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議收養孩子要跟蹤監督:要嚴「收」,更要「養」好

2020-12-23 北京日報客戶端

民間收養、非法收養問題一直受到輿論關注。長期研究此問題的全國人大代表方燕表示,建立收養關係後,應當由專門的機構對孩子的生活情況進行長期跟蹤,定期到收養家庭了解收養孩童情況、詢問孩子的意願。村委會、社區居委會以及派出所可以承擔起最直接的監督職責。方燕還建議,應建立舉報通道,一旦發現孩子遭虐待、侵害等不利於被收養人身心健康的情況,由主管機關暫停收養,將被收養人與收養家庭隔離。

在收養關係的各方中,被收養孩子是最弱勢的,甚至都沒有任何發言權,也因此是最需要保障的對象。對於收養,我國一直採取異常嚴格的標準,民法典草案中又增加「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依法進行收養評估」表述,都是為了把好收養的入口關,堅決保護未成年的合法權益。不少人反映《收養法》門檻過高,以至於很多想收養孩子的家庭無法完成收養的心願,這是事實。但收養標準只能就高不就低,可以簡化不合理的手續,但在標準上決不能自降門檻。

收養收養,既要收,更要養。收只是第一步,養則貫穿孩子成長的全過程。而且,養也不只意味著有飯吃、有衣穿、能養大,更包括良好的家庭氛圍、親生父母一樣的關愛、接受基本的教育等等。

現在的問題就是,收養關係一旦確立,各方都認為萬事大吉。被收養者與收養的關係如何,有沒有受到虐待、侵害,有沒有享受到應有的教育權利等,則缺乏後續的監督跟進。其實,《收養法》中也明確:收養人不履行撫養義務,有虐待、遺棄等侵害未成年養子女合法權益行為的,送養人有權要求解除養父母與養子女間的收養關係。但不時爆出的被收養者權利遭侵害的案例,以及潛在的冷暴力等問題,往往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給被收養者造成了身心傷害。

建立收養後的跟蹤監督制度、暢通舉報通道,既能對收養人產生震懾效應,提醒其盡到撫養責任,也能及時掌握被收養者的真實情況,一旦發現問題第一時間介入。此外,對於出現虐待、侵害等行為的收養人,除涉嫌違法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依法懲處外,也要建立黑名單制度,與失信懲戒等制度對接。

來源 北京晚報 | 記者 賈亮

編輯:賈亮

流程編輯:王夢瑩

相關焦點

  • 2020兩會熱點:人大代表建議建立未成年人收養舉報通道
    【導讀】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律師協會副會長方燕建議,建立收養關係後,應建立舉報通道,一旦發現孩子遭虐待、侵害等不利於被收養人身心健康的情況,由主管機關暫停收養,將被收養人與收養家庭隔離。
  • 2020兩會:建議建立未成年人收養後跟蹤保護監督機制!
    2020兩會:建議建立未成年人收養後跟蹤保護監督機制!由北京人事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20,兩會,建議建立,未成年人,收養,跟蹤,保護,監督機的內容請關注北京人事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華圖諮詢電話:400-010-1568。
  • 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對人販子終身追責,你支持嗎?
    來源:郎club全國人大代表、「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理事長張寶豔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的難點在於,以前丟失的孩子,過去了幾十年,信息量寥寥無幾,案件偵辦難度較大。婦女兒童被拐時間越長傷害越大,建議對人販子終身追責。
  • 國家幫養孩子真的要來了?人大代表建議發放育兒補貼,你支持嗎?
    這兩天有一個消息特別引人注意,那就是人大代表建議國家每月發放育兒補貼,這位人大代表建議,從孩子出生到滿6周歲,國家財政每月發放一定金額的育兒補貼,具體金額參考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消息一出瞬間就引起了軒然大波,再加上網絡上前段時間吵的沸沸揚揚的國家幫養孩子一事,這不禁讓人聯想,難道國家幫養孩子真的要來了?
  • 人大代表方燕:建議修改收養法,放寬只能收養一名子女限制
    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律師協會副會長方燕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在即將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她將提交修改收養法的建議。方燕。資料圖她建議對被收養人的條件、收養人的條件作出修改,增加對被收養人的長期保障機制等。
  • 專家建議修改《收養法》放寬收養人必須「無子女」的限制
    《收養法》中規定,收養人必須無子女才可以收養孩子。對於這一要求,今年「兩會」期間,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了修改《收養法》的建議。現行《收養法》於1999年4月1日正式實施。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認為,由於該法側重於防止計劃外生育以收養名義免除處罰,有些重要條款已經不能適應新人口形勢和新生育政策的需要,突出表現為規定的送養人和收養人條件過於苛刻。比如對收養人「無子女」的要求,既不符合現行「一對夫妻可以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也把絕大多數既有收養意願又有收養能力的人拒之門外;而符合這款條件的人中,多數又無收養意願或無收養能力。
  • 清原縣法院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見證監督執行
    為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積極營造強大執行聲勢,清原縣人民法院按照省市法院的部署和要求,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現場開展見證執行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時還邀請清原縣融媒體跟蹤採訪報導,著力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當日上午,執行人員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準時在辦公樓前集合,執行局長韓紅日帶隊驅車來到土口子鄉和草市鎮,執行了李某某與趙某某買賣合同糾紛案、馮某某借款合同糾紛案和周某某與於某某民間借貸糾紛案。
  • 棄嬰重病被收養治癒,如今生母哭訴:為啥我的孩子要養在別人家?
    一個孩子剛出生的時候被診斷有先天性疾病,隨後孩子被其他的家庭收養,對此,他的生母很不理解,控訴道:為啥我的孩子要寄養在別人家?事情的經過又是怎樣的呢?張雲非常想見到自己的孩子,但是未能如願以償,張雲表示,可以給孩子養父母經濟上的補償,所有的問題都好商量,只希望把孩子接回家裡,但孩子的養父母不同意。
  • 廣東代表團昨日審議民法總則草案,全國人大代表陳建華建議:要考慮...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建華:要考慮監護人的權利與義務的平衡陳建華在審議民法總則草案時認為,制定民法總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法治社會建設的一個裡程碑事件,它的重大意義怎麼強調都不過分。他表示對民法總則的立法完全贊同。
  • 被收養的孩子親生父母是否有權要回監護權和扶養權?
    正義網北京12月10日電(見習記者 郭榮榮)近日,一則親生父母認親卻遭女兒拒絕的新聞引發網友唏噓感嘆,19 年前,家住江蘇海安的馬某夫婦將出生兩個多月的女嬰送人撫養,雙方未籤訂書面協議,也未辦理收養手續。女孩上高中後,馬某夫婦卻告上法庭,請求確認與其存在親子關係。在法庭上,女兒當即表示不同意做親子鑑定,更不願意認親生父母。
  • 被收養的孩子會是什麼心理?收養的孩子為什麼要找親生父母?
    就算是生活比較安逸的現代社會,也有很多的陰暗面,這些陰暗面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接觸過,而有些人則從小生活在比較複雜的環境中,比如說孤兒院的孩子,孤兒院的很多孩子都是失去父母的孤兒,有很多甚至是被親生父母遺棄的,那麼如果孩子被收養的話會產生什麼心理?收養的孩子找親生父母到底合不合適?
  • 家長陪讀不堪重負要在小區找家教,深圳人大代表建議改進在線教學
    有家長在業主群裡招聘家教,也有家長建議在線教育能否共享名師線上教育資源。針對深圳開展的線上教育,市人大代表楊瑞近日提出相關建議認為,線上教育不照搬線下,要減少家長的修改、上傳作業工作量等。市人大代表楊瑞為此提出有關線上教育的建議,並認為,隨著家長逐步開始復工,孩子在家網課就成了很大的問題,比如課前要列印資料、課中要監督聽課、課後要互動反饋。上課的時候,孩子要做的是聽課,家長要做的是:調試電子設備,應對各種斷網,按時打卡,監督孩子認真聽課,記錄課後作業,輔導孩子寫作業並拍照,上傳檢查孩子背誦並錄製視頻。
  • 嚴父慈母好還是嚴母慈父好?教育孩子,「紅白臉」父母要這樣唱
    關於孩子的教育,很多父母都喜歡用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種方式教育孩子,恩威並施這種教育方式雖然在一些場合很奏效,但是不同組合對於孩子的影響也大不同,教育孩子的是,嚴父慈母好還是嚴母慈父好?而且雖然孩子和母親的關係更親密,但也會以父親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所以父親只要做好榜樣就可以給孩子一個好的示範,起到一個輔助教育的責任,這樣更符合現實。也更容易被男性弱接受,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父親對孩子的影響還是非常深遠的,甚至會影響孩子的婚戀觀,因此,父親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尊重妻子,承擔一定的育兒責任。
  • 民間收養不規範之痛
    王女士和母親與當地民政部門、社區聯繫後得知,孩子親生父母均為持證殘疾人,且不是合法夫妻。這個消息讓王女士一家非常震驚,更堅定了他們要送回孩子的決定,但孩子親生父母拒絕接回,孩子的歸屬問題陷入僵局。最終,在杭州當地相關部門的協調下,孩子出院後被暫送至兒童福利院。 私自籤訂送養協議違法 「私自籤訂送養協議是違法的,也是無效的。」
  • 放寬收養條件讓更多孩子感受家的溫暖
    年輕時經濟條件、政策不允許生二孩,現在經濟條件好了、政策允許了,又失去了生育二孩的最佳時機;想收養孩子,卻又面臨現行法律的限制。據筆者了解,有上述愁事兒的夫婦不在少數。這裡有必要談談現行的收養法。長期實踐證實,收養制度作為家庭關係產生的一種方式,在我國的社會發展進程和現實生活中越來越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 單身男子收養過4個孩子3個都被要回,其中一個撫養了10多年
    對於收養孩子的人來說,可能對於孩子被親生父母帶走都會很不舍和傷心,雖然沒有骨肉親情,但畢竟養了很多年已經有了感情,怎麼能說放手就放手呢?就像我們文中要講到的這名男子,十幾年間收養了4個孩子,結果3個都被孩子親生家庭帶走了。
  • 法律對收養人義務規定嚴格 收養地震孤兒應謹慎
    而「救助」其實不限於「收養」這一種方式,也不應僅局限於孤兒這一類人群。災害帶給我們的思考還有很多。  做出收養決定一定要慎重  災害之後,報名收養震地孤兒的好心人絡繹不絕。記者注意到,甚至有網友開始擔憂「競爭過於激烈」。關於收養的問題,記者採訪了朝陽法院婦女兒童維權合議庭法官申紅。對於收養的意義和責任,她進行了詳細的解讀。
  • 養一個孩子要花多少錢?最花錢的就是教育投資吧!
    以前養孩子主要是吃穿花錢,口頭禪就是,給孩子掙奶粉錢。但現在養一個孩子,奶粉錢可以說只是毛毛雨,而吃穿用度也不算最花錢的,最花錢的最貴的可以說就是教育投資!幸虧義務教育還是免費的,學費雜費不收費,不然真的更養不起。教育投資真的這麼花錢嗎?
  • 李玫瑾建議:養男孩要注意,給他定下這5個規矩,長大以後更優秀
    其實管好男孩並不難,關鍵就是能儘早立規矩。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男孩性格還沒有完全固定之前,也就是六歲前就定下規矩。生活在一個有規矩的家庭,孩子更容易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品質。李玫瑾教授建議:儘早給男孩立好以下5條規矩,長大後更優秀。
  • 自己合法收養的孩子,親生父母找上門要求認領回孩子,你會放手嗎
    合法收養的孩子,辛辛苦苦養大,生母出現了,怎麼辦?丈夫帶不了,又送給工友,工友不會養,孩子哭鬧,又送給另一家扶養。最後接手這家,登報公示尋找孩子的親生父母,沒有找到,才到了民政部門辦理了收養手續,自此,這個孩子才算安頓下來,孩子如今14歲了。經過多方打聽,朱女士找到了養母,這個善良的養母竟然答應給她以親戚的名義老遠看看孩子,不能說明,要等孩子成年以後再說。養母本來是想著,孩子多一個人愛,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