    研究孝文化要有科學引導、不斷發展的前行理念,要有與時俱進、發揚光大的辦法和途徑。他強調,孝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基石。我們要進一步探尋孝文化的科學內涵,進一步研究、傳承、創新、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  湖北省文明辦主任蔣南平講話。他對孝感市和孝感學院在孝文化研究和實踐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肯定。
  • 中國孝道,孝的發展演變,孝是什麼,孝的含義,樸品
    大家好,這裡是【樸品】【文化歷史】頻道,今天樸品跟大家聊一下「孝」字在中國的發展演變。從古至今,中國人,素來重視孝道,也常以「是否孝順」去衡量判定一個人,是否值得結交或重用。那麼,「孝」是怎麼樣產生,發展,最終在中國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呢?今天,百家號作者樸品,就跟大家聊一聊。
  • 《論語·為政》連續四章問孝,你體會到什麼樣的人生意義?
    《論語·為政》一共二十四章,講了德、孝、學、信、義,其中有五、六、七、八四章專講孝。對於為什麼要把孝集中一起來講,我們來看看孝所概括的內容就知道了。孔子講了四種為孝的道理,這四種道理概括了孝的本質意義。第一孝是孝的禮儀。
  • 教育專家探討家教中「孝」的內涵
    培養孩子「孝」的意識和能力直播公開課中,國家心理諮詢師、大嶺山鎮第五小學專職心理教師黃海健老師從孝文化的基本內容、孝文化的雙向性和如何營造孝文化的氛圍等方面系統闡述「傳承孝文化」的重要性。他認為,關於孝,最重要的是在於培養孩子孝的意識,而孩子孝的意識前提在於愛護好自己的生命。
  • 孝順 ,孝了你就順了!
    作者:燕歸來來源:了凡四訓(lfsx188)父母是人生第一福田,我們在這塊福田上種下什麼種子,就會收穫什麼果實。老人是根,是一個家庭的氣象。家中老人和順安泰,小輩們也會一團和氣;如若老人受苦受累,後輩們也就無福可受。孝,是幸福的本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的解釋:「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一個人在中年或晚年時是否幸福,得看年輕時他的所作所為。
  • 《論語》中關於孝的知識點,你知道幾個?
    恰逢母親節,這裡主要歸納一下關於孝的幾個知識點:1)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翻譯:孔子說,年輕人在家要孝敬父母,外出要尊敬兄長,做事情謹慎誠信,愛護眾人,親近有才德的人。這些都做到了,還有精力就可以學習文化知識了。
  • 鄉村振興:與孝文化有關?
    只不過,在傳統文化日漸消亡的鄉村,由於少數缺少生產能力家庭的貧窮頑疾與外來商業文化的侵擾,孝文化作為維繫家庭社會的一個重要紐帶,已出現鄉禮層面的崩塌。鄉村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根柢,具有極為廣泛的群眾基礎,在民族心理和文化傳承中有著獨特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