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9月18日電 題:美國對華升級關稅措施無助於解決貿易爭端
新華社記者 高攀 朱東陽
不顧國際國內絕大多數反對意見,美國政府日前宣布自24日起對約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徵10%的關稅,並將採取其他關稅升級措施。為了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和全球自由貿易秩序,中方將不得不同步進行反制。
一些白宮經濟政策顧問建議美國政府升級對華關稅措施的一大理由是,他們認為關稅已經「打痛」中國經濟,繼續升級關稅舉措將令中國經濟承受更大壓力,從而逼迫中國作出更大讓步,謀求更多不合理的美國利益。這種一廂情願的看法嚴重低估了中國經濟的實力和韌性,也缺乏對中國政策立場的了解。
目前對外貿易佔中國整體經濟的比重已逐年下降,國內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正不斷鞏固。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6.8%,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增速位於前列;其中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個百分點,中國經濟的內生動力和韌性進一步增強。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正繼續穩步推進改革開放,大力改善營商環境,並採取各種有效措施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中國穩定的投資環境、較強的配套能力、巨大的消費市場、公平透明的政策仍是吸引全球企業的關鍵因素。這也是中國堅決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捍衛自身合法權益的信心和底氣。
美國錫拉丘茲大學經濟學教授瑪麗·洛夫利認為,當前中方對美反制措施得當,不僅避免了美方採取的打擊全球價值鏈和產業鏈的做法,採取措施緩解了國內企業在貿易摩擦中受到的影響,還宣布了一系列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在她看來,當美國政府執意推進關稅計劃給跨國企業帶來不確定性時,中國的最好應對方式就是進一步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讓中國繼續成為吸引外國企業投資的熱土。
繼美國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此前宣布在上海投資設廠後,美國最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近期也宣布將在廣東建設大型獨資石化項目。這些外資企業的投資決策,無疑是對中國經濟、營商環境和改革開放前景投出的信任票。
國際有識之士指出,美國政府升級對華關稅措施不僅無助於解決美中貿易爭端,反而會損害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利益,危及美國自身經濟和就業,更會給世界經濟增添下行風險。
美國行動論壇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將被美方加徵關稅的約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中,約70%的產品是用於美國國內生產的,約98%的產品與美國製造業息息相關,對這些產品加徵關稅將大幅增加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成本,削弱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
這正是美國150家行業協會本月初聯合致信美國貿易代表,呼籲不要對更多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的重要原因。這些行業協會代表美國製造商、農民、零售商、科技企業、天然氣和石油公司、進口商、出口商和其他供應鏈利益攸關方,涵蓋美國經濟的方方面面。
上周,80多家美國行業協會又宣布聯合成立支持自由貿易美國人聯盟,並與支持自由貿易農場主聯盟共同發起一項名為「關稅傷害美國腹地」的全國性遊說行動。遺憾的是,美國政府並未聽取這些業界警告和民意呼聲,執意繼續推進「有害關稅政策」。
美國國會負責監督貿易政策的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奧林·哈奇直言,「關稅不是每個貿易問題的解決方案」。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當·波森也認為,美國政府加徵關稅的策略註定會失敗。
在前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看來,建設性接觸、尋求共識、縮小分歧仍然是解決美中經貿問題的最佳方式,美中兩國可以通過合作在全球議題和雙邊經貿關係上取得進展。
事實上,單邊關稅策略在美國歷史上從未成功過,反而會造成就業損失等不利後果。以史為鑑,理性看待中美經貿關係大局和局部摩擦,與中方通過平等談判協商找到互利共贏的解決方案,才是美方應有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