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6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發布了最新的《美國孤獨症譜系障礙的患病率報告》。報告結果表明,每54名兒童中就有1名在8歲前確診為ASD(即孤獨症譜系障礙)。
他們是這樣一群孩子:在溝通交流的世界裡,似乎有著一套不被常人所理解的來自遙遠星球的思維模式,孤獨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他們像星星一樣純淨,像星星一樣孤獨。
你願意了解他們嗎?
2007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2008年起,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症關愛日」,今年的4月2日是第13個「世界自閉症日」,讓我們一起來關注「來自星星的孩子」。
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人類到現在也不清楚,到底是誰第一個患上自閉症,但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關於自閉症的研究在不斷發展。
1943年,美國的兒童精神病醫生肯納發表論文《情感交流的自閉性障礙》,首次提出了「早期幼兒自閉症」的病名,被歸類在嬰兒精神分裂症中。當時,他的一個論點最被大家認同,但今天看來,卻是最嚴重的曲解之一。肯納教授強調這個疾病在大腦或器官上並沒有任何的障礙,他假設自閉症的成因應該是父母和孩子缺乏互動造成的,這樣的推論引發了「冰箱母親」理論的出現,將自閉症的成因全都歸於父母的淡漠態度。
直到1977年,有學者才開始把自閉症成因的研究導向遺傳學有關的思考。自閉症的成因眾說紛紜,但無論哪一種說法,自閉症始終還是被歸類在精神病的科別之下。
一直到1980年,醫學界認證自閉症應該是屬於一種發展性的障礙,被稱之為「廣泛性的發展障礙」,這意味著自閉症是一項動態發展的病症,就像一連串的骨牌,當一個骨牌倒下,隨著年齡的增加,後面的骨牌就愈倒愈多,因而引發一連串各式各樣的病症和行為,到底第一張骨牌為什麼被推倒,至今,仍然是一個迷。
目前發現的致病原因
「自閉症」,醫學上又稱「孤獨症」,其成因至今並無定論。目前發現的導致自閉症的原因主要有:
●大腦結構或功能出現病變
包括在生產過程匯總早產、難產、新生兒腦傷及腦膜炎等多種疾病造成的腦部傷害,這些都有可能增加自閉症的發病率。
●遺傳因素
在對所有自閉症患兒的調查中,有20%的自閉症患兒受遺傳因素的影響。
●環境因素
孩子和媽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媽媽在懷孕期間如果受到一些病毒的感染,也會影響到腹中的寶寶。
根據最新的《美國孤獨症譜系障礙的患病率報告》,男孩被診斷的可能性是女孩的四倍,而且這個比率近年來一直保持穩定,這也很可能是基於男女之間的大腦分子水平以及遺傳基因差異,進而導致了自閉症的「重男輕女」。
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自閉」標籤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由於不愛說話,不願與人交流,聽不懂大人的指令,常常被大人們貼上「自閉」的標籤。
其實,很大一部分有語言發育遲緩表現的孩子是由於家庭環境及家長的養育方式問題導致的,例如孩子從小嬌生慣養、眼睛盯著屏幕時間過長、家庭交流太少等。此時要儘早通過科學的治療與訓練,提升兒童語言功能,而不是匆忙往「自閉症」方向下結論。
家長可以通過孩子的一些日常行為,做出基本的判斷,如果孩子有以下行為,建議去專業醫療機構做進一步診斷。
自閉症有其突出特點:
●社交障礙
自閉症孩子與人缺少經常性的眼神交流,不與人對視,在排除不存在聽力問題的情況下,叫名字不回應;與同齡孩子存在社會交往障礙;日常生活中,不聽從指令。
●語言表達障礙
孩子2歲還不能開口說話,回答只會重複他人的問話,自己不會組織語言;不能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只會拉著大人的手去完成。
自閉症患者中大多數人有語言交流的障礙,使用的詞彙量有限,即使會說話也不願意經常與人交流。
●興趣狹窄,行為刻板
興趣比較狹窄,可能只喜歡某種東西,喜歡自轉、看旋轉的東西或踮腳尖走路,常常做出一些刻板、簡單重複無意義行為,如:玩燈的開關或開關門窗、長時間推玩具小車、把多個玩具或物品排成一排等。
自閉症兒童會固執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動程序不變,如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外出時要走相同的路線等,如果制止或改變他這種行為模式,就會表現出明顯的不愉快和焦慮情緒,甚至出現反抗行為。
●智能障礙
自閉症孩子外表無明顯特徵,但社會適應能力明顯落後,大多數與同齡孩子相比智力偏低。極少數自閉症患者在某一領域如音樂、計算機和機械記憶等表現出超強能力。
早篩查早發現早幹預
在國外,自閉症兒童一般在18個月時就可以被確診治療,而在國內,自閉症的受重視程度還不夠,自閉症兒童的診斷年齡通常是3歲及以上。臨床研究表明,18—24個月是進行自閉症幹預的黃金時期,錯過這個時間,自閉症兒童可能會錯過最佳治療期。
自閉症兒童能否說話以及語言能力的提高,與發現和治療的時間早晚有一定的關係。有的家長認為自己孩子說話晚是「貴人語遲」,所以2歲不開口說話也不著急,直到孩子3、4歲才被確診治療,但其實在孩子更小的時候,家長如果配合醫院對兒童的成長過程定期進行生長監測和評估,就可以早期發現問題。平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語言發育情況,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就診,儘早治療。
北京五洲婦兒醫院兒童早期綜合發展服務中心重視兒童早期生長發育,關注兒童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在生長發育的各階段,對兒童定期進行生長監測和評估,其中就包括心理行為發育測查,如嬰兒大運動、精細動作、適應能力、語言及社交行為等,即通過嬰幼兒在指定遊戲中的表現參與配合程度來測定嬰兒大腦不同地區的發育水平。
根據兒童心理行為測評量表,對嬰幼兒的不同情況進行分析指導,及早發現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心理異常狀況。可以最早發現兒童是否具備自閉症指徵,把好自閉症篩查的第一關。如果具備某些指徵,還需要進行相關專業篩查與診斷。
專家建議,嬰兒6個月時,家長就要帶他們到醫院進行自閉症篩查。如果發現孩子在語言、情感、興趣、智能等存在異樣,就要對兒童進行心理檢查,以防錯過最佳治療時期。
兒童保健檢查多久做1次?
依據我國現行的兒童保健檢查規範要求,新生兒期做疾病篩查及聽力、視力檢查,孩子在滿月後一般在42天要進行1次檢查,除此外就是421健康測評原則:
4:孩子出生第一年有4次檢查,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各一次;
2:從1周歲到3周歲,每6個月1次,每年2次;
1:從3周歲到6歲,每年1次。
如果孩子有異常情況還要增加查體次數。421測評的時間段都是孩子生長發育關鍵期,通過檢查來監測寶寶的生長發育,做好兒童的健康管理。
一星一世界,讓我們溫柔以待,打開通往自閉症孩子心裡的那道門,共同守護「來自星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