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業公所裡的文明結婚,徐志摩和張幼儀的「新」婚姻

2020-12-13 花辰月夕102171

徐志摩是浙江省海寧縣硤石鎮人,生於光緒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酉時,陽曆為1897年1月15日。父親徐申如,母親錢慕英。這一年是陰曆丙申年,因為他父親生於同治十一年(1872年),陰曆為壬申年,所以取名申如。如今兒子也生在一個帶申字的年份,遂取字又申(又寫作幼申)。但他大名叫作章垿,字槱森,即「又申」的諧音,赴美留學後改稱志摩。

徐志摩

他在家鄉讀了小學,根據《府中日記》所載,1911年,他畢業於高小學堂,投考杭州府中學(後改名杭州一中)求學。1913年春夏之交,他與張幼儀訂婚。這年徐志摩十六歲,張幼儀十三歲。關於他們的婚事,也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其一,韓石山先生的《徐志摩傳》採用張幼儀後來的回憶,認為是張幼儀的四哥張嘉璈在擔任浙江省督朱瑞秘書期間,到杭州府中去視察,看中了這個才華橫溢、氣宇不俗的青年,又打聽到他的父親就是硤石商會會長徐申如,便給徐家寄去一封提親的信。不久,徐申如回信表示同意,遂成就了他們這一段姻緣。其二,曹聚仁先生的《蔣百裡評傳》記錄了蔣百裡的說法:

徐志摩與張幼儀

百裡說:「哪一年是記不起來了。志摩大概是剛進了大學,我住在上海二馬路的三泰客棧,因同鄉人的關係,志摩和他的父親,隨便在我的房間裡進進出出。他的父親因我而認識了君勱(張嘉森),也因我,君勱也看見了志摩。君勱有好幾個姊妹沒有出嫁,看見志摩,也很喜歡他。那時,志摩也沒有定親。志摩父親,一知道公權、君勱在社會上的地位,也起了心,而且想成就這一段親事。志摩從小是富於感情的人,被他父親這麼一說,那麼一勸,也沒有什麼堅決的表示。在一個很難描寫的環境中,總之張幼儀、徐志摩在『我啦』硤石的絲業公所裡結了婚,不是拜天地而是文明結婚的。」

張君勱

( 解璽璋:《梁啓超傳》,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年版 )

作者簡介:解璽璋,知名評論家、學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學社顧問、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從事報刊編輯、圖書編輯二十餘年,曾獲多種全國及北京市文藝評論獎,著有《梁啓超傳》、《一個人的閱讀史》、《喧囂與寂寞》、《雅俗》等。

(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史碩士研究生 謝敏 )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相關焦點

  • 原配夫人張幼儀,徐志摩說她是「鄉下土包子」,結婚只是完成任務
    1922年,徐志摩和原配夫人張幼儀籤字離婚。據說,這是中國歷史上依據民法的第一樁西式文明離婚案。徐志摩提出離婚的理由是:小腳和西服,怎麼相配?張幼儀1900年出生於寶山的一個書香世家。她的祖父做過知縣,父親行醫,家境富裕,她的二哥張君勱是政治家、哲學家,中國民主社會黨領袖,早期新儒家的代表之一。出生於這樣家庭的張幼儀並不是沒見過世面的鄉下婦女,但她在徐志摩的印象裡卻一直是一個「鄉下土包子」。
  • 徐志摩再婚後生活拮据,找張幼儀借錢,張幼儀說的話讓他面紅耳赤
    "無愛之婚姻忍無可忍,自由之償還自由。"——徐志摩 在民國1922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樁西式文明的離婚案在那一年的上海灘發生了。這簡直震驚了整個中國的文人圈子,當時徐志摩一定要與張幼儀離婚的理由是:「西服與小腳,怎堪相配?」
  • 張幼儀人生的三個追求者,徐志摩眼中的土包子,也曾是別人的女神
    在許家和張家當家的幾次會面之後,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婚姻關係已基本確定。徐志摩從不把張幼儀當作自己的妻子,她只是自己口中的「土包」。即使是兩個人的孩子,也不過是徐志摩為了家裡的老人而安心養育,從未是愛情的結晶。那是徐志摩和張幼儀婚姻的縮影。沒有任何自由可言的婚姻之路上,一朵卑微的花朵綻放。
  • 《再別康橋》,徐志摩和張幼儀終於再也不見
    當我隨著資料看到我以前心中想像的如此好的一個人,平白無故冷酷殘忍的對一個和他本應有親密關係的人的時候,我感覺很是難過,那一刻,我對於他的幻想也慢慢破碎。徐志摩對於悉心照顧他的髮妻,他孩子的母親經常說的話就是「你就是一個土包子」。在我看來,他不僅僅是不愛張幼儀這個女人,他更是覺得她土和鄙夷她的姿態、生活方式以及這個女人身上所有的一切。
  • 徐志摩另娶後生活潦倒,找前妻張幼儀借錢,張幼儀每次都說6個字
    而這句話用來描述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婚姻再適合不過。 第一次見到她的照片時,他說她是鄉下來的土包子,後來結婚時,除了按照父母意願履行婚姻義務外,皆對她無話可說,1918年她生下了第一個兒子,徐志摩就毫無留念地去了美國,並且兩年間始終沒有回去,還自己又轉頭去了英國,直到1920年才來信說要接她,結果快到岸邊時,張幼儀就猶如兜頭淋了一場雨。
  •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有一個夫人張幼儀,後又娶了一個陸小曼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下他在生活中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還是大家心中的那個徐志摩嗎,一起跟隨小編去看看吧。首先我們知道的是,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詩人和散文家。他的代表作包括《再別康橋》和《翡冷翠的一夜》。說到徐志摩,當然要說的就是他和陸小曼的婚姻。事實上,在陸小曼嫁給徐志摩之後。他也有一個妻子張幼儀。
  • 徐志摩與髮妻張幼儀無奈的婚姻,若無相見,怎會相欠
    他閱人無數,堅信徐志摩是難得一見的英才,今後必有高過雲天的氣勢和前程。張嘉璈突然想起正在女子師範學校讀書的小妹張幼儀,年方十三,品貌端淑,溫雅秀麗。張幼儀祖父為清朝知縣,父親是張潤之,早年家境頗好。張潤之有八個兒子、四個女兒,張幼儀排行第八。
  • 離婚時,徐志摩給張幼儀5000元贍養費,張幼儀:我一個子都不要
    男人其實總是比女人要果斷的,可能女人說五百次離婚都不可能真的做到,但是男人只要一次那麼一定就是真的了,而徐志摩雖然接受了父母為自己選擇的婚姻,但是在婚後對於張幼儀一直都十分的厭惡,總是儘可能的找機會逃離,終於在英國他遇到了林徽因,這讓他終於下決心要離婚,即使當時的張幼儀懷上了他的小兒子
  • 徐志摩詩人的浪漫愛情史,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你知道多少?
    沈鈞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瓊瑤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1915年,由政界風雲人物張君勱為自己的妹妹張幼儀提親,徐志摩把從未謀面的新娘娶進了門。 從婚前到婚後,徐志摩是一直是鄙棄張幼儀的。第一次見到張的照片時,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棄的口吻說:「鄉下土包子!」 婚後從沒有正看張幼儀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義務之外,對其不理不睬。
  • 1967年張幼儀重遊英國,笑著說了一句話,是對徐志摩最無情的嘲諷
    而對於張幼儀來說,她和徐志摩的愛恨糾纏,也只用三句詩就能道盡。 那時候的張幼儀是天真的,也是沒有力量的,所以她沒有任何掙扎就同意了,並且對這份愛情生出了嚮往,兩人於1915年結婚,但婚後的生活跟她想像的大相逕庭,她那種「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的願望,在徐志摩那裡顯得非常可笑。
  • 張幼儀:婚姻是一座壞學校,但是還是謝謝你,讓我遇見更好的自己
    但是,徐志摩與張幼儀結婚之後,從未有過戀愛啊。梁實秋還評價徐志摩說:他這個人,堪稱完美,待人接物,儒雅至極為何,偏偏對自己的妻子,如此的冷漠殘酷呢?1915年,張幼儀的兩位優秀兄長與浙江富豪徐申如達成共識,張幼儀與徐志摩結婚,張君勱與張君璈希望自己的妹妹加入徐家當少奶奶,往後有人照顧。徐申如希望自己家能夠娶到名門大家閨秀,光耀門楣,而張幼儀的身世,堪稱完美!兩家皆為親家,怎麼看,都是完美的。
  • 1988年張幼儀去世,墓碑上刻的4字,是她對前夫徐志摩最後的懲罰
    摒棄他國徐志摩極其討厭封建舊制和包辦婚姻,但也對抗不了自己的父親,於是只能將矛頭對準張幼儀。1918年,18歲的張幼儀為徐家生下了兒子徐積鍇之後,徐志摩也算是完成了給徐家傳宗接代的任務,沒多久就跑到國外讀書去了。
  • 徐志摩去世36年後,張幼儀帶著丈夫到訪康橋,卻並非為紀念徐志摩
    徐志摩自己也曾言: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可見徐志摩對康橋的情,以及康橋對他的影響,然而在他離去36年後。他的原配夫人張幼儀來到了康橋,卻並非為悼念徐志摩,而是因著另一個原因。 張幼儀也是民國時期的一位奇女子,一個被徐志摩傷透心,卻依然樂觀生活的女人。
  • 張幼儀千裡尋夫,等來的卻是「徐志摩不要你了」,無情且無恥!
    這話放在徐志摩身上極其合適。新婚第一天,徐志摩就把張幼儀打進了「冷宮」。他跟幼儀行了夫妻之實,卻從沒有正眼瞧過張幼儀,也不跟她講話。新婚之夜,春宵一刻值千金,他們卻是在沉默中度過的。結婚不久,徐志摩就說過這種話年輕的幼儀也不了解丈夫的性情,只好以沉默應對,有時兩個人能好幾天不言不語。他們結婚6年,張幼儀卻一直在仔細揣摩丈夫的心思。當她終於明白過來,已經到了被志摩拋棄的時候了。
  • 陸小曼和徐志摩的婚禮上,老師梁啓超說希望這是你們最後一次結婚
    他是民國時期有名的才子和詩人,那一年他在英國求學,那一年他也認識了同樣在英國求學的林徽因,徐志摩對林徽因一見傾心,在詩人徐志摩的眼裡,林徽因不僅美貌還很有才氣,是可以做他靈魂上伴侶的女子,而林徽因作為一代才女,也曾賞識徐志摩的才華,對他也有一種別樣的情愫。但是此時的徐志摩其實已經是個有家室的人了,父母很早之前就給他娶了一個妻子,叫張幼儀。
  • 徐志摩為了林徽因,與結婚七年的妻子離婚,為何又娶了陸小曼?
    最早了解徐志摩,是通過他的詩歌《再別康橋》,詩中最後兩句為「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瞬間被其才氣所折服。詩人往往比較感性,徐志摩也是如此,一生有過兩段婚姻,妻子分別是張幼儀和陸小曼,他最喜歡的卻是愛而不得的林徽因。
  • 張幼儀八弟:對徐志摩要手下留情
    麼麼噠~許多人都知道,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婚事,就是張幼儀的哥哥促成的。事實上,張幼儀家的幾個兄弟都與徐志摩交好,特別是他的八弟張禹九,簡直就是「徐迷」。因為他與徐志摩一樣是詩人,後來張禹九還成為了新月派詩人代表。
  • 你是我的人間四月天一一徐志摩,林微因,陸小曼,張幼儀
    電視劇一一人間四月天徐志摩:張幼儀、林微因、陸小曼,一個男人和三個女人。林微因:徐志摩、梁思成、金嶽霖,一個女人和三個男人。這個故事世人太熟悉了:對於徐志摩,張幼儀再好,也是包辦婚姻,不是愛情;對於張幼儀,徐志摩再有才,也是拋棄她的「渣男」;對於林微因,徐志摩再浪漫,也無法不顧世人的眼光,追隨一個有婦之夫。
  • 徐志摩為追林徽因逼張幼儀打胎 張幼儀:感謝離婚(圖)
    1988年,張幼儀以88歲的高齡去世的時候,《紐約時報》曾經專題報導,還特別提到「張幼儀的家庭在1949年以前的中國,頗具影響力。他的兩位兄長張公權和張君(萬加力),都是財經界和政界的著名人物」。說起來,就是張幼儀的二哥張公權,替妹妹看中了徐志摩。兩家很快定下了婚事,當時男方16歲,女方13歲,都還在讀書。張幼儀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女孩子呢? 「談不到好看,也談不到難看。
  • 張幼儀寫了首小詩,暗諷林徽因是插足婚姻的第三者,手法高超!
    徐志摩本來就對這場父母包辦的婚姻十分不滿,後來又在倫敦愛上了既美麗又新潮的林徽因,就更不把「土/包/子」張幼儀放在眼裡了。為了求娶林徽因,徐志摩堅決要與張幼儀離婚,為了達成目的,他甚至逼迫身懷有孕的妻子打掉腹中胎兒。對此,張幼儀自然是心懷怨恨的,她恨徐志摩,或許也恨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