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目的在於獲取分數 近些年高考結束後會公布一些高考滿分作文,有的作文確實寫的非常精彩,文章句子非常精美,還有很深的哲理性。有的文章寫得艱澀難懂,故作玄機,還聽說用甲骨文和古文言文書寫的,於是對一些高考作文該怎麼寫有不同的專家學者不同的說法和見解。
我認為高考作文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分數,而不是達到其他的什麼要求。因為理由很簡單啊,這是在高考,高考就是考察一個人的能力,特別是高考作文,他是以一種為了得高分而去寫這篇文章的動機,就是說他這篇文章充滿了「功利主義。」不是要考察我嗎,我就以最高的水平對付你。如果是這種邏輯的話,在所出題目的範圍之內,當然是越高深莫測,越文詞華麗,越老到成熟分越高。
拋開高考,如果要是在社會上以這種風格寫,不會成大才,但是能不能成為小範圍的專才我認為是可以的。如果在社會上這樣寫,首先我認為他不懂禪宗,為什麼呢,想一想為什麼南宗會勝北宗,因為南宗比北宗簡單啊,而且還是頓悟,相對於神秀建立的北宗的漸悟要簡單的多。
農村不識字的老爹都學得會,這樣傳播的範圍就廣,範圍廣,影響就深遠,就更利於傳播,這就是大眾傳播的本質。歷看中國古代有大影響的文學家,無論是李白杜甫,還是蘇軾歐陽修,包括四大名著等等,都是通俗易懂,只需要認得字再來一點點文學常識都會讀得懂,簡單的道理,同樣是唐宋八大家為什麼曾鞏沒有蘇軾有名?到了現在,那些羅裡吧嗦,詩云子曰的人有幾個是文學大家?
反而莫言的小說通俗易懂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還有餘華的小說也通俗易懂傳播也廣。通俗易懂,不代表沒有思想的高度,對不對?再想一想,古代寫八股文的狀元文章有幾篇流傳?初中高中課本上也沒有學習過。再看看毛澤東的詩和詞,也是通俗易懂,雖然用典,但是易懂啊,比如:「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讀就知道什麼意思。再看毛澤東的文章《別了,司徒雷登》也通俗易懂,凡是認識字兒的都讀得懂。
高考,它是一種特殊的考察,他的文章只需要打動他的閱卷老師就行了。目的是為了得高分,而不是為了傳播。
最後以名師唐老師的評價做一個總結:文章是不錯,我的閱讀也達不到那個高度,同樣不提倡學生高考寫這樣的作文,有難度也有挑戰,當然隨著我省新高考新教材的進行,觀念也許會變的!
今天的小董說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