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朋友圈一朋友說,現在做茶年輕人的人太敢做了,亂編故事,搞壞認知,糊弄大眾,看下圖。
原來是所謂搞直播的「茶二代」,最近幾年,網際網路快速發達,直播平臺和自媒體平臺的操作便利性,讓雲南茶區的二代茶農們也紛紛走上了網絡銷售時代,茶二代如雨後春筍般的暴增,各種直播,廣告,鋪天蓋地而來。
所謂的茶二代也並非都是雲南本土的,也有祖輩做茶的外省人,也有看到普洱茶市場覺得不錯,想進來撈金的播客。以前的茶農,由於經濟原因,知識文化水平相對比較低,也不玩什麼網際網路等等,畢竟不懂其中的操作要點。現在的茶二代基本上都是受了初等教育,有的還進入高校深造,各方面知識水平都很不錯。
回到茶區後,看著山裡的資源非常豐富,也想利用這直播時代,好好撈金,與其讓中間商賺差價,不如原產地直播,省去中間商環節,讓利給大眾。
大多數人的想法或許是這樣,畢竟也是推廣普洱茶的新生力量,但是魚龍混雜之中就出現了所謂的「茶二代」磚家,不學無術,網絡上找點資料,然後就以「裝家」形式就開始講課。
人有多大膽,茶有多大產。沒有不敢賣的,只有不敢買的,我是二代我怕誰。涉世未深,對商道和茶道尚未領悟的二代們,什麼都敢講,「碎銀子,茶馬古道上的貨幣替代品。」不知編出這故事的人到底生產了多少碎銀子。
碎銀子,也是最近幾年才搞出來的東西,熟茶渥堆發酵後的果膠和各種邊角料製成工業品,外表看著也好看,還有人命名「茶化石」,還有動人的故事為它做鋪墊,網絡搜索,各種吹捧的故事不斷。
「寧喝一斤碎銀子,不喝十斤普洱茶」,這樣的說法,唉!忒多了!普洱茶市場每隔幾年,不弄點概念性的產品出來,似乎是刺激不了這低迷的環境,「碎銀子」、「小青柑」和「茶化石」之流,終究是要被茶客們所拋棄,「真金不怕火煉」,假偽劣之茶品,經不起市場和時間的考驗。
最後,喝普洱茶,回歸傳統技藝和傳統喝法,應是如此!
本文對致力於推廣普洱茶文化的茶二代無任何批評意見,只是對不學無術、以弄虛作假和杜撰概念者的抨擊而已。
掛羊頭,賣狗肉。標了山頭,就是古樹茶?
二十年前的「古樹純料」茶,有嗎?
普洱茶入門進階—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看法
普洱茶入門進階—普洱茶,一定要去茶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