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成語典故:掩目捕雀

2020-12-25 洛陽網

  成語釋義:遮住眼睛捉鳥雀。比喻不注意客觀情況,用不可行的方法自己騙自己。

  成語出處:《三國志·魏書·陳琳傳》:「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且不可欺以得志,況國之大事,其可以詐主乎?」

  東漢末年,宦官與外戚爭權奪利,國家奄奄一息,民不聊生。公元189年,漢靈帝劉宏病亡,他的兒子劉辯繼位,是為漢少帝。由於劉辯當時只有13歲,母親何太后就臨朝處理政事。這樣一來,外戚勢力迅速佔了上風,尤其是何太后的哥哥何進,身居大將軍這一要職,實際上掌握了朝廷的權力。但宦官一派仍把持著宮禁,處處與何進作對。

  氣憤之下,何進便同太后商量,想消滅宦官勢力。沒想到,太后不同意,認為使用宦官是歷朝舊制。無奈,何進就與袁紹合謀,打算秘密徵召四方猛將,從京都洛陽以外調兵,脅迫太后下詔廢除宦官。

  漢魏時期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當時是何進的主簿。得知何進的這一預謀,他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直接向何進陳述意見,認為採取這種欺詐的辦法極為不妥。他勸阻何進說:「你這樣做根本行不通。民間有句諺語叫『掩目捕雀』,連麻雀這樣的小東西都無法用欺詐的手段捉到,更何況國家大事呢?」陳琳認為,何進只要充分合理地運用自己的勢力,完全可以消滅宦官。

  遺憾的是,何進並未聽進陳琳的勸告,一意孤行,很快就把董卓等外地的將領秘密調集進京。結果,當他進宮向太后奏事,要逼迫太后消滅宦官時,宦官們先發制人,將其殺死。

  這樣一來,董卓率領他的大軍趁勢控制了洛陽,廢黜少帝,立少帝的弟弟陳留王劉協為帝,將朝廷軍政大權全部握在自己手中,還放縱士兵在城中大肆燒殺搶奪,淫掠婦女,把整個洛陽城搞得雞犬不寧,怨聲載道。公元190年,孫馥、袁紹、孫堅等人興兵討伐董卓,董卓遂挾持獻帝遷都長安。行前,其更是瘋狂地焚燒整個洛陽城以及周圍二百裡內的宮殿、宗廟、府庫、民宅等大批建築物,並強迫居民數百萬口隨遷。為了攫取財富,董卓還派部將呂布把洛陽的皇家陵墓和公卿墳冢挖掘了個遍,將裡面的奇珍異寶全部掠走。

  昔日興盛繁華的洛陽城,轉瞬之間成為一片廢墟,令人不堪回首。記者 陳運團 整理

返回洛陽網首頁>>

相關焦點

  • 洛陽成語典故:隨機應變
    成語釋義:跟著時機的變化而靈活應付。  成語出處:《舊唐書·郭孝恪傳》:「請固武牢,屯軍泛水,隨機應變,則易為克殄。」  隋末,群雄並起,逐鹿中原。唐滅劉武周后,李淵為統一天下,命令秦王李世民率軍東徵佔據洛陽的王世充。  當時,竇建德佔據河北,唐還要防範北方的突厥。
  • 洛陽成語典故——畫餅充飢
    成語釋義:畫個餅來解除飢餓。比喻有虛名無實用,以空想來自我安慰。   成語出處::晉人陳壽所著《三國志·魏志·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三國時期,曹魏有一位大臣名叫盧毓,學識淵博,清正廉潔,深得魏帝信任和百姓敬重。
  • (洛陽成語典故)三月不知肉味
    成語釋義:三個月之內吃肉不覺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於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他事情。  成語出處:《論語·述而》載:「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三月不知肉味,孔老夫子可也夠誇張了,能讓他如此入迷的是啥玩意兒呢?是周朝的《韶》樂。  洛邑是周朝的首都。
  • (洛陽成語典故)枹鼓不鳴
    成語釋義:枹,就是擊鼓所用的槌。枹鼓不鳴字面意思為沒有人拿槌來擊鼓,用以比喻政通人和,社會秩序安定,沒有冤假錯案。  成語出處:《後漢書·酷吏傳·董宣》:「( 董宣)後特徵為洛陽令……由是搏擊豪強,莫不震慄,京師號為『臥虎』,歌之曰:『枹鼓不鳴董少平 。』」
  • (洛陽成語典故)好逸惡勞
    成語釋義:喜歡安逸,厭惡勞動。   成語出處:《後漢書·郭玉傳》:「其為療也,有四難焉……好逸惡勞,四難也。」    「好逸惡勞,四難也。」說這句話的人叫郭玉,是東漢時一位名醫。  《後漢書·方技傳》中記載,郭玉乃四川廣漢人氏,師從當時名醫程高,學得一手好本領,尤其擅長針灸。
  • 洛陽成語典故——握髮吐哺
    成語釋義: 也作「吐哺握髮」。哺指口中所含的肉乾等食物,比喻求賢殷切,待人心地誠懇。   成語出處:《史記·魯周公世家》:「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勿以國驕人。」
  • 關於成語「亂七八糟」的典故
    我們形容事物雜亂無章,經常使用「亂七八糟」這個漢語成語。它的本意,形容毫無秩序及條理,亂糟糟的樣子。那這個成語對應的有兩個典故,分為「亂七」和「八糟」。1、「亂七」。是指發生在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公元300年,趙王倫發兵進攻洛陽,斬殺賈后及其親黨。於是一場持續十六年之久的皇族奪權混戰,也就此開始。由於先後參與這場亂事的,共有八個同姓王。因此,這場混戰被史書稱「八王之亂」。這次皇室內宮爭權奪利,非常血腥鬥爭。時間上比「七國之亂」的持續時間更長。
  • 袁安高臥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袁安高臥,漢時袁安未達時,洛陽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獨僵臥不起,洛陽令按行至安門,見而賢之,舉為孝廉,除陰平長、任城令。見《後漢書·袁安傳》唐李賢注引《汝南先賢傳》。後因以「袁安高臥」為典,指身處困窮但仍堅守節操的行為。
  • 洛陽紙貴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出自:《晉書·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近義詞有:有口皆碑、交口稱譽、有目共賞,洛陽紙貴是褒義成語,可作賓語、定語、補語;含褒義。 洛陽紙貴的詳細解釋: 成語名稱:洛陽紙貴(luò yáng zhǐ guì) 成語釋義: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成語出處:《晉書·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 死心塌地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元 喬孟符《鴛鴦被》第四折:「這洛陽城劉員外,他是個有錢賊,只要你還了時,方才死心塌地。」近義詞有:至死不渝、執迷不悟,反義詞有:舉棋不定、猶豫不決,死心塌地是貶義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 開封將成語典故元素融入旅遊景區 傳承歷史文化
    倒履相迎  4月9日上午,來自洛陽的騰訊網友「絕勝煙柳」一大早就來到了大宋御河賞景(之前曾有邯鄲市獲得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稱號)。說到建在大宋御河兩岸的開封成語典故苑中的成語典故刻石,和開封鐵塔附近翻開的石雕「大書」旁立著的成語開卷有益石碑,他說,過去知道鐵面無私、黃袍加身、杞人憂天這些成語典故發生在開封或與開封有關,看了立在這裡的刻石後才知道,開卷有益、南轅北轍、雪中送炭、庖丁解牛、五十步笑百步這些成語也與開封有著密切關係。
  • 損人益己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損人利己,反義詞有:損己利物,損人益己是貶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指損人利己。損人益己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損人益己(sǔn rén yì jǐ)成語釋義:猶損人利己。成語出處:《舊唐書·陸象先傳》:「為政者理則可矣,何必嚴刑樹威。
  • 「冬日可愛」竟然是成語!與寒冬有關的河洛典故,你知道幾個?
    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千百年來流傳著無數的典故,被後人口口相傳,這些發生在河洛大地的精彩故事,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古老智慧,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千百年來流傳著無數的典故,被後人口口相傳,這些發生在河洛大地的精彩故事,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古老智慧,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程門立雪、天下無雙、冬日可愛……這些與冬日有關的河洛典故,你知道幾個?
  • 趙孝斌和「中國成語典故名城」
    2007年7月,退而不休的趙孝斌到「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河北邯鄲參觀考察,邯鄲作為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其聲名遠播的成語典故、濃鬱的成語文化氛圍深深吸引了他。他邊參觀邊思考,開封是一座具有豐厚成語典故資源的城市,「杞人憂天」、「才高八鬥」、「五十步笑百步」、「開卷有益」、「抱薪救火」等成語典故均發生在開封,為什麼開封不能申報「中國成語典故名城」呢?
  • 成語典故苑落戶御河岸
    記者 陳豔輝東方今報開封訊  12月5日上午,由《東方今報·開封讀本》連續報導的趙孝斌編著的《開封成語典故故事》現實版——開封成語典故苑開苑儀式在御河岸邊舉行。
  • 天花亂墜:皇帝痴迷佛法 講經之風盛行(洛陽成語典故)
    成語詞典  【成語】天花亂墜  【人物】梁武帝蕭衍  【釋意】形容文章或講話十分精彩,現多用於貶義,形容文章或講話脫離實際。  【出處】 《心地觀經·序品》:「六欲諸天來供養,天華(花)亂墜遍虛空。」
  • 大名成語典故——隕雹飛霜
    大名成語典故——隕雹飛霜 2020-03-06 1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1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常識常考題之成語典故
    2021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常識常考題之成語典故 2020-12-18 17:42:35| 中公事業單位考試題庫 2021山東事業單位招聘公告職位表即將發布,筆試預計
  • 大名成語典故——折節力行
    大名成語典故——折節力行 2020-05-13 1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鳴鑼比武
    成語典故文化是淮南文化脈系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塞翁失馬」「風聲鶴唳」「一葉知秋」「時 苗 留 犢」「臨 淵 羨 魚」等許多歷史典故膾炙人口,和淮南有密切關係的成語有1000多條,還有眾多的成語典故遺址景觀,淮南因此成為了「中國成語典故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