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魚,吃的是一種文化

2020-12-20 可為漁業

文章轉載自:水生動物健康評估,作者:黃子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好文共分享)

食魚,典故名,典出《戰國策》卷十一《齊四·齊人有馮諼者》:「齊人馮諼為孟嘗君門客,不受重視。馮三彈其鋏而歌,一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後遂以「食魚」等比喻幕賓受到重視、優待,體現食魚文化的深刻內涵。

中國是漁業大國,有著悠久的捕魚史和食魚史,形成了悠久的中國食魚文化。中國食魚文化伴隨著我國燦爛的傳統文化一起發展,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一顆燦爛的明珠。

考古發現,五億年前的寒武紀時期地球上就出現了魚類。五百萬年至七百萬年前,人類為了生存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的先民們在漫長的摸索中懂得以漁獵為生。捕獵到的鮮魚除了生吃,大部分經過刀工、火烤,其烹飪方法極多,發展到我們今天,魚餚多達數千種,有炸、煎、熘、炒、燒、扒、燉、熬、烤、蒸、醃、糟、醬、拌、臘、煮、燜、煨、羹、涮、氽湯、入火鍋等手段,魚的頭、鱗、刺、骨、皮等附屬品均可作菜。中國自古就締造了精緻、講究、詩意的食魚文化,不僅在於吃魚的快樂,還在於吃魚的過程,獲得對魚的品味。

魚類一直是人類重要的食物來源,憑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鮮美口感,成為人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餚,古詩《江南》云:「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先民開始烹飪精緻的魚餚,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魚膾,是古代著名的菜餚之一,其原料來源廣泛,只用肉質肥美的湖魚、河魚、海魚為原料,無論是鮮魚、醃魚都適宜做膾。膾的吃法很多,有生吃和熟吃等方法,注重調料的使用,用於增加它的美味、美感和去除腥味。孔子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就道除了吃魚膾的最高境界和特點,為後人所沿用。

此外,人們認為魚類是美好的食物,用魚來代表美好的愛情,表示戀人或夫妻之間如膠似漆、難捨難分的情誼,像魚與水之間難以分開一樣。

發展至明代,魚餚已非常普及,品種繁多,為老百姓的家常食物。學者對魚類的研究理論也非常多,並且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李時珍著《本草綱目》,講述魚的形體、藥用、營養等。黃省曾著《種魚經》,亦稱《養魚經》、《魚經》。共一卷,分三篇,分別講述魚苗、養魚方法及魚的種類。萬曆進士顧起元撰《魚品》一卷,記載數十種魚,皆江東所產。《漁書》是魚類專著,現殘存二至十三卷,卷二到卷十記水產,每卷一類,均有卷目,分別標神品、巨品、珍品、雜品、介品、柔品、畜品、蔬品、海獸,內容雜引古代文獻,近似譜錄。陳鑑著《江南魚鮮品》一卷,記述吳中魚類,包括品名、形體、性味等屬皆可入饌者,列舉者有鰣魚、刀鰶、鯉魚、鯇魚、青魚、鱸魚、菜花小鱸魚、鱖魚、白魚、鯿魚、鱘鼻魚、鱧魚、鮰魚、玉筋魚、鯽魚、麵條魚、黃鱔、黃魚等。

魚類的營養價值很高,鯽魚有益氣健脾、利水消腫、清熱解毒、通絡等功能。鯉魚有健脾開胃、利尿消腫、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熱解毒等功能。鰱魚有溫中益氣、暖胃、潤肌膚等功能。青魚有補氣養胃、化溼利水、祛風除煩等功能。黑魚有補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熱祛風、補肝腎等功能。

我國的魚文化是先民們在養殖捕撈、加工食用、研究開發水生動物產品的歷史實踐中創造出來的,他們不斷總結生產經驗及相關社會風俗、文化現象、民族傳統與審美觀念,形成了我們今天的食魚文化和習慣。食魚文化給人們提供優質的蛋白質的同時,還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造就繽紛燦爛的食魚文化,表達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期盼。

參考資料:

1、《戰國策·齊四·齊人有馮諼者》彙編文集

2、曹書華. 中國魚文化[J]. 語文學刊:基礎教育版, 2008.

3、《江南魚鮮品》,作者:陳鑑,是一卷烹調飲食類書籍,成書於清朝,古籍。

△內容來源:水生動物健康評估,作者:黃子威,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專業水產知識,去關注可為漁業百家號!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

相關焦點

  • 長崎市普及食魚文化 塑造「長崎=鮮魚」的口碑與形象
    人民網東京4月17日電 據日本《長崎新聞》報導,為普及吃魚,長崎市開展了一項名為「鮮美魚味之城·長崎」的活動,今年已迎來了第5個年頭。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長崎=魚」的印象不斷深入人心。因此,長崎縣今年計劃製作視頻及小宣傳冊,以進一步提高長崎食魚文化的海內外知名度。
  • 銀龍魚不吃食是什麼原因?是因為天氣的變化?
    銀龍魚被很多朋友認為是一種招財的魚類,加上它們它們的魚鱗在陽光的照耀下經常會散發出一種非常好看的光芒,所以一直以來都有很多的朋友痴迷與這種魚類的餵養,但是這種魚類其實並不是非常的容易餵養,它們經常的會表現出不吃食物的狀態,相信很多為養過銀龍魚的朋友應該都有遇到過吧。
  • 吃魚好時節 春季食魚有訣竅(組圖)
    (原標題:吃魚好時節 春季食魚有訣竅(組圖))   春季,魚類開始外出覓食
  • 一種威脅本地魚類的外來物種,食蚊魚
    防止引入食蚊魚和消滅食蚊魚是控制這種外來魚類在池塘和湖泊擴散的最有效措施。一種威脅本地魚類的外來物種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UICN)的說法,食蚊魚(Gambusia holbrooki)是一種在全球範圍內被認為是最危險的入侵物種之一。它於1921年被帶到西班牙,用於生物控制傳播瘧疾等疾病的蚊子 - 現已納入農業,漁業和食品部以及自治區的外來入侵物種目錄。
  • 龍魚為什麼突然就不吃食了?
    今天我們來聊一下龍魚為什麼會不吃食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重點講到後來就只有三個字,哪三個字呢?就是龍魚它不舒服。那龍魚為什麼會不舒服?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具體的原因。這是生物的一個本能,其實不用太去理他,他就沒有吃食也沒有關係。你要知道龍魚的一些身體的代謝物代謝出來,這段時間可以適當在水裡添加點水溶性維他命來促進這段時間快速過渡。喜歡自然刺激方式還可以選擇黑水,黑水的主要成分是腐殖酸,對水體的緩衝性比較好,這些有機酸可以幫助提高魚的色澤跟抵抗力,都是十分有效的。
  • 客家吃魚不太一樣,生魚膾背後隱藏的文化?
    客家十大名菜——生魚膾,中國人吃生魚膾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魚生飲食文化。客家人吃魚生又會有怎樣的文化呢?生魚膾要怎麼烹飪呢?吃魚生已經有很長的歷史,在寧化、興寧、五華等地都有吃魚生的習慣。客家生魚膾的特點用的配料加了田螺香蒜醋。現在生魚膾花樣更多,有河魚生、海魚生、蝦生等等。
  • 魚不吃食的三大因素
    一、天氣悶熱夏天魚不愛咬鉤的主要原因就是氣候悶熱。天氣悶熱,水溫升高,氣壓就會變低,水中溶氧量少了,魚兒在水下就會十分難受。此時的魚就像人一樣,如果缺氧頭痛,哪裡會想著去吃東西,因此在夏天天氣極其悶熱的情況下,最好是不要出釣。
  • 魚為什麼不吃食?詳解影響魚的食慾和食性變化的7大因素
    釣者經常能看到水面波紋連連,魚兒四處竄遊,但卻一無所獲,魚為什麼不吃食?魚的食慾有強有弱,魚的食性有時也會有改變,魚不吃食主要受下面七個因素的影響:(一)水質的影響 水是魚生活的環境。(二)水溫的影響 屬於溫帶性的魚生活的最佳水溫是15度C一25度,在這個溫度範圍內,魚活躍,食慾旺盛。若水溫低於10℃或高於350C,魚會感到不舒服,活動量減少,食慾很低,甚至不吃食。
  • 冬天吃魚,專挑4種魚,應季而食營養高味道好,買的都是聰明人!
    導讀:冬天吃魚,專挑4種魚,應季而食營養高味道好,買的都是聰明人! 冬季是進補的好時節,在冬季進補,肉類食材是不能少的,雞肉、豬肉、牛羊肉還有魚肉等肉類都是很不錯的選擇。在眾多的肉類中,魚類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因為魚類的種類有很多,不同種類的魚肉,價格、營養以及口感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只有買到正確的魚肉,才算物有所值。
  • 觀賞魚吃食後又吐出來的真相原來如此,嚇我一跳,以為魚快不行了
    餵魚的時候,大家是不是總看到魚兒們吃了飼料到嘴巴裡,然後又吐出來,如此反覆,後面又不吃這個飼料了,等它自動沉底。於是就開始疑惑了,這是怎麼回事? 沒錯,正如你想的那樣,或許是飼料不合口味,吃了感覺不香。其實觀賞魚也是有味覺的,跟我們人一樣,東西吃得不好吃,就不怎麼想吃。
  • 不吃魚食 每天這樣用奶瓶餵魚!你見過嗎?
    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家肯定看到過不少人養寵物吧,什麼貓阿狗啊的都不足為奇,家裡養觀賞魚作為寵物的也稱不上什麼稀奇事,但是下面這位餵養自家觀賞魚的方法卻十分的奇特,這魚不吃魚食,竟然天天靠著主人用奶瓶喂,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你見過這麼奇怪的養魚方法嗎?
  • 地圖魚大家很喜歡,它們突然不吃食了,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大家經常會看到鄰居家或者是朋友家都會放著一個魚缸,養著自己比較喜歡的一些觀賞魚。家居環境中放置一個魚缸,不僅可以起到裝飾家居環境的作用,而且看這些魚兒自由自在的遊動,也是一件極為賞心悅目的事情。在眾多的觀賞魚中,現在就有很多人喜歡這麼一種魚—豬仔魚。
  • 「吃奶魚」亮相鄭州動物園引圍觀 用「奶瓶」吃食能活百歲
    【解說】近日,一種會「吃奶」的魚亮相鄭州市動物園,它是一種原產於日本的錦鯉,經過馴化後,飼養餵食時可使用「奶瓶」,是一種名副其實的「吃奶魚」。  北京時間7月19日下午,鄭州市動物園內體驗餵食「吃奶魚」的池塘邊,圍著不少小朋友和家長,他們拿著改裝後的「奶瓶」正在餵魚,雖然天氣炎熱汗流浹背,但小朋友們卻玩的頗為開心嬉笑不停。
  • 荊州一帶的紅白喜事宴席上的頭道菜,食魚不見魚,可人百合糕
    魚糜類產品,是以各種海水魚魚糜或淡水魚魚糜為原料,經過一系列加工製成的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營養結構合理、安全健康的一類深加工食品,其食品類型有魚糕、蟹棒、炸花、魚糜麵包、魚肉火腿、魚香腸和蝦餅等模擬食品。這種產品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做拼盤、壽司、火鍋的原料,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
  • 觀賞魚到家後多長時間不吃食我們就要採取措施?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最近很多魚友在問這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觀賞魚到家後長時間不吃食,看起來好像一切狀態正常啊,也不像是有病,只是來家半個多月或者一個月有餘,就是不開口。養魚老道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這其中必有蹊蹺,即使魚兒沒有身體疾病,也會有心理疾病,雖然說有的觀賞魚可能不吃食也能夠好好的活著,但那只是我們在表象上看到的魚兒沒有死亡而已,其中牽扯到很多的因素,況且即使是魚兒正常,一旦長時間不吃食突然開口後,如果我們投餵不當,它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患病死亡。
  • 一直以為「食蚊魚」是滅蚊英雄,真相卻如此不堪!
    大約一個多小時後,起網——不出所料,捕獲很多河蝦,但多數是小蝦,然意外的是,裡面還有幾尾大肚魚!當時如獲至寶,因為依稀記得大肚魚便是食蚊魚!顧名思義,食蚊魚是喜歡吃蚊子的,當然不是吃成蟲的蚊子,而是幼蟲的蚊子。我們知道蚊子的幼蟲叫孑孓,孑孓必須生長在水裡,而水裡的食蚊魚便是孑孓的剋星。
  • 關於日本魚文化
    《魏志·倭人傳》中就有「魚、鰒を捕らうることを好み(好捕魚)」;「海のものを食らいて自活す(靠海吃海)」的記載。七世紀以後日本朝廷頻繁實施肉食禁令,更令大和民族偏向魚食文化。而實際上,魚已經深入到了日本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獨特的「魚文化」也給文化載體的日語帶來了豐富的營養和深刻的影響。
  • 看完才知道原來新魚入缸不吃食是因為這個
    有很多魚友留言問,新魚到家不吃食怎麼辦?小編認為這個問題應該升級為新魚到家三天後還不吃食怎麼辦?今天總結了幾個原因,供大家參考。一、不適應環境這是最常見的原因。一般來說,新魚因運輸和包裝而受到驚嚇,加上新缸的環境和水質也不適合,不吃東西是正常的,甚至藏在魚缸的角落裡。像一些龍魚,到家一個月不開口的也有。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要再繼續餵食了。關燈靜養等它適應環境。
  • 叄食魚撈特色湯鍋 新型餐飲聚會好去處
    現代餐飲日新月異,如果吃慣了火鍋或者中餐,不妨試試新型湯鍋,眾多特色魚撈猶如雨後春筍,紛紛吸引著食客們。  叄食魚撈是一家集餐飲文化和軟裝文化為一體的時尚餐廳,餐廳裝修雅致,有特色涮烤一體的烏魚湯鍋和南充獨一家的辣小碗。
  • 飲食是一種生活,也是一種文化表現 從飲食文化看臺灣!
    飲食是一種生活,也是一種文化表現。臺灣特殊的歷史背景、突出的海島特徵、獨特的文化習俗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飲食文化。臺灣飲食文化以福建閩南飲食文化為主,但又結合了中國大陸各地的飲食文化特點。本文旨在通過對臺灣飲食文化的介紹,使人們對臺灣的飲食文化能有一個大概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