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父母共同居住,就能多分遺產嗎?

2020-12-11 也迪律所

【網友提問】

老吳有五個子女,老大與老吳生活在一起,另外四個子女長年在外工作。後老吳去世,老大稱自己多年來一直與老吳一起生活,對老吳的照顧與關心更多,理應多分遺產。

【律師解答】

我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條規定,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本條規定的僅僅是「可以多分」,而非「應當多分」,並不是法律的強制性規定。這是因為,現實生活中,子女與父母共同居住,不僅沒有盡到贍養義務,還需要靠父母供養,不能自食其力,反而像吸血鬼一樣,在家中啃老,老人在晚年也沒有享受到來自子女的贍養。若遇到類似情形,其他子女可以直接主張平分遺產,向法院提交的如下證據均可證明已盡到了相應的贍養義務,包括:定期給與父親生活費;定期與父親交流溝通、噓寒問暖;假期時回家探望;父親生病時請假陪伴身邊且提供醫藥費等。

【律師提示】

在法院審理此類案件時,對於是否盡到贍養義務,法官一般會從經濟上的支持、生活上照料、精神上和情感上的關心、安慰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考量。通常情況下,若老人居住的房屋為其所有,且老人的自身收入也足以覆蓋日常的全部支出時,不宜認定為與其共同居住的子女盡到了更多的贍養義務。

相關焦點

  • 法院:與父母同住不是多分遺產的「籌碼」
    央廣網北京11月17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生活中,一些多子女的家庭一旦發生遺產繼承糾紛,與父母同住的子女往往以「與父母同住盡的贍養義務多」為由要求多分遺產,對此,法律如何認定呢?北京一中院近期終審判決了一起遺產繼承糾紛案,給出了答案。
  • 這樣做,在繼承遺產時,真的可以多分多拿嗎?
    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 為了這後半句「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有人就為了能多分遺產,跟兄弟姐妹搶起了老父母,看著是兒女爭相孝順老人,但其實老人並沒有得到更好的照顧。
  • 嫁出去的女兒不能繼承父母的遺產嗎
    小時候,兩個姐姐雖有怨言,但也沒有多說什麼。慢慢地,不止是兒子和老楊夫婦,就連兩個女兒都覺得這樣的不公平待遇並沒什麼不妥。      漸漸三個孩子都已經長大,各自成家。儘管父母年邁,但心疼小明的心有增無減。正巧幾年前,家中的老房子拆遷,父母分到了兩套房子,一套用來出租,另一套則是老兩口自己居住。
  • 對父母盡更多贍養義務的子女,是否可多分遺產
    1999年,四女兒範某四與丈夫離婚,帶著小兒子小韓回娘家與父母同住。她的三個姐姐偶爾來探望父母。2003年,範老頭夫婦與四女兒範某四籤訂了贍養協議,約定老二由女兒範某四照顧直到去世。二老將現有的三間土牆房等財產贈與女兒範某四,但是協定兩位老人在世期間其他人不得對房屋進行處理。
  • 遺產繼承,繼承的遺產是否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2)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不是應該多分,不具有強制性。(3)有扶養能力和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該不分或少分,這是繼承法中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的重要體現。
  • 與老人同住照顧,可否要求多分遺產
    遺產繼承糾紛是民事糾紛中,重要的分支領域。一般遺產繼承有遺囑按照遺囑,沒有遺囑按照法定繼承,繼承人具有相等的繼承地位。但是實踐中經常出現某一子女與父母居住,認為自己盡到贍養義務較多,應當多分遺產。這種情況法院會如何處理呢。今天就結合這起案件來分析一下。
  • 繼承父母遺產起糾紛 同胞兄妹鬧上公堂
    父母相繼仙逝後,大哥阿烈收到法院送達的起訴狀。原來,是弟弟阿成和妹妹阿玲起訴,要求共同繼承父母生前留下的房子和存款。其中,阿成以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且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為由要求多分遺產。阿成和阿玲向法院訴稱,父母生前與阿成一家共同居住在房屋中,父母患病期間,全程由阿成夫妻兩人日夜照顧,妹妹阿玲還支付過母親高昂治療費。
  • 遺產分配比例,遺產繼承,父母遺產如何分配
    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 與父母同住必然多分遺產?頂著「贍養」來「啃老」可不行,法官解讀...
    大兒子崔成與小兒子崔浩將兩套樓房佔為己用,3個女兒要求分割父母遺產被拒後將兩兄弟訴至法院。崔成提出,自己多年來與父母一同居住,盡到主要贍養義務,應該多分遺產。3個女兒則認為,崔成雖與父母同住,卻沒有盡到贍養義務,父親生病時均是由女兒出資買藥治療,父親去世後母親也是由3個女兒輪流照顧。在外地工作的崔浩也提交了一份崔成書寫的收條,證明大哥曾向其索要過5萬元父母贍養費。
  • 父母遺產繼承的順序
    下面就讓律師為大家帶來的父母遺產繼承的順序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這裡的適當照顧是指分割遺產時,一般以該繼承人分得遺產能滿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即可。如果被繼承人遺留下的遺產特別多,繼承人平均分配遺產就可以足額保證有特殊苦難的繼承人的生活,就沒有必要加以照顧。
  • 做一年夫妻,就能要70萬遺產,划算嗎?
    甲、乙及甲的父母均居住在這套安置房裡。甲在2019年去世,夫妻關係存續一年多。雖然在法律上看,乙的確是有權繼承相應的遺產的,但她提出的時間恐怕不是一個合適的時候。據我所知,甲的父母也已經年邁,且需要金錢治病。
  • 嫁出去的女兒,是否擁有父母遺產繼承權?
    那麼在法律上,真的如「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一樣嗎?嫁出去的女兒就不能繼承父母的房產嗎?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案例回顧陳女士的父母於2018年先後去世,在成都青羊區留下了一套房屋,且其弟弟居住其內,而其父母在去世前也未留下遺囑和遺贈撫養協議。2019年3月,弟弟獨自將房屋出售並與籤訂購房合同。
  • 父母遺產繼承的順序
    下面就讓律師為大家帶來的父母遺產繼承的順序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一、父母遺產繼承的順序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兒媳或者女婿也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參加繼承)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九條繼承權男女平等。第十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 以案釋法 | 弟弟霸佔父母的房子和遺產,三個哥哥不幹了
    由於種種原因,越來越多的成年人被迫選擇做「啃老族」,住父母的房,吃父母的飯,甚至還伸手向父母要錢花。家住北京朝陽區的王大哥,就有這樣一個「啃老」的弟弟,不僅依靠父母的退休金生活,當父母去世後,還霸佔了父母的房子和遺產。
  • 父母去世,遺產竟然不是獨生子女全部繼承?
    ,那麼父母的遺產一定由獨生子女自動繼承嗎?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往往有一種固定認知,就是父母意外去世,獨生子女一定可以繼承全部財產,其實這是很多人的誤區,父母的遺產不一定由獨生子女全部繼承。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 出嫁的女兒,對父母的遺產,沒有繼承權?
    法律知識要點: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仍然非常普遍,在司法實務中,很多人認為女兒沒有父母遺產的繼承權,「養兒防老」只有兒子才有繼承權,真是這樣的嗎?這個法律條款明確的規定了,子女對父母的遺產享有平等的繼承權。也就是說對於父母的遺產,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也不論已婚或是未婚,在繼承父母的遺產時,女兒與兒子享有平等的權利。
  • 前妻兒子可以分遺產嗎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夫妻感情破裂後,可以協議離婚,協議不成的,可以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夫妻離婚要繼續撫養未成年子女,那麼前妻兒子可以分遺產嗎一、前妻兒子可以分遺產嗎(《繼承法》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在法定繼承的情況下,子女是屬於第一順序繼承人,所以子女可以繼承父母的遺產。如果是訂立了遺囑的,要依據遺囑才能確定兒子是否能繼承前妻的遺產。
  • 重陽||遺產繼承起糾紛 同胞兄妹上公堂
    原來,是弟弟阿成和妹妹阿玲起訴,要求共同繼承父母生前留下的房子和存款。其中,阿成以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且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為由要求多分遺產。現雙方均對遺產範圍無異議,故案件爭議焦點在於阿成是否應多分遺產。《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三條第三款規定,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
  • 未盡贍養義務子女能分遺產嗎
    未盡贍養義務子女能分遺產嗎市民黃先生致電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表示,他的父母有幾個子女,母親很早就過世,父親前不久過世。父親在世時,幾個子女都沒有直接贍養老人,而是由老人的大孫子、大孫媳照顧。老人名下有房產和存款,如今老人去世,照顧老人多年的孫子孫媳認為他們一直在照顧老人,應該獲得遺產,老人的幾個子女並未贍養老人,沒有資格分遺產。不僅如此,老人的幾個子女對於遺產如何分配,意見不統一,甚至因為爭遺產大打出手。黃先生問律師,子女未贍養父母,是否就不能分得遺產?像他家這種情況,該如何分配老人的遺產?
  • 獨生子女不能100%繼承父母遺產?最新法律解答來了
    看到標題,一定有很多小夥伴很疑惑,父母留下遺產,難道不是順理成章的由子女繼承嗎?如果是獨生子女的話,毫無置疑是遺產的唯一繼承人啊?其實並非這樣,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案例】小翔是獨生子女,爺爺奶奶在國外,他和父母一起在國內某城市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