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家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是開陽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自2019年6月群眾全部搬遷入住以來,當地政府通過一系列強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舉措,不斷提升搬遷群眾精神風貌,幫助搬遷群眾儘快融入安置點生產生活,促進搬遷群眾全面發展,為搬遷群眾可持續發展和安居樂業提供了良好文化條件。經過一年時間,小區配套設施不斷完善,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安置點變成了宜居、和諧的大家庭,不斷提升著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記者來到搬遷群眾周訓芬家裡時,她正帶著四個孩子學習唐詩。新環境、新生活,讓周訓芬對未來生活充滿了希望。現在,周訓芬的四個孩子就在家門口上學,照顧家庭和工作兩不誤。
在搬遷戶李文碧家中,雷斌熟練地架起簡易樓梯,十多分鐘就給李文碧換好了家裡壞掉的四個頂燈。燈光再次點亮,李文碧老人感動萬分。
這位義務修水電的搬遷戶雷斌,今年47歲。他是開陽縣毛雲鄉魯底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政策,雷斌一家有了新房,幹活回來的他終於有了一個固定的家。
在生活物質方面吃下了定心丸,雷斌發現身邊的搬遷群眾有很多也是殘疾人,於是主動利用業餘時間,免費給困難群眾維修水電。自2019年12月至今,雷斌已經免費上門維修水電300餘戶。他希望通過實際行動,與小區的愛心人士形成一個團隊,以更大的力量來幫助更多小區的困難家庭。
記者採訪了解到,周訓芬和雷斌作為小區的先進典型事例之一,他們勤懇愛家、助人為樂的舉動,感染了身邊許許多多的搬遷群眾,也為安置點創建文明社區注入了積極的力量。
據了解,為更好地助力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服務工作,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開陽縣政府從教育、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3+1」保障,通過構築文化服務體系「五大體系」建設建設、「共築行動」等工作引導群眾。
「一方面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道德講堂等平臺,組織群眾以居民會議、壩壩會等形式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培育搬遷群眾自尊自信、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和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以感恩教育激發脫貧致富內生動力,通過樹立先進典型,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身邊事感染身邊人,增強群眾不等不靠思想。 同時,促進搬遷群眾社會交往和社會互動,進一步增強搬遷群眾對社區的歸屬感和對身份的認同感,讓他們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開陽縣東湖社區籌備工作組組長何琳璐介紹。
目前在安置點越來越多居民積極主動參與各種技能培訓,自主創業。社區工作組還定期舉辦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活動,提升搬遷群眾的文明素質。
接下來,蔣家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將繼續把精神文明建設納入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後續工作總體規劃,重點聚焦感恩教育、文明創建、公共文化、文化傳承「四進社區」,不斷增強文化引領能力。
來源丨開陽縣融媒體中心
記者丨王金鑫
編校丨洪雨同 劉藝
責任編輯丨王胤木
值班編輯丨賀安康
終審籤發丨李必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