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陝西省已進入秋冬季,正是麻疹、流行性出血熱、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傳染病的高發季節。省衛生計生委從即日起在大眾媒體開展系列秋冬季傳染病防控知識宣傳活動,提醒廣大群眾密切關注。
晚秋之後,氣溫逐漸下降,天氣寒冷,風大乾燥,人們戶外活動減少、室內活動增多,特別是學校、車站、醫院、公共運輸工具等環境,人群相對集中,一旦有傳染病患者出現,極易傳播擴散。成年人感染後可能會導致誤工、病休,而老人、兒童及免疫力低下者會引起較嚴重臨床症狀進而需要住院治療。而企事業單位、學校等機構會因為傳染病的流行而延誤工作進度和教學計劃。
因此,秋冬季加強傳染病的預防與宣傳,對老百姓做好養生保健、維護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根據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傳染病監測情況,就秋冬季節常見的幾個傳染病進行介紹。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一類以發熱、頭痛、肌痛、乏力、流涕、咳嗽、咳痰等以急性呼吸道症狀疾病的總稱。細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病源主要有鏈球菌、軍團菌、鼻祖桿菌、百日咳桿菌、白喉桿菌、結核桿菌和克雷伯菌等。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冠狀病毒、副流感病毒、腸道病毒和單純皰疹病毒等160餘種/型。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約佔急性呼吸道疾病的70%~80%。
還有一些病毒,雖然經過呼吸道傳播(也就是通俗講的「吸進去」的傳染病,通常由細菌或病毒直接通過空氣傳播,或通過灰塵中細菌或病毒的飛沫經呼吸道進入人體後發病),但它們在臨床表現上,除了呼吸道症狀外還有不同表現。比如,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風疹等。
陝西省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有麻疹、流行性出血熱、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汙染物品的接觸傳播。流感一般表現為急性起病、發熱(可達39-40℃),伴畏寒、寒戰、頭痛、肌肉、關節酸痛、極度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後不適、顏面潮紅,結膜輕度充血,也可有嘔吐、腹瀉等症狀。輕症流感常與普通感冒表現相似,但其發熱和全身症狀更明顯。重症病例可出現病毒性肺炎、繼發細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休克、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等肺外表現及多種併發症。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為甲(A)、乙(B)、丙(C)、丁(D)四型,甲型病毒經常發生抗原變異,傳染性大,傳播迅速,極易發生大範圍流行。我們熟知的2009年流感大流行由H1N1病毒引起的。
據估計,流感的季節性流行在全球每年導致5-10%的成人和20-30%的兒童罹患流感,導致300-500萬重症病例和25-50萬死亡。流感的住院和死亡主要發生在孕婦、嬰幼兒、老年人和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
根據陝西省的監測結果提示,陝西省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的3月份是流感流行的主要季節。流感高峰來臨時,門診發熱並伴隨有咳嗽或咽痛症狀的人群中,有超過25%患者感染流感病毒。
腺病毒肺炎
腺病毒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體,具有很強的傳染力,常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染,引起人類呼吸系統、胃腸道、泌尿系統、眼睛及肝等多個器官的感染。已知有腺病毒有55個血清型,其中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為腺病毒3、4、7、14、21、55型。
常見的臨床症狀有咽喉炎、呼吸系統感染、結膜炎、胃腸炎等疾病。其引起的呼吸道症狀在臨床上多表現為輕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少見重症病例。飲用受汙染的水也可引起腺病毒感染而導致胃腸炎。
近年來,因腺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暴發疫情在國內外時有報導,主要發生在幼兒園、社區和軍營等集體場合等生活在封閉環境內的人群。我國曾於2006年在北方學校中發生過由腺病毒55型引起的學生群體中的呼吸道暴發疫情。腺病毒導致呼吸道感染的潛伏期通常為4~12天,平均8天。主要傳播途徑為呼吸道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
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所致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可侵犯睪丸、卵巢、中樞神經系統,發生嚴重併發症。感染腮腺炎病毒後臨床表現多樣,病人在感染了腮腺炎病毒後14-25天才會出現流腮症狀,多數病人無前驅期症狀,少數病例在前驅期可出現倦怠、肌肉酸痛、結合膜炎、咽痛等症狀,發病後起病急發然、畏寒、頭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適,1—2天後單側或雙側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腫脹、疼痛,張口和咀嚼或進食酸性食物時疼痛加劇。腮腺腫大通常持續7~10天。腮腺炎併發症的發生隨年齡和性別的不同而不同。15歲以上人群發生併發症的機率明顯增加,男性高於女性。青春期感染腮腺炎病毒,有高達30%的男性繼發睪丸炎,有30%女性繼髮乳腺炎。另外,卵巢炎、腦膜腦炎、胰腺炎、病毒性耳聾也是流腮的併發症。
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流腮的早期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均為傳染源。病人在感染了腮腺炎病毒後14-25天才會出現流腮症狀,在腮腺出現腫大之前6天到腮腺腫大後9天具有高度傳染性。隱性感染者在流行期間佔有比較高的比例,也是重要的傳染源。流腮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但汙染唾液的衣服、食品、玩具等也可傳播。沒有接種過腮腺炎疫苗的人群對流腮普遍易感,在兒童和青少年中發病較高,患過流腮的人一般不會二次感染,在集體機構,如幼兒園、學校、軍隊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容易發生流腮暴發。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極強。典型的麻疹首先表現為發熱,體溫達39~40℃,可伴有流涕、噴嚏、咳嗽、流淚、畏光、眼結膜炎等症狀。在發熱2~5天後出現玫瑰色丘疹,自耳後、髮際、前額、面、頸部開始自上而下波及軀幹和四肢、手掌足底。皮疹出齊後,依出疹順序逐漸隱退,色變暗,有色素沉著及糠皮樣脫屑,2~3周消退。疹退同時體溫也下降到正常,病情自愈。麻疹常見的併發症有肺炎、喉炎、中耳炎、腦炎,其中以肺炎常見。併發症是引起嬰兒死亡的主要原因。
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麻疹病人是唯一傳染源,病毒可經飛沫或接觸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傳播,人群普遍易感,潛伏期一般為10~14天,出疹前4天到出疹後4天均有傳染性。在疫苗前時代,麻疹呈世界性分布,是危害兒童生命健康極其嚴重的傳染病之一,我國民間也素有「孩子出過疹和痘,才算解了閻王扣」的俗語,這裡的痘指天花,疹就是指麻疹。自從開展含麻疹類疫苗接種特別是納入計劃免疫之後,全球及我國麻疹發病大幅下降,但麻疹仍是威脅兒童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傳染源。根據世衛估算,全球每年約有2000萬人罹患麻疹,其中約14.6萬人因麻疹死亡。
流行性出血熱
還有一類陝西省特有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熱。每年10月開始,陝西省關中地區進入流行性出血熱的高發季節,陝西省關中地區也是全國HFRS的高發地區。HFRS是由鼠類攜帶漢坦病毒,並通過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洩物、分泌物或直接噬咬人等途徑,直接或間接傳染給人,導致人發病後以發熱、出血和腎臟損害為主要表現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該病發病急、症狀重、進展快、花費大、病死多。該病在常有野外工作或活動的農民、學生等群體中發病率高。目前,引起我國HFRS的漢坦病毒主要有兩種,即由野鼠攜帶的漢灘病毒型(Ⅰ型),以及由家鼠攜帶的漢城病毒型(Ⅱ型)。出血熱潛伏期一般為2~3周。典型臨床經過分為五期:發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復期。
1.發熱期
主要表現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細血管損害引起的症狀。起病急,有發熱(38℃~40℃)、三痛(頭痛、腰痛、眼眶痛)以及噁心、嘔吐、胸悶、腹痛、腹瀉、全身關節痛等症狀,皮膚黏膜三紅(臉、頸和上胸部發紅),眼結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現大小不等的出血點或淤斑,或呈條索狀、抓痕樣的出血點。
2.低血壓休克期
多在發熱4~6日,體溫開始下降時或退熱後不久,主要為失血漿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現。患者出現低血壓,重者發生休克。
3.少尿期
24小時尿量少於400ml,少尿期與低血壓期常無明顯界限。
4.多尿期
腎臟組織損害逐漸修復,但由於腎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復,以致尿量顯著增多。第8~12日多見,持續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極易造成脫水及電解質紊亂。
5、恢復期
隨著腎功能的逐漸恢復,尿量減至3000ml以下時,即進入恢復期。尿量、症狀逐漸恢復正常,復原需數月。
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1.宿主動物和傳染源
陝西省主要傳染源是黑線姬鼠。
2.傳播途徑
病毒能通過宿主動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傳播是人類感染的重要途徑。
3.人群易感性
一般認為人群普遍易感,隱性感染率較低,一般青壯年發病率高,病後有持久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