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臺灣,電話信號在長沙,揭秘詐騙分子「人機分離」之謎

2020-12-20 瀟湘晨報

冒充公檢法機構工作人員撥打電話,以涉嫌刑事犯罪為名,要求受害者將錢轉到「安全帳戶」行騙,這是一種詐騙分子慣用的詐騙方法。長沙警方曾多次偵破此類案件,並提醒市民注意防範,這一有些「老套」的詐騙方法也為很多人熟知,但依舊有些老年人受騙,在兩個月前,長沙一名獨居老人就被此種方法詐騙80萬元。

這些打著公檢法名義的電話號碼究竟是何人所撥打?8月22日,長沙市反電詐中心舉行的系列防範電信網絡詐騙通報會上,揭開這一謎底。

早在今年4月,長沙警方接到公安部轉來的線索,顯示有大量從長沙呼出的號碼大肆進行冒充「公檢法」詐騙行為。警方追蹤這些電話信號到一些出租房內,原本以為是人員聚集在出租房內從事詐騙,但破門而入後卻發現房內是通電的通信設備在自動運轉。

經警方偵查發現,這些自動運行的設備為一種GOIP的電信設備,一臺設備可供上百張手機SIM卡同時運作,通過在臺灣等地遠程操控撥號,實現「人機分離」,逃避公安機關打擊。6月份以來,長沙各分縣市公安局陸續開展收網行動,先後打掉GOIP設備窩點6個,抓獲涉案嫌疑人12名,查獲GOIP設備12臺、卡池設備20餘臺、作案筆記本電腦7臺以及大量用於撥號的電話卡、涉案銀行卡和身份證。

接到假冒社保局和法院電話,獨居老人被騙80萬元

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詐騙手段,長沙警方曾多次偵破此類案件,長沙市反電詐中心也多次向市民發出防範提示。

這一詐騙手段逐漸為很多市民熟知,但依舊有很多老年人受騙。在今年7月份,家住長沙市雨花區的陳女士就被這一方法詐騙了80餘萬元。

陳女士今年65歲,獨自一人居住在家。7月3日中午,她接到一個自稱是長沙市社保局的電話稱,需要核對她的個人身份信息,並報出其身份證號等信息,問其是否正確,之後又稱她的身份信息可能在上海被盜用,如果屬實建議其報警。

對方又提供了一個報警的電話,稱可以處理她的事情,她就打了對方提供給她的這個電話,接通後對方自稱是最高人民法院工作人員,稱陳女士涉嫌販毒,案情很嚴重,並且有200多萬贓款在其名下,問她是否屬實。她回復並沒有那麼回事,對方隨後發送一條連接到其手機上,陳女士打開看後,發現她的個人身份信息,涉嫌其販毒和接受贓款的情況。

「我看到之後就害怕了。」陳女士說,對方說她的案情很複雜,不能和其他人說,並且需要審查她銀行帳戶內的錢。對方要求她去附近郵儲銀行開設一個帳戶,並告知其帳戶和密碼,之後幾天又要求其開通支付令牌,並稱要驗證其銀行卡內的金額,陳女士隨後分10次將自己其他銀行卡內的80多萬元轉至其郵儲銀行卡內,每次轉帳時都將驗證碼告訴了對方。

「轉完款後他們就要我在家裡等消息,但之後一直沒有消息。」陳女士說,之後她到郵儲銀行查詢餘額情況,發現卡內金額已經全部被轉走,才意識到被騙。8月初,隨後陳女士向警方報案。

在2018年11月底,長沙86歲的退休教授彭某某也遭遇一起冒充公檢法的電話詐騙。在1個多小時的「洗腦」後,他主動將6張銀行卡的帳號和密碼都提供給了詐騙分子。幸運的是,這一詐騙被長沙市反電詐中心提前預警,中心在2個小時內完成研判、緊急出警和上門勸阻,最終6張銀行卡裡共計50餘萬元的資金未打到詐騙分子的帳戶。

長沙市反電詐中心民警介紹,此類冒充「公檢法」的詐騙手法已經橫行多年,也有一些升級,比如身穿警察制服,在市民不相信時通過視頻通話來冒充警察,要求在公安局門口見面後又以理由將受害人支開。

長沙警方多次打擊此類案件,反電詐中心也經常接到預警和勸阻被詐騙的市民,很多市民也熟知這一詐騙手法,但一些獨居老人也成為重點詐騙對象。

警方追蹤詐騙電話來源,發現竟是電信設備自動運行

這些冒充「公檢法」的號碼究竟是何人所撥打的呢?

民警介紹,長期以來,許多詐騙分子利用一種VOIP的語音通話技術,「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是指將模擬信號數位化,以數位化的形式在IP網絡上做實時傳遞,通俗地講,就是網絡電話,這些軟體通過修改IP數據包的主叫信息實現主叫號碼的篡改,可以將主叫號碼改成任意公檢法機構的號碼。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曾介紹,近兩年,由於國內的高壓嚴打,違法分子紛紛轉移到國外,大量的改號電話幾乎全部來自境外。

針對境外改號電話,工信部也表示,工信部已建立虛假「+86」境外改號電話攔截系統以及高風險號碼比對庫,對境外改號電話進行攔截。另外,還進一步優化完善境外改號電話防範攔截系統,完善境外來源電話提醒技術體系,加強對仿冒公檢法等高風險號碼的重點監測和攔截。

而長沙警方近日偵破的一起網絡詐騙案件中,詐騙分子則使用了一種VIOP的升級版。

2019年4月以來,公安部陸續下發30多起冒充公檢法詐騙的電信詐騙案件線索,長沙反電詐中心迅速指導相關分縣市公安局進行落地核查。

據瀏陽市公安局刑偵大隊反電詐中隊指導員黎歐陽介紹,在接到相關任務後,民警立即對疑似從轄區撥出的詐騙電話信號進行追蹤,發現這些信號集中在瀏陽城區的一棟民宅內。

今年4月份,瀏陽警方鎖定了這些信號發出的具體房間號。黎歐陽說,最開始警方判斷這個窩點至少有數十名嫌疑人在內從事犯罪活動,調集警力後展開收網行動,在破門而入後,卻發現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出租房,只是在臥室內有數臺插了大量手機SIM卡的設備在運行。

在5月份,瀏陽警方再次查獲這樣的一個窩點。在兩次行動中,警方都在房間內發現了同樣的設備,經過辨識,這些設備都是一種名為GOIP的電信設備。

據介紹,這種GOIP設備在將SIM卡插入網關後,同時對接網關到軟交換伺服器,即可實現在任何地方通過網際網路,IP話機、軟電話、群呼中心等,呼出(或接聽)網關所在地的移動通訊設備和固話設備等。

警方在行動中還在房間內抓獲3名吸毒人員,據他們交代,他們是受人所託,以每月200元的佣金負責照看這些設備,同時也可以住在這些房間內。

經警方核實,投放這些設備的人員來自臺灣,在去年,相關人員來到瀏陽後,租下了房間,並將這些設備投放。

遠程操控本地設備實現「人機分離」,警方抓獲12名嫌疑人

長沙縣警方在核查轉交線索後,經過研判,直接抓獲了一名負責維護設備的犯罪嫌疑人盧某豪。

經查,24歲的盧某豪於2017年在泰國曼谷一詐騙窩點參與實施冒充公檢法詐騙犯罪時認識了組織實施詐騙犯罪的臺灣上線,後離開窩點後仍與臺灣上線有聯繫。

2019年4月,盧某豪集結鄧某等人租房準備實施犯罪,盧某豪以他人名義先後在長沙多地租賃高層住宅,並在長沙縣、嶽麓區、雨花區多次更換作案窩點,以圖逃避公安機關清查和打擊。

盧某豪等人由臺灣上線提供資金和設備,並按照其指示操作GOIP設備協助實施詐騙犯罪。盧某豪等人通過蘋果手機的FaceTime與臺灣上線嫌疑人進行聯繫,接收臺灣上線指令,按其要求操作、維護、轉移GOIP設備等,並將臺灣上線嫌疑人批量購買的電話卡等物品中轉郵寄到臺灣。同時,已查明盧某豪還因涉嫌冒充公檢法詐騙犯罪,被浙江金華、廣東珠海公安機關上網追逃。

在整個行動中,長沙各分縣市公安局陸續開展收網行動,先後打掉GOIP設備窩點6個,抓獲涉案嫌疑人12名,查獲GOIP設備12臺、卡池設備20餘臺、作案筆記本電腦7臺以及大量用於撥號的電話卡、涉案銀行卡和身份證。

8月22日,長沙市反電詐中心民警向瀟湘晨報記者展示了被查獲的GOIP設備。「這些是瀏陽市公安局查獲的幾臺GOIP設備。」反電詐中心民警劉偉健稱,設備共有32條線路,每條線路配備4個手機SIM卡卡槽,即一臺GOIP設備可同時支持128個手機號通話,並且還支持群發簡訊、遠程控制、機卡分離、遠程控制等功能。

劉偉健說,GOIP作為是網絡通信的一種硬體設備,支持手機卡接入,能將傳統電話信號轉化為網絡信號。近年來,為了逃避偵查打擊,犯罪嫌疑人將作案手段升級,在原有VOIP改號軟體的基礎上增加了GOIP設備環節,形成一道「物理隔絕」。

嫌疑人在布置好GOIP窩點後即可離開,通過遠程攝像頭觀察窩點情況,同時GOIP設備可以支持遠程傳輸手機SIM卡數據,嫌疑人通過網絡將SIM卡撥號數據傳輸至GOIP設備窩點,再由GOIP設備與所在地通信基站連接將電話撥出,實現了設備與SIM卡的分離,起到隱藏身份、逃避打擊目的目的。

「科技的發展也給詐騙分子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此類案件的偵破也證明公安機關有能力對其進行持續打擊。」長沙警方相關人士表示。

同時,警方也同時提醒,冒充「公檢法」機關詐騙騙局實際漏洞百出,第一,這些機關從來不會用電話調查所謂「重大刑事案件」,更加不會在電話中要求進行資金操作。

不管詐騙分子的手段如何升級,市民防範電信詐騙要做到「四不」,不輕信陌生號碼來電,不點擊來源不明的連結,不透露銀行卡等私人信息,不向陌生帳號轉帳等。

瀟湘晨報記者 曹偉 通訊員 劉彬 瞿安

相關焦點

  • 出租銀行卡給詐騙分子,長沙警方抓獲涉案人員104人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鄒麟 攝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聶映榮 通訊員 翟安 電話卡、銀行卡是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必備工具,「兩卡」泛濫是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持續高發的重要根源。有犯罪團夥專門在全國各地找「法人」,讓其用自己身份證辦理銀行卡、手機卡等「四件套」,該團夥租賃「四件套」後,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提供支付結算服務。
  • 近10萬人從事電話詐騙 臺媒直呼「臺灣之恥」
    2014年,大陸人因電話詐騙損失了107億元人民幣,其中80%贓款在臺灣被提取。全國人大代表陳偉才近日在兩會上,援引公安部數據做出上述表示。對此,有臺灣媒體直呼電話詐騙已成了「臺灣之恥」。然而,大陸多發的電話詐騙案件,不少由臺灣犯罪分子所為,是公認的現實。 帶著廣東口音的「猜猜我是誰」、海南儋州的「機票改籤」等詐騙電話,許許多多人都接到過。陳偉才說,這一類是以大陸犯罪分子為主的地域性詐騙團夥所為,涉案金額少,易破案,易追贓。
  • 揭秘「臺灣式電信詐騙」:冒充公檢法 窩點3個月轉移
    揭秘「臺灣式電信詐騙」:冒充公檢法 窩點3個月轉移
  • 案例分析臺灣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揭秘詐騙黑幕
    所謂「一線」「二線」和「三線」,簡某進一步介紹:「一線」大約10來人,在一層客廳接聽「客戶」(受害人)電話。「用的都是座機,大概有十幾部電話,每人一部;另外,還有一個專門操作電腦的人。」「二線」的人都在二層,也有10來人,分別在四五間房裡,每個房間有兩部座機。
  • 往大陸打詐騙電話,10個臺灣人在日本被抓了
    來自臺灣的犯罪嫌疑人向警方承認來日本的目的就是為了往中國大陸打詐騙電話(圖片截取NHK視頻)據日本廣播協會(NHK)4月16日報導,上個月從日本成田機場入境的10名臺灣男女(年齡從10~40歲不等)因謊報入境居住地等涉嫌違反《入境管理法》被警方逮捕。
  • 賣電話卡給詐騙分子獲利近40萬14名「卡販子」在長沙栽了
    近日,長沙警方搗毀了一個販賣電話卡的犯罪團夥,抓獲劉某等犯罪嫌疑人14名,查獲手機卡235張。 據了解,今年5月以來,該團夥已販賣電話卡4000餘張,非法獲利近40萬元,目前已查證涉及電信詐騙案件30餘起。
  • 大陸居民因電話詐騙損失107億 80%在臺灣提取
    對此,有臺灣媒體直呼電話詐騙已成了「臺灣之恥」。  防不勝防:改號軟體+狼群戰術  在公安部有20年工作履歷的陳偉才還說,臺灣警方告訴他,「臺灣有近10萬人,以面向大陸實施電話詐騙為生」。但臺灣「警政署」上周對此回應,這一數據「純屬臆測」。  既然「純屬臆測」,確切數字是多少?顯然,對處於地下狀態的詐騙犯很難有準確的統計,因而相關單位無法給出準確數據。
  • 電詐團夥用GOIP設備隱藏身份逃避打擊,被長沙警方搗毀
    據反電詐中心工作人員介紹,GOIP是網絡通信的一種硬體設備,支持手機卡接入,能將傳統電話信號轉化為網絡信號。上述工作人員介紹,4月以來,公安部陸續下發30多起冒充公檢法詐騙的電信詐騙案件線索,經當地落地核查,查實了分布在長沙市天心區、嶽麓區、雨花區、長沙縣及瀏陽市多個利用GOIP開展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窩點,並查到數名犯罪嫌疑人的真實身份與落腳點。
  • 【神秘X區】深度揭秘詐騙基地之X「當教練的臺灣」
    「金光黨」便是臺灣詐騙集團的前身,也被臺灣人稱為Local騙術。想不到的是,這種騙術至今依然活躍在全國各地的街頭巷尾,俗稱「丟包詐騙」。這個比例在全世界都世界都應該是絕無僅有的,因此,臺灣被稱為「詐騙之島」應該是實至名歸了。
  • 給境外詐騙電話「披馬甲」,恩施兩騙子被刑拘
    楚天都市報9月4日訊(記者陳俊 通訊員謝露)兩男子在私家車和自家房屋內架設備,為境外詐騙團夥遠程提供手機號碼轉換服務,充當騙子「幫兇」,每月非法獲利過萬元。恩施警方4日通報,恩施州反電詐中心聯合建始警方成功破獲一起利用「Goip」」絡漫寶「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案,刑拘兩人。
  • 臺北傳真:電話詐騙成「臺灣之恥」
    對此,有臺灣媒體直呼電話詐騙已成了「臺灣之恥」。 防不勝防:改號軟體+狼群戰術 在公安部有20年工作履歷的陳偉才還說,臺灣警方告訴他,「臺灣有近10萬人,以面向大陸實施電話詐騙為生」。但臺灣「警政署」上周對此回應,這一數據「純屬臆測」。 既然「純屬臆測」,確切數字是多少?
  • 電話詐騙成「臺灣之恥」(臺北傳真)
    原標題:電話詐騙成「臺灣之恥」(臺北傳真) 對此,有臺灣媒體直呼電話詐騙已成了「臺灣之恥」。   防不勝防:改號軟體+狼群戰術   在公安部有20年工作履歷的陳偉才還說,臺灣警方告訴他,「臺灣有近10萬人,以面向大陸實施電話詐騙為生」。但臺灣「警政署」上周對此回應,這一數據「純屬臆測」。   既然「純屬臆測」,確切數字是多少?
  • 10個臺灣人為了往大陸打詐騙電話跑去日本,結果被抓了...
    經警方調查得知,其中部分人已經供述:來日本是為了方便向中國大陸打詐騙電話。 被捕的臺灣人此前買下了位於山梨縣甲府市和千葉縣東金市的兩棟空置住宅,將其作為進行犯罪活動的據點,專門針對大陸人打詐騙電話騙取錢財。通過屋內搜查,警方還找到了用中文寫的詐騙說明手冊、聯繫人名單以及電話號碼。
  • 肇慶大旺警方揭秘利用「GOIP」設備實施詐騙的騙術
    央廣網肇慶11月20日消息(記者陳越 通訊員陳文健、李凱)當今網絡技術日新月異,不法之徒也在「與時俱進」,不斷使用新技術、新應用來逃避警方打擊,於是催生了利用「GOIP」設備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的騙術。近日,肇慶大旺警方開展淨網2020專項工作,經過持續作戰、循線追蹤,成功打掉2個架設GOIP設備流竄多地作案的詐騙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8名,繳獲GOIP設備5臺及其他作案工具一批。
  • 臺灣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揭秘詐騙黑幕
    ——臺灣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揭秘詐騙黑幕新華社記者近日,肯亞將77名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遣返中國大陸,其中大陸犯罪嫌疑人32名、臺灣犯罪嫌疑人45名。這是我國首次從非洲大規模押回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犯罪窩點為何設在遙遠的非洲?犯罪嫌疑人如何對中國大陸群眾「隔空」實施電信詐騙?人數眾多的詐騙團夥內部如何分工配合?
  • 架設類似設備或從事下列行為,你可能淪為詐騙分子的幫兇
    GOIP、絡漫寶等設備是網絡通信的一種硬體設備,近年來常被詐騙分子用作「幫手」。詐騙分子可利用它進行虛擬撥號,同時撥打數十個電話至不同受害人的手機,也可以利用它為境外中轉電話提供信號,以此來隱藏身份、逃避打擊。近日,長沙公安精準出擊,嚴厲打擊利用該類設備幫助信息網絡犯罪的活動,搗毀犯罪窩點6個,刑拘犯罪嫌疑人23名。
  • 幫電信詐騙團夥提供通訊服務,進賢警方抓獲2名犯罪嫌疑人
    利用GOIP充當電信詐騙團夥的「幫兇」,這下栽了近年來,我國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工作力度不斷加強,很多詐騙團夥開始向境外轉移。為了逃避打擊、繼續從事違法犯罪活動,詐騙團夥盯上了「GOIP設備」這個黑科技,使之逐漸成為犯罪分子實施詐騙的重要通信工具。
  • 一周看臺:詐騙也成「臺灣之光」?
    大陸公安部門統計顯示,每年約有100億元人民幣的電信詐騙犯罪贓款被騙子從大陸卷到臺灣,大陸公安機關雖採取各種措施追贓,但至今僅從臺灣追繳回20.7萬元人民幣。而在島內,電信詐騙曾被列為「十大民憤」之首,有媒體報導稱,除了剛出生的嬰兒,幾乎沒有一個人沒接到過詐騙電話,臺灣網友間流傳著這麼一首歌:「騙子騙子滿天下,愈騙愈開花,刑法教化他都不怕,他是我『臺灣之花』。」
  • 小學文憑臺灣人玩起網絡詐騙 專找家庭主婦幫刷信譽
    臺灣人在廈門騙臺灣老鄉,只有小學文憑的嫌疑人也玩起網絡詐騙,專找家庭主婦下手……快來看看,新型的電信網絡詐騙都是什麼樣!  年關將至,詐騙團夥較平時更為活躍。  ▲紙張上列印著一些臺灣居民的姓名、電話和住址信息  案例1「猜猜我是誰」專騙臺灣老鄉  「你這個人怎麼沒信用!」
  • 【全民反詐】利用GOIP為網絡詐騙分子提供服務,2人被抓
    近期,河源市公安局新型犯罪偵查支隊(以下簡稱:新偵支隊)在日常工作中發現我市有人架設GOIP設備為境外網絡詐騙分子提供服務。發現該線索後,新偵支隊立即開展綜合分析研判,在市公安局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依託「智慧新警務」平臺,辦案民警很快鎖定了非法架設的GOIP設備的具體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