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5款疫苗進入臨床試驗 這些人不建議接種
2020-12-22 11:22:04
|
| 字號:
A+|
A-【中國15款疫苗進入臨床試驗】近期,我國開始對部分從事進口冷鏈、口岸檢疫、生鮮市場、交通運輸、醫療疾控等工作的重點人群開展新冠疫苗接種。我國研製的新冠疫苗是否安全有效?新冠疫苗和HPV疫苗能不能同時接種?在21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多位專家針對當然疫苗相關的熱點問題進行了解答。
我國新冠疫苗安全未現嚴重不良反應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國家衛健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表示,我國新冠疫苗開展了I期、II期、III期臨床試驗,依法依規在自願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開展近百萬人次的疫苗緊急接種,結果顯示我國新冠疫苗非常安全,有一些輕微不良反應,但沒有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疫苗效果還有待III期臨床試驗終點或中期揭盲結果分析。但在I期、II期有一些有效性的參考指標,比如通過比較疫苗接種組和對照組的免疫原性指標發現,I期、II期的臨床試驗數據,顯示了我國新冠疫苗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時,在緊急使用過程中,有6萬多疫苗接種者去過境外高風險地區,至今未收到1例嚴重感染病例報告,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疫苗有一定保護效果。
5款疫苗進入III期臨床試驗
鄭忠偉介紹,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截止到12月2日的統計,目前我國有15款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其中5款疫苗進入III期臨床試驗,進入III期臨床試驗疫苗最多,疫苗研發處於全球第一方陣。但這5款進入III期臨床試驗疫苗的研發單位合作的國家和地區,並不是全球疫情最高發的國家和地區,因此獲得III期臨床試驗所需要的感染病例數的速度不是最快。
據了解,近期,有較快的研發企業剛剛獲得可以用於III期臨床試驗中期分析所需的病例數,目前他們正在向國家藥監局滾動提交相關的資料,只有這些資料揭盲,並且達到監管機構要求的標準,監管機構才能給予其附條件上市或上市的批准。
我國接種疫苗具體數量正在統計
針對「中國計劃在春節前給5000萬人接種新冠疫苗」的傳言,鄭忠偉表示,此次我國開展接種的人群對象就是冷鏈、邊境口岸、一線醫療防疫人員和因為工作原因或者援外原因不得不赴境外的工作人員。具體的數量各地正在統計中。
接種疫苗第二劑次的兩周後會產生較好免疫效果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介紹,滅活疫苗要打兩針次,免疫效果會更好一些。從前期已經發表的新冠疫苗文獻來看,疫苗發揮作用的時間主要是在接種疫苗第二劑次的兩周後,會產生較好的免疫效果。要阻斷新冠病毒,根據前期研究的結果,大概的人群免疫力閾值在70%左右,或稍低一些。閾值如何得出,與疫苗保護效力和疫苗的接種率有很大關係,且呈正比。當人群中的接種率達到非常高的程度時,免疫屏障就建立起來了。希望大家能夠有機會接種疫苗的時候,應種盡種。
新冠疫苗和HPV疫苗要分開接種
王華慶指出,新冠疫苗研發的時間較短,同時接種是否會影響到這些疫苗的免疫效果、會不會影響安全性,這兩點目前沒有研究數據。所以,一般情況下在沒有國家規定的指南和方案公布之前,還是建議新冠疫苗和HPV疫苗要分開接種。
不建議孕婦接種疫苗
王華慶說,不能接種疫苗的情況一般包括:打過一次疫苗後出現過敏情況;對疫苗某種成分過敏;正處在發熱期;處在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期;得了急性疾病等。此外,一般對孕婦不建議接種。
接種後發熱超38.5度或局部紅腫超2.5釐米以上建議就醫
王華慶建議,受種者要先了解疫苗的禁忌狀況。一般在說明書中都明確了接種禁忌的人群。在接種之前要了解接種的流程。接種時受種者要帶著身份證件,有接種證的要帶著接種證,受種者要把自己最近的健康狀況如實向接種醫生報告。此外,在接種點留觀30分鐘,如有急性過敏性反應,會有相應措施處理。
在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的常見反應,和其他滅活疫苗相比沒有太大差別,局部反應包括注射之後出現疼痛或腫、癢的感覺,這些感覺都是一過性的。在全身反應方面,現在監測到的主要有發熱,也有乏力情況,一般不需要處理。但發熱超38.5度,局部紅腫超2.5釐米以上,或身體特別不適,沒有及時恢復,疾病狀態在持續,需要就醫。偶合反應是疫苗接種過程中,受種者正好處在一個疾病的潛伏期或者發病的前期,接種疫苗之後疾病出現了症狀,實際上與疫苗沒有任何關係,也不屬於不良反應。但出現這種情況也要重視,及時就診。
疫苗開始接種以後防控策略仍要堅持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等個人防護措施仍然是目前個人防止感染最簡單、最容易接受、最有效的防護措施。對於個人來說,接種疫苗要產生保護抗體需要一定的時間,對於群體來說,讓足夠比例的人接種上疫苗,也需要一段時間。所以,現階段的各項防控措施仍要堅持。
責任編輯:李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