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也談格局——讀何權峰《格局》想到的 烏蘭浩特市教研室主任 李廣學

2021-03-02 烏蘭浩特市教育局

開始拿起這本書覺得又是一碗雞湯,但讀著讀著就放不下了,語言之精美,哲理之深刻,故事之精悍,使我徐徐走進這本書,與作者一起思考。

一、對格局的思考

究竟什麼是格局,何權峰沒有給出具體的定義。經過查閱資料,格局的定義是指一個人的眼界、胸襟、膽識的心理要素的內在布局。我個人認為格局就是你的追求和你的眼光,把自己框定在一定的範圍內你就能左右多大的局面,這個局面是由你自己「格」出來的,所以也就稱其為你的格局。比如最著名的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著名的勵志故事。因為周總理的眼界和追求始終站在中華民族的高度,始終想著人民,想著全中國這樣的胸懷和寬度,這樣為自己定的「格」,所以最後才能成為一國的總理,才能左右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局面。

正是有這樣的看法,所以在工作中我總是和教研員說,我們的學科教學研究不要糾纏於某個知識點,更不要糾纏教學的某一個環節,要把它作為一個學科課程的角度去思考和定位你的學科教研方向、重點。一定要引領學科教師共同思考你為什麼要教這個學科,學生為什麼要學這個學科;你怎麼教這個學科,學生怎麼學這個學科;你在這個學科中究竟要教給學生什麼,學生究竟要學到什麼?只有站在這樣的高度,你才能打開學科教學研究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局面。

從中我們看到心裡定位和眼界決定著人的格局,就像何權峰書中說的那樣,再大的烙餅也大不過烙它的鍋。只盯著樹皮裡的蟲子不放的鳥兒是不可能飛到白雲之上的,只有眼裡和心裡裝滿天地山河的雄鷹才能在天地間自由翱翔。也就是說,思想的高度和深度才是決定你能站多高,走多遠的主要因素。

二、格局決定一個人的結局

我非常喜歡書中一則老鷹與小鷹對話的故事:

小鷹們準備離巢單飛,小鷹問老鷹:「我能飛多遠?」老鷹問:「你能看多遠?」小鷹又問:「我能飛多高?」老鷹問:「你能展翅多遠?」小鷹繼續問:「我能飛多久?」,老鷹反問:「地平線有多遠?」小鷹又問:「我能有多少成就?」老鷹問:「你有多少信念?」小鷹對這個對話遊戲感到不耐,質問老鷹:「你為什麼不回答我的問題?」老鷹說:「我有回答啊」,小鷹說:「是有,但你用問題來回答。」老鷹說:「我盡我所能地回答你的問題了。」小鷹說:「不過你是大老鷹,你應該什麼事兒都知道。如果連你都不能回答這些問題,又有誰能回答?『你』睿智的大老鷹很篤定,我?怎麼可能。」小鷹一頭霧水。「沒有人能告訴你,你能飛多高或成就多少,每隻鷹的答案都不一樣,只有你自己能決定。」小鷹很困惑,又問:「我該怎麼辦?」老鷹望了望天空回答道:「望著地平線,展開雙翅,飛吧!」

多麼深刻的一則寓言故事啊,沒有行動怎麼會有結果呢?沒有遠方的地平線,怎麼會有高遠的目標呢?

前兩天與剛從校長位置上退下來的李秀琴校長聊天,聊到她是如何在短短的六年時間內把一個從荒草灘上立起的學校打造成名校的,她說了三句話深深的打動了我。第一句話是要立意高遠,第二句話是要勾畫宏偉藍圖,第三句話是要執著前行。

她說,當我開始招生時,看到很多家長懷疑和擔憂的目光,我當時就想一定要把合展小學辦成一所師生都有尊嚴的學校。勾畫藍圖時,我們經過反覆研究,構建了學校陽光文化框架,圍繞陽光文化塑造陽光教師團隊,培養陽光少年,構建陽光課程,使學校一切工作都做到與陽光同行,讓夢想起飛。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按照上面的構想,把每一方面都制定具體的標準。實際工作按照標準把每項工作做實、做細、做深、做精,一步步走向,就使開始無人問津的合展小學成了今天與興一、興二、勝一三個老牌學校一樣的熱點學校。

回頭看看我們每位校長是否也有李秀琴校長的格局呢?

三、格局是自己修煉出來的

在人的成長中,我認為能夠冷靜的認識自己,客觀的認識他人是最難修煉的,如果這兩點做到了,你的格局是無可限量的。

書中第八節「要看到自己的背,而不是讓人狼狽」中說,據說希臘神話中的天神普羅米修斯造人的時候,在人的脖子上掛了兩個袋子,一個袋子裝別人的缺點,掛在身前,另一個裝自己的缺點,掛在身後,所以人很容易看到別人的缺點,而看不到自己的。

正是總能看到別人的缺點,所以怎麼對待別人的批評就會影響到你的格局。書中寫了這樣的一件事:馬修布拉在華爾街美國國際公司擔任總裁時,有人問他是否對別人的批評很敏感。他回答:「是的,我過去曾經對這種事非常敏感,因為當時我極力想讓公司裡的每一個人都認為我非常完美,只要有人不這麼想,我就會覺得憂慮。某個人對我有怨言,我就想辦法取悅他,可是我討好了他,又會讓另一個人生氣,然後等我想滿足這個人時,又會惹惱其他人。最後,我發現,我越想討好別人,就越招來批評,就讓『敵人』變得更多。於是我對自己說:『只要你超群出眾,就一定會受到批評,所以還是趁早習慣吧。』從此,我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做所有的事,且不再管任何批評。」

像馬修布拉一樣,年輕時的我,有時也會讓自己深受別人批評的折磨,直到有一天我請教一位朋友,他說:「問我對批評的看法,還不如去問電線桿對狗有什麼看法。」真是一語道破!批評反映出批評者的程度,更甚於反應受批評的人。

因此,每當有人給予你評論,要會先去了解他的話是建設性的,還是破壞性的,建設性的批評是有用的,破壞性的則會讓人覺得自己沒用。更進一步說,前者可以幫人看清自己,後者讓人看清對方是怎樣的人。狗會對電線桿撒尿,這有什麼好懷疑,或值得生氣的呢?

你怎麼看待批評,就看你想看到自己的背,還是想讓人狼狽。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太多,當你超越他人時,總有那麼一些人,不懷好意的或出面或背後指責與批評,因此,我們要冷靜對待,別因為他們不懷好意的責難而影響了自己的格局。

除了對待他人的評價,還有對自己的評價,要每一個細節都能煉就你的格局。書中第21節「行得直,坐得正」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抬頭挺胸」、「走路不要縮著肩膀」、「不要彎腰駝背」,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因這些事被爸媽嘮叨過。我們常會嫌他們囉嗦,何必拿站姿、坐姿這種芝麻小事來挑毛病,但其實他們是用心良苦,因為姿勢一旦定型就很難改。

曾有個實驗,拿一百張姿勢不佳(垂頭、縮肩、腹部凸出等)和姿勢優美者(抬頭、平肩)的照片給一群人做判斷時,大家公認那些姿勢不佳者比姿勢優美者看起來較不受歡迎,不友善,缺乏活力且沒自信。

想想你認識的最有自信的人,回想你們第一次見面時,你多快看出這個人有自信?是不是一眼就看出來了?現在再仔細想想哪個人最沒自信?是不是也一目了然?

你是怎麼判斷的?是從他們外表給你的感覺,對嗎?你不妨去觀察看看,當人沮喪時,頭會朝哪裡擺?會往下,對嗎?當人失意時,肩膀會下垂;當人沒有鬥志時,就會拖著腳步……沒錯,別人也是從你的姿勢打量你。

體態決定心態。心與身是一體的。每當你的心情改變,身體就會隨著改變。當你在生氣的時候,你曾經觀察過嗎?你的身體會呈現出某種姿勢。在憤怒當中,你會自動握緊拳頭,你的下顎會變得緊繃。如果你試著放鬆你的手和牙齒,你就不會生氣。身體的每個動作都跟情緒有關,所以它們才被稱為emotions(情緒),因為它們跟身體的motions(動作)有關係。

同樣,隨著身體的改變,心情也會改變。如果我們經常彎腰駝背,就容易沮喪,相反,如果我們打起精神抬頭挺胸,馬上會覺得好很多。

有研究學者曾經找來一些憂鬱症患者,有些患者甚至服藥超過二十年,然後用攝影機記錄他們對不同姿勢的感覺。科學家很驚訝地發現,當他們姿勢良好地站立時,幾乎沒有人會感覺憂鬱,也不需要再服藥。

很多人都說:「身體是看得見的靈魂,靈魂是看不見的身體。」所以當我們越是感到身體沉重、無精打採、提不起勁,就越該挺起胸膛來。

你不抬頭又怎麼看得到星星。我聽說有個人和登山隊員一起爬山,那個人沿途不斷哀傷嘆息,一會兒埋怨日子難過,一會兒抱怨路程遙遠。登山隊員告訴他:「你這麼悲觀,是因為你一直在低頭走路!」「抬頭走路就不絕望嗎?」他抬頭仰視天空問。「你抬頭看到了什麼?」「除了高山還是高山。」登山隊員說:「是呀,我每次遇險或者遭受挫折,我都是這樣抬頭走向成功。」

他說的對,當你低頭,除了山谷還是山谷。你不抬頭,又怎麼看得到星星?

有一個故事:獅子是萬獸之王,每次走路時都昂首闊步、尾巴高翹著,非常威風。有隻小獅子在旁邊看到極為羨慕,便問:「我要怎麼做才能跟你一樣威風、有自信?」獅子說:「自信藏在你的尾巴裡。」小獅子於是花了一個下午在花園裡追逐自己的尾巴,到了黃昏,它失望地告訴獅王:「我無論如何努力,永遠都追不到我的自信。」獅王微笑著告訴小獅子:「自信不是這樣追的。只要你抬頭挺胸,勇敢地一步步向前走,自信自然會跟在你身後。」小獅子聽了獅王的話後,抬頭挺胸一步步勇敢向前走,果然從眼角余光中,發現自己揚起了前所未有的自信。

由此,我想到,我們在平常教育中是否注意到學生的這些細節,是否從格局的角度出發,注重學生坐立行走的良好習慣養成,讓學生在這些生活細節中培養自信。現在我們太多的教師過於注重教書而忽略了育人,每天師生都埋頭在知識堆裡,對學生的坐立行走,灑掃應對不訓練、不要求、不培養,使我們的教育嚴重偏頗。試問沒有良好的習慣,怎麼會有好的格局。

四、格局還要看你接觸什麼樣的人

碰過花的手會有香味,碰過魚的手會有腥味,朋友之間的影響力也是如此,你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久了,就會變成什麼樣。所以,千萬要注意你交往的對象。

我們一直持續受到周遭人的影響,這是人們很少意識到的事實。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的人同行,你不會消沉;和有遠大理想的人在一起,你不會輕言放棄;與高人為伍,你能高人一等。你的命運決定於你交往的對象,在於你選擇的朋友。

與狗躺在一起,就會有跳蚤。假如你希望自己更好的話,你的朋友一定要比你更優秀,因為只有他們可以分享給你他們成功的秘訣。若老是跟同一群人做同類的事,你的成長是有限的。

若你希望自己有好的人生態度,就要跟積極的人在一起,因為當你遇到挫折、感到消極的時候,看到他們如何面對困難、面對挑戰,你的行為思想就會被他們影響。就像海倫·凱勒和蘇利文,愛因斯坦與史懷哲,愛迪生與福特,甘地、泰戈爾與蒙特梭利,諾貝爾與雨果,他們都是互相成長的夥伴,被傳為美談。

如果你希望更有決心,你必須跟有行動力的人在一起。若你本身是一個很積極的人,卻經常跟消極的人在一起,也會變消極,你會發現悲觀是會傳染的。

有一則寓言故事是這麼說的:有一天,一個人在路旁發現了一堆芳香的泥土,他如獲至寶般地把它帶回家,一時間滿室生香。那人問泥土:「你是價值連城的寶貝嗎?」泥土回答說:「我只是一堆普通的泥土罷了。」那人又問:「你為何有那樣濃鬱的香味呢?」泥土笑了笑,答道:「其實並不值得驚訝,我只是和玫瑰相處過一段時間罷了!」

與玫瑰在一起久了,也會沾到花香,與狗躺在一起,就會有跳蚤。你不能成天與負面的人攪合在一起還指望能過正面的生活,你也不可能終日與一群頹廢的人相處,而又保持奮發進取的態度。

和不一樣的人在一起,才會有不一樣的人生。作家吉姆·羅恩是對的,他說:「你最常往來的五個人,其平均值就是你。」

你去注意一下,那些常抽菸、喝酒、賭博、愛玩樂的人,周遭必定也有一群這樣的朋友。如果你問年輕的罪犯第一次吸毒或犯罪是跟誰在一起,答案總是千篇一律:「我和朋友一起。」很多在鐵窗裡懺悔的罪犯,都是從交錯朋友開始的。

現在,請仔細思考一下自己目前的朋友有哪些,他們是在幫助你往前,還是讓你往後退?他們引發出你的良善,還是邪惡?如果是後者,勸你還是少來往為妙。

有一次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在家餐廳裡被問道:「你最好的朋友是誰?」福特想了一下,然後拿出他的筆,在桌巾上寫下大大的字:「引導出你最好的一面的人便是你最好的朋友。」

你想改頭換面嗎?也許你該換的是朋友。沒錯,只有和不一樣的人在一起,才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大文豪塞萬提斯說:「將你同伴的行為告訴我,我就能告訴你,你是個怎麼樣的人。」

觀其友而知其人。只需看一個人結交哪一類的朋友,就可以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反過來說,只要看經常和你來往的人,也可以看出你是怎樣的人。

如果你的朋友都很優秀,你必定也不差;如果你的朋友都做一些雞鳴狗盜的事,那你絕對也不是什么正派的人。你的朋友是一面鏡子,可以顯示出你是什麼樣的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是我們每個人耳熟能詳的。但我們想到我們的學生每天接觸最多的是老師,我們的老師每天接觸最多的是我們主任和校長。我們的教師,我們的領導,你的格局如何直接決定著師生的格局。

書讀完了,除了以上的體會外,不能使我忘記的是書的自序中最後一句話「箭,本身沒有勁道,可是放在拉滿的弓上射出去,就可以射得很遠;湖水看起來是靜止的,可讓它決堤往谷底一瀉,石破天驚。看一個人的結局,就在格局。」

相關焦點

  • 四月讀書| 何權峰《格局》
    本月的閱讀圖書《格局》,是來自物流192 李小霞同學的推薦。通過對這本書的閱讀,讓她在看待事物、理解問題上都有了全新的角度。    書中說到「格局是指一個人的眼界、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布局」,一個問題擺在不同人的面前會有不一樣的處理,處理問題的結果也會因人而異。「只會盯著樹皮裡的蟲子不放的鳥兒是不可能飛到白雲之上的,只有眼裡和心中裝滿了山河天地的雄鷹才能自由地在天地間翱翔!」    書中一些片段尤其令人吸引,分享給大家。
  • 品味書香,智慧成長——馮家溝小學舉行讀書分享會
    (劉嘉懿)7月31日下午,馮家溝小學全體教師在會議室舉行了暑期讀書分享會。區教研室田主任蒞臨會場,與大家共同分享讀書收穫。  馮慧老師從人生的眼界決定個人格局的角度,分享臺灣作家何權峰的《格局》。  活動結束時,教研室田主任和大家分享了讀書心得,交給我們讀書的方法,從整體感知到重點品讀,最後感悟主體思想。
  • 思維決定出路 格局決定結局——讀《格局》有感
    臺灣何權峰所著的《格局》詳細的介紹了在不同方面不同處境人們需要有的格局,用生活中最通俗易懂的事例,深入淺出的揭露了為人處世需懂得的道理和應有的心態。全文分為8個部分:1..你說的每句話4.你給人的感覺5.你做事的態度6.你經歷的遭遇7.你的每個念頭8.你的所作所為不同於心靈雞湯,作者這樣分標題詳細闡述每個階段我們所需具備的思維和格局
  • 決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鍋,就是你的格局.
    讀高中的時候,班主任老馮經常在用《孫子兵法》裡的一句話教育我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老馮說,清華北大怎麼了?雖然我們是鄉鎮中學,條件比較差,但夢想還是要有的。鐵打的職場,流水的銷售世界上沒有不委屈的工作格局小的人,會無限地放大委屈,自怨自艾;無中生有。格局大的人,則會把委屈當作人生的必修課,負重前行。
  • 北大人民醫院李廣學博士於都幫扶工作側記
    真沒想到,手術不僅修復了疤痕,還去除了眉間紋,真是一舉兩得呀」;「用自己身體多餘的脂肪填充淚溝、法令紋、太陽穴,我的臉變得圓潤飽滿了」......這是近三個月來,在于都縣婦保院醫美群談論最多的關於李廣學博士開展手術的話題。在於都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北大人民醫院醫美科旅美博士的優質服務,真是於都求美者的福音。
  • 新與成商學院|決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
    ——鍋,就是你的格局。讀高中的時候,班主任老馮經常在用《孫子兵法》裡的一句話教育我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老馮說,清華北大怎麼了?雖然我們是鄉鎮中學,條件比較差,但夢想還是要有的。先把目標定高,結果一定不會太差。老馮確實沒有騙我們。
  • 悅讀|曾國藩:讀書,交友,做事,決定你的人生格局
    一個人生活的廣度決定了他的優秀程度,生活的廣度就是你的格局。你讀過的書,遇見的人,經歷過的事,決定了你未來的人生格局。曾國藩有句話,「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讀書與思考,是一個人格局的基礎。讀書可使人獲得精神上的滋養。
  • 如果格局決定人生,那麼是什麼決定了你的格局?
    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了他的人生。「有什麼樣的格局,就有什麼樣的結局」。可見格局的重要性。先來看一看的「格局」的解釋。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認知範圍不一樣,所以不同的人,格局不一樣。格局這麼重要,那麼是什麼決定了每個人不同的人生格局?
  • 孩子:你的格局,決定了你的人生山峰的高度
    格局是什麼?鍋,就是你的格局。格局小的人,會無限地放大委屈,自怨自艾;格局大的人,則會把委屈當作人生的必修課,負重前行。人活著就要經歷必要的痛苦,挺不過的,便在痛苦裡死去,挺過去的,便涅槃重生。什麼是「大格局
  • 什麼是格局?如何增大你的人生格局?只需要3步!
    生活中,常聽到別人說,某某人格局太小,那麼到底什麼是格局呢?筆者以為格局其實就是一個人對待別人和事物的態度,說白了,就是氣度和容人之量,有大格局的人就有大氣量,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將軍額頭能跑馬!而所謂的格局小,便是斤斤計較,常常因雞毛蒜皮的小事,與別人發生矛盾和摩擦,長此以往,就會令別人望而卻步,最後就變成孤家寡人。那麼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格局變大。筆者以為,有三個途徑!一是通過讀書增大格局。
  • 格局決定人生,究竟什麼是格局?怎麼提升它?
    都說格局決定人生,但是你知道什麼是格局嗎?格局就是人的思維方式囊括的度。格局這個詞太過於抽象,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吧:生活中你們一定見過很多人用「我」這個字開頭說話。不管什麼時候都是說:「我怎麼怎麼樣,我……」這些人的利益中心是自己。
  • 柳袁照:教育的大格局與小格局
    於是,又想到了教育的大格局這個題目。突然開朗。什麼是教育的大格局?比如,教育部門面對不適合的、不合格的外來務工子女學校,果斷地把學生全部搬遷到公辦學校去。這是大舉措、大境界。只是頂不住某些家長的壓力,又人為地在與小區居民子女學生中間樹了一道牆,一下子境界又低了下去,又落進了小格局的尷尬境地。
  • 格局的高低,決定孩子的起點高度
    網絡上的格局就是對事物的認知範圍,這樣聽起來就很容易讓人明白格局是這麼回事了。談到格局我就想到格局對整個家庭的影響,《那麼普通人應該擁有什麼樣的格局呢?在農村很多家長都支持讀書無用論,一顆露水養活一顆秧苗,都考大學了莊稼誰來種,其他行業誰來做。這是我第一次聽見讀書無用論的反駁稱,當時還讓我一愣一愣的,現在想想實在可笑之極。然而很多時候我們自己的格局也是局限的,給孩子帶來的格局那麼就會局限在這一塊。畢竟人無完人。
  • 《學習的格局》Day1
    什麼叫格局?格,對認知範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局,指認知範圍內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結果。格局,就是指一個人的眼界和心胸和體現出來的外在狀態。我們常說,做人要有格局,做事要有格局;但你不一定聽說過學習也有格局吧?說實話,朋友給我推薦《學習的格局》時,我以為又是一本和很多親子育兒長的一樣的家庭教育教科書。心裡有一點點牴觸。
  • 一個人的格局,決定著這個人的層次和結局,如何提高一個人的格局
    你聽完後可能會也會哈哈大笑,說到底,還是這三個人的格局太低。我們評價一個人很成功,喜歡用到一個詞,格局,好多人肯定很疑問,格局到底是個啥東西?百度百科給出的解答:格是對認知範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局是指認知範圍內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結果,合起來稱之為格局。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認知範圍不一樣,所以說不同的人,格局不一樣。
  • 從小格局走向大格局,人生會有什麼變化?
    1大格局對小格局是一種「降維打擊」第一次讀劉慈欣的《三體》的人,如果看完三部曲,最震撼的估計不是外星人的存在,也不是人類如何絕地反擊。2提升格局的前兩層境界除了讀萬卷書,更要行萬裡路那麼,我們該如何提升格局?
  • 人生要有大格局大境界
    所謂格局,就是你思想的深度,你眼界的寬度,你境界的高度,以及你胸懷的廣度所集中展現出的一種狀態。都說格局決定了人生,那到底什麼決定你的格局呢?大格局是一種智慧,大智若愚;大格局是一種境界,大勇若怯;大格局是一種深度,大音希聲;大格局是一種品性,大巧若拙;大格局是一種姿態,大象無形。格局會有先天稟賦,但大多可以從後天成長中形成與提升。
  • 沒有行動的格局是沒有意義的!
    行動與格局很多年前,有人告訴我:沒有行動的熱愛是沒有意義的。今天我想說:沒有行動的格局是沒有意義的。格局與熱愛藏在心裡就好,行動是最好的證明。二、不管未來有多漫長、只需腳步堅定這一篇文章,我寫格局,總是會有人跟我說格局、總會有人告訴我格局,但現在的我不想過多地談論格局,因為我覺得呀,格局是一個放在心裡的事情,每個人對格局的理解不一樣,有些人甚至牴觸格局。所有討論格局沒有意義。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決定了人生格局!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你經歷過的所有的事都會影響你的人生格局。 視野決定格局,大格局成就人生。 人們常說,我們可以用一年學會說話,但是卻要用一生學會閉嘴。
  • 格局:人生首先要學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格局,大人物有大格局,普通老百姓有小格局。格局不同,決定了不同的高度和遠度,也決定了不同的結局。我們常說:站得高看得遠。格局太小,認為這件事「不可能」,經常容易把自已困住;而如果格局變大,會發現「沒有不可能」,原來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就像有人說的,當你在某個思維層級解決不了問題時,你就要升級你的思維層級,用更高一級的思維來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