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水滸傳》,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內部塑造的各種英雄氣概也早已深入人心。例如,疏財仗義的宋江、玩世不恭的魯智深、足智多謀的吳用、膽大包天的林衝、膽大包天的武松等人。除了這些,奸臣的形象也是人所共知的。傷害忠良的蔡京、諂媚的童貫等人也是人人皆知。儘管如此,小說中仍有一些既不忠也不奸的人物形象,在小說中也表現得生動活潑。舉例來說,武大郎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書中寫到武大郎身高不到五尺,面目極其醜陋,因而有「三寸不爛之舌」之名。家境貧寒,但對哥哥很有感情,二人相依為命,是他把哥哥含辛茹苦地養大了。由於窮,又沒有什麼技能,每天只能靠賣炊餅過活。性格中雖有懦弱之弊,但也包含了中國農民的優良品質,如勤勞踏實。善良之心人品樸素也許正是因為這些優秀的品質,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娶了貌美如花的女子為妻,她是潘金蓮。
武大郎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擁有一套自己的小屋。天天早出晚歸的日子雖苦,但日子過得還算快樂。但這樣的快樂日子很快就被打破了。本來美若天仙的潘金蓮總是對自己的婚姻不滿,認為自己的婚姻是一朵插在牛糞上的花。含水的白楊開始從牆上紅杏中冒出來。恰巧這時,英俊的西門慶出現在她的眼前,在王婆的撮合下,二人開始了不斷交往的秘密幽會。
無壁不透。不一會兒,武大郎知道自己被戴上了綠帽子,氣急敗壞地想找兩個人算帳。隨後,兩人為了解決武大郎的麻煩,決定密謀殺武大郎,於是在武大郎病重期間,潘金蓮買來砒霜,把他的丈夫毒死。回家後武松知道了,氣不打一處來,把潘金蓮和西門慶一起殺了,用他們的頭來祭奠兄長。
從那以後,潘金蓮也成了不守婦道,好色女人的代名詞。後人也不會有人同情這樣一位水性楊花女子。後來的文學作品更是大行其道,《金瓶梅》更是濃墨重彩地描繪了她淫蕩的一面。
潘金蓮也是武大郎的故事,再熟悉不過了。然而1992年在河北武家村發掘出一座古墓,正是這座古墓的發掘,顛覆了先入為主的印象。考古學家根據墓主的遺體推測他的身高約1米8,並根據碑文推斷墓主為小說中所寫的武大郎和潘金蓮。
本來,小說裡武大郎的原型名叫武直。其生平為明代而非北宋末年。自幼孤苦無依,但他卻義憤填膺,刻苦讀書,希望有一天能夠出類拔萃。皇天不負苦心人。幾年苦讀,終於熬過了難關,考中了進士。他考取進士後,進了政府部門,領著固定的工資,坐在舒適的辦公室裡,享受著朝九晚五的愜意生活,什麼地方用得著為生計發愁,什麼地方用得著賣炊餅,就像小說裡寫的那樣。還有武直的妻子潘金蓮?而且,她不是一個會做丈夫的蕩婦。而在武直最困苦的時候,她不顧一切地拋棄了自己千金小姐的身份,嫁給了他,與丈夫同甘共苦,在物質和精神上給予了丈夫無窮的幫助。夫妻倆婚後的生活也很幸福,而且有了孩子,日子充滿了無限的滋潤,享受著天倫之樂。
這樣一對模範夫婦,這樣一位善解人意的妻子,怎麼會成為後來截然相反的故事?這跟武直的朋友有什麼關係?
在親朋好友發展成熟後,人們總是希望能夠幫自己一把。以前的門可羅雀也可能變成現在的門庭若市。對武直來說,也是如此。有一天,家鄉來了一個朋友,希望武直幫忙。武直見了老鄉,自然是非常熱情,幾天來都在美味可口的酒席上招待他,只是不提幫他找工作的事。氣急敗壞的朋友只好原路返回家鄉,在回家的途中,一路上煽風點火,製造各種緋聞,說朋友和朋友妻子不在。
誰知道,等他回到家,卻發現自己的房子已經裝修好了,才知道自己錯了朋友。他想要澄清謠言,但謠言像病毒一樣越傳越廣,再也阻擋不住了。因此,這些訊息在傳播的過程中,經過文學家的不斷藝術加工和改造,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熟知的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