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馮小剛執導,範冰冰、郭濤、于和偉等主演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將於9月30日上映。然而,「本尊」還沒亮相,已有不少與潘金蓮相關的網絡大電影在各大視頻網站上線,潘金蓮突如其來成了「網紅」。
同很多個IP擦邊球的電影一樣,走入大眾視線的網絡大電影用蹭熱度、刷臉熟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然而在觀眾審美需求提高的今天,還能否只依靠炒作收錢呢?這恐怕與網紅經濟一同引人深思。
都市麗人們的消費方式快節奏並不意味著消費內容快節奏,內容製作者如何在「兩快」中為觀眾獻上高質量佳作,這也成為了網絡大電影們最該思考的問題。
網絡大電影如何野蠻生長?
據百度百科定義,「網大」是指那些時長至少60分鐘,只通過視頻網站發行、以在線有效點擊量直接變現為收入的「電影」;在現實生活裡,「網大」可以是網吧內一位遊戲玩家打發等待時間的消遣,也可以是一位青年導演衝刺院線電影前試手練習的中轉站。
總而言之,自2014年「網絡大電影」的概念橫空出世之後,「網大」便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了影視圈中提及頻次頗高、甚至取代網劇和電影的熱詞。
網絡大電影信息一覽
當下參與網絡大電影發行的公司一般有三類:傳統院線電影發行公司、網絡視頻平臺以及專門從事網絡大電影製作發行的公司。
傳統院線電影的「成活率」非常有限,能最終通過審核走進院線的電影大概只有50%。在網絡發行渠道出現之前,其餘的犧牲品一般只能通過DVD、電視等渠道發行。自從網絡發行逐漸成熟以後,被「淘汰」的院線電影就多了一條收回成本的渠道,網絡大電影的熱浪讓很多傳統電影發行公司從中嗅到了商機,開始參與「網大」的製作及發行工作。萬達、華誼兄弟這些傳統電影公司都已經開始把資本的觸角延伸到網絡大電影領域。
網絡視頻平臺通過付費觀看的手段,發展出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如今視頻網站付費規模的爆發式增長超出了市場預期,以點播與會員為代表的付費市場正在進入高速成長的軌道。愛奇藝、騰訊視頻作為付費視頻網站的兩大中堅力量,均有超過千萬的付費會員,愛奇藝會員數更是突破了2000萬大關,在網絡上付費看電影正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習慣的前提下,視頻平臺也更願意為網絡大電影這一原生內容投入更多資源。
《道士出山》、《超能太監》等現象級網絡大電影的出現也讓淘夢網、七娛樂等幕後宣發公司浮出了水面,他們在這些「標杆」產品的口碑中生存並且逐步崛起,賺得盆滿缽滿。眾所周知,網絡大電影跟院線電影一樣,都包括製作和宣發兩大方面,而淘夢網、南城傳媒、新片場等公司在當前的產業鏈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網絡大電影《道士出山》海報
去年在愛奇藝平臺播出的網絡大電影《道士出山》以28萬元的製作成本斬獲了2400萬的票房,堪稱神話。如今,《道士出山》系列已經推出了《道士出山》、《道士出山2》、《道士出山3(上)(下)》,前兩部目前已經可以免費觀看,點擊均超過2億,第三部的上下兩集在愛奇藝付費獨播,VIP點擊量也突破一億。接下來還會開發第四部以及同名小說。2015年12月,一家專注於解決網絡大電影資金問題的影視眾籌平臺——影大人也已上線,並獲得創夢創投200萬融資。
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裡,「網大」以近乎野蠻生長的方式經歷了從無到有,發展成一個新的生態系統。據統計,2014年全國拍攝的網絡大電影有437部;過去的2015年裡,網絡大電影的數量升至622部;而今年「網大」更是集中爆發,預計將達1600部。
事實上,「網大」爆紅的前夜,是院線電影90%虧本的殘酷和網劇成功上位的美好。當今社會需要精神娛樂,因此觀眾對於影視作品的欲求也越來越高。而院線卻越來越注重大製作,一般院線電影的投入成本大,製作周期長,製作完成後還要經歷漫長的排期等待,無法及時滿足觀眾的需求。有些電影上線之後,即使畫面精美、陣容豪華,卻落得個讓觀眾不知所云的下場,導致票房慘澹。
另一方面,影視+網際網路也是當今時代的大勢所趨。當下的視頻網站付費市場得到了爆發式的增長,付費用戶的比例不斷提升,近幾年網劇的成功上位就是網際網路助力影視的成功典範,這無疑也給網絡大電影的發展注入了更多的信心。
網絡大電影靠什麼活?
1、慣用伎倆:蹭熱度,混臉熟
說起打擦邊球這種玩法,不得不提到它的鼻祖,美國一家奇葩的電影公司——The Asylum。這家公司專注山寨影片已有將近十年。他們的作品大多取材於主流影業公司的大製作,從片名到海報都能做到神同步。別人正在拍《環太平洋》,他的《環大西洋》就早已遍及網絡。
該公司大多「山寨電影」在原作上映前就已完成製作,並能搶先發行。從商討項目到電影發行,他們通常只需要4個月,每年可以生產10-15部影片,並始終堅持將成本控制在100萬美元以內。就是這樣一家神奇的公司,九年以來沒做過一單虧本生意。
目前很多中國的網絡大電影走的也是這種模式,譬如模仿陳凱歌的《道士下山》推出了《道士出山》;《烈日灼心》山寨成了《烈日讀心》。
蹭熱度的《烈日讀心》
蹭熱度方面,網絡大電影也是使盡了渾身解數。此前王寶強離婚事件引發了輿論狂潮,至今仍在發酵。然而不足一周時間,以王寶強離婚事件為內容的網絡大電影《寶寶別哭》就已經開機,開機照以及劇本同時被曝光。據說,劇片的主角將直接以「寶寶」、「蓉」、「阿哲」命名,而劇情則會圍繞「三虐寶寶展開:一搶妻、二搶產、三搶子,其中不僅有「寶寶捉姦」的情節,還有律師進行財產分配乃至親子鑑定的內容。
據悉,開機後僅僅五天時間,這部網絡大電影就已經殺青。這番消息在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平臺上迅速傳播,網友和圈內人士對此頗為震驚,同時也對這種沒有道德底線的蹭熱點行為發起抨擊。
2、驚悚、色情為主要題材
2015年網絡電影題材分化明顯。在題材內容上,驚悚懸疑佔比達到了40.3%,喜劇類題材16%,青春愛情題材16.3%。事實上,由於網絡大電影目前還沒有嚴格的審查標準,因此,很多傳統電影不敢拍的題材就會在網絡大電影中實現,比如恐怖驚悚、喪屍題材、賭片、打情色擦邊球等。
由於監管缺失,網絡大電影的內容已經陷入題材方面的死循環,越低俗的題材看似越容易吸引受眾。從片名上看,《殭屍王爺》、《道士出山》、《陰陽先生》、《賭鬼傳奇》、《夜襲寡婦村》、《赤裸女特工》等,其趣味基本上以滿足觀眾的獵奇、窺私慾望為主,再加上極盡挑逗之能事的海報,賺盡觀眾眼球。同時,在短製作周期、高收益雙重壓力之下,內容上也存在著粗製濫造的行為。
網絡大電影未來之路如何?
1、寬鬆的市場創造更多機會
由於生於草莽,準入門檻低,加之短期、快速的投資收益,網絡大電影一躍成為市場的寵兒,受到資本的青睞,湧入網絡大電影的淘金者越來越多。
以愛奇藝為例,根據提供的數據,2016年全網發行的網絡大電影數量有望達到2200部。其中,分帳超兩百萬的影片數量將會超過200部,比2015年增長近6倍。
可以預見,2016年是網絡大電影井噴式發展的一年,有人預估2016年,網絡大電影將達到10億的市場規模。不少新媒體公司、創業團隊甚至是傳統的影視公司,都紛紛把眼光投向網絡大電影,渴望分一杯羹。因此,網絡大電影的市場前景依然可觀。
2、無下限、大尺度絕不是生存之道
今年7月,網絡大電影《奪命稻草人》在各大視頻網站上線,一天時間內播放量就已經接近三萬。這部數據不高的片子之所以能夠引起人們關注,是因為它拿下了北京大學電影藝術學院獎「最佳編劇獎」,這是北京大學建校118年以來第一次把「最佳編劇獎」頒發給一部懸疑電影。這也是網絡大電影首度獲得學院派獎項。
因此,在已經有作品獲得專業肯定的當下,優質網絡電影更值得期待,內容低俗的劣質產品也必然面臨著淘汰。尤其是國家對於網絡管控將不可逆轉地嚴厲起來,政策籬笆收緊之時,網絡大電影的現有環境將遭遇顛覆。真正獲益的,應當是那些用心做內容的人。
在網絡大電影這一生態系統中,不但誕生了以28萬成本賺回1500萬的都市傳奇,同時也暗藏了網際網路巨頭縱橫排闔的野心。現階段網絡大電影已經存在市場泡沫,但這些粗製濫造的作品的頻繁出現也在不斷推動市場進入洗牌期。加之觀眾審美的逐漸提升,逐利資本製作的低質影片一定會漸漸退出市場,網絡大電影的品質也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http://news.zol.com.cn/601/6015452.html news.zol.com.cn true http://news.zol.com.cn/601/6015452.html report 6437 由馮小剛執導,範冰冰、郭濤、于和偉等主演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將於9月30日上映。然而,「本尊」還沒亮相,已有不少與潘金蓮相關的網絡大電影在各大視頻網站上線,潘金蓮突如其來成了「網紅」。同很多個IP擦邊球的電影一樣,走入大眾視線的網絡大電影用蹭熱度、刷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