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釋義:遮住眼睛捉鳥雀。比喻不注意客觀情況,用不可行的方法自己騙自己。
成語出處:《三國志·魏書·陳琳傳》:「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且不可欺以得志,況國之大事,其可以詐主乎?」
東漢末年,宦官與外戚爭權奪利,國家奄奄一息,民不聊生。公元189年,漢靈帝劉宏病亡,他的兒子劉辯繼位,是為漢少帝。由於劉辯當時只有13歲,母親何太后就臨朝處理政事。這樣一來,外戚勢力迅速佔了上風,尤其是何太后的哥哥何進,身居大將軍這一要職,實際上掌握了朝廷的權力。但宦官一派仍把持著宮禁,處處與何進作對。
氣憤之下,何進便同太后商量,想消滅宦官勢力。沒想到,太后不同意,認為使用宦官是歷朝舊制。無奈,何進就與袁紹合謀,打算秘密徵召四方猛將,從京都洛陽以外調兵,脅迫太后下詔廢除宦官。
漢魏時期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當時是何進的主簿。得知何進的這一預謀,他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直接向何進陳述意見,認為採取這種欺詐的辦法極為不妥。他勸阻何進說:「你這樣做根本行不通。民間有句諺語叫『掩目捕雀』,連麻雀這樣的小東西都無法用欺詐的手段捉到,更何況國家大事呢?」陳琳認為,何進只要充分合理地運用自己的勢力,完全可以消滅宦官。
遺憾的是,何進並未聽進陳琳的勸告,一意孤行,很快就把董卓等外地的將領秘密調集進京。結果,當他進宮向太后奏事,要逼迫太后消滅宦官時,宦官們先發制人,將其殺死。
這樣一來,董卓率領他的大軍趁勢控制了洛陽,廢黜少帝,立少帝的弟弟陳留王劉協為帝,將朝廷軍政大權全部握在自己手中,還放縱士兵在城中大肆燒殺搶奪,淫掠婦女,把整個洛陽城搞得雞犬不寧,怨聲載道。公元190年,孫馥、袁紹、孫堅等人興兵討伐董卓,董卓遂挾持獻帝遷都長安。行前,其更是瘋狂地焚燒整個洛陽城以及周圍二百裡內的宮殿、宗廟、府庫、民宅等大批建築物,並強迫居民數百萬口隨遷。為了攫取財富,董卓還派部將呂布把洛陽的皇家陵墓和公卿墳冢挖掘了個遍,將裡面的奇珍異寶全部掠走。
昔日興盛繁華的洛陽城,轉瞬之間成為一片廢墟,令人不堪回首。記者 陳運團 整理
返回洛陽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