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餐廚垃圾回收後,經發酵處理,餵食給黑水虻,而被食用後,剩餘的蟲沙為有機肥,用於種植有機蔬菜;長成的黑水虻則是雞和魚的食物,又可對雞和魚排洩物進行處理……利用小小的昆蟲,餐廚垃圾得以變廢為寶。一年多來,李波都在折騰這件事,為使這一生態循環系統落地,在鹿城區山福鎮渡船頭村,溫州盛豪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即將開工,解決餐廚垃圾處理難的同時,還將衍生出一條循環農業產業鏈,為市民帶來無公害生態農產品。
魚缸裡折騰循環養殖
李波愛折騰,做過藥品銷售,煤炭貿易。去年底,朋友施萬和和他談起,自己在永嘉縣南城街道溪了頭村養雞,飼養了近10年卻不溫不火,想邀他一起擴大經營。
「朋友養的雞,吃飼料,市場上同類產品很多,沒有特色。」李波琢磨,怎樣才能把雞養得更好,認為要改變雞的肉質和口感,需要從雞的飲食和運動著手。
「我打電話到廣東省昆蟲研究所諮詢,對方建議用餐廚養殖黑水虻給雞吃。」據悉,黑水虻以動物糞便、腐爛的有機物為食,能夠被用於畜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
抱著嘗試的心態,李波帶回了200克黑水虻種卵,到酒店收集餐廚垃圾,在辦公室裡試養昆蟲。這次嘗試,讓他不僅找到雞的新食物,同時這一餐廚垃圾生物處理工藝,也讓他窺見其中蘊藏的商機。
傳統的餐廚垃圾處理方式,是將垃圾回收後,進行簡單煉製,提取出餐廚廢棄油脂。因為部分餐飲企業環保意識較低,在處理餐飲垃圾時,均被私人收購或廢棄,沒有規範的企業進行集中處理剩餘的物質,對環境有很大影響,而黑水虻可以吃掉這些餐廚垃圾,不產生任何汙染。
為更好利用小蟲,李波還琢磨起了養魚。「買了6隻舊魚缸在辦公室裡,用黑水虻餵養不同類型的魚類。」折騰了4個月,直到辦公室地板脫膠,李波成功嘗試了鱖魚、鱸魚、太陽魚、螺螄青魚類的飼養。
作為「門外漢」,自己琢磨之餘,李波也忙著充電。42歲的他,曾在中國藥科大學進修過信息化工專業,他笑稱,貨櫃養魚涉及如水中氨氮分離吸收等,老專業可都能派上用場。日前,他參加市海洋局組織學習,上海海洋大學的教授前來授課如何養魚,聽完課,他還打算「追」到上海去請教。
生態雞和蛋現已上市
舊魚缸裡養魚,是李波嘗試貨櫃養魚的「迷你版」。在魚缸中,通過模擬建造封閉式草地、培養餌蟲形成無汙染食物鏈。此前,李波曾前往廣州,到廣東省農科院華大基因貨櫃養魚基地取經,這裡是國內貨櫃水產養殖技術推廣的前沿。
「他們養殖時間一久,會產生水中氨氮含量增高,魚排洩物過濾較難處理等難題。」李波介紹,自己的探索則結合植物生態淨化,尾水無汙染處理,可實現魚菜共生循環養殖。在實驗基礎上,該循環農業產業鏈正在逐步落地。
在山福鎮渡船頭村和下垟村,76畝土地已準備就緒,其中50畝牧草已完成種植,企業工廠將於近日開工建設,預計年內投產,計劃每天處理60噸餐廚垃圾。未來,這裡將打造成為昆蟲養殖﹑禽類養殖﹑有機蔬菜種植﹑漁業養殖﹑生態旅遊﹑有機餐飲以及科普試驗為一體的綜合循環生態農業示範基地。
而在永嘉溪了頭村禽類養殖基地,五黑雞、蘆花雞、樂清大荊土雞等分散圈養在山上。李波介紹,基地的兩萬隻雞,現在吃的是黑水虻、雜糧和牧草。
餵養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雞和雞蛋品質的明顯改善,新品質,新形象,如今它們分別被稱為「蟲草雞」和「蟲草雞蛋」。但自家的雞和蛋具體哪裡好,李波說,目前只憑口感和外觀,接下去會邀請專業機構進行檢測,給消費者一個量化的參考。
談及基地裡雞的改變,施萬和感受深切。「雞吃到口中的肉質,明顯鮮香不少,蛋黃顏色加深了,彈性很好,手抓不易破。」施萬和介紹,在「蟲草雞」的銷售上,已與農家樂達成合作協議。前兩個月,基地每天產出300枚雞蛋,市場反應良好,供不應求,而本月開始,雞蛋每天產出將增加到1000枚。
「我們組建了客戶微信群,如果誰雞蛋吃完了,在群裡說一聲就能下單。如有需要雞,我們可以加工宰殺,用冷鏈保鮮,當天送貨上門,保證食材新鮮。」施萬和說,抱著嘗鮮態度購買的市民們,多數都成為了「回頭客」,其中還有不少杭州市民。
現「蟲草雞」和「蟲草雞蛋」大量上市,其中蘆花雞220元/只,大公雞158元/只,雞蛋3元/枚。如果你有需要,或有合作意向,可聯繫盛豪農業:18857739811。
來源:溫州日報
記者:金朝丹
通訊員陳燕瓊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