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詩詞:四句話言明了修心法門

2020-12-14 老莊文化

心惟不二是靜機,物我無別形神歸。願言寤寐不是非,入世出世貴知希。

這四句話出自《葫頭集》,據傳是唐朝一個叫殷誠的道士雲遊訪師得到老先生指點,得知在北方的終南山有兩位道教真人在那修行。殷道長謝過老人就北上來到終南山,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尋訪終於見到道教全真道門的兩位祖師鍾離權和呂洞賓。

(圖)鍾離權和呂洞賓

殷道長拜求兩位道教祖師指點修行,呂祖感於他的志成而作《葫頭集》贈予他。而後,鍾離權又對他說到:「道不輕言示人,書中所說的詩句以天象為興,以山川作比喻,以人的性情作賦,以物之興衰為感,詩文中講的道在無相之中,你需要細細參悟,才可有所得。」

(圖)殷道長向呂祖求道

本文的這四句是《葫頭集》第一段,名叫「去塵銘」是教人修心的一個法門。書中沒有註解,我根據個人所理解的意思以白話文寫出來跟大家分享交流。

「心惟不二是靜機」:想要心惟不二就要明德,想要明德就要先修身,修身就要先正心,正心就要先意誠,意誠就得先有正確的認識,只有我們沒有私慾的心,這樣的心才算是公正,才能是正確的認識,以此修身才能心惟不二,才不會有雜念,故為靜之機。

(圖)靜坐

「物我無別形神貴」:物我無別,萬物同出於道,我們以道觀萬物,物沒有差別。道可作萬物沒有個體的意識,因為道以身為萬物。《道德經》說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為我有身,如我沒有身還能有何患?這裡的有身指的是我執。以身為天下,以身為萬物,以身為天地,以身為道,如果悟了便是身外有身,同道一樣沒身不殆。

第一句說了「心惟不二是靜機」,以心惟不二的方法達到清靜,才能如《清靜經》說「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形神皆歸就是此理。

(圖)道德經

「願言寤寐不是非」:這句很好理解,《道德經》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它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們不要妄言。

「入世出世貴知希」:希字面上是少的意思,但是在這句我們不能這樣理解,如果這樣去註解就偏離了核心。人有內三寶精氣神分別藏在腎、丹田、心,它對應的外三寶是眼、耳、口。守外三寶能養內三寶,眼不要妄看養神於心,耳不要妄聽養精於腎,口不要妄言養氣於丹田。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不論隱居修行還是在俗世生活都要不生「妄」。

(圖)修煉的道士

本文的註解參考書籍《道德經》、《清靜經》;一家之言,難免有錯,一起交流吧。

歡迎關注,明天再見!

相關焦點

  • 今日才知道,佛在《金剛經》中說到的「四句偈」,並不是指四句話
    這有點我們漢語裡詩歌、詩詞的意思了。但在韻律上,它沒有我們漢語詩詞那麼嚴格的講究。如果說是順口溜或者諺語吧,偈言又遠比這些要莊重。另外偈言並不是佛教僧人專有的,而是古印度地區流行的一種行文和表達方式。也就是說當時那個地區的人,不論信奉什麼,都會用到偈言的。
  • 在歷史上道教有九種修行延壽的法門, 卻為何將房中術納入其中?
    道教獨欲長生不老,變化飛升,其不信天命,不信業果,力抗自然,勇猛何如耶!」這是《中國道教史》中的一段話,說是是道教與儒家、佛教對待人自身修養和性命的不同觀點,儒家信奉天命,佛教信奉來生,而道教則是不信天命,不信來生,只修今生大道,力求長生久視,苦苦追尋。但是隨著今天人對自身的探索,事實上,人體尚有許多為人不能完全認識的秘密,人雖然不能戰勝死亡,但是人卻完全可以延長生命。
  • 道教勸善,勸的是每一顆迷途知返的心
    道教的勸善立足於善惡報應說,強調每個人都應該秉持自我本分,莫起諸多妄心,唯有常清常靜才可以「漸入真道」。道教修行,修心是第一要務。從莊子所曰心齋,到祖天師立教時設下靜室以內省,再到科儀經韻盛行之後流傳的各種「法懺」,其目的都在於使參與其中的人們能夠及時自省。所以道教的心性之說,尤其特別強調一個「懺」字,唯有時時檢討自己的行為,才能為繼續精進做好基礎。
  • 道教為什麼說不能用手指月?其中暗藏趨吉避兇的法門!
    等長大以後,覺得那只是父母唬人的玩笑,但事實卻是道教中的禁忌。道教裡關於日月的禁忌還是很多的,且比較普遍。如「不得輒指三光,久視日月。不得裸露於三光,不得呵罵於日月」等等。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對待日月三光呢?
  • 注想金容,稱揚聖號|道教最簡單易行的修持法門
    本文摘自嗣漢天師府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轉載旨在弘揚道教新風,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道教的天尊及祖師皆是大道的化身。自祖天師受太上《北鬥本命經訣》以來,道教就有持誦聖號之經旨。
  • 王菲的信仰之路:信佛20年 一度改奉道教
    從1992到2013,王菲一直是虔誠的佛教信徒,雖然一度改奉道教,與李亞鵬一同閉關修煉,但最終還是選擇了佛學作為依歸。除了出版佛教音樂唱片,為佛教典禮站臺高歌,她還不惜為信仰與方舟子微博罵戰。網易娛樂嘗試解讀王菲的宗教信仰,看是否能從中找到她信仰上的心路歷程。
  • 密宗法門與蓮花生大士
    密宗另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與道教一樣,特別強調師承。密法的各種修持法門在根本宗旨和目的上面和大乘教法並無不同之處,只是形式和方式有區別。密宗法門講究氣,脈,明點的修法。氣是內氣,脈是經脈,明點是指脈上一些特定的部位。接近於現代內分泌系統的一些腺體的位置。密宗的修法大都保留在《無上瑜伽部》一書中。
  • 道教初學者必看書目,你讀過幾本?
    當前想學道的朋友很多,但其中不少朋友對道教似乎沒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對道教的歷史社現狀以及教義教理很陌生。 本文推薦一些書,希望對道教不太了解但想進一步了解的朋友自己先找來讀一讀,可能會對學習有幫助。
  • 頂果欽哲法王《覺醒的勇氣》——修心七要開示——第七章 修心的指導【一】
    以下是更進一步的教導,讓我們了解如何運用修心法門,讓慈悲和菩提心凝聚增長。要培養利他的動機。當我們在修心過程中生病,或被負面力量糾纏;當我們名聲狼籍而失寵受苦;當我們的煩惱日漸增強,對修心失去興趣的時候,要想世界上有很多人面對相同的困境,行為有違法教。在此時,即使我們向他人解釋法教,教導別人如何培養美好的功德,也沒人想要聽——仿佛在對牛彈琴。另一方面,人們不需要教導,自然就會說謊、偷竊。他們的行為完全與他們的渴望相牴觸——他們除了輪迴及下三道之外,還有何處可去?
  • 閭山的人口法門陳靖姑祈雨處福州龍潭角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傳承了我國上下5千年的歷史。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鬥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將道教對「道」之信仰人格化體現。
  • 道教中的「求道七步」指的是哪七步?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古往今來求道者多如鴻毛,得道者則鳳毛麟角,究其原因,為修道之人心術不正,整日鑽研歪門邪道,不得正法。全真道祖師丘處機見此形勢,寫下了《求道七步文》來勉勵諸位求道者。道教的經典書籍有很多,比如《道德經》、《南華經》、《太上感應篇》等等。我們都可以研讀。二、虛心懺悔每個求道之人,在入道門之前可能做了很多錯事,我們知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因此,我們要虛心懺悔自己的錯誤。在求道的路上,我們也會犯很多錯誤,也會遇到很多高人,自己要做到知錯就改、見賢思齊,進一步強化自己。
  • 零極限問答 | 四句話要向誰說?
    Thank You  &  I love  You問:四句話要向誰說「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這四句話,應向潛意識中的記憶說。向記憶說「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大家或許會覺得有點奇怪,因此請將這裡的記憶看作「我們內在厭惡自己的記憶」。具體來說就是自問:「我們潛意識的記憶中哪一部分引起問題?」
  • 《上清經秘訣》:道教上清派修行典籍之指南
    據元人朱象先《終南山說經檯曆代真仙碑記》稱:隋唐時陝西樓觀派道士田仕文,於隋開皇七年(587)披度為道士,師華陽子(北周道士韋節),「受《內觀》、《定觀》真訣」。這裡所謂「內觀真訣」,可能就是現存的《內觀經》。應出於南北朝末,最遲不晚於隋唐之際。因為唐初道士張萬福撰《傳授三洞經戒法略說》,已引述此經。
  • 看看那些絕美的道教詩詞
    道教詩人們始終在努力構築一個極其美好的理想世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絕美的道教詩詞吧。《道情》為宋代道教南宗第五世祖紫清真人白玉蟾所創作。白玉蟾才藝過人,精通儒釋道三教,擅長詩文書畫。作為一代宗師的白玉蟾,畢生堅毅求道,而且以其文才風流、書畫兩絕聞名於當時人文薈萃的江南社會,成為海南在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文化名人。道情,源於唐代道教在道觀內所唱的經韻,為詩讚體。宋代後吸收詞牌、曲牌,衍變為在民間布道時演唱的新經韻,又稱道歌。
  • 十首「正氣」古詩詞,吟誦後修心正己身!
    中國的古詩詞浩如煙海,其中展現「浩然正氣」的詩詞有不少。讀這些「正氣」的古詩詞,可以讓我們修心正己身。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十首「正氣」古詩詞吧!這首詞非常經典,全詞可以分為上下片。這首詩是宋代大臣文天祥經過零丁洋所創造一首經典詩詞。這首詩的前兩句,詩人主要是回顧平生;中間四句則表達了作者對當前朝廷局勢的一種認識;最後兩句寫的是作者對於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全首詩展現的是一種慷慨激昂的愛國激情,以及一種視死如歸的高尚情操。
  • 道教裡的「旁門左道」指什麼?
    很多成語也和道教文化息息相關,像莊生夢蝶、壺裡乾坤、大音希聲等等。道祖太上言「有無相生,難易相成」,與道教相關的成語也如此。除了上述正面含義的成語外,當然也少不了一些流傳到今天已經曲解為負面含義的成語,如雞犬升天、終南捷徑等等,還有下面聊的這個成語——旁門左道。
  • 如何學習道教經典
    本文摘自北京白雲觀公眾號,作者為 清虛道人 ,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奉道者在日常宗教修持中,尤為講究「聞經聽法」的功德。顧名思義,聞經聽法是指聆聽並學習祖師傳下的諸多經典,並從經文中感悟出對自我修行有益的道理。
  • 修心:寫得真好
    主編詩詞君 洞見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作者:詩詞君來源:詩詞天地(ID: shicitiandi)處世需著一冷眼,才得許多真滋味。♬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一凡朗讀音頻有人說:「人生不過是一場自我救贖。」
  • 結婚後什麼話不能說?說出這四句話,你的婚姻就走到盡頭了!
    結婚後什麼話不能說?說出這四句話,你的婚姻就走到盡頭了!戀愛後和結婚後又不一樣,兩個人戀愛過程中覺得不合適還可以分開,可是選擇結婚就要對婚姻負責,誰也不願意最後面對離婚的的局面,可是還是有就很多夫妻選擇了離婚,通過調查,這些離婚夫妻在婚姻中經常說這四句話,最終導致兩個人的婚姻走到盡頭!那麼到底是哪四句話導致曾經相愛的兩個人最終分道揚鑣呢?
  • 「出馬仙」要如何「修心」
    文 | 羽少爺圖 | 映山紅晚輩小生又來了,跟大家交流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出馬仙如何修心。很多弟子立堂之後出不來,找到自己師傅的時候,總有師傅不負責的甩下一句「你要修心」。「修心」本來是好事,是每一個修行者都應該做的,但屢屢被神棍拿出來做自己騙錢的擋箭牌,現在反而成了反面詞語。雖然現在在出馬仙的圈子裡談「心」色變,但小生還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修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