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將羅家山改成珞珈山,讓武漢大學校園充滿詩意

2020-08-30 勇哥讀史

走進武漢大學校園,在校史館旁有一座聞一多先生的雕像。那是在1986年,武漢大學為了紀念聞一多逝世40周年,特意為他建立的雕像。雕像由半身頭像和巨大的基座組成,聞一多目光如炬,凝視前方,那是在為國家、民族的命運憂心如焚。

聞一多先生與武漢大學有什麼關係呢?

聞一多雕像

簡而言之,有兩點。一、聞一多是武漢大學籌建人之一,又是武漢大學首任文學院院長。二、聞一多在武漢大學開啟了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歷程。

聞一多是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又一度遠涉重洋,到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珂泉科羅拉多大學、紐約藝術學院等知名院校留學。1925年,聞一多回國,先後到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吳淞國立政治大學、國立中央大學等高校任教。任教之餘,聞一多從事新詩創作,並以第二部詩集《死水》聞名遐邇。

聞一多畫像

1928年7月,國民政府籌辦國立武漢大學。時任湖北省教育廳長劉樹杞奉命擔任籌備委員會主任。劉樹杞希望聘請一批知名學者前來武漢大學任教,便想到了湖北老鄉聞一多,盛情邀請他參與籌建武漢大學,並擔任文學院院長。

聞一多欣然同意,從南京回到了武漢。武漢大學最初的校址位於武昌城內東廠口,為了今後更好的發展,決定搬遷到武昌東郊的羅家山一帶,建設新校舍。當時,武漢大學在羅家山一帶圈定的3000畝土地上,人煙寥寥無幾,荒山旱地居多,水田池塘較少,主要是一些農田、村落、墳墓等,拆遷成本不大,因而湖北當局認為,「將來收用,只要依法辦理,諒無重大困難」,便同意了武漢大學的請求。

珞珈山

羅家山,又名邏迦山、落駕山等。《江夏縣誌》記載:「邏迦山在(武昌)縣東北二十裡湖濱。」湖北當局在實地考察武漢大學新校址時,回復稱:「查得該地內包落駕山、獅子山、團山、廖家山、郭家山等處,惟南面落駕山稍高大,面積約佔千畝餘……」這裡的東部、西部和北部三面臨水,環境幽靜,風景秀美,實在是教書育人的絕佳場所。

聞一多等人在選定羅家山為武漢大學新校址時,以詩人的敏銳靈機一動,建議將「羅家山」3個字改為「珞珈山」。「珞」,指一種堅硬的玉石;「珈」,是古代婦女佩戴的一種精美華貴的裝飾品。聞一多用「珞珈」兩個字來形容這座山的秀麗,富有風味。

大家一致贊成了聞一多的建議。於是,原有的不登大雅的舊時代祖傳地名,頓時變得風情萬種,富有詩情畫意。

聞一多

後來,珞珈山與武漢大學聞名天下。很多時候,人們會以「珞珈山」「珞珈」來代指武漢大學。比如,人們將時任武漢大學外文系教授袁昌英、中文系教授蘇雪林和文學院院長陳源之妻凌叔華稱為「珞珈三女傑」。1998年所徵集,由陳望衡作詞的武漢大學校歌,歌詞的第一句就是「東湖之濱,珞珈山上,這是我們親愛的學堂……」武漢大學首家學生創辦的IT社團,被取名為「珞珈網」。如今,無數從武漢大學走出來的學子,以「珞珈人」自豪。

聞一多為武漢大學所作出的貢獻,當然不僅僅是改名。

國立武漢大學

聞一多擔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時,還不到30歲。在文學院中,與他共事的著名教授有徐天閔、劉賾、陳源、袁昌英、陳登恪、遊國恩、譚戒甫等人,年齡都比他年長。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黃焯曾經對學生說:「一多先生學貫中西,淹博古今,長文學院老少鹹服,政通人和。」

聞一多為學生開設了「英詩初步」課程,每周3課時。聞一多才華橫溢,在授課時座無虛席。連其他院系的學生,都慕名來聽課。

在擔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期間,聞一多還開始涉獵中國古典文學領域的研究,首選的研究對象便是憂國憂民的唐朝大詩人杜甫,還在武漢大學《文哲季刊》一卷一期至四期上連載「杜少陵先生年譜會箋」論文。這也是聞一多研究古典文學的成果第一次公開發發表。

從此,聞一多走上了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不歸路」。

珞珈山

聞一多在武漢大學地位很高,在全校教職員工中僅排在首任校長王世傑、第二任校長王星拱之後,排名第三。不過,受各種原因的影響,聞一多於1930年6月提出辭呈,辭去了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一職。

聞一多送給武漢大學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山名,又在武漢大學完成了從詩人到學者的華麗蛻變。這是武漢大學的榮幸,也是聞一多的榮幸吧。

相關焦點

  • 武漢共有7所211大學,每所大學都「佔山為王」
    武漢7所985/211高校,分別是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它們分別都佔了哪座山頭呢?武漢大學佔了珞珈山。最終,李四光將武漢大學的新校址選擇在挨著東湖的羅家山。新校址選定後,詩人聞一多覺得羅家山的名字有些俗氣,便改名為「珞珈山」。在李四光和聞一多兩人的努力下,武漢大學與珞珈山有了不解之緣。於是,武漢大學有了池莉所說「中國最漂亮的大學校園」。
  • 武漢有7所211大學,每一所都「佔山為王」,依山傍水好風光
    武漢有7所211大學,每一所都「佔山為王」,依山傍水好風光文/旅者心心哈嘍,大家好,我是旅者心心,歡迎閱讀本篇文章。武漢是「千湖之城」,在一千多年輕,李白潑墨而成「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漢才有了「江城」的稱號。事實上,武漢市有山有水,而且部分山還都被幾所大學「佔據」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武漢有7所211大學,每一所都「佔山為王」,依山傍水好風光
    這7所211高校分別是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那麼,它們分別佔據了哪一座山頭呢?武漢大學——珞珈山眾所周知,武漢市最好的大學就是武漢大學,坐落在珞珈山西部。在1928年7月,地質學家李四光為了給國立武漢大學尋找一個有山有水、動靜相宜的環境,便四處考察,最終選址在東湖的羅家山。當時的文學院院長聞一多覺得羅家山的名字有些俗氣,便改名為「珞珈山」。
  • 開學了,看武漢大學那動人景致!美是每一個角落和每一個分秒
    時隔8個月,在經歷了最長「寒暑假」之後,在珞珈山下那個最美的武漢大學,開學了......在秋天的時候被密密麻麻的植物所覆蓋著,正是因為這種古典的風格和自然相應配,也讓武漢大學成為了中國最美大學之一!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後,武漢大學工學院被撤銷,學校便將工學院大樓改作辦公大樓,並一直使用至今日。
  • 武漢大學,可不只櫻花聞名天下
    從自強學堂到如今的武漢大學——127年的歷史,從東湖水到珞珈山——5187畝土地,無論是在時間還是空間上,武漢大學的故事從沒有停止,一直在向前延續。1913年到1926年間,學校又歷經了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武昌大學、國立武昌中山大學等一系列校名的演變,1928年國民政府改組武昌中山大學,組建國立武漢大學。首任校長王世傑先生提出「武漢大學不辦則已,要辦就當辦一所有崇高理想、一流水準的大學」的辦校理念。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為武大勘選新校址,定在羅家山,後來聞一多先生將羅家山更名為意蘊悠遠的珞珈山。
  • 武漢大學校園裡面的雕塑,你知道他們的故事嗎?
    武漢大學在校園裡為這些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先賢豎立了塑像,用以紀念先賢業績,啟迪教育後學。這些雕像真實而藝術地記錄著百年武大發展史上的重大歷史人物與事件。聞一多像櫻頂坐落在獅子山頂、文學院樓旁的聞一多塑像,是校園裡較早建成的一座。聞一多是國立武漢大學文學院首任院長,他改定了「珞珈」山名,還設計和書寫了小篆體「武大」二字的校徽。
  • 武漢大學:中國「最最最最最最最」令人嚮往的大學之一!
    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為武大勘選新校址,定在羅家山,後來聞一多先生將羅家山更名為意蘊悠遠的珞珈山。珞珈山上風雲際會,周恩來、董必武、陳潭秋、羅榮桓曾在這裡指點江山;辜鴻銘、竺可楨、李四光、聞一多、鬱達夫、葉聖陶、李達等曾在這裡激揚文字。一百多年來,武漢大學匯集了中華民族近現代史上眾多的精彩華章,形成了優良的革命傳統,積澱了厚重的人文底蘊,培育了「自強、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學精神。
  • 珞珈山,東湖水武漢大學有多出名,看完你就知道武漢大學有多厲害
    提到武漢,很多人都會想到武漢大學,武漢大學儼然成為了武漢市的一張名片。一山是珞珈山,一水為東湖水,武漢大學有多出名,武漢大學到底有多厲害呢?每年3月武漢大學櫻花盛開,武漢大學櫻花大道人山人海,迎來全國各地遊客,武漢大學一時間成為全國遊客最嚮往的打卡聖地,這也是武漢大學獨有的美景,但是有多少人能夠讀懂武漢大學真正的美呢?武漢大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校園文化,勃勃生機,猶如盛開的櫻花,嬌豔美麗。
  • 100多位詩人相聚武漢詩歌節:為城市生機寫下一份詩意證明
    屈原的《涉江》將觀眾帶進蒼茫雄渾的意境,開啟了本場音樂會三大主題篇章:詩意武漢、英雄武漢、大美武漢。疫情發生之後,中國詩人們紛紛以詩歌的形式記錄抗擊疫情的英勇壯舉,撫慰人心、鼓舞士氣。在音樂會現場,吟誦了李少君詩作《來自珞珈山上的春消息》表達戰勝疫情的欣喜,車延高作品《一個超負荷的群體》歌頌捨生忘死的白衣天使,謝克強詩作《堅守》致敬抗疫英雄張定宇,李強詩篇《喚醒》帶觀眾重溫武漢「甦醒」時刻的欣喜與感動。詩人、民謠歌手周雲蓬帶來歌曲《瓦爾登湖》《九月》,且吟且唱,如詩如歌,富有溫度的聲音仿佛帶著光,揮開陰鬱和迷茫,給生活帶來希望,帶人們重拾對詩和遠方的嚮往。
  • 為城市生機寫下詩意證明!第六屆武漢詩歌節音樂會溫暖舉行
    美妙的詩句和動人的歌聲飄蕩在音樂會現場,也飄蕩在城市的上空,成為武漢恢復生機和活力的詩意證明。作為第六屆武漢詩歌節重頭戲,「詩漫江城」音樂會詠唱英雄故事,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激揚英雄城市的自豪感與奮進豪情。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裡,深情朗誦的古今名篇與輕吟淺唱的歌曲交相輝映,帶領觀眾走進詩歌藝術的世界,感受心靈的悸動,漫捲出詩意芬芳的美妙畫軸。
  • 武漢高校:「一校一山頭」,珞珈山、伏虎山、獅子山、馬房山
    今天就介紹一下,有的大學坐落在山頭上,有的山頭坐落在大學裡。武漢大學,珞珈山武漢大學,百年老校,著名的綜合性大學,武漢大學被譽為國內校園風景最漂亮的大學,因為武漢大學坐落在珞珈山。武漢大學到了夏季那是櫻花盛開,落英繽紛,武漢大學校園漂亮就漂亮在校園高低不同,起起伏伏。併入武漢大學的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也屬於珞珈山。
  • 筆耕硯田(第31期)|《張培剛傳》求學武漢:武漢大學文科預科生|用...
    一、疫情信息二、法規政策國資委:將有限合夥企業中的國有權益納入常態化登記管理範圍。國務院國資委近日印發《有限合夥企業國有權益登記暫行規定》,將有限合夥企業中的國有權益納入常態化登記管理範圍。1924年9月,武昌師範大學又更名為國立武昌大學。1926年秋,北伐軍攻下武昌後,國民政府對教育進行重大改革,將國立武昌大學、國立武昌商科大學、湖北省立醫科大學、湖北省立法科大學、湖北省立文科大學、私立武昌中華大學合併組建成國立武昌中山大學,設有大學部和文、理、法、經、醫,預6科17個系2個部。武漢大學從此升始由多科大學逐漸向綜合大學轉變。
  • 為什麼武漢大學被稱為珞珈山職業技術學院?
    為什麼叫珞珈山職業技術學院?其實就是一種戲稱,但是戲說不是胡說,所以肯定是有一些依據的~首先解釋珞珈山。為什麼帶有珞珈山這個前綴是因為武大校內有一座山名珞珈山,久而久之珞珈也就成了武大的代名詞,所以用珞珈山這個前綴來跟其他學校作區別,就像喻家山指代華科是一個道理,其實有時信部同學也會自稱街道口/廣埠屯職業技術學院,因為信部就位於那裡。然後是職業技術學院。
  • 東湖水,珞珈山——仁人支招2020武漢大學高考專業分數預測
    江城多山,珞珈獨秀;山上有黌,武漢大學。武漢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1999年,世界權威期刊《Science》雜誌將武漢大學列為「中國最傑出的大學之一」。
  • 【光明日報】「築」夢珞珈山
    活動在全國高校範圍內開展,以「文化根·民族魂·中國夢」為主題,充分利用校內博物館、校史館、圖書館、檔案館、展覽館、紀念館、美術館等育人載體,深入挖掘校內的故居舊址、歷史遺蹟、文化遺產、景觀景點和校史、院史等豐富的教育資源,通過形式多樣、載體多樣、內容多樣的活動來體現「家國情懷、社會關愛、人格修養」等教育內容。同時,活動還將注重利用和引進社會資源,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工作。
  • 北京駱嘉杉,收到武漢珞珈山的錄取通知書
    「珞珈山,我來啦!」8月22日一大早北京學生駱嘉杉收到了武漢珞珈山郵局寄來的武漢大學本科錄取通知書駱嘉杉和珞珈山有著怎樣的緣分?「你知道武漢有座珞珈山嗎?百年學府武漢大學就建在珞珈山上,希望你將來能考進去。」劉平波老師的一席話,在駱嘉杉的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也開啟了他和武漢的故事。
  • 中國最美校園之一「武漢大學」 行走中國之美好武漢(組圖)
    今天帶大家去的是武漢大學(Wuhan University),簡稱「武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985工程」、「211工程」;被《Science》期刊列為「中國最傑出的大學之一」。武漢大學溯源於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
  • 武大賞櫻正當時:珞珈山的櫻花從哪來?
    敵寇「國花」落戶武大       武漢大學校園內原本並沒有櫻花。上世紀30年代,當時的國立武漢大學在武昌城郊外的珞珈山一帶大興土木,闢山建校,同時大規模地植樹造林,逐漸將這片原本亂石叢生、墳冢遍地的荒山野嶺,變成了黌舍巍峨、林木蔥蘢的美麗校園。
  • 九哥說武漢:武昌珞珈山
    武昌有個珞珈山,就在東湖西南岸,相鄰武大校作伴,故事傳說一大串……珞珈山在武漢武昌的東郊,靠得東湖朝西南方向的湖岸邊,這個山是由周邊圍得一轉十幾個相連的小山組成的,山頂海拔118.5米,是東湖南岸邊靠近湖水景區的最高峰,站在山頂可以看到東湖的全景,觀覽武漢的景色景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