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進化的重慶豪宅
訴說對美好人居的終極追求
▲奧園雲璟疊墅
家,作為身體與靈魂的皈依之地,自古以來便凝聚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冀。作為住宅的最高形式,別墅向來受到菁英人士的青睞,隨著重慶的經濟發展,近20年來不斷進化的豪宅史訴說著我們對美好人居的不懈追求。從錦繡山莊、香樟林、玫瑰園,到藍湖郡、舜山府、常青藤……無數樓盤在重慶的豪宅史上留下了各自的印記。早期的別墅項目曾受到當時一批財力雄厚人士的青睞,但過於集中的古典、歐式建築風格,也需要接受時間的檢驗。
▲奧園雲璟疊墅
從遙不可及到成為現實,伴隨著重慶人均GDP的提升,別墅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選擇,年輕人逐漸成為消費主力,對新的設計美學的需求也越來越不可忽視。當城市化發展對自然資源的侵佔愈發嚴重,當白領們限於寫字樓的水泥森林不可自拔,我們更想返璞歸真,復歸自然,於是,在重慶的豪宅進化過程中,人們最終發現,現代自然主義才是人居的最高追求。
▲奧園雲璟疊墅
時代在發展,人們對於「豪宅」的期待也在迭代,從最初的身份象徵正逐漸回歸生活的本質。畢竟,日子不等於「面子」,住得好,才是真的好。在符號化過度設計,形式豪宅泛濫的當下,無論是地產商,還是設計師,不妨重新思考:究竟應當以怎樣的態度、尺度與溫度去重新發現「家」的美好。這一項目或能帶給我們新的啟發。
Q & A:《WATCH旁觀者》× 於躍波
旁觀者:請解讀一下您的設計理念?
於躍波:其實作品就是理念的最好體現,如果要概括來講,大的方向一是現代,二是自然。現代和古典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本質性和創新性,隨著越來越多人欣賞與審美水平的提高,現代風格正在被更多人接受。自然的理念也很重要,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在鋼筋水泥裡工作久了都有回歸自然的願望,需要一種能喚起人內心本能的情境感。
▲奧園雲璟疊墅
旁觀者:您在選擇項目的時候,主要考慮哪些方面的因素?
於躍波:我們做地產的項目比較多,希望儘可能從設計理念上、設計美學上對消費市場做正向引導。其實隨著近年來消費群體的變化,人們的審美是在提高的,但是依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奧園雲璟疊墅
旁觀者:在您看來,國內市場的審美提升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於躍波:人類社會是共通的,縱觀近200年的建築史,包括建築業非常發達的美國、日本,也都經歷過各自的發展歷程。以日本為例,日本的發展和中國一模一樣,也是差不多1900年開始,那時修的都是歐美風格的建築,但是發展了一二十年之後,到1920年左右就開始改變了,當他們說要做現代主義的時候,就是真正的現代主義,而不是去照搬西方。中國到現在多少年過去,仍然有很多人喜歡一味地模仿歐式那一套,這種差異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國民的審美教育、經濟的發達程度等等,包括主導權集中在部分大企業手中,這些不是簡單的說改變就改變的。
▲奧園雲璟疊墅
旁觀者:您認為重慶需要什麼風格的樓盤?
於躍波:要體現重慶的特色,你想想,一個國外的遊客跨越幾千公裡到重慶來,難道是為了看中國人修建的歐式小鎮嗎?他一定是希望能看到重慶和其他地方不一樣的東西,具有在地性特徵的建築。
旁觀者:作為設計師,您覺得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麼?
於躍波:要有自己的風格,不要隨波逐流,市場喜歡什麼就迎合什麼,今天做美式明天做歐式,如果像這樣,你永遠不會沉澱出自己的風格。
▲奧園雲璟疊墅
旁觀者:您一天的時間分配通常是怎樣的?
於躍波:我現在其實很少出去參加活動,還是更願意沉浸在設計的世界中,專注做事。
旁觀者:您最近有在讀什麼值得分享的書嗎?
於躍波:我想分享祝勇的《在故宮尋找蘇東坡》。這本書很有意思,蘇東坡他既是一個藝術家,同時又是一個文人,還是一個官員,那麼他是如何來平衡這些身份的,以及他的審美和精神世界,都可以在書中感受到,我覺得這是一本各類人群都可以讀,當然尤其適合我們設計師群體的。
▲奧園雲璟疊墅
>>>
項目信息:
名稱:成都奧園雲璟疊墅
面積:252m
時間:2019.12
設計公司:CAS千邁設計
主持設計:於躍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