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女孩梅梅在視力篩查時,測出左眼視力異常「200度遠視散光」。梅梅媽媽很是擔心:「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有散光?這對她以後的視力有影響嗎?」
像梅梅這樣,還在幼兒園裡就被查出視力異常的孩子不在少數。此前,梁溪區組織轄區內91家幼兒園的2.6萬餘名學齡前兒童進行視力篩查,結果視力異常率達11%,其中散光、遠視、弱視人數最多。眼科專家表示,學齡前兒童的視力問題不容忽視,最好能定期檢查,發現異常及時到醫院進行診療,以免喪失矯治機會。
5歲男孩「眯眯眼」,散光200度
昨日,在本市一家眼科醫院的診室,記者看到一個5歲男孩張寶寶正坐在檢查儀前測視力。醫生鼓勵他「眼睛看鏡頭,別轉動」。檢查結果顯示孩子「右眼平光、左眼1300度近視200度近視散光」。得知檢查結果,張先生驚呆了。他告訴記者,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作出擠眉弄眼的怪動作,他們並沒有重視。最近發現孩子看東西時也老是「眯眯眼」,這才帶著孩子來醫院就診,沒想到是近視散光。
除了散光,弱視也是兒童視力異常的常見問題。年僅3歲的孫寶寶打小看東西就很費勁,拿玩具也常拿偏。家長帶他到眼科醫院檢查後被告之,「左眼1000度遠視50度散光、右眼900度遠視」,為由遠視引起的弱視。
該院眼科醫生介紹,初生兒由於眼球長度較小,往往都是「大遠視」,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球長度逐步增加,遠視度數就會減少,慢慢轉為正視。雖說6歲之前兒童眼睛一般都處於散光和遠視階段,但是有一個正常範圍。如果體檢下來,散光在100度以內、遠視在250度以內的視為視力正常,如果散光、遠視的度數超過這個範圍,根據它的嚴重程度鑑定為可疑或者是異常。
幼兒園視力篩查異常率達11%
近幾年體檢中,學齡前兒童的視力問題不容忽視。前段時間,梁溪區組織了0—6歲兒童視力篩查,共篩查了91所幼兒園的26379名兒童,結果視力異常者2824名,異常率達11%。其中苗苗班異常率為9%,小班異常率為10.8%,中班異常率為10.6%,大班異常率為11.1%。在視力篩查中醫生發現,不少家長誤把孩子的視力異常當成了近視,其實,視力異常並不都是近視,還有許多其他問題。據了解,在此次學齡前兒童的視力篩查中,反映出的視力異常主要為屈光不正(包括近視、遠視及散光)、弱視和斜視。
小圓圓就是在這次篩查中被確診患上的是間歇性外斜視。「這次,班上共有4個孩子查出來視力異常,圓圓是其中之一。」圓圓媽告訴記者,孩子看東西時右眼總是習慣性地向外瞟,跟人說話也總愛歪著頭。醫生為圓圓制定了一個矯正方案,通過配戴眼鏡、正視位訓練等措施來進行治療。
「其他3個孩子,有2個散光,1個弱視,弱視的那個,最近也開始在做矯正治療了。」圓圓媽說。
學齡前是治療斜弱視最佳時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並無什麼課業壓力,為何會出現如此多的視力問題?」很多人對此感到奇怪。
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董凌峰解釋,這和兒童本身眼部生長發育有很大關係,如早產嬰兒眼內組織發育不完全;胎兒在母親妊娠期內由於嚴重妊娠反應造成營養不良,影響了胎兒的眼球發育;也不排除患高度近視的父母遺傳給子女的可能。除了這些先天因素外,孩子過於挑食造成營養不均衡、戶外活動時間少、近距離用眼時間過多也都可能導致視力異常。
「造成學齡前兒童視力異常的原因很多,出現異常時需到醫院進行診療。」董凌峰提醒,幼兒視力還沒有發育完全,是兒童眼病治療的最佳時期,尤其是斜視和弱視,最晚也不要超過12歲,超過這個年齡再治矯治的話,難度就會大大增加,甚至會喪失矯治的機會。「所以,儘早發現孩子的視力問題很關鍵。」董凌峰介紹,「臨床上經常遇到上了小學高年級才來治療先天性屈光不正的孩子,由於視覺發育已經成熟,這些孩子只能接受終生弱視的結果。」
「最好半年或者一年給孩子的眼睛檢查一次。」董凌峰建議,同時作為父母,平時要多注意觀察孩子的用眼情況,若是發現孩子看東西時有眯眼、歪頭、皺眉的情況,或是在平常運動時反應比其他同齡兒童慢就應該有所警惕,這些都有可能是孩子視力異常的徵兆。(祝雯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