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成語典故)好逸惡勞

2020-12-20 洛陽網

成語釋義:喜歡安逸,厭惡勞動。

  成語出處:《後漢書·郭玉傳》:「其為療也,有四難焉……好逸惡勞,四難也。」  

  「好逸惡勞,四難也。」說這句話的人叫郭玉,是東漢時一位名醫。

  《後漢書·方技傳》中記載,郭玉乃四川廣漢人氏,師從當時名醫程高,學得一手好本領,尤其擅長針灸。

  東漢和帝時,郭玉任太醫丞,有一次,漢和帝要試探他,在宮中挑了手腕差不多粗細的一男一女,讓他們坐在帷幕中,一個伸出左手,一個伸出右手,裝成一個人,然後叫郭玉在幕外診脈。郭玉摸過倆手腕,心裡吃驚,覺得這不像是一個人的脈象,便直言相告:「左陰右陽,脈有男女,狀若異人,臣疑其故。」和帝一聽,讚嘆不已。

  郭玉不僅在宮廷為達官貴族治病,對普通百姓也一視同仁,《後漢書》說其「雖貧賤廝養,必盡其心力」。但有一個現象讓人奇怪,他給窮人治病時,都是手到病除,而給達官貴人治病時,卻是時好時壞,療效不甚理想。和帝又要試探他,讓一個貴人穿上僕役的衣服,和僕役們混在一起,請郭玉看病。郭玉只扎了一次針,貴人的病就好了,和帝奇怪,便問郭玉:「這是咋回事呢?為什麼你給窮人治病能治好,給富人治病卻大失水準?」

  郭玉如實答來:「為什麼給權貴治病效果總是不大好呢?因為那些達官貴人養尊處優,盛氣凌人,對別人頤指氣使已成了習慣,醫生懷著惶恐懼悚的心理給他們看病,治療起來顧慮重重,就會產生四大難處。哪四大難處呢?其一,他們只相信自己而不相信醫生,認為在治病方面自己也要比醫生高明,一意孤行而不遵醫囑;其二,飲食起居沒有規律,不懂得調理身體;其三,身體羸弱,經不起長時間的治療;其四,四體不勤,好逸惡勞,從來不鍛鍊身體,氣血瘀滯,經脈不通。加之針刺深淺有分寸,志意調節有奧旨,施針時機有忌宜,這些都是醫生匠心獨運的。如果醫生懷著畏懾恐懼的心理,小心謹慎有餘,充分施治不足,信念不足,施治不力,又怎麼能治好這些富人的病呢?」(記者 陳旭照 整理)

返回洛陽網首頁>>

相關焦點

  • 好逸惡勞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南朝 宋 範曄《後漢書 郭玉傳》:「其為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強,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近義詞有:遊手好閒、好吃懶做,反義詞有:不辭辛勞、旰食宵衣,好逸惡勞是貶義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含貶義。
  • 洛陽成語典故:隨機應變
    成語釋義:跟著時機的變化而靈活應付。  成語出處:《舊唐書·郭孝恪傳》:「請固武牢,屯軍泛水,隨機應變,則易為克殄。」  隋末,群雄並起,逐鹿中原。唐滅劉武周后,李淵為統一天下,命令秦王李世民率軍東徵佔據洛陽的王世充。  當時,竇建德佔據河北,唐還要防範北方的突厥。
  • 洛陽成語典故:掩目捕雀
    成語釋義:遮住眼睛捉鳥雀。比喻不注意客觀情況,用不可行的方法自己騙自己。  成語出處:《三國志·魏書·陳琳傳》:「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且不可欺以得志,況國之大事,其可以詐主乎?」  東漢末年,宦官與外戚爭權奪利,國家奄奄一息,民不聊生。公元189年,漢靈帝劉宏病亡,他的兒子劉辯繼位,是為漢少帝。
  • 洛陽成語典故——畫餅充飢
    成語釋義:畫個餅來解除飢餓。比喻有虛名無實用,以空想來自我安慰。   成語出處::晉人陳壽所著《三國志·魏志·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三國時期,曹魏有一位大臣名叫盧毓,學識淵博,清正廉潔,深得魏帝信任和百姓敬重。
  • 克勤克儉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省吃儉用、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反義詞有:無所事事、揮霍無度、好逸惡勞,克勤克儉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克勤克儉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克勤克儉(kè qín kè jiǎn)成語釋義:克:能夠。既能勤勞;又能節儉。
  • (洛陽成語典故)三月不知肉味
    成語釋義:三個月之內吃肉不覺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於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他事情。  成語出處:《論語·述而》載:「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三月不知肉味,孔老夫子可也夠誇張了,能讓他如此入迷的是啥玩意兒呢?是周朝的《韶》樂。  洛邑是周朝的首都。
  • (洛陽成語典故)枹鼓不鳴
    成語釋義:枹,就是擊鼓所用的槌。枹鼓不鳴字面意思為沒有人拿槌來擊鼓,用以比喻政通人和,社會秩序安定,沒有冤假錯案。  成語出處:《後漢書·酷吏傳·董宣》:「( 董宣)後特徵為洛陽令……由是搏擊豪強,莫不震慄,京師號為『臥虎』,歌之曰:『枹鼓不鳴董少平 。』」
  • 洛陽成語典故——握髮吐哺
    成語釋義: 也作「吐哺握髮」。哺指口中所含的肉乾等食物,比喻求賢殷切,待人心地誠懇。   成語出處:《史記·魯周公世家》:「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勿以國驕人。」
  • 關於成語「亂七八糟」的典故
    我們形容事物雜亂無章,經常使用「亂七八糟」這個漢語成語。它的本意,形容毫無秩序及條理,亂糟糟的樣子。那這個成語對應的有兩個典故,分為「亂七」和「八糟」。1、「亂七」。是指發生在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公元300年,趙王倫發兵進攻洛陽,斬殺賈后及其親黨。於是一場持續十六年之久的皇族奪權混戰,也就此開始。由於先後參與這場亂事的,共有八個同姓王。因此,這場混戰被史書稱「八王之亂」。這次皇室內宮爭權奪利,非常血腥鬥爭。時間上比「七國之亂」的持續時間更長。
  • 袁安高臥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袁安高臥,漢時袁安未達時,洛陽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獨僵臥不起,洛陽令按行至安門,見而賢之,舉為孝廉,除陰平長、任城令。見《後漢書·袁安傳》唐李賢注引《汝南先賢傳》。後因以「袁安高臥」為典,指身處困窮但仍堅守節操的行為。
  • 成語每日一薦|平易近人應該怎麼用,你知道它的典故嗎?
    典故:西周初,周公旦的兒子伯禽封於魯,太公望(姜子牙)封於齊,周公仍在朝攝政輔佐周成王。三年後,伯禽入朝向周公匯報政務,周公說:「為什麼來得這麼晚?」伯禽說:「我變革禮俗,費力不小。比如服喪,必得服滿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齊之後,五個月就去匯報政務,周公說:「為什麼來得這麼快?」
  • 洛陽紙貴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出自:《晉書·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近義詞有:有口皆碑、交口稱譽、有目共賞,洛陽紙貴是褒義成語,可作賓語、定語、補語;含褒義。 洛陽紙貴的詳細解釋: 成語名稱:洛陽紙貴(luò yáng zhǐ guì) 成語釋義: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成語出處:《晉書·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 死心塌地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元 喬孟符《鴛鴦被》第四折:「這洛陽城劉員外,他是個有錢賊,只要你還了時,方才死心塌地。」近義詞有:至死不渝、執迷不悟,反義詞有:舉棋不定、猶豫不決,死心塌地是貶義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 開封將成語典故元素融入旅遊景區 傳承歷史文化
    倒履相迎  4月9日上午,來自洛陽的騰訊網友「絕勝煙柳」一大早就來到了大宋御河賞景(之前曾有邯鄲市獲得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稱號)。說到建在大宋御河兩岸的開封成語典故苑中的成語典故刻石,和開封鐵塔附近翻開的石雕「大書」旁立著的成語開卷有益石碑,他說,過去知道鐵面無私、黃袍加身、杞人憂天這些成語典故發生在開封或與開封有關,看了立在這裡的刻石後才知道,開卷有益、南轅北轍、雪中送炭、庖丁解牛、五十步笑百步這些成語也與開封有著密切關係。
  • 損人益己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損人利己,反義詞有:損己利物,損人益己是貶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指損人利己。損人益己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損人益己(sǔn rén yì jǐ)成語釋義:猶損人利己。成語出處:《舊唐書·陸象先傳》:「為政者理則可矣,何必嚴刑樹威。
  • 「冬日可愛」竟然是成語!與寒冬有關的河洛典故,你知道幾個?
    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千百年來流傳著無數的典故,被後人口口相傳,這些發生在河洛大地的精彩故事,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古老智慧,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千百年來流傳著無數的典故,被後人口口相傳,這些發生在河洛大地的精彩故事,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古老智慧,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程門立雪、天下無雙、冬日可愛……這些與冬日有關的河洛典故,你知道幾個?
  • 好吃懶做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好逸惡勞,反義詞有:克勤克儉、吃苦耐勞,好吃懶做是貶義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含貶義,形容嘴饞身懶。好吃懶做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好吃懶做(hào chī lǎn zuò)成語釋義:好:喜歡;貪圖;懶:怠惰。指貪於吃喝;懶於做事。
  • 趙孝斌和「中國成語典故名城」
    2007年7月,退而不休的趙孝斌到「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河北邯鄲參觀考察,邯鄲作為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其聲名遠播的成語典故、濃鬱的成語文化氛圍深深吸引了他。他邊參觀邊思考,開封是一座具有豐厚成語典故資源的城市,「杞人憂天」、「才高八鬥」、「五十步笑百步」、「開卷有益」、「抱薪救火」等成語典故均發生在開封,為什麼開封不能申報「中國成語典故名城」呢?
  • 成語典故苑落戶御河岸
    記者 陳豔輝東方今報開封訊  12月5日上午,由《東方今報·開封讀本》連續報導的趙孝斌編著的《開封成語典故故事》現實版——開封成語典故苑開苑儀式在御河岸邊舉行。
  • 天花亂墜:皇帝痴迷佛法 講經之風盛行(洛陽成語典故)
    成語詞典  【成語】天花亂墜  【人物】梁武帝蕭衍  【釋意】形容文章或講話十分精彩,現多用於貶義,形容文章或講話脫離實際。  【出處】 《心地觀經·序品》:「六欲諸天來供養,天華(花)亂墜遍虛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