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百家姓:被誤傳千年的穆姓人

2020-12-20 酒人酒事

被誤傳千年的「穆崇」。崇出生年月無考,逝世於公元406年,其名出自《魏書》。據《魏書·穆崇傳》載:「穆崇,代人也,平城(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城子)人。他的祖先在神元帝、桓帝、穆帝時效力於拓跋氏,崇機敏果斷,善於逢迎,年少時以盜竊為業。太祖道武帝拓跋皀流落獨孤部時,崇常常往來供給他生活的必需品,盡心盡力無人能比。後來劉顯陰謀叛亂,平文帝拓跋鬱律的外孫梁眷得知後,暗中派遣穆崇密報拓跋皀。梁眷對崇說:『劉顯如果得知此事而拷問你,大丈夫當捨身取義,雖刀割劍剮,也不要洩露。『於是將愛妻及所乘良馬託付給崇說:『事情洩露,我就靠這來洗刷自己了。』崇將劉顯的陰謀密報拓跋皀後,拓跋皀逃奔賀蘭部,劉顯果然懷疑是梁眷洩露了他的陰謀,打算囚禁梁眷。崇故意放風說:『梁眷不顧恩義,與劉顯狼狽為奸,如今我搶了他的愛妻和寶馬,足以雪恨。『劉顯聞知,便不再懷疑梁眷。劉顯迎立拓跋皀的叔父拓跋窟咄,向拓跋皀發難時,崇的外甥桓等人陰謀推翻拓跋皀與之裡應外合,勸崇說:』如今拓跋窟咄已被迎立為王,眾人紛紛歸附,到手的富貴不可以失掉,願舅父能與我們共圖大事。』然而崇卻將他們的陰謀連夜報告了拓跋皀。拓跋皀誅殺了桓等人,向北越過陰山,再次投奔賀蘭部。

崇因此日益受到拓跋皀的寵信。拓跋皀為魏王時,拜崇為徵虜將軍。跟隨拓跋皀平定中原後,被封為歷陽公,任散騎常侍。後升任太尉,兼任侍中,遷封安邑公。後又跟隨拓跋皀徵討高車諸部落,大勝而歸。後秦皇帝姚興圍攻洛陽,東晉洛陽守將辛恭靖向北魏求救,拓跋皀派崇率六千騎兵赴援。援軍未至,辛恭靖戰敗,拓跋皀下詔命崇鎮守野王,任豫州刺史,統轄所率兵馬。後又調回朝中任太尉,封宜都公。道武帝天賜三年(406)崇逝世,魏道武帝封崇為『宜都公』,諡曰『丁公』......

孝文帝太和年間追封功臣,以崇的靈位配祭太廟」。崇加入了拓跋部落,在部落聯盟鬥爭中,拓跋珪得到崇先後兩次告密而脫險,後來統一了北方,建立北魏政權,都平城。在《漢魏南北墓誌彙編》中說「『丁』字是對崇當年造反的暗貶」,說明崇曾經造過反。 崇為建立北魏政權有功,在朝野群臣中居高位,封賞豐厚。崇去逝,後裔世代襲爵,與皇室互為聯姻,子孫男貴女尊,多人在皇宮做都慰及妃妾,該家族在平城時期盛極一時。崇的宗人醜善協同效力於拓跋氏,該家族也同樣受到皇恩。

崇死後90年,魏孝文帝於公元493年遷都洛陽,推行漢化,文帝拓跋宏帶頭改為漢姓元宏。崇的第五代孫丘目陵亮改漢姓穆亮,穆亮是改漢姓穆的第一人。

崇本鮮卑族丘目陵氏,代人,無姓,為何叫「穆崇」?源在《魏書》。該書是一部紀傳體史書,記載了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北魏王朝的歷史, 共124卷,其中有《魏書·穆崇傳》作者魏收(507-572)字伯起,鉅鹿下曲陽(今河北晉州)人,北魏驃騎大將軍魏子建之子,南北朝時期的史學家、文學家。天保二年(551年)受命撰魏史。他是北魏、北齊的史官,「博總斟酌」撰《魏書》記載鮮卑族部落早期至東魏被北齊取代這一時期的歷史。《魏書》初稿成,文宣帝尚書省與貴族子弟一百多人參與討論,發現問題很多,有的說遺漏了他們祖人的職位,有的說他家的世系沒有載入歷史,有的說書中有隨便詆毀的地方,魏收非常氣憤,雖然啟奏朝廷說他們在誣告,但還是邊作解答邊修改。修改稿呈上朝廷,孝昭帝命魏收進一步研討審改,魏收認為書稿藏之秘閣,外人無法看見而搪塞。於是,朝廷命其送一本交付並省,一本放在鄴城,任憑人們翻閱改易。《魏書》三易其稿,方成定本,書成後,眾口喧嚷,還是被指為「穢史」。千百年來,對《魏書》的評價褒貶不一,大多以指責為主。不管怎樣,《魏書》始終保存了幾多北魏的歷史資料,對研究北魏歷史及鮮卑族漢化很有幫助。他為了書寫方便,用漢制附會鮮卑舊制,用後來的漢語姓名代替原來的鮮卑名,是一個深層次的歷史常識錯誤,後來很少有人發現。《魏書》中的「穆崇」是一個在改漢姓之前90年的丘目陵人氏,漢語譯文「崇」,作者在崇的前面加上穆字,成為「穆崇」寫進《魏書》後世學者沿用舊本,將「穆崇」寫進其它書籍,刻上碑文。這篇被稱為正史的《魏書·穆崇傳》給後人留下罄竹難書的歷史隱患。後來的一些墓誌、石刻及《魏氏補證》《官史志》《氏族略》《南齊書》《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資治通鑑》《元和姓纂》《古今姓氏書辨證》及《中華姓氏大辭典》等史書關於「穆崇」的文字都是來源於《魏書·穆崇傳》。包括明清時期的《山西通志》《山東通志》《河北通志》《乾隆宣化府志》《乾隆大同府志》《光緒崞縣誌》《乾隆汾州府志》《乾隆忻州志》等所有史籍的資料都來源於此。

「穆崇」這個名字烙印在歷史上一千多年了,之前的鮮卑語叫什麼?鮮卑族早己消失,後人永遠不會得知。《魏書》作為正史,具有權威性,但魏書的手法是典型的老祖宗跟著子孫姓。

以訛傳訛。2011年,湖南師範大學王學林的畢業論文《北朝至隋唐時期穆氏家族研究》,研究方向是魏晉南北朝歷史中,拓跋部落聯盟下的少數民族漢化歷史背景,側重研究鮮卑族丘目陵氏改漢姓穆的課題。他在論文中聲明:「本文所探討的穆氏家族與以下的穆姓後人並無聯繫「穆『宋穆公之後,支孫氏焉』」。論文說「由於資料欠缺」,主要參考文獻《魏書·穆崇傳》及《元和姓纂》等。論文開篇「本文根據正史、墓誌、碑刻等史科,選取北朝至隋唐時期勳臣八姓之首的穆氏家族這本為拓跋部落聯盟下的一個少數民族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穆氏家族不同時期的考察,具體分析穆氏家族的仕宦,婚姻,經濟,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具體表現及其特點……研究丘目陵這一典型的虜姓家族,從一定意義上反映北朝至隋唐時期虜姓家族的演變歷程。」 論文分為五個部份,第一部份三個方面研究丘目陵崇家族的溯源,世系考辨及遷徙分布。引用《魏書》載:「胡俗本無姓氏,以部落為號,因此為氏,該家族本來一直沿用鮮卑複姓丘目陵」。還引用《魏書》「崇宗人醜善,太祖初,率部歸附,與崇同心戮力,禦侮左右……道武帝建立北魏,定都平城」。論文採用「查證、統計、比較、列表」等方式「推斷」梳理,列出丘目陵家族崇與醜善兩支世系表及遷徙線路。在梳理崇及醜善家族兩支世系時,把那些尚未改漢姓的丘目陵人名統統加上穆字變為穆某某等「穆家人」。王學林是今人系統研究北魏鮮卑丘目陵漢化穆的第一人,在他的論文裡不但沿用《魏書》「穆崇」舊說,還將改漢姓穆亮之前上五代至崇之時段,活動在盛樂、平城一帶的丘目陵家族稱之為「穆氏家族」,進一步誤導了這段歷史,包括丘目陵家族與拓跋皇室家族世代聯姻封官的所有人都稱其「穆氏家族」成員。

王的論文發表後,外姓很少有人關注,但穆家人感興趣,漸有人著書立論,在網上流行。在幾個不同版本的文章中,列出不少穆姓人的官銜及世系。如「穆崇」長子「穆遂留」。「穆遂留」兒子「穆乙九」。「穆乙九」兒子「穆真」。「穆真」兒子「穆泰」。「穆泰」兒子「穆伯智」。「穆伯智」弟弟「穆士儒」。「穆士儒」兒子「穆容」。「穆乙九」弟弟「穆忸頭」。「穆忸頭」兒子「穆蒲坂」。「穆蒲坂」兒子「穆韶」。「穆韶」兒子「穆遵伯」。「穆遂留」弟弟「穆觀」。「穆觀」兒子「穆壽」。「穆壽」兒子「穆平國」。「穆平國」兒子「穆伏幹」。「穆伏幹」弟弟「穆羆」,「穆羆」兒子「穆建」。「穆建」兒子「穆千牙」。「穆建」弟弟「穆衍」等。其實這些人都是漢化改姓穆之前的人,他們是丘目陵不姓穆,被這些作者在本丘目陵篡改為姓穆。這些都是王學林論文梳理的,但在這些文章中隻字不提有該論文。(來源:穆家人網/作者:穆榮海)

相關焦點

  • 「尋訪百家姓」被誤傳的穆姓人渴望走出歷史的誤區
    穆氏巨族,千年歷史,錯綜複雜,耐人尋味,百思不解,悉心研究,去偽存真,走出誤區,正本清源,光前裕後。誤區之二被誤傳千年的「穆崇」「穆崇」出生年月無考,逝世於公元406年,其名出自《魏書》。據《魏書·穆崇傳》載:「穆崇,代人也,平城(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城子)人。
  • 被人誤傳了千年
    被人誤傳了千年俗語作為一種口頭相傳的文化,經過數千年的傳遞,被大家保留了下來,一般都是比較容易理解意思的,真是因為這種容易理解,所以才能傳播這麼久。雖然說很多俗語都被傳遞下來了,但是也有很多會因為時間的推移,有其他的意思,甚至有一些都被大家誤傳了,可能不仔細追究不知道其中的緣由。
  • 「百家姓牆」記錄兩千年村史:展示獨特姓氏文化
    「百家姓牆」記錄兩千年村史:展示獨特姓氏文化 2018年08月02日 13:40   來源:北京晨報
  • 有一個漢字被誤傳了數千年,卻沒有任何人發現
    中國有一個漢字,它被誤傳了數千年,卻沒有被任何人發現,因為它的迷惑性非常大,沒有人會懷疑它,這個字就是「分」字。當然了,這個分字被誤傳不是什麼陰謀,也不是有人故意說謊,而是恰巧被誤傳了。分字被誤傳了數千年,如果沒有《聖經》,分字的錯誤永遠不會被發現。當然,本文的目的不是要把分字改過來,已經約定俗成、用習慣了的分字是不會因此改變它的形狀的。本文的目的是追根溯源,抽絲剝繭,發現漢字的真相。
  • 這10個成語,被誤傳千年,最後一個與秦叔寶有關,被網友玩壞了
    下面分享10個誤傳千年的成語或俗語。01空穴來風原句:枳句來巢,空穴來風。現在多誤傳為消息和傳說毫無根據,與願意基本相反。現在多誤傳為貶義,形容生活作風不檢點的女子。你還知道哪些被誤傳或曲解的成語,歡迎留言討論~
  • 這5個成語典故,被誤傳了上千年,最後一個與諸葛亮有關
    比如下面介紹的這5個成語典故,都被誤傳了上千年,最後一個與諸葛亮有關。一、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原本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在封建社會,女子的地位相對較低,在關於終身大事方面,基本都父母所決定,自由戀愛幾乎不可能,故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說法。
  • 被誤傳了千年的俗語,成了老百姓的口頭禪,原來飽含哲理
    其中俗語是我們傳統文化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多俗語被誤傳了千年,成了老百姓當中的口頭禪,雖然簡單卻飽含人生哲理,令人深思。「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句話的原文是:嫁乞隨乞嫁叟隨叟,意思就是說,一個女子即使你嫁給乞丐,或者年齡大的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這就是你的命。
  • 中英對照大字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作為傳統啟蒙讀物的三大代表性作品,一直以「三百千」的組合形式流傳,影響著千年以來中國人的啟蒙第一步。人所不知的是,在我們的鄰邦日本和韓國,也一直有教授孩子啟蒙書的習慣,並自成一派。
  • 劉姓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姓氏之一,為何卻在百家姓中排名這麼低?
    宋朝版的《百家姓》近千年以來一直朗朗上口,無論男女老少、鴻儒白丁,總能或多或少得背出幾句。那麼,五大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的位置分別是怎麼樣的呢?第一名的王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8,第二名的李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第四名的陳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0。這三個姓的排位變動在10名以內,還算比較穩定。第三名的張姓在《百家姓》中排第幾呢?第24,嗯?好像差得有點多是不是?
  • 這些被誤傳了千年的成語,你知道哪些?
    接下來,我們便來簡單盤點幾個被誤傳的成語:1、空穴來風。這個成語出自於楚國宋玉的《風賦》,其中有「枳句來巢,空穴來風」之語。原文大意如下:楚襄王說,「風是天地間的一種氣流,普通而暢流無阻地吹送而來,不分貴賤高低吹到每一個人身上。你卻認為是我一個人享有的風,可有什麼理由?」
  • 成都天府新區教科院附小丨童韻百家姓,承習經典舞校園
    童韻百家姓,書聲潤校園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孔曹嚴華,金魏陶姜……六(二)中隊的隊員們為大家帶來的集體朗誦節目《百家姓》。《百家姓》是一部關於中文姓氏的作品。按文獻記載,成文於北宋初年。《百家姓》雖為「百家姓」,但並非只有一百個姓,而是收集了504個姓,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百家姓》文中的姓氏次序也不是按姓氏人口實際排列,而是因讀起來順口,易學好記。
  • 這些成語被誤傳千年:無奸不商最初竟不是貶義,而是讚美商人讓利
    下面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都是因緣巧合被誤傳下來的,有些與原本的意思相差了十萬八千裡,我們快一起來看看吧。無奸不商買東西遇到了奸商,事後一定會恨恨地說上一句「真是無奸不商」啊,來表達自己對商人精明奸詐的憤慨。
  • 被誤傳了兩千年的孟姜女哭長城,到底隱藏著什麼細思極恐的陰謀?
    其實孟姜女哭長城的版本有很多,這也引起了考古專家的重視,於是就對其進行了深入的了解,有不少考古專家則覺得很可能在真實的歷史上並沒有他們的存在,他們之間的故事不過是被誤傳出來的,而這一誤傳就長達兩千年之久。
  • 揭露10大營養禁忌誤傳的真相
    美國「烹調之光」網站最新載文,刊登10大營養誤傳的真相。誤傳1:吃糖總是不利健康。事實:食糖是廚房必備之物,在健康食物中發揮平衡調味作用。蜂蜜等「自然甜味劑」其實是精製糖,在人體中具有同樣的代謝方式,每克含熱量4卡路裡。營養專家表示,底線是吃糖不過量,食糖熱量不應超過食物總熱量的10%。誤傳2:吃雞蛋升高膽固醇水平。
  • 《誤傳的消息》為何牽動無數人
    1、誤傳的消息最近有傳言說:「五臺山佛光寺即將開始進入為期十年的漫長維修,為保證施工和文物法寶安全,大殿周圍將會封閉。3、千年古剎牽人心處於五臺山旅遊景區之外、地處偏僻的佛光寺修繕為何牽動人心呢?4、背起行囊,不容錯過最近一期的《正信之旅一萬菩薩繞清涼》會安排佛光寺的朝聖,願您早日背起行囊,走進佛光寺,早日目睹果報真容,親手觸目千年法寶......
  • 《百家姓》裡只有一百個姓氏? 《百家姓》裡到底會有多少個姓氏?
    《百家姓》裡只有一百個姓氏? 《百家姓》裡到底會有多少個姓氏?時間:2017-05-07 11:08   來源:真相問答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百家姓》裡只有一百個姓氏? 《百家姓》裡到底會有多少個姓氏? 姓氏,是代表一個人家族血緣關係的符號,對於中國人來說意義非凡。
  • 張一一執導百家姓主題旅遊演藝 黃姚古鎮增幅全國首位
    中國首臺百家姓主題大型旅遊演藝《尋根黃姚》編劇和總導演張一一廣西賀州黃姚古鎮4A級景區500強媒體指數增幅高居全國首位   4A級景區品牌500強榜單正式發布,廣西賀州千年古鎮黃姚古鎮首次進入全國三甲,較上月上升9個名次位居榜眼,賀州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也進入景區品牌
  • 2020「百家姓」排行出爐!快來看你排第幾~
    按戶籍人口數量排名,2020年的「百家姓」與2019年相比變化不大。圖片來源:公安部網站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百家姓」中新生兒登記姓氏最多的是「李」,共72.6萬人,最少的是「顧」,僅1.7萬人
  • 尋訪乏驢嶺抗戰遺址我們當銘記什麼?【長城時評】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長城網系列網評之30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為了重溫那段血與火的歷史,愛心河北公益聯盟聯合新華網河北頻道、長城網、河北工人報、燕趙都市網等,於7月11日開展了「網聚正能量·愛心公益行」第五期大型公益活動——尋訪乏驢嶺抗戰遺址
  • 百家姓是不是中國姓氏大全?
    在中國,上至老叟,下至孩童,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百家姓》。甚至沒讀過書的人,也知道一句「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可為什麼「趙錢孫李」為首?百家姓是不是中國姓氏大全?人為什麼有姓氏?《百家姓》是一本記錄中國姓氏的書籍,其內容來源于姓氏的發展。在《百家姓》之前,有關姓氏的文字記載可以上溯至商朝的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