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義門陳氏家族」加入陳氏大家庭!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義門陳氏家族」,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和世界各地陳氏宗親交流。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陳氏文化,共建家族新文明!汀州是福建五大州(福州、泉州、漳州、建州、汀州)之一。領轄長汀、黃連、新羅三縣,境域東接沙縣,西接江西於都,東南接龍溪縣,西北接江西虔化,東北接寧化縣,西南接廣東海陽、程鄉二縣。範圍包括現今整個龍巖市和三明市的寧化、清流、明溪、永安等地。汀州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和發祥地之一,有"客家大本營"和"客家首府"之稱。悠久的歷史給汀州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在汀州的陳姓,主要有四大脈派始祖,他們分別是:陳劍、陳雍、陳魁、陳群。
陳劍:唐汀州首任刺史。根據福建莆田仙遊族譜資料記載:陳劍系中原最早(晉永嘉二年)入閩始祖、散騎常寺、南海郡守陳潤第十六世孫,興化始祖、散騎都尉、開設莆田縣令陳邁第五世孫,被汀州八縣陳氏尊為入汀始祖,其後裔遍布海內外,人口眾多。(世系有待考證)其本人也終老在汀州,其墳瑩原葬於汀城之南的塔山上,碑文上刻「唐汀州刺史祖考諱劍陳公之墓」橫額刻「風高懸榻」,兩邊聯刻「系出潁川支分鄞水、靈鍾拜相毓秀萬魁」。汀州八縣陳氏宗親為紀念陳劍的功績,在宋元時期在汀州府南大街社下角建起了佔地八百多平方的陳氏宗祠,祭祀陳劍公。
陳雍:為貢川陳氏始祖,汝南令攝公之子。諱雍,字月銘。生於唐高宗龍朔二年壬戌(公元六六二),卒於唐玄宗天寶十一年壬辰(公元七五二),享壽九十一歲。同妣鄭氏夫人合葬於永安縣固發衝流瀾閣萬金溪羅坑口葛藤橋頭(即今廿五都貢川葛藤橋大溪旁邊,官路後田洋中央),乾山巽向,落地梅花形。墓前田二垢,租米五鬥;又坎後墩仔園,租銀三錢。
公世居吳興,少好學,有才名,年二十,郡守以賢良舉對策,高宗獨善其對。永淳壬午(公元六八二)擢為中丞(官名,居殿中,故以為名,掌蘭臺圖籍秘書、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史,受公卿奏事舉劾按章,亦名「御史中執法」,以其察舉非法也。東漢以來,廢御史大夫,以中丞為御史臺率,職最雄竣)。及武后廢中宗,公退居。至玄宗在位,召赴內闕,命坐詢政,賜金帛,每召對。玄宗開元二十九年辛巳(公元七四一)。同次子野公,遷閩南劍州沙陽固發衝(今永安貢川),時公年八十矣。公生平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本。配鄭氏夫人乃長史鄭公之女。卒同公合葬。建祠:追遠堂,在永安貢川,坐戌向辰。
陳魁:義門陳汀州莊始祖,名庭璋,號參琉,別號再興,宋進士,授寧化知縣,由提舉士官升任汀州太守。公元1063年江州義門奉旨分莊,魁公分得汀州莊,遂帶家口97人遷至福建汀州寧化縣石壁鄉開基,魁公被奉為宋末入閩汀之始祖,義門客家汀州莊陳氏大顯祖。魁公妣李氏、劉氏,生五子:昆、侖、嵩、嶽、峰,號稱「五山」。宋末,「五山」兄弟及後裔因避兵禍(元兵之亂)遷居寧化石壁陳德村,繁衍生息100餘年後陸續南遷。汀州莊陳魁公脈下「五山」兄弟稱為汀州莊五大房支脈。根據全國各地族譜記載,汀州莊陳魁公「五山」支脈後裔地域分布閩西永定、上杭、長汀、武平、連城、新羅、寧化,閩南漳州、南靖、平和、漳浦、詔安等地;播遷中國華南、華東、華中、西南諸省;發跡於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等地。總之,汀州莊裔孫已遍布南中國諸省包括閩、粵、贛、湘、鄂、桂、浙、滬、瓊、雲、貴、川、渝、冀、臺、港、澳等省區,繁衍總人口有數百萬人。
陳群:義門陳東坡莊始祖,諱才仁,又名仁輝,魁公堂弟、旭公第三子,江州義門陳第12任家長陳旭的第三子陳才仁(又名仁輝)奉旨分莊東坡莊(江西撫州宜黃縣)。先居南劍州石壁如蘭角住,復步堂兄魁公之後而入汀。其後,又遷長汀東坡崗(今福建長汀縣古城鎮東坡崗回龍寺)。妣王氏、鍾氏,生四子:大郎、二郎、三郎、四郎(琳)。公元1990年群公遷墓與魁公、劍公合葬於長汀縣松鶴陵園內,稱為「三公墓」。
2011-2015年以長汀縣陳氏宗親聯誼理事會牽頭重修「汀州陳劍公、陳魁公、陳群公三公陵園」及 「陳劍,陳雍,陳魁,陳群紀念館」暨汀州陳氏大宗祠的完成,這是福建汀州陳氏的一件大喜事。
汀州陳氏大宗祠效果圖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