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建榮
似蠟炬熠熠照人 像春蠶孜孜吐絲
——家父郭鐵民先生治學、參政生涯小敘
家父郭鐵民先生雖是一位中學教師,卻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他先後出任榆次市政協副主席、孝義縣政協常委、孝義縣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主任、榆次民盟主委、孝義縣民盟主委,曾先後被評為山西省優秀教師、山西省勞動模範,四次受到省政府嘉獎。父親在世時,我們也並沒有感到他有特別之處,父親走後,經常與友人提及父親的治學和為人,才感到他的一生確實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
二排左二為郭鐵民老師
我的老家位於孝義市大孝堡鄉西盤糧村,祖輩「耕讀傳家」,算是書香門第。1920年農曆二月十七,家父就出生在這樣的一個家庭,祖父郭倫為其取名希明。祖母早逝,家父年少時就到西安等地求學,稍大時又在太原等地當過公司職員。時逢戰亂,生活坎坷,家父為歷練自己改名鐵民,取其「耐摔打」之意。1946年家父娶本縣南姚村梁瑞英為妻,這便是伴其終生的家母。解放以後家父獲得了新生,1951年考入山西大學,改讀史地專業。1953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榆次一中工作,先後擔任史地教師和語文教師。他在教學中重視培優、扶中、轉差,因方法得當,管理嚴格,成績顯著,多次受到教育部門的表彰。1971年幹部「下放勞動」,家父回到故裡,1974年重返崗位時被留在孝義中學工作。恢復高考制度後,家父煥發了青春,在校領導的支持下,他先後連任重點班班主任和語文教師,由於管理嚴格,方法得當,他與其他同仁一道取得了較高的升學率,創造了孝義教育史上的輝煌——我也正是那個時候通過在該重點班複習後考入山西大學中文系的。直到今天,每每碰到他教過的學生,都能回憶起他早上敲門催晨練、晚上夜讀陪自習的情景。
家父不僅是一位教書先生,還是一位民主人士。早在1951年家父即追隨著名民主人士鄧初民先生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從那時起,他就積極追求進步,追求民主,建言獻策,參政議政,受到多方面的好評。1953年家父出任榆次市民盟主委,之後連任五屆榆次政協副主席。「文化大革命」後,家父又出任孝義縣民盟主委、孝義縣政協常委,為孝義民主黨派的建設作出了表率。他敢於講話,敢講真話,其發言往往具有真知灼見,不少被有關部門採納,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今天每每見到民盟、政協甚或人大的同仁,他們都為家父在各種會議上的慷慨陳詞而津津樂道。應該說他是民盟的骨幹,黨的諍友,社會的賢達,人民群眾的益友。
因為是民主人士,家父年過七十才獲準退休。晚年他主要從事文史研究,主編過《孝義政協文史資料》等刊物和著作。我撰寫的那本《勝溪俗語》,即是家父和其他同人共同編輯的,該書後來作為「孝義文史資料之一」由學苑出版社出版,並於1992年獲中國語言文化學會二等獎。
家父也留下了遺言,最令人感動的有兩句話,即「為工作鞠躬盡瘁,為學生春蠶到死」。這似乎是他一生經歷的真實寫照。
家父非常重視對後生的培養,孝義民盟成長起來的幾位同志,都與他的培養不無關係。據親屬講,他暮年曾有兩次夜不能寐,一次是我通過了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另一次是我的兒子考上了北京郵電大學。他經常教導我們要學些有用的東西,做實實在在的人。我由一名學者轉而從事律師工作,他也是很贊同的。
郭建榮,1958年10月生,山西省孝義市人。孝義中學高19班畢業生。山西大學中文系畢業,博士學位。先後在孝義縣政府辦公室、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山西省鄉鎮企業管理局擔任幹事、助理研究員、副處長、律師。
公眾號沒有留言功能?
黨政圖文如何排版?
點分享
點點讚
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