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重沉鬱的冬日在春光沐浴下走了,自然界開始活躍了,細雨無聲入夜,春風暖醒了沉睡中的萬物,欣欣然彌散顯生機,春天來了。
春雨如鍾,清醒了人們的酣夢,撩開春懷,身心舒展,自由自在。草兒也冒了尖尖頭,楊柳鼓起新芽蕾,煥發了蔥盈活力。倏忽間漫山遍野的寂靜換成了花紅杏綠,草長鶯飛。詩人們才思蕩漾,寫下了千古名句,如「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表明杏雨柳風交織的春色裡時光繾綣,心中萬點柔情蕩漾。「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充滿了春的意境清新脫俗,春意細膩。「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概括了春回大地,煥然一新,耳目也一新的欣喜與逸興。
詩意萬千,淡淡悠雅或熾熾春意。可有一位詩人跳出詩意束縛,不寫雨,不寫草木和春色,他寫春聲,寓意燕子覓舊巢,小蟲輕盈歡暢叫,春動人心,更驚蟲聲,洞悉天道玄機,牽引時光,知會春意,沐浴春色,提醒我們準備暗香盈袖的心情。我們今天走入劉方平的《月夜 / 夜月》,感受不一樣的春天和構思。千斌認為大部分唐詩宋詞詠春色而感懷,望明月而生情。而此詩不著筆柳綠桃紅,反而以夜色遮蓋春天的顏色,春天的明快,也不感懷月的盈虧,在朦朧的半片月色中闡述了春天的靜穆深邃和生機盎然,加深了春天的層次感和和諧的旋律,耳目一新。巧妙構思,一靜一動,一明一暗中春天綻放,春意盎然。
月夜 / 夜月
唐代: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開頭兩句「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中夜色深沉而人靜,星鬥闌幹浩瀚無邊,北鬥星橫在天上,南鬥星西斜,半輪新月懸空,月移光傾,斜照半邊庭院,清影婆娑,一明一暗,形成對比與映襯,營造了春夜的靜穆,意境深邃。
後兩句「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為點睛之句,春暖自今夜始,蟲介之微偏知冷暖,起到「春江水暖鴨先知」和「一葉知秋」一樣的藝術效果,突出了夜蟲應春而動,生機勃發打破了幽靜。蟲鳴透過窗紗的綠色,打動了詩人內心和體驗。因為早春綠色稀疏,草色近無,晚上更是如同水墨之色,微弱的蟲鳴如同自然界的驚蟄,掠起了詩人的春之意象的生機和綠意,深情欣悅,清新盎然。
千斌認為此詩構思新穎,別致用心,感受獨特,寫春意不著一絲春的色彩,照樣關合春意而十足,體現了詩人知微見著的詩心,這就是不描寫春天鮮明的表徵景色,而是夜景烘託詩的意境的原因。這樣的春天是不能用眼睛得來的,而是詩人用心會意而成的,內心的盎然春意勝於眼前春色,我們要學習詩人的用心生活和體驗,不僅僅是用眼睛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