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位科學家說過,假設南美大陸上的蝴蝶動了一下翅膀,北美的大西洋可能產生颶風,這個現象被稱呼為「蝴蝶效應」。
最近我們從網上看到了好幾起傷害事件,這幾起事情 都做了一些大概了解,無非都是家長裡短的情感糾紛或利益糾紛,如果真的要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還是因為個人職業發展或事業發展不順所導致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杭州那個二婚家庭,丈夫為了利益竟然分屍妻子,如果不是沒有錢,不能給孩子買房子,他也不會惦記著妻子的那點利益。
就拿瀋陽那個前夫傷人的事來說吧,但凡這個人工作順利或小有成就,自己的小日子有滋有味,他也不會一見前妻日子過得滋潤了就見不得別人好。
前天那個分屍密碼箱的事情,今天這個事情,也是糾紛,無非就是感情利益和物質利益。這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基本上都是利益點得不到釋放,人感覺前途無望,自身失去了生存的希望,一氣之下,乾脆來一個魚死網破,這樣的戾氣,既跟社會有一定關係,當然也跟自身修養有關係。
但在筆者看來,其根本還在於物質基礎薄弱,職業發展不夠,事業不順所導致的。如果一個人工作順利,事業有一定基礎,衣食有著落,小日子有滋有味,怎麼會捨得美好的未來。之所以放棄未來,是因為對美好失去了自信,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才絕望走向絕路。
目前,我們非常重視企業家精神,強調透過企業家的擔當,來拉動廣大群眾的就業,但現實裡企業生存又存在諸多挑戰,稍有不慎就陷入困難重重,因此在私營企業也好,國有企業也罷,每個人的生存危機感都很濃厚。
庚子年,新冠肺炎疫情年初迎面撲來,年末了又來第二波,著實讓經濟也好,群眾也罷,都似乎有些吃不消,這個百年之未有大變局,實實在在給我們只深刻印象。
目前很多企業都在艱難維持,我們目前的經濟還算不錯,但跟過去相比,差距很大,但就現在世界形勢來看,我們又算好的。可這裡面最大的問題就是外需不夠,生產力不能完全開啟,因此很多人收入減少,甚至產生失業。
這個時候企業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作為職場中打拼的我們,也要在這個時候高度注意,不要因為工作中的意見分歧或者利益點的不同,導致兩人之間產生隔閡或矛盾,最終產生衝突。
認為,現在在企業裡上班,首先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千萬不能尖酸刻薄,這樣的話矛盾最容易產生。
其次是不要固執,斤斤計較,尤其是在權錢上,該給人家給人家,不能給的,一定要說清楚講明白,不能剋扣更不能不給,否則就會給別人造成一種印象,你在欺負人家,那人家一旦情緒失控,後果不堪設想。
最後就是要調整心態,調整工作方式方法,變管理監督為服務協助,讓自己身邊的同事都感覺到你是在幫助他,協助他,而不是在為難他,更不是故意作踐他。
萬事皆有因,萬物皆有果,因果循環,不清楚這裡面的邏輯,就很容易讓自己陷入某種漩渦,最後導致自己欲罷不能,遭受意外打擊或傷害。
記得人大某教授說,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底層互害成為一種常態,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人人都付出一點愛,這個世界才能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