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媒:臺海形勢惡化 和平的主流民意未變
[新聞頁-臺海網] ,得出結論稱,不管兩岸多麼敵對,民進黨多麼操作「抗中」策略,但臺灣主流民意還是希望兩岸能「和平相處」,這也是兩岸從1980年代以後一直和平相處的主因。
-
港媒:和平相處 臺灣主流民意
可見不管兩岸多麼敵對,民進黨多麼操作「抗中」策略,主流民意還是希望兩岸能「和平相處」,這是不變的事實,也是兩岸能從1980年代以後一直和平相處的主因。依照臺灣國際戰略學會與臺灣國際研究學會2020年10月24日所公布的民意調查可知,認為兩岸應該「和平相處」者高達90.4%,而選擇繼續跟大陸「對抗衝撞」者,只有2.6%,這個高達9成願意與大陸和平相處者,難道不是「主流民意」,怎麼會是民進黨選擇「對抗衝撞」者才是「主流民意」呢?
-
臺海研究機構民調揭示:臺灣主流民意並未改變!
造成這一緊張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於民進黨當局單方面拒絕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並不斷勾結外部勢力,致使臺海區域陷入兵兇戰危氛圍之中。 但在如此形勢下,在民進黨當局瘋狂鼓譟「反中」「仇中」之時,臺海研究機構的一項最新民調,揭示了此時此刻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
-
第四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研討會舉行 關注臺海新形態
、上海市臺灣研究會、《臺海研究》編輯部共同主辦的第四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中國臺灣網 張潔 攝) 12月29日上午,由上海臺灣研究所、上海市臺灣研究會、《臺海研究》編輯部共同主辦的第四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上海臺灣研究所所長俞新天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反中」是一時民氣,和平才是臺灣主流民意
臺灣中國時報社論說,剛結束的兩岸智庫學術論壇,臺灣媒體聚焦朱立倫嶽父高育仁批評民進黨當局「親美抗中」,其實模糊了焦點。這場研討會最重要的觀察點,是大陸對臺官員、權威學者的發言,應能代表北京決策層對一年來臺海情勢的判斷,及未來的政策方向。
-
臺灣問題專家北大論臺海局勢
臺灣問題專家朱顯龍教授,二十六日晚上在北京大學演講,演講主題是《陳水扁就職後的臺海局勢》。 這場在中國最負盛名的高等學府之一--北京大學一間會議廳舉行的演講,吸引了約三百名年輕學子,座無虛席。 兩岸關係歷史回顧、陳水扁大陸政策走向、大陸對臺政策走向、兩岸關係前景預測、臺海戰爭分析與評估……由北京的《國際先驅導報》主辦的這場演講中,安靜的聽眾們很是認真,除了有人做筆錄外,亦有人帶去錄音機。 短短一小時的演講內容似乎未令大學生們完全滿足。現場答問開始後,北大計算機系三年級的王宇一口氣問了五個問題。「為什麼說陳水扁將推行的『憲改』仍會涉及統獨問題?
-
港媒:臺海局勢今年面臨五大挑戰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臺灣地區民進黨上臺後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令兩岸關係趨於冷,同時,臺海也形勢更加複雜嚴峻。對此,香港「中評社」2月4日發表評論文章稱,2018年臺海局勢會更加複雜嚴峻,會面臨來自五方面的風險挑戰。
-
談兩岸關係和臺海局勢 張志軍指背離一中原則就會緊張動蕩
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就當前兩岸關係,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指出,2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歷程表明,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共同政治基礎,兩岸關係就能穩定發展、臺海形勢就能和平安寧,兩岸民眾就能得到實惠;背離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和臺海局勢就會緊張動蕩。
-
兩岸關係愈趨複雜嚴峻 蔡英文當局須嚴肅以對臺海局勢
臺灣媒體4日發表社論指出,兩岸關係愈趨複雜嚴峻是客觀事實,影響著臺灣的安全與經濟,蔡當局必須嚴肅以對。 社論指出,隨著蔡英文當局的「臺獨」腳步持續不斷,大陸方面的統一緊迫感也明顯浮現,這將使得臺海局勢更趨動蕩不安。 從去年蔡英文上任並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之後,大陸各界尤其退役將領提出對臺灣實施武力統一的聲音,就一直未曾停息。
-
當臺灣主流民意認同兩岸和解 蔡英文還能狂幾天?
反而主張兩岸和解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在民調中穩居第一,同樣主張兩岸和解的臺北市長柯文哲則與蔡英文互有輸贏。臺灣《大華網絡報》評論指出,由此可見,臺灣主流民意是認同兩岸和解的。也就是說,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所走的對抗路線,只是使她重新回到綠營的首席,壓制了一度企圖挑戰她的賴清德,卻無法憑此路線爭取到多數民眾支持。
-
港媒:防空頭支票 美國就兩岸政策敲打蔡英文
港媒:防空頭支票 美國就兩岸政策敲打蔡英文 2015-03-24 11:32:22對於將角逐明年「大選」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早前拋出的所謂「三個堅持、三個有利於」,施藍旗認為,蔡英文所說的還未達到北京、華府和臺灣選民可接受的範圍。 島內藍綠陣營的候選人在「大選」投票前訪美,可謂「指定動作」,似乎與美方官員會面,意味著其選舉政見就會獲得華府「背書」,其身份也倍增。蔡英文也不例外。
-
港媒:臺海局勢嚴峻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 【環球網綜合報導】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6日在全國兩會上指出,2016年臺灣政局發生重大變化,2017年臺海局勢更加複雜嚴峻,最大的挑戰是「臺獨」勢力蠢蠢欲動;他也表示,「臺獨」走到盡頭就是統一
-
劉國深:臺海局勢面臨重大轉折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劉國深12月19日下午通過線上方式出席了「臺海局勢與中國周邊安全」研討會並從陸美臺三方因素分析了臺海局勢發生的新變化。他認為,大陸可以更加從容自信的處理臺灣問題,也更有條件採取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臺海政策。
-
「兩岸和平協議」的標誌性意義
2008年5月以來,兩岸關係至今已經實現和平發展超過三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培養了島內支持和平發展的輿論氛圍和民意基礎,兩岸關係大環境的改善也使這種民意基礎逐漸擴張成為主流民意。從2008年以來島內各層次的選舉中也可以發現,傳統的通過挑動民粹、刺激大陸和製造兩岸緊張的選舉手法已經不再奏效,民粹式的選舉操作逐漸因遭到臺灣民眾的唾棄而失去市場。
-
早讀|臺灣「大選」怎麼看?臺海局勢與兩岸關係將走向何方?
究竟當如何看待臺灣地區的這次選舉,又如何評估下步臺海局勢與兩岸關係?新華社今晨發表港澳臺·時評《莫道浮雲終蔽日——臺灣「大選」結果當何以看待》。臺灣地區實行西式民主選舉,若憑執政表現的優勢贏得選戰,自無可厚非,但蔡英文和民進黨施政乏善可陳,政策荒腔走板,令社會撕裂、民生凋敝、民主倒退,引發爭議不斷、民怨不息。為轉移社會批判焦點,其恣意動用執政資源,全力開動黨政軍機器撈取選票。
-
臺灣誰當選不是臺海局勢的決定因素
郭臺銘17日表示要支持兩岸和平,臺灣輿論的最初分析是,他的民調支持度與韓國瑜大體相當,但都遠高於蔡英文。 如果郭臺銘明年成為臺灣地區領導人,兩岸緊張關係將會出現緩解,對短期內的臺海局勢很可能產生轉折性意義。
-
第二十八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在南寧舉行 專家共議臺海局勢
(中國臺灣網 李傑 攝)    中國臺灣網7月30日南寧訊 (記者 李傑) 今天上午,「第二十八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在南寧開幕。近百名來自海峽兩岸、香港、澳門及海外各研究機構、高校的專家學者參加,共同討論當前臺海形勢。
-
金華市舉行臺海形勢報告會 正確認識當前臺海局勢
金華市舉行臺海形勢報告會 正確認識當前臺海局勢 2012年07月23日 08:49:34 浙江在線07月23日訊 7月20日下午,金華市舉行臺海形勢報告會,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王在希作了當前臺海形勢與兩岸關係的專題報告。
-
港臺腔:一旦臺海局勢有變,臺灣社會才是最大受害者
在本已緊張對立的兩岸關係形勢下,民進黨當局一邊倒配合美國打「臺灣牌」,甚至企圖利用美國因素漁利,對此島內社會各界必須高度警惕。美國縱容和支持「臺獨」是為了自身利益,即控制美國遏華第一島鏈的重要節點,製造兩岸分割、對立,強化兩岸緊張關係和民意對峙,使臺灣綁定在美國的戰略棋盤上,喪失自身的自主性和選擇權。
-
2019臺海局勢展望:藍綠拼殺 柯P或啟動「2020計劃」
開欄語 2018年,臺海局勢複雜嚴峻,民進黨當局為患兩岸、「臺獨」勢力猖獗妄為,美國等外部勢力也頻打「臺灣牌」,幹涉臺灣問題。好在大陸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發展主動權,臺灣民眾也通過「九合一」選舉狠狠教訓了民進黨,展現「拼經濟」與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強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