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近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該系列由國內資深英文媒體人張慈贇先生所著,共分《中國神話故事與三十六計》《中國歷史著述》《中國成語故事》《中國歷代著名繪畫作品鑑賞》《中國歷史人物》《中國古建築及其故事》六冊。作為國內首套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讀本,該系列精選浩瀚中國文化題材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故事,基本涵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
在這六冊書中,張慈贇將錯綜複雜的事件和人物概括成可讀性強的故事,其中囊括了探究人類起源和信仰的神話故事、集合古人智慧與謀略的「三十六計」、凝結璀璨文明的歷史著述、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人物、濃縮漢語精華的成語故事、意蘊悠長的中國畫以及巧奪天工的古代建築。
為了更形象地展示人物和情節,上海譯文出版社特邀設計師為每一篇文章繪製了插畫,既生動活潑,又不失傳統特色。為儘可能地保留跨頁長圖的美感與細節,系列統一採用非傳統的24開本大小,裸脊彩線裝訂可直接攤平,極大地提升了閱讀觀感和趣味性。
如今,隨著中國整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如何更好地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國門,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長期以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最大障礙在於中西方話語語境的差異和民眾的參與度不高。以往出版的中國傳統經典的翻譯作品或是西方學者撰寫的有關中國文化的著作中,大多只注重文本的表述方式,忽視了中西方跨文化傳播中的差異和細節,沒有考慮到文化傳播者和接收者的心理特徵及價值取向。
而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中,張慈贇總能恰如其分在微妙的中西方語境中找到平衡點:《清明上河圖》與《蒙娜麗莎》、「覆水難收」與英文諺語中「無需為打翻的牛奶哭泣」……這些頗具新意的對比看似相距甚遠,實則為不同文化下的讀者開闢了一條新的路徑,讓人在會心一笑之後又回味無窮。涉及到對《詩經》、唐詩、宋詞等中國傳統文體形式的敘述時,張慈贇擯棄了繁瑣的理論和框架,通過翻譯轉換與解釋,以簡潔地道的英文娓娓道來,為中國讀者提供了一個講述中國文化的新視角,也潛移默化地培養了他們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和意願。
張慈贇不僅參與創辦《中國日報》,並主持了《上海日報》等3份英文報紙的創辦工作。他深諳中西方語言文化之精髓,並擁有十餘年政府新聞工作經驗及三十餘年的重大翻譯項目的實踐經歷。這套叢書旨在為中西跨文化交流搭建一座稀有並珍貴的橋梁,讓更多的外籍人士參與到閱讀中來,從而更深一層地認知和欣賞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將於近日面向海內外正式發行。本屆上海書展期間,上海譯文出版社將攜手張慈贇在滬舉辦新書發布會,並開展一系列面對高校、大眾的線下活動。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