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版期刊預警名單醞釀待出,水刊慌了,灌水的也慌了!

2020-12-11 Ms六先生

那些水刊的好日子要到頭了

上周,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分區表公眾號發布了一則推文,「《國際期刊預警名單》醞釀待出」。

文中提到《國際期刊預警名單》將綜合評價期刊載文量、拒稿率、論文處理費(APC)、自引率、撤稿信息等多項指標,來找出有風險的期刊。依據各刊數據差異,將預警級別分為高、中、低三檔,風險指數依次減弱。

首批預警期刊名單預計將於2020年12月發布,之後也會持續更新。

高校醫院先行期刊「黑名單」

早在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並配合一系列改革措施全面打擊學術不端行為。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建立「期刊黑名單」來打擊那些劣質期刊。

但之前該名單的準備與製備工作一直處於保密狀態。科技部曾表示,凡是「罔顧學術質量」、管理不善、僅為盈利的國內/國際期刊均將被科技部列入黑名單,任何在這些期刊上發表文章的研究者均會得到警示提醒,同時發表其上的文章也不能用於評職稱、申請基金或申請職稱等。

根據《意見》精神,我國高校和醫院為了防止日後踩坑,不少都率先建立了自己的「期刊黑名單」,發表在這些期刊上的文章,昂貴的版面費是別想報了,獎勵當然也是沒有的,有些醫院甚至規定「黑名單」內的論文在評職稱的時候也是低人一等。

國際上比較知名的期刊黑名單是Beall掠奪性期刊黑名單。它由Jeffrey Beall教授在2010年創立,列舉了他認為存在欺詐作者行為的數千家「潛在的、可能的掠奪性出版商」。研究人員在對出版商或期刊產生質疑時可參考這份黑名單再做決定。

但在2017年,Jeffrey Beall教授刪除了Beall名單,原因未知。許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個頗具影響力的指南,能夠幫助研究人員確定出版商或期刊是否合法。但也有一些人認為它缺乏透明度,是引發多起法律恐嚇的原因。

國內科研機構最早公布期刊黑名單的是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表明雖然不禁止研究者在該名單上的期刊上發表文章,但研究者不能使用科研經費(包括醫院科研經費以及個人科研項目經費)來報銷版面費,且即使文章發表也不會針對該文章給予科研獎勵。

同時,同濟醫院也列出的可能被鎮壓的黑名單目錄:

根據統計,全國已有20多家科研機構出過類似的期刊黑名單。

可以看到,這些期刊黑名單大同小異。業內詬病較多的那些期刊,基本是每家都有,畢竟哪些是水刊圈內人都耳熟能詳。這其中就包括了兩大灌水期刊PLOS ONE和Scientific Reports。一些學校更是直接抄了2018年復旦婦產科醫院的黑名單,再也沒更新過,根本不給期刊「改過自新」的機會。

所以PLOS ONE總編輯Joerg Heber也曾 表示,他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中國大學會阻止他們的研究人員向本期刊進行投稿,畢竟該雜誌近20萬篇論文中只有一小部分(119篇)是被撤回的。而Scientific Reports的一位發言人表示他們無法對任何個人的決定發表評論,但仍希望各科研機構能夠繼續認可該期刊的價值。

中科院的「預警名單」權威性最高

各種研究機構自己制定的期刊黑名單最大的問題,就是只在本校有用,屬於「地方自治」,權威性要大打折扣。

而在期刊評價方面,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無疑是國內的Top 1,每年發布的中科院分區,有時甚至比影響因子更讓人看中。現在學術代表作制度中所謂高質量論文基本就等同於中科院一區期刊的論文。

所以,由這家發布的期刊預警名單,無疑擁有全國最高的權威性。

這對於學生或者青年教師來說,是個巨大利好。比方說,一個學生在向期刊投稿錄用後,期刊卻被學校拉進了黑名單,那麼,原來可以申請畢業答辯的學生可能就因為不符合相關規定而不能答辯畢業。同樣,一個教師也可能因為缺少了一篇SCI論文而在職稱晉升時受到影響。

在沒有權威的「預警名單」前,文章投到哪本期刊才保險,完全是個玄學。就比如中山大學一附院的名單裡,還有個8分一區的Theranostics。

悲劇就是,你眼中的頂刊,卻是人家名單裡的水刊。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反其道而行之,專挑爭議期刊投稿,因為其稿源受到影響而更容易被錄用,所以在這些期刊還沒被踢出之前趕緊投稿打個時間差。

在「預警名單」公布後,各機構有了統一的參考。尤其是「高風險期刊」,基本算是判了死刑,可以預見到這類的投稿不確定性就會大大減少。

「預警名單」推測

最後根據各機構黑名單來推測下,有哪些期刊會上「預警名單」。

首先就是四大水刊,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Medicine、Oncotarget。畢竟之前影響巨大,多少研究生靠著它們畢了業。Medicine和Oncotarget都是黑名單常客,不過Oncotarget早就被踢出了SCI,影響不大。

接下來就是Spandidos出版社管理的期刊,此出版社旗下期刊以版面費高、國人文章多著稱,每年為希臘貢獻大量GDP。黑名單裡Oncology Lett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Oncology Reports和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都是他們家的。

而Spandidos出版社一共才9本期刊(1本沒有IF),算是被一鍋端了,後面的日子恐怕沒那麼好過了。

然後是IJCEP和IJCEM,它們都屬於e-Century出版社,而且在各個機構的黑名單裡兩個都是成對出現。由於過去被灌的太多,它們的影響因子都只有1分左右,已經入不了許多機構的法眼。

最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科學論文生產國,一份權威的「期刊預警名單」可以更好的震懾劣質和掠奪性期刊,無疑會讓這些「流氓」期刊紛紛破產,而這對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是件好事。

來源:解螺旋 撰文丨葉子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版期刊預警名單醞釀待出,「水刊」慌了,「灌水的」也慌了!
    那些水刊的日子要到頭了 近日,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分區表公眾號發布了一則推文,「《國際期刊預警名單》醞釀待出」。 文中提到《國際期刊預警名單》將綜合評價期刊載文量、拒稿率、論文處理費(APC)、自引率、撤稿信息等多項指標,來找出有風險的期刊。依據各刊數據差異,將預警級別分為高、中、低三檔,風險指數依次減弱。 首批預警期刊名單預計將於2020年12月發布,之後也會持續更新。
  • 《國際期刊預警名單》醞釀待出!
    這是 社科學術圈 推送的第2238篇文章2020年12月4日,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官網微信平臺「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分區表」發布了一條消息,稱該中心期刊分區表團隊將在12月份推出《國際期刊預警名單》,即「通過綜合評判期刊載文量、作者國際化程度、拒稿率、論文處理費(APC)、期刊超越指數、自引率、撤稿信息等,找出那些具備風險特徵、具有潛在質量問題的學術期刊」,旨在「提醒科研人員審慎選擇成果發表平臺、提示出版機構強化期刊質量管理」。
  • 剛被中科院踢出預警名單,又撤回了奇葩論文,此「水刊」當真洗心革面了?
    這些本應在審稿期間就該點出的基本問題,被作者拿做說辭,認為主要是期刊的責任。雖然論文存在問題,但這也反映了Scientific Reports在審稿上依然存在不嚴謹的問題。之前,這本期刊與Plos One一樣是灌水常客,在多家科研機構的黑名單裡。不過在最近中科院公布的預警期刊名單中,這兩本發文量巨大的期刊不在其中,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 中科院發布《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裡的高分期刊,都有哪些硬傷?
    解螺旋公眾號·陪伴你科研的第2432天 中科院黑名單裡的高分期刊 今天中科院正式發布了《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現在總計包括了65本期刊,
  • 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預警名單背後,誰都不想吃虧的三方博弈
    結果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公布了國際期刊預警名單。雖然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強調了預警名單僅僅旨在「提醒科研人員審慎選擇成果發表平臺、提示出版機構強化期刊質量管理。期刊預警不是論文評價,更不是否定預警期刊發表的每項成果。」但是鑑於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在國內科研院所中的巨大影響力,本次公布的國際預警期刊名單估計會對接下來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關政策產生很大影響。
  • 《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發布! 這些期刊都上榜了!
    7.2020年最新經濟,管理, 金融和商業領域SSCI期刊影響因子排名!8.2020年最新按影響因子整理的3483份SSCI期刊排名!9.結果不顯著但成功發在Top期刊上的論文有哪些?你心虛過沒?10.女性和男性學者分別在哪些期刊發表論文呢?11.2019各社科領域外文Top期刊裡各大學(學者)發文情況如何?12.中國臺灣省的《經濟研究》刊啥水平, 期刊如何分級的?13.重要信號!
  • 《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正式發布!
    >《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名單內總計65本期刊,涉及十大學科領域。《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旨在提醒科研人員審慎選擇成果發表平臺、提示出版機構強化期刊質量管理。該名單通過綜合評判期刊載文量、作者國際化程度、拒稿率、論文處理費(APC)、期刊超越指數、自引率、撤稿信息等,找出那些具備風險特徵、具有潛在質量問題的學術期刊。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團隊還特別提到,該期刊預警不是論文評價,更不是否定預警期刊發表的每項成果。
  • 進入黑名單的SCI期刊;2020年中科院期刊分區表
    隨著國內機構對水刊和學術不端的重視,越來越多的機構對SCI期刊進行黑名單管理,即對於某些質量不高的期刊,無法報銷版面費,無法用於晉升,不納入業績。近日,中科院正式發布了《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現在總計包括了65本期刊,其中醫學類的有26本,數量最多,生物學領域也有7本。以下為名單,發供參考、收藏:
  • 灌水的博士,與「流水線」灌水的中國科研
    「水刊」,就不得不提學術圈「四大水刊」:Plos One, Scientific Reports, Oncotarget和Medicine了,其中Oncotarget已經在去年被踢出sci,不能用來畢業和評職稱了。
  • 如何評價 IEEE Access 成為了 Top 期刊?
    早些時候,做的一個工作,沒啥創新性,實驗還挺完整系統的;開始時,投了別的期刊,但在流程上整出了一些亂子,耽誤了不少時間;後來,感覺這篇工作也沒啥特別的創新性,也急著博士中期,就湊合著投個IEEE Access——那時大家對該期刊略有微詞,但是也沒那麼強烈。投了,簡單修一下,就中了,比較符合預期——投之前就覺得能中。
  • 那些「灌水」的 90 後博士都是哪些人?我做了份圖鑑
    論文自然就和學位、職稱、獎金、獎項申請基金掛鈎,因此學生群體、青椒還有一些需要評定職稱的醫務人員等等就成了發水刊的主力人群就會向一些審稿接受時間快,期刊水平不靠譜的雜誌投稿,以期快速發表。而一些期刊發現了這種需求的存在,為了巨大的商業利益也慢慢開始向收益妥協,開始大量發表論文,收取高額版面費,文章接受率奇高,水刊和水論文就此開始產生。
  • Aging-US中科院分區已經1區了,值得關注,但是也值得警示會不會是一個水刊
    月的中科院SCI期刊分區基礎版將Aging-US分到了老年醫學的1區,醫學大類2區,細胞生物學3區。所以作為科學工作者,辛辛苦苦研究了好幾年的工作,不能輕易的放到了一個水刊上面,那如何才能了解一個雜誌是不是水刊,或者潛在水刊呢?經常徵稿的基本都是水刊,即使現在是SCI,說不定什麼時候被踢出,正規刊物出專刊一般都是在主頁說明,在正規渠道可以查找到影響因子。
  • 2017年版期刊範圍和大類設置||中科院期刊分區
    撰文 | 陳福佑 朱曼曼 沈哲思 楊立英2017年版中科院期刊分區將在期刊範圍和大類設置等方面有較大調整。期刊範圍2017年版分區新增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SCI) 收錄的期刊 。
  • ...社會科學版)》入選2018年度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刊)擴展期刊
    11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在「第五屆全國人文社科高峰論壇暨期刊評價會」上發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18年)》(簡稱《報告》)。《報告》基於學科與期刊特點構建了不同的期刊評價指標體系,對我國1291種人文社會科學期刊(2012年及以前創刊)、164種新刊(2013—2017年創刊或更名)及68種英文期刊進行了評價。《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入選2018年度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刊)擴展期刊。  在本次評選中,「綜合高校綜合性學報」共收錄244種期刊。其中,權威期刊4種,核心期刊74種,擴展期刊166種。
  • 同濟武大等高校學報被踢出C刊核心版,孫周興拍案叫絕的聲明
    1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公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 和收錄集刊(2017-2018)目錄》。根據這一目錄,一批高校學報被「踢」出了C刊「核心版」,不得不淪為「擴展版期刊」。這批被「踢」的學報,包括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等。
  • 收藏|2020版SCI期刊影響因子及中科院分區
    2020年最新版SCI期刊影響因子及中科院分區結果發布。與去年相比,電氣工程領域內絕大部分SCI期刊的IF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中國主辦的四本SCI期刊全部挺進中科院二區行列,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在電力系統、等離子、高電壓等電氣工程的細分領域內進一步獲得了較高的國際影響力,核心數據指標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
  • 審稿周期長,公開期刊版面費用昂貴
    如果想要快速發布論文,在科研圈中,一般人都會推薦美國雜誌,因為美國頂級期刊審稿速度非常的快,而歐洲的頂級期刊《nature》系列論文審稿周期卻非常的長,nautre系列論文審稿周期長的原因有很多,就拿中國科學家們喜歡灌水的化學期刊為例,中國科學家們發表JACS的數量遠超過nature系列化學子刊,因為JACS相當的於美國科學院雜誌,再接收到論文稿件後
  • 什麼才是正規期刊?法學生發表論文別被假刊騙了
    你得知道中國目前有哪些公開出版,接受投稿的期刊。目前網上各類假刊、增刊、電子刊,層出不窮,專門坑害想發表文章的學生,被騙了錢不說,自己辛辛苦苦幾個月的成果也被盜取。第一,得認準刊號。、北大中文核心來源期刊、CSCD來源期刊列為D類。
  • JCR2019排名第6位,且還是中科院分區1區Top期刊
    發文量、IF與分區期刊1972年創刊。近11年的發文量如下圖所示,期刊每年的發文量約200+,是一本發文量非常少的期刊,期刊發表11期合計約190+篇文章,估計2020年發文量200+。根據最新發布的期刊引證報告,此刊處於Q1區,與2018年分區情況完全一致。期刊從2018的第5/80(排名/期刊總數,後同)名下降到2019年的第6/85名。
  • 2020年中科院1區11大類700多本期刊名單匯總
    近日,萬眾矚目的《2020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終於出爐,2020基礎版和升級版分區表繼續突出支持本土品牌期刊國際化的導向,形成了「中國SCI期刊評價方案」,收錄期刊為自然科學期刊(SCIE)、社會科學期刊(SSCI)和ESCI收錄的中國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