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日報沙縣記者站 許 琰 肖首洲
11月14日一大早,家住沙縣城關濱河路的陳勝琴大姐像往常一樣,送完孩子上學就順道到金沙農貿市場買菜。走進市場,肉禽、海鮮、蔬菜等各類產品琳琅滿目,84個固定攤位整齊地羅列在走道兩旁,讓人覺得仿佛置身一個大型超市。
在熟悉的攤位前,陳大姐選購了幾樣蔬菜,老闆把菜放到電子秤上一稱,攤位前的液晶屏幕上立即顯示出斤數、價格和付款二維碼,陳大姐拿起手機一掃,整個過程方便快捷。
作為沙縣最大的農貿市場,20多年來金沙市場為周邊住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近幾年,由於設施老舊且經營雜亂,市場逐漸變成另一幅模樣。
「攤主把爛菜葉、肉渣等隨手就丟在地上,整個市場髒得很,遇到下雨更糟糕,菜葉垃圾有時還把排水管給堵了,汙水到處都是,走路都要踮起腳。」說起過去的市場,陳大姐頻頻搖頭。
「問題還遠不止這些。」金沙市場負責人林慜說,「過去市場裡的商販加上流動商販混雜在一起,到處都有佔道經營,管理難度很大,一整頓,他們就把攤子收起來,整頓一結束,又全部擺出來了。」
民生無小事,事事系民心。今年,沙縣將金沙市場升級改造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結合農產品「一品一碼」可追溯體系建設,投入900萬元,拆除市場內原有攤位,重新布局規劃供電、給排水、消防等基礎設施,並有專門的市場人員進行管理,保障市場衛生與秩序。
如今的金沙市場,「高顏值」與科技感並存。門口的大屏幕上實時滾動當天各類產品的價格,讓消費者一目了然;市場內,84個攤位配備的電子秤都與智能系統相連,斤數由系統統一控制,杜絕缺斤少兩現象發生;環境上,由排水溝、地漏、沉澱井組成的三級排水系統,讓過去的汙水橫流消失得無蹤。
「現在買完東西,電子秤還會出一張購物小票給顧客,門口機器就可以查詢進貨批次等信息,品質和安全都有據可查。」林慜介紹,改造後的市場吸引了不少新「粉絲」,從11月1日試營業到現在,每天都有7000筆左右的交易,比之前增加了近三分之一。
除了得到顧客的廣泛好評外,商戶們同樣對新市場很滿意,海鮮經營戶黃利強笑著說:「我在這個市場經營了22年,待在市場的時間比家裡還多,現在環境好了,顧客也更愛來,營業額都比以前高了。」據了解,目前金沙市場內商戶已全部入駐,接下來將對外立面和過道進行改造提升,進一步提升群眾滿意度。
(三明日報 許 琰 肖首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