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導 讀
大米、糯米和小米各有妙用,它們的養生秘密你知道多少?
大米常常吃,但是你知道大米背後蘊藏的養生秘密嗎?
熟悉又陌生的粳米,原來有這麼多妙用
粳米可能大家聽起來很陌生,但他的別名我們就很熟悉了:大米、白米、硬米,廣東人又稱之為「肥仔米」。《漢語大詞典·米部》曰: 「粳,稻之不黏者。今指一種介於秈稻、糯稻之間的晚稻品種,米粒短而粗,米質黏性較強,脹性小」。通俗來講,就是我們日常吃的大米。
粳米可「治一切諸虛百損」?
《本草綱目·卷第二十二》載粳米:「甘、苦,平,無毒。益氣,止煩止渴止洩。溫中,和胃氣,長肌肉。壯筋骨,益腸胃。通血脈,和五臟,好顏色。」李時珍曾對粳米給予了高度評價,書中還言其有「治一切諸虛百損,補中益氣,強筋壯骨,生津,明目,長智。」聽起來不可思議,我們天天吃的大米竟然有那麼多的功效。
藥用的米以一年期陳米為佳
《醫學入門·卷二》專列「陳倉米」一項,認為:「陳倉米鹹酸澀溫,調胃能止洩如奔,寬中下氣除煩渴,更消蠱腫封瘡痕。」可見藥用的粳米很有講究,宜陳粳米,「陳」並不是越久越好,而是以一年期陳米為好。
粳米煮法不同功效也大不同
炒大米可止瀉
唐代昝殷所撰《經效產寶·卷之上》載「治妊娠痢白膿」,粳米應「炒令黃色」。將大米炒焦至米黃色,可起到溫脾止瀉祛溼的作用,對於虛寒久洩、消化不良的人群有非常好的作用,對小孩也有健脾開胃的功效。
如何炒焦米?
1、取適量大米,進行簡單衝洗,瀝乾水分,平鋪成一層在盤子上,晾乾;2、鍋燒熱倒入大米(可以放一點點油,防止粘鍋,如果本身就是不粘鍋,就不需要了);3、先大火翻炒2分鐘,再轉小火翻炒,一定要不停的翻炒,防止炒焦,必要時可以把鍋拿起來輕晃有助於米均勻受熱;4、炒制焦黃色關火,散發香味即可,不要著急盛出焦米,利用鍋的餘溫,讓焦米繼續加熱一會,放涼後用密封罐盛好;
大人小孩慢性腹瀉可試試焦米粥
取適量焦米放水煮,大約煮半個小時即可,有一股濃濃的炒香味,米湯焦黃色為最好,可以盛出來給寶寶當水喝,粥可以給大人吃,對腸胃也很有好處。
焦米泡茶健脾、減肚子
取約30克焦米衝泡,一定要剛剛燒開的沸水,泡了後最好用保溫杯燜一會兒,喝焦米水,焦米也可以吃掉,堅持食用,有健脾、減肚子的功效。
粳米汁補養作用大
中醫認為,大米熬粥後大部分的營養和精華都在粥水中,最為滋補的部分在於粳米汁,也是我們常說的「粥油」,即是用粳米熬稀飯或做乾飯時,凝聚在鍋面上的一層粥油。
粳米汁性味甘平,具有很好的補養作用。《藥性要略大全·卷之四》雲:「粳米汁,主心痛,止渴,斷熱毒痢。」。《紫竹林單方》中甚至提到粥油可調經助孕,「孕治精清不孕方,用粥油日日取起,加煉過鹽少許,空腹服下,其精自濃」。
糙米雖「糙」,但有妙用
以前是達官貴人才有資格食用經過多次碾磨的粳米,普通老百姓只能食用糙米。
糙米雖「糙」但營養價值卻非常高,這個價值主要體現在皮上,就是我們所說的米糠,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米秕即米糠,味甘、平、無毒,主通腸開胃,下氣,磨積塊,作食能充滑膚體,可以頤養。」米糠能幫助人通暢胃腸,改善消化不良和便秘的症狀。現代營養學研究還發現,糙米還適合於肥胖及糖尿病人群。
糯米,溫養胃氣的妙品
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的糯米
糯米我們也再熟悉不過了,小時候家裡釀酒的時候總是向媽媽討一碗糯米飯吃。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提到:糯米「味苦溫,無毒。溫中,令人能食,多熱,大便硬。」
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言:「甘溫。補肺氣,充胃津,助痘漿,暖水髒。」所以說糯米是一種溫和的滋補品,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等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食慾減少、洩瀉和氣虛引起的汗出、氣短無力、妊娠腹墜脹等症,適宜肺結核、神經衰弱、病後產後之人食用。
對脾胃虛寒、食慾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和作用,所以古人云:「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
常見粽子:清熱除煩、健脾暖胃
日常最常見的糯米製品就是粽子了,現在這個時節吃粽子可清熱除煩。
粽子有清熱除煩、通利小便、健脾暖胃,非常適合初夏食用。但《本草綱目》云:「糯米黏滯難化,小兒、病人最宜忌之。」所以老人、兒童、病人等消化功能障礙者不合適食用。同時,吃時也不宜食用過多,避免引起消化不良。
和中健脾除熱、熬粥常用小米
北方的同學可能對小米最為熟悉,小米又被稱為粟米。和南方的大米相比,小米產生的熱量高,而且研究還表明,小米中的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的含量均高於大米。
中醫認為,小米性味甘鹹,微寒,具有和中健脾除熱,益腎氣補虛損,利尿消腫的作用。而且小米製作成的鍋巴,性味甘平、功能補氣健脾,消積止瀉。用小米糠製成的小米糠油又有祛風、殺蟲、止癢、收斂的功效。
小米糠油如何做?
取1碗,碗口糊麻紙1張,將谷糠堆在麻紙上,堆積如塔形;灶火內取紅火1塊,或燃木炭1塊,置糠堆的頂端,點燃谷糠,待糠燃盡(以不燒透麻紙為度),用木板刮去餘糠,待碗冷,打開麻紙,碗底及碗壁上即積有糠油(如谷糠質量較差,則僅在碗壁上有油)。
適用於鵝掌風、腳氣、牛皮廯、皮膚、嘴唇乾裂等,使用時可取適量塗至患處。
文中推薦方劑及方法均需在專業醫師辨證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