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黏人、認生怎麼辦?兒童教育專家:這幾件事很關鍵

2020-09-06 心語育兒

導語:孩子慢慢長大之後,他們的行為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有一部分寶媽就非常疑惑:為什麼我家孩子在四個月之前總表現出來活潑、可愛、不認生的情況,但是一過四個月,差不多在五六個月左右的時候,常常不願意和陌生人接觸,甚至只要別人一抱他,他就哇哇大哭,這到底是出現了什麼問題呢?

確實根據現在一些兒科醫生的研究,我們也可以得知,孩子在四個月左右的時候,他們的身體行為也會發生很大的轉變。從之前不黏人的狀態變得比較黏媽媽,甚至還會認生。看到這樣的問題,很多寶媽異常擔憂,生怕自家孩子未來變得越來越內向自卑。實際上,我們應該理性的看待,分析清楚孩子為什麼會變得越來越黏人,越怕生,從而對症下藥。

孩子為什麼會黏人呢?可能和以下幾點相關

就像我們上面說到,孩子在四個月之前是不黏人的,這其實是因為他們在陌生的環境之中,也沒有自己比較明顯的感知能力,不得已去接受寶媽所賦予的環境以及狀態。但是等到自己慢慢長大,身體各個方面機能發育就會有一定的改變。

1、孩子行為感知轉變

雖然孩子視力發育不太完全,但是孩子對於寶媽是極其熟悉的,他們本身已經在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群之中有了安全感,一旦進入陌生環境被別人抱,就會讓他們感覺異常害怕恐懼,這時候也就展現出來黏人怕生的狀況。

2、孩子的分離焦慮

當然還有一部分孩子一歲多還常常出現黏媽媽的行為,只要媽媽外出,他們必然希望自己也能跟著去。出現這樣的情況,可能是由分離焦慮所引起的,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現在所看到的東西消失之後還會繼續出現。他們害怕自己一眨眼媽媽不見了,再也不回來了。在分離焦慮的觀念引導之下,孩子也會恐懼害怕黏人。

父母想要孩子克服黏人、怕生的問題,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建議堅持這幾件事

1、多帶孩子出去交流溝通

一次兩次確實會讓孩子保持害怕的情緒,但是多次接觸,孩子是否也會對別人產生安全感呢?他們也不畏懼陌生人的接觸與交流,也就是說,適應性更好。這類孩子他們不僅在幼兒時期表現出來不認生的情況,長大之後還能更容易融入陌生環境,我們一定要注意培養交流溝通的能力哦。

2、外出之時告訴孩子

和孩子分離之時,我們不要使用較為強硬的手段,更應該考慮讓孩子慢慢的接受。畢竟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內心並不具有存在意識。外出之時,我們可以留下孩子平時比較熟悉的東西,並且告訴他們爸爸媽媽過十幾分鐘就會回來,這樣的話語能起到鎮定人心的作用,還能讓孩子不那麼擔憂害怕。

結語:培養孩子各種各樣的習慣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希望每一位父母能夠了解清楚自家孩子身上出現問題的原因,對症下藥慢慢解決。

相關焦點

  • 孩子一見生人就哭鬧,只黏我,到底是認生好還是不認生好?
    「寶寶一見生人就哭鬧,只黏我,從不給人抱,看到不認生的寶寶好羨慕,想知道孩子認生到底好不好?」他們一定是要確保安全,他知道這個人、認識這個人以後,才會願意去跟這個人玩,願意讓這個人抱他。陌生的情況下,他就會躲起來。寶寶認生,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一般發生在6個月~2歲時。
  • 孩子認生怎麼辦?抓住1歲之內關鍵扭轉期,不認生的寶寶更聰明
    孩子認生怎麼辦?抓住1歲之內關鍵扭轉期,不認生的寶寶更聰明寶寶從4個月起就開始認生了,他可以把家人和陌生人區分開,也有的寶寶會晚一些。多數情況下的寶寶從4-5月開始分清熟人和陌生人,6個月開始拒絕陌生人,8-12個月認生的表現更加強烈,後面這種警惕性會逐漸減弱。
  • 孩子認生怎麼辦?三個步驟幫你忙
    持續時間也不可控有的孩子昨天還好好的,一夜之間就開始認生了有的孩子認生期只有1周,有的會從7個月持續到1歲!不過大部分孩子是在7-9個月,認生期的高發時間。遇到孩子認生期,爸媽怎麼辦呢?不要總在家,媽媽一個人或者媽媽和姥姥,家裡固定的幾個人看孩子。在非認生期,多接觸一些人,可能大大的緩解認生期焦慮,縮短認生期時間02平和的看待這件事如果孩子開始認生了,那就要平和的看待這件事。啥叫平和呢?首先,你要知道這是一個每個孩子都會發生的事情,你家孩子不是唯一一個人生的,認生是一件好事情,這是寶寶成長的過程。
  • 孩子出現認生現象,怎麼辦?育兒專家來支招
    認生可以說是每個寶寶在成長階段都會出現的事情,認生並不是性格缺陷,只是一個正常的現象,甚至有人說認生的寶寶是聰明的。其實認生是由於寶寶已經開始學會辨別周圍的事物,已經開始區分自己人和別人的區別,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表現。
  • 孩子膽小、內向、認生?其實是一種「聰明」的表現!
    在面對「熟悉的家人」與「不熟悉的生人」時,孩子能夠迅速做出區分,身體也相應地做出哭鬧、牴觸等抗拒反應。認生的孩子通常會優先把「陌生人」自動劃分為「有危險」的行列,這也是孩子自我保護的本能。所以說,認生的孩子其實更聰明,也更有保護自己的意識。國外一檔節目曾做了個社會實驗。
  • 寶寶「認生」不是錯,做過這兩件事的父母才是大錯特錯
    孩子沒有發出任何聲音。朋友又叫了幾聲,還是沒有任何回應,尷尬地笑笑說:「我家孩子怕生,家裡一來人他肯定躲起來,怎麼叫也沒用。」寶寶認生並不是壞事,這是他們自我保護的本能。來自德國曼海姆大學的教育學專家Christiane博士,通過觀察發現:「寶寶的認生期隨著她的成長而自然產生,很可能在一夜之間,認生期就到來了」。
  • 孩子磨蹭、黏人,怎麼辦?
    每天準時為你講述果媽閱讀【家庭教育100講】,希望這美麗的相遇能讓每個家庭都能享受教育帶來的美好生活。今天我們繼續來分享在這個年齡段當中,孩子的另一個典型表現,磨蹭、黏人到底該怎麼辦?1、孩子為何磨蹭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磨蹭,大概所有的孩子家長都會抱怨自己的孩子磨蹭,為什麼會這樣?
  • 孩子突然變得膽小還黏人,家長做好4件事,幫助孩子消除恐懼心理
    當孩子知道害怕後變得黏人是很正常的,怕黑、怕怪獸、怕雷電等都很常見,隨著年齡增長,兒童的恐懼和焦慮也會指向新問題,兒童理解能力的加深也會使恐懼呈現出更具現實性的特點。兒童恐懼很大程度與當地的文化背景和傳統有關。西方國家的兒童接觸負面信息,常是電視或媒體得來的,這是他們恐懼最常見的來源,其次是直接接觸到令人恐懼的事件。而在我國,對失敗和遭受成人批評也是兒童主要恐懼來源之一。朋友曾經講過這樣一件事,家裡的男孩上小學時,由於某種原因老師無法上課,代課老師就在課堂上給孩子們播放恐怖電影。
  • 寶寶認生=沒出息?專家:這是孩子「社會認知能力」的體現
    老人們都出於真心的誇讚孩子,本來應該是其樂融融的場面,但是彤彤突然哇的一下就哭了出來,這也弄得歡樂的氣氛突然安靜了下來。老人們以為是自己嚇到了孩子,因此也覺得有些尷尬,彤彤爺爺也是趕忙道歉說到:孩子認生,然後把孩子安慰了一番,最後帶著孩子回家去了。就在回家的路上,爺爺還和萌萌逗趣的說到,以前小的時候帶你下來玩都不會認生,現在長大了反而認生,真是沒出息。
  • 寶寶認生=沒出息?專家:這是孩子「社會認知能力」的體現
    l 孩子認生是「社會認知能力」的表現研究表明:孩子認生一般發生在孩子6個月到1歲半之間,這是孩子對社會性的認知以及社會性學習進步的表現。並經幼兒專家指出:0-2個月的幼兒對圖像還沒有知覺,也就是並不能區分人的面龐,此時還不能區分哪些是自己的家人,哪些是陌生人,因此這一階段的孩子並不存在認生的情況。
  • 「不好意思,孩子比較認生!」|孩子的認生不需要道歉
    每當認生發生的時候,我會覺得不好意思,要和對方說「抱歉「、」不好意思「並解釋下原因,好在孩子1歲半之後就好多了。「認生」是指孩子對陌生人或者陌生環境的一種警惕行為,有研究數據表明,孩子一般在6-8月份開始認生,在1周歲左右最為明顯,18個月開始有所好轉。當然這是數據的統計,因為嬰幼兒個體差異和環境影響,這個時間的界定只有參考價值,沒有絕對意義。
  • 怎樣讓孩子不認生
    根據以上所談的情況,出生後3~4個月以前的嬰兒不會認生父母要抓住這一時間段,多帶嬰兒到更廣闊的生活天地活動,接受豐富多彩的刺激,特別要讓孩子接觸各式各樣的人群,熟悉男女老少,成人,兒童的各種面孔,儘量多地接受他們的引逗與交往,包括各種不同的假面玩具等
  • 面對孩子認生的問題怎麼辦呢?家長不妨試試這幾點,很有用
    於是當她自己有了孩子以後,她也是這樣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她一個人帶,平時孩子和她的關係最好。可是等孩子一歲多一點時,領著孩子到樓下,孩子總是躲在媽媽的屁股後面,讓孩子跟鄰居問好,孩子就是不吱聲。當時的場面尷尬極了,網友說以前很少帶孩子出去玩,考慮到孩子年紀小,怕出現什麼危險,再加上帶孩子出門要帶很多東西,於是就多的時間帶著孩子在家裡玩。
  • 兒童教育專家李玫瑾:孩子任性發脾氣時,這4件事你千萬別做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說,2~6歲是孩子性情培養的關鍵時期,人一生中80%~90%的性格特徵、志向理想、生活方式,都是在這個階段成型的。這個時期的孩子任性發脾氣,家長有4件事千萬別做。第二件事:不要罵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經常對六歲之前的孩子施加語言暴力,會讓孩子形成負面的消極性格,產生自卑與內向的心理,而且害怕參加社交活動。
  • 父母做到這三點,孩子黏人愛哭,也能輕鬆送入幼兒園
    父母做到這三點,孩子黏人愛哭,也能輕鬆送入幼兒園面對黏人的孩子 送孩子入園這件事兒,家長的角色意義重大,孩子能否在適齡年紀適應幼兒園生活,離不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引導與教育。 家庭中做好這三點,孩子黏人愛哭,也能輕鬆送入幼兒園!
  • 育兒專家李玫瑾:想要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你要做對這幾件事!
    3歲以下的孩子需要依戀,父母需要及時滿足他們的身體需要。3-12歲的兒童需要規則,父母必須說「不」。年幼的兒童需要選擇的權利,父母需要耐心並將其視為朋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和青年心理學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通過無數案件和多年的偵查實踐發現了這一問題。
  • 孩子認生、害羞、不願意打招呼,家長該如何引導?
    出現這種情況該怎麼辦?皮特老師解析:第一,正確認識該現象。大多數兒童會在7~9個月時,與其照顧者建立穩定的依戀關係(大多數是媽媽),一旦形成依戀,他們就會對陌生人表現出警惕。這是兒童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心理學上把這一現象稱為——陌生人焦慮,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認生。認生會在8~9個月時達到頂峰,兩歲時逐漸下降。第二,認生是兒童認知發展的表現。認知理論認為,兒童認生是其認知和知覺發展的自然產物。
  • 孩子認生了之後,家長及時這樣做
    親貝網小編了解到,寶寶到了一定月齡之後,就會出現認生的情況。有些孩子認生特別早,百天前後就開始不讓生人抱了。甚至有些寶寶,看到陌生人就立馬會哭。有些孩子認生偏晚,同月齡的孩子都已經能準確分辨家人和陌生人了,自己家的孩子依舊「樂呵呵」面對陌生的逗樂。那麼,小孩子多大認生是正常的?孩子為什麼會認生呢?
  • 教育孩子這件事,到底應該聽誰的?
    許多媽媽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自己教育孩子的時候,總受到老人的「阻礙」,導致自己好不容易給孩子建立起來的規則和習慣,瞬間土崩瓦解。比如,你規定孩子不準吃糖,但老人帶孩子的時候,卻偷偷給孩子買了糖,儘管你已經跟老人說過這件事。而且可能還會引來後續的麻煩,說重了,那畢竟是老人,不說,自己又覺得憋屈,孩子也教育不好。
  • 小孩子是認生好,還是不認生好?家長首先搞清楚,什麼是「認生」
    周末跟同學吃飯,聽她表達了對寶寶「不認生」的焦慮:寶寶現在1歲8個月,一點都不認生,誰有吃的就跟誰走,怎麼辦?同事的寶寶跟我們相反,非常認生,根本就不怕他跟人走。於是同學受到了我們的集體鄙視,大家都覺得她是在故意炫耀自己的寶寶開朗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