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國家政策的放寬,研究生的隊伍日漸壯大。碩士學位論文的質量問題也開始引發公眾的關注。
1.選題問題選題盲目求「大」。很多研究生認為只有選題足夠「大」,才能從多方面入手。從而彰顯自身能力,突出其論文的學術性。恰恰相反的是,「大」選題造成「大」研究範圍,失去了針對性。
無論是在收集數據資料還是自身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針對某一方面深入研究,比泛泛的研究多個方面更有學術價值。一篇優秀的碩士論文,不是一味求「大」,而是以「小」見「大」。
2.盲目標新立異很多研究生將標新立異作為衡量學術創新性的指標,新的觀點和立場可以引發學者新的思考,但這個「新」並非是一些無人問津的冷門題目。乍一看確實與眾不同,進一步深入研究就會發現所謂的標新立異,只不過是多個領域的不合理拼湊。
如此以來,不僅無法體現學術的創新性,還讓兄弟們把路走窄了,難以服眾,也無法提現任何創新性。
3.過於平淡與上述兩種情況不同的是,第三種情況不求新不求異,不求大不求廣。題目有價值,但也沒什麼太大的價值。這類選題,缺乏開拓性,就在「舒適圈」裡乖乖待著,一步也不肯邁出。
此類學生擅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種避重就輕的解決題目問題,缺乏學術前沿性,更有甚者甚至忘了自己到底在研究什麼。如果實在想不出什麼新的角度觀點,即使是在前人研究的程度上將整體研究向前推進,這樣的研究都是有意義的。
選題的質量也跟導師、資料佔有程度等方面密切相關。其中導師可以說是影響選題的最大因素。導師的學術素質,自身的學術視野、格局也直接影響著學生選題。
導師把關的水平高低也與碩士學位論文的質量成正比。導師的建議可以很好的避免學生選題出現上述的3個問題。數據資料的豐富及時與研究生論文的質量、能力、視野成正比。如若不能實時掌握國內外有關研究的最新進展,那麼這部分很容易成為學生選題的一個重大盲區。
推薦閱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