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一座臺是製造一場絢爛 裝臺人的堅守源自熱愛

2020-12-16 浙江在線

2020-12-13 08:37 |錢江晚報

朗朗在西湖上彈琴(圖片由漢堡提供)

說起見過的明星,裝臺人漢堡隨口就能報出一大串,劉德華、張學友、王菲、謝霆鋒、李宗盛……

但聊起他們的現場表演怎麼樣,他就有些語塞。因為往往演出正式開始後,他才有時間趕緊去後臺眯一會兒,補個覺。當狂歡開始上演,裝臺人卻未必能享受其中。

這一行還有著嚴格的、不成文的規定——工作過程中,絕不能去找明星籤名、合影。多年前,漢堡團隊裡有個年輕裝臺工用手機偷拍藝人,被他一把搶過、刪圖,「去結錢,明天不用來上班了」。

但明星完美夢幻的演出,有時又是他們拿來說服家人堅持幹這一行的理由。

鎂光燈下的完美演出,往往掩蓋著所有的不安。

裝臺時容易發生意外,這些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從不會公開討論,一旦談了,就怕觸黴頭。更別提遇上天氣跟人過不去的時候了。

但是,因為熱愛,或是對這份工作的需要,很多人至今還奔波在各個演出現場。

從菜鳥到專業人員

讓馬雲「發光」

這一天的工作,是為浙江歌舞劇院的校園演出《國之歌》搭臺。中午時分,幾卡車的設備已經運到劇場後臺,十多號人忙活到下午4點,一個灰色的底臺已經初具規模。

伴隨著設備箱摩擦地面的滑輪聲,一個高大的男人蹬上一部木梯,然後抓住舞臺側面上方的燈光架,一個引體向上,就像雜耍似地爬上了鐵架。

這個叫董軍民的漢子,今年42歲,湖北潛江人,他是杜青華帶入行的。

2010年,董軍民在杭州一家飯館當廚師,恰好杜青華的嫂子,也在這裡上班。一次偶然的機會,因為杜青華拆臺人手不夠,董軍民就被叫去幫忙。

當時,「連信號線都不會拔」的董軍民,跟著搬了一些架子和箱子,半小時就拿到了100塊工錢。

又能看演出,收入也不錯。三個月後,董軍民成了一位裝臺人。幹了十年,他從啥都不懂的菜鳥,成了「只要給我一張燈位圖,我來搞定所有燈光」的老師傅。

後來,董軍民加入了杭州劇院的《斷橋》舞美團,一幹就是三年,2000多的底薪,每演一場另有30元錢補助。

那段時間,除了搬箱子、搭布景、裝燈光,他甚至還要穿上黑漆漆的戲服,躲在舞臺上的「斷橋」裡,隨時聽著耳機裡的號令,把「橋」移動到臺上的定點位置。臺下,觀眾感嘆著「舞美太贊了」;臺上,董軍民半蹲了兩個小時,默默充當著工具人。

《斷橋》巡演的那段時間,董軍民晚上膝蓋經常腫脹得睡不著,但隨組到成都、昆明、西安、大連、瀋陽、太原等越來越多城市巡演,也成了他在老鄉們面前值得談論的資本。

最遠的一次,2013年,董軍民跟著劇組去了韓國首爾。那次,他見識到了韓國人對裝臺這項工作的嚴謹。

開演前,劇院方發現燈光架後面的電線排布太雜亂,要求中方全部梳理整齊。後來又一路一路測試電壓,要求調試到每一路都幾乎平均,這樣才能保證每一盞燈的光線強度不會有落差。

董軍民(圖片由漢堡提供)

從那一刻起,董軍民在心裡告訴自己:要做一個專業的裝臺人。

2016年,馬雲在黃龍飯店做了一場慈善晚宴,作為那一場的搭建團隊,董軍民和同伴們,花了兩天時間,在宴會廳裡搭了一個漂亮的舞臺。但彩排的時候發現,大廳的燈光還是不夠,臨時決定嘉賓上臺時,再增加兩臺追光燈。

時間緊迫,人手也不夠,董軍民被臨時分配操控其中一臺追光燈。那個晚上,3個多小時,他保持著伸直腦袋、雙手握燈的姿勢,光圈始終穩穩地跟著馬雲、李連杰、姚明等大佬。

幾天後,湖北老家的親戚發來微信,「聽說你給馬雲發光(打光)啊,厲害厲害」。

安全太重要

最怕影響到觀眾

董軍民渴望行業的專業化,也希望這個行業的安全與收入一樣穩定。但現實是,很多情況下,裝臺人只能用身體去「肉搏」。

2012年夏天,漢堡接了一場房產公司的拼盤演唱會,演出地點在蕭山義蓬一所中學的操場上。

那天,搭臺時還風平浪靜,但當嘉賓李宗盛唱完,突然就下起了暴雨,兇悍的狂風,直接把操場上幾棵小樹連根拔起。

公安趕緊叫停了演出,組織現場1000多位觀眾緊急疏散。當時,包括漢堡在內的很多工作人員也都慌了神,只聽得老闆歇斯底裡地大喊,「誰都別走,都上臺去,頂著背景板,別讓它倒了,砸到觀眾!」

呼啦一下,幾十個人湧上舞臺,一字排開用肩膀頂著巨大的背景板和鋼架。鋼架被吹得搖搖晃晃,漢堡害怕極了。就這樣頂了20多分鐘,所有觀眾才疏散完畢,就在這時,暴雨和狂風也突然停了。

「安全就好。」很多時候,這是裝臺人說服自己和旁人最妥帖的藉口,也是他們從業過程中願意去相信的「運氣」。

2013年,郎朗的一場鋼琴音樂會,要在印象西湖的湖面舞臺上彈琴。這次裝臺,被漢堡稱為「史詩級」任務。

演出前兩天,工人們坐著船一趟一趟把音箱往湖中央搬(舞臺在水面下幾釐米處),船上重心不穩,幾乎所有人都掉進過湖裡,嗆兩口水,扒著船舷又爬上來。因為要接電,光是水下走線,就走了100多米。在此之前,漢堡和公司同事花了整整半天時間,給所有電線仔細包上了防水材料。

千算萬算,還是算不過老天,演出當天,又是大暴雨。雨下到最後,湖面上所有電線、音箱全部泡在水裡,有好幾個音箱都報廢了,損失慘重。

幹裝臺的,最怕這種事。而且發生在演出之前,意味著只能耗費大量時間,用最低效的排除法去解決。

今年8月的海寧潮音樂節,還是杜青華和董軍民搭檔,演出前一天,下起了暴雨,燈光、音響的電纜線全部浸泡在了水裡。突然,有工人發現,架子上的一組燈不亮了。

電線都是一根根接在一起的,從外表看,並不知道是哪一根出了問題,只能全部拔下來,然後插一根,推一下開關,再插一根,再推一下開關,看燈到底亮不亮。

當時,雨大得讓人完全睜不開眼睛,幾乎忙了一個通宵,在檢查了40多組線之後,董軍民才發現,有5根線燒掉了。

誰知道,演出當天中午,又有燈不亮,只能再用排除法搶修,一直到快開場才壓哨完工。事後,董軍民感嘆,如果那場不是他們幾個裝臺老手在的話,可能演出都演不了。

演出後臺鋪得整整齊齊的電纜線

家裡人都勸改行

但什麼都敵不過熱愛

從業至今,杜青華目睹或聽說的行業事故,少說也有幾十起。

之前英國的一份行業調查報告裡,舞美搭建行業,被評定的風險指數為「中高級」。

但對杜青華這樣從業20年的裝臺人來說,訴苦從來就不屬於他。

前陣子,一個幫忙拆臺的活兒,杜青華因為踩到鋼管打滑,直接從6米高的架子上摔下來。當時大概有十幾秒鐘,眼前全是黑的,工友們趕緊圍過來,有人還用手機給杜青華拍了張照,「(眼睛)腫得像個茄子」。

但摔傷這樣的事,也僅限於最要好的幾個朋友在吃夜宵時調侃幾句。

自己是老手,還免不了出事,為了降低風險,杜青華幾乎不用「臨時工」,沒有專業知識,也沒有登高證和電工證,「萬一出了事情,說都說不清楚」。

還有一個現象——幾乎所有裝臺工的老婆,都曾經勸過他們改行。

幹裝臺這麼多年,杜青華送給過老婆最多的禮物,就是全國各個城市的特產,有時候老婆賭氣不吃,就放在那邊,任由壞掉。

演出多的時候,陸勇和老婆經常十天半月見不到面,老婆放出狠話「這個家就是你的旅館」,好幾次勸陸勇改行。去年做樸樹、周傳雄那場拼盤演唱會,陸勇想辦法搞到了兩張贈票,讓老婆和她弟弟一起來現場看。

散場後,陸勇在拆臺,老婆微信發來五個字「還蠻震撼的」,從那以後,一直沒提起過改行的事。

(原標題《搭一座臺是製造一場絢爛 從黑暗的後臺,解密演出這一行 風雨驟起時 後臺驚險一瞬》,編輯 何雙伶)

1607819845000

相關焦點

  • 搭一座臺是製造一場絢爛,從黑暗的後臺解密演出這一行
    三個月後,董軍民成了一位裝臺人。 幹了十年,董軍民從啥都不懂的菜鳥,成了「只要給我一張燈位圖,我來搞定所有燈光」的老師傅。後來,董軍民加入了杭州劇院的《斷橋》舞美團,一幹就是三年,2000多元錢底薪,每演一場另有30元錢補助。
  • 電視劇《裝臺》熱播,揭秘鄭州「裝臺人」的故事:走南闖北、日夜...
    在內陸城市,逢一場高質量的演出不容易,好活兒可遇不可求。李寶雲十分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接活不分類型也不管天南地北,婚禮、演出,陝西、山東......只要是好一點的活兒他都接。10月份時,他就又帶著自己的裝臺隊伍去往江蘇,為當地演出「搭臺子」去了。一個團隊,十幾個人,這一去就是兩個月。
  • 《裝臺》作者陳彥:我們每個人都是「裝臺」人
    小說刻畫人物手法細膩,故事跌宕起伏,命運看似無常又有常,以一個裝臺人的視角,描寫西京城裡的人生百態。「裝臺」,它本身是一種幕後的工作,我們整個社會,可能有兩種人,一種是搭臺的人,還有一種就是在上邊唱戲的人。裝臺人永遠不知道,他們裝起的舞臺上,那些大小演員到底想表演什麼,需要這麼壯觀的景致,這麼富麗堂皇的照亮,而舞臺上表演的各色人等,也永遠不知道這臺是誰裝的,是怎麼裝起來的,並且還有那麼多讓人表演著不夠愜意的地方。反正裝臺的歸裝臺,表演的歸表演。
  • 「探秘新職業」城市裝臺人:一年裝臺300場 設備花費上千萬
    一場晚會結束後,一群太原裝臺人正在對舞臺進行拆卸。(攝影/王莉莉)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莉莉 王小英)1月4日,山西太原氣溫零下11度,一場演出活動結束後,44歲的王劍帶領著他的團隊成員正在對舞臺進行拆卸。
  • 裝臺是什麼意思 裝臺電視劇中裝臺人是幹什麼的
    在《裝臺》這部劇中,張嘉益飾演的刁順子是裝臺人,承接各種演出裝臺的活,但是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裝臺這個詞。那麼裝臺是什麼意思?裝臺人是幹什麼的?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裝臺是什麼意思  裝臺:是由市民、農民工組織起來的舞臺、裝臺組合,在演出之前一般安排半天左右的時間,裝臺人就會到場對音響設備進行測試與準備,把舞臺上的各種設備都搭建好。
  • 裝臺是什麼意思 《裝臺》電視劇中裝臺人是幹什麼的
    在《裝臺》這部劇中,張嘉益飾演的刁順子是裝臺人,承接各種演出裝臺的活,但是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裝臺這個詞。那麼裝臺是什麼意思?裝臺人是幹什麼的?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裝臺是什麼意思  裝臺:是由市民、農民工組織起來的舞臺、裝臺組合,在演出之前一般安排半天左右的時間,裝臺人就會到場對音響設備進行測試與準備,把舞臺上的各種設備都搭建好。
  • 《裝臺》原來是這個意思!你確定,自己不是裝臺人嗎?
    裝臺是50後60後老前輩生命中的重要一部分,是70後80後記憶的一小部分,再到90後00後,所佔比例幾乎為零。什麼是「裝臺」?說到底什麼是裝臺呢?就是把舞臺安裝、搭建、音響、燈光、控場等的工作做到和合,可以進行一場完美的演出的過程,隨後還要進行拆卸和恢復。
  • 《裝臺》究竟給我們 「裝」出了什麼 劇情是什麼 為什麼火了
    《裝臺》描寫了進城務工群體的不確定性生存狀態。城裡人的刁大順,帶著一群農村來的務工人員幹天底下最苦的活兒。事實上,除了一座父母留下來的老房子,他和這些兄弟無甚兩樣,都有一搭沒一搭地看天吃飯。即使有活幹,但被拖欠算計工資的事兒也經常發生,但他卻從來沒想過和鐵主任徹底鬧翻,因為有活幹就比什麼都強。通過他的裝臺班子,故事的觸角在社會空間中得到了自然延伸,從西安到陝南,從城裡到鄉下。
  • 「裝墊兒臺」熱播的「裝臺」電視劇怎麼就火了?
    估計《裝臺》裡的順子和他的夥伴們都萬萬沒有想到,幾乎沒有出過西安城的他們,已經憑藉電視劇《裝臺》一鳴天下知了。
  • 西安舊事:《裝臺》中順子原型朱冬生講解裝臺背後的人間煙火
    劇中刁大順(人稱順子)是一個靠苦力吃飯的人。他憑著一輛三輪車和一身蠻力加上裝臺的手藝,領著一幫子農民工在這個鮮為人知的領域中嶄露頭角。但他卻是個十足的倒黴蛋,裝臺後常常遭遇各種跑路,讓他們的血汗錢沒有著落,還要時時提防從他們身上雁過拔毛的鐵主任,裝臺人可畏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劇中刁大順是否真有其人?
  • 古城裝臺人,一年365天要幹300多天活
    場地位於開封市第十三大街與鄭開大道交叉口往北500米處的一處寬敞的地界,地面已經平整好,22號這裡要舉行一場隆重的開工儀式,需要裝舞臺。裝臺,因央視熱播劇《裝臺》走入大眾的視野,西安裝臺人順子的酸甜苦辣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場景,讓觀眾津津樂道。「裝臺,我就看了兩集,沒有時間看,最近這一段年底了,各單位各社區都在組織活動,活多,忙不過來。」
  • 裝出了大世界裡的小人物 《人民日報》點讚《裝臺》 「歪滴很」!
    (作者:張斌 系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 在2020年進入收官的時候,電視劇《裝臺》無聲無息地火了,這多少讓人有點意外。事實上,除了一座父母留下來的老房子,他和這些兄弟無甚兩樣,都有一搭沒一搭地看天吃飯。即使有活幹,但被拖欠算計工資的事兒也經常發生,但他卻從來沒想過和鐵主任徹底鬧翻,因為有活幹就比什麼都強。通過他的裝臺班子,故事的觸角在社會空間中得到了自然延伸,從西安到陝南,從城裡到鄉下。 《裝臺》呈現了城中村這一特定空間中的眾生相。
  • 「裝臺人」的 「愛」——我看電視劇《裝臺》
    文/臨海憑風愛情,這個詞真的很有魅力,古往今來一直出現在現實生活和影視等等文學作品中,讓人回味和思忖,她的酸甜苦辣和無窮魅力。眼下熱播的電視連續劇《裝臺》在很好的表現接主旋律的同時,也全景式地講述了各方人物的愛戀,像天女散花般,色彩紛呈,給人以生活和生命的啟迪。
  • 刁順子的「原型」是他——平凡但格外努力的「裝臺人」
    朱冬平是土生土長的西安人,就住在省戲曲研究院邊上的刁家村,「光靠裝臺也養活不了咱,還得蹬三輪車,給誰搬個家,拉個東西都能幹。」朱東平說,「不管幾樓,價錢講好,咱給人安安全全送到。」「裝臺這活兒,要聽人家指揮,搭個平臺、裝個燈啥的,都得人家指點呢。」朱東平說,裝臺人幹的都是些體力活兒,「活兒少了人家自己就幹了。」
  • 《裝臺》中有西安話和秦腔,還有法律知識:佔有人VS所有權人
    由張嘉譯和閆妮主演的電視劇《裝臺》正在熱播。電視劇《裝臺》裝臺就是裝備舞臺,給演出搭臺子、做布景。劇中張嘉譯飾演的刁順子領著一群民工兄弟,給秦腔劇場演出、給包括農村婚喪嫁娶等各種演出裝臺。裝臺提供勞務,刁順子和各種演出方屬於勞務合同關係。《裝臺》是一部戲,那麼就不免會有糾紛來製造矛盾,增加戲劇感,那麼有什麼能比打工人討薪更戲劇化呢?電視劇開篇第一集,就是在秦腔團後勤副主任鐵扣介紹的演出方跑路,刁順子和民工兄弟們找人討薪的過程中開始的。
  • 《裝臺》人的一生就是在為別人為自己裝臺!
    張嘉譯和閆妮主演的電視劇莊臺這兩天登陸了央視,引起了很多關注,這部片子改編自陝西的作家陳彥的同名小說裝臺。什麼叫裝臺,裝臺就是明星角在舞臺上表演,搭起臺子的人叫裝臺人,這部書講述了西安城一個登三輪的土著刁順子,帶著一幫兄弟給戲臺子搭臺做苦力,黑白顛倒,人前人後都無比的卑微。
  • 《裝臺》大評■李清霞:文學敘事空間的新拓展——評陳彥的長篇小說《裝臺》
    這個遊移在城市中的特殊群體中,也有順子這樣在夾縫中討生活、靠山吃山的裝臺人。他所在的城中村尚藝路上有省上和市上不少文藝團體,有劇團就要演出,演出就需要有人搭臺子,過去搭臺子的都是劇團的人,後來劇團的舞美劇務們嫌活太苦太累,順子就帶著那群農民工兄弟把活接過來了。
  • 「我們不是簡單地搭個臺,更需要在『裝臺』方面多做文章!」
    02 不僅「搭臺」更要「裝臺」「最近央視播出一個電視劇叫《裝臺》,我感覺我們的工作也是『裝臺』。」會上,吉林省政協社法委主任麻東升提出這樣的觀點。他說,「怎樣讓委員有更多的機會和條件參與協商議政,需要在『裝臺』方面多做文章。
  • 從《裝臺》熱度走高,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選劇思路轉型升級
    由馬曉勇編劇、李少飛執導,張嘉益、閆妮領銜主演的「陝派電視劇」《裝臺》自11月29日熱播至今,央視一套收視破1.2542%(創7月以來黃金檔新高),央視頻App點擊超4279萬,豆瓣評分8.3,知乎知友推薦度超83%。《裝臺》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引發如此強烈反響,堪稱2020年現象級大劇。
  • 丁真:時代選出來的「裝臺人」,難的是怎樣避免曇花一現
    這個人就是一夜爆紅的20歲藏族小夥丁真。爆紅的運氣著實讓人眼饞!「人啊,就是你給我裝臺,我給你裝臺。」這是近期熱播電視劇《裝臺》男主角刁順子的經典名言。丁真和「裝臺」有啥關係呢,在筆者看來,丁真和刁順子一樣,都在幹著「裝臺」的活,他們都是「裝臺人」。只不過,刁順子是自己主動做了「裝臺人」,丁真是時代選出來的「裝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