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冷,膝蓋就腫痛!早上起床後,突然手指頭就僵住了,彎不了!下床步子邁不開,但緩一會兒又好了……這些症狀你自己或者是親朋好友有沒有遇到過?
你說:遇到是遇到過,但是哪有那麼嬌氣,忍忍就過去了注意啦!其實,這些都是骨關節炎的症狀,不是忍忍就沒事了!
一旦惡化了在老年時期可是容易致殘!
什麼是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通常累及全身關節,以膝關節最為常見,病理表現為關節軟骨的漸進性破壞、軟骨下骨硬化和骨贅形成等,臨床症狀表現為疼痛、關節僵硬、關節活動度顯著降低,甚至誘發殘疾,其具體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是老年人致殘的首要原因。
這句話真的不是在嚇大家,因為骨關節炎會導致長期關節疼痛、關節活動障礙,進而引起行動不便,甚至喪失勞動能力。
骨關節炎有哪些症狀?
1.痛
關節疼痛,尤其是負重關節和雙手。
在初期為輕到中度的間歇性隱痛或冷痛,晚期出現持續性疼痛或夜間痛;在受涼、勞累、輕微外傷等刺激下出現病變關節酸脹不適或疼痛加重。
2.僵
關節僵硬也是骨關節炎的一大症狀,尤其是在早上剛起床,或者是久坐了之後,出現開步困難,或者雙手無法彎曲的情況。
注意!很多人其實都有這個症狀,包括年輕人!但因為僵的狀態一般幾分鐘或十幾分鐘就消失了,所以,很多人都不會想到:這居然也是病!
3.關節腫脹和畸形
雙手常出現指間關節骨性膨大和畸形,還有膝關節腫脹、內外翻畸形等。
潛在的「危險分子」
骨關節炎(OA)是當前骨科醫學領域急需解決的一大難題,正逐漸成為一種日益增長並且普遍具有的高臨床負擔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
目前全世界約有2.5億人正在遭受骨關節炎的困擾,7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高達80%,並開始出現年輕化趨勢。我國65歲以上人群骨關節炎發病率超過50%,這一數字將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快而持續增長,預計到2020年,骨關節炎將成為老年人群第四大致殘性疾病,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
骨關節炎就是老年人病嗎?不,你錯了!
肥胖人群也容易得骨關節炎,不論年老還是年輕,因為體重太重給關節造成更多負擔,導致關節提前退變,特別是承重關節,如膝、髖關節、腰椎;還會引起機體代謝功能紊亂,進一步加重關節損傷。所以,減肥真的不僅僅是為了美!
職業運動員,舞蹈演員,體力勞動者等由於運動或勞動,導致關節損傷,也易出現骨關節炎。
所以說,年輕人也會得骨關節炎,放任不管是真的能致殘!
骨關節炎該如何治療?
保守治療
現階段常規的治療方法是通過口服對乙醯氨基酚、非甾體類抗炎藥以及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和皮質類固醇等藥物達到減緩疼痛和抗炎的目的,但常因其較大的副作用和用藥的限制性阻礙了臨床推廣。
臨床可見的治療方案還包括使用雙醋瑞因和氨基葡萄糖在內的軟骨保護劑,但是由於其發揮作用周期時間長,作用速度慢,因而無法成為主流用藥推薦。
中醫藥治療骨關節炎歷史悠久,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治療經驗,具有作用持久、起效迅速、價格適宜、毒副作用低等特點,在骨關節炎的保守治療過程中發揮出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手術治療
再生治療和基因治療是近年出現的新興治療方法。再生治療被認為可以通過修復和再生已經損壞或丟失的骨組織,從而恢復其原有的結構和功能,包括間充質幹細胞(MSCs)療法、基質血管部分(SVF)的再生療法。但由於缺乏系統評價,和實驗設計偏差,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持為膝骨關節炎患者進行推薦。以關節軟骨修復為主的基因治療旨在提供治療性基因產物的局部表達,但其將基因載體傳遞到缺損中往往是不精確和短暫的,因而無法在臨床上被普遍推廣。
膝關節置換術被認為是治療膝骨關節炎的最佳手術療法,可以潛在的減輕疼痛並提高關節功能,適用於保守治療失敗的病情嚴重的骨關節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