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還有半個月就要期末考試了,安排幾期期末複習相關的內容。
今天說一下考試中最讓家長頭疼的事情:孩子粗心大意,不是不會,一寫就廢。尤其在數學考試中,更容易犯錯。
今天也不想提「熟能生巧」類似的話題,兩點原因:
一、考試內容,自然都是當前階段學習內容,很難做到像1+1=2那般熟練。
二、即使很熟練,也存在疏忽,畢竟一張試卷題目很多,偶爾的分心也在情理之中。比如1+1=2都能算對,你也有可能忘了寫「單位」,忘了「答」。
其實避免孩子粗心大意,還是有方法的。
我之前做培訓的時候,總結了幾句話,教給孩子,讓他們不管平時做題,還是考試,都默念一遍,可以明顯改變粗心大意的習慣,至少90%的學生可以避免。
一看單位配不配,先做三角小記號
二看題目誰是誰,畫出所求與所得
三看計算對不對,驗算一遍能拿分
四看單位寫沒寫,小括號有大智慧
五看問題答沒答,有始有終不浪費
如果感覺太多,可以只記前半句,也沒有問題。
簡單解釋下:
第一點,「單位」是最容易出現粗心錯誤的地方。有幾種情況:
1、題目中前後「單位」不一致,需要提前轉換「單位」。
2、題目中的「單位」和所求答案的「單位」不一致,需要算出來後,進行轉化。
不管以上哪種情況,按照順口溜,看到題目,第一時間先找「單位」的不同,不去理解題意,然後做個小記號,幾乎就不會出錯了。
第二點,答非所問,主要是很多孩子對題目理解不夠透徹。也有幾種情況:
1、題目主體太多,孩子容易混淆所求的項;
2、有部分幹擾因素,慣性思維下,孩子容易理解錯誤。
不管如何,先畫出題目需要求出的問題,梳理清楚主體關係,避免答非所問。
第三點,計算錯誤,這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
除了平時每天練習熟練度以外,還是需要重視驗算這個步驟。很多孩子會因為時間關係,或者偷懶心理,忽略驗算這一步。但家長需要時刻注意,平時的作業中,驗算習慣必須培養。
第四點,單位缺失或多寫。也有兩種情況:
1、填空題,有的填空後面,給出了單位,有的卻沒給。這個就需要注意了,多寫少寫都不行。
2、應用題中,每一個列式後面,必須括號+單位的,但很多孩子最容易忘記。
第五點,應用題的「答」經常忘記。
在我之前培訓中,不管成績好,還是成績差的孩子,都容易忘記「答」。
其實很好理解,我們每個人總喜歡前進,卻不喜歡收尾,或者往往忽略了收尾。努力算出答案,會讓人心生滿足,但收尾善後,就讓人意興闌珊,食之無味了。
以上是我在十年培訓中,接觸最多,且能用方法避免的粗心案例,如果以後有新的思考,再說給大家聽聽。
本文由吳士說原創,十年教育經驗和案例,說給你聽;我說的,一定有你想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