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美」的外延和內涵,藝術的形式不存在「腐朽」

2020-12-13 猛哥愛AK

有些藝術用形象的方法是把客觀世界某些感性現象「如實」地「摹擬」下來,成為他的藝術形式,這就是「具象美」,列如一些小說、戲劇、敘事詩的形式部分繪畫作品等,其中包含「嚴式美」,但沒有「抽象美」,但另有一些藝術形式卻是採用一種完全由人工製造出來的、類似語言文字的「符號」性質的藝術形象,如音樂中的「器樂」,基本上不是全部是不去「暮擬」客觀物象的。

又如建築、抒情舞蹈工藝美術中的幾何圖案、書法藝術、及抽象繪畫等也都是屬於「非擬」性的「抽象美」,因此,其中就沒有「具象美」的成分。對此,也許有的同志會提出異議,他們不同意說世上有不「摹擬」實物形象的藝術形式。他們會嚷嚷:「你否認「摹擬」,不就是否認藝術是現實的『反映』麼?」,「藝術難道不是來源於生活的嗎?」可見,我們對「摹擬」的概念還存在著許多理解上的分歧。

有些人至今仍把「摹擬」簡單地誤認作「反映」的同義詞,從而認為否認「摹擬」就是否認「反映」,也就是背離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哲學「反映論」。這些問題是不能不論辯清楚的。「反映」的概念,原本是一個高度抽象概括的哲學概念,也是一個具有極其深刻、豐富又複雜內涵的科學概念。如果我們不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哲學反映論教條化、庸俗化和狹隘化,對於「反映」這個哲學(美學)概念,決不能僅僅從它的詞義上去作簡單又膚淺的理解—以為反映」即「摹擬應用於藝術領域的「反映」概念,決不能庸俗地附會成只是象鏡子反應物象一樣的機械活動。

「藝術反映現實」的美學命題,包含著十分複雜和形態多樣的一類精神活動。從這個角度來看,「反映」絕不等同於「擬」所謂「擬」,充其量只是指「反映種形式罷了。因此所謂「抽象」的「非擬的性的藝術形象,最終說來也還是來源於現實,也是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形式的「反映」。但是,我們同時又必須防止另一種不正確的見解即把「反映」混同於「抽象」。例如有的同志認為:「藝術反映生活是有選擇的,選擇就是對生活的認識與抽象。」

這顯然又把「抽象」混同於「反映」和「藝術概括」了,從而把「抽象美」概念的具體涵義抽空了。這種觀點是很值得商榷的。此外,還出現過另一種說法,叫做:「一切藝術都是具象和抽象的結合」這也是不符合客觀實際事實的。「具象」和「抽象」相結合的特殊狀況,不是「一切」藝術普遍具有的共同特點,而只是一部分藝術形式獨有的特點。中國繪畫則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個事例。

上述種種,癥結都在於把「抽象」的概念同「藝術概括」相混淆了。吳冠中在《關於抽象美》中有許多極深刻的美學見解。雖然他的論證的邏輯性不夠嚴謹,但立論基本上是正確的。藝術中的「抽象美」現象,是不依人的主觀意願為變更的客觀存在。「抽象美」是存在了千萬年的歷史事實(詳後文,誰又能把它否認得掉呢據上所談,多年來一直成為禁區的「抽象派」繪畫的評價問題也就不難解決。

「抽象美」、「抽象藝術」、「抽象派」「抽象主義」,這些不同概念之間只是量的差異而沒有質的區別。肯定了「抽象」「抽象美」的藝術形式,也就是肯定了「抽象派」藝術至少其中的一部分有其存在的價值和合理性。過去有些同志簡單地認為凡「抽象」的藝術形式都是「腐朽」、「反動」的;相對地說,凡「具象」又皆為優秀的,這又是完全違反客觀實際的。音樂中的「無標題音樂」是最最徹底的「抽象」藝術,難道都是「反動腐朽」的嗎?

反過來說,有些部分「具象」的藝術作品的內容倒可能是腐朽的,例如一幅希特勒的肖像畫,如果以歌頌的態度為之,那末,畫得愈真實,藝術性愈高,也就愈反動。這種反動的作品,難道可以因為它們的形式的「具象」性而加以寬容嗎?我認為藝術作品的「腐朽」與否,只能指它們的內容而言,藝術的形式是不存在「腐朽」問題的。由此而言,不分青紅皂白把「抽象美」的形式一概否定,把「抽象」藝術全盤「打倒」,理論上是錯誤的,實踐上也是無益的。

相關焦點

  • 淺談美術的抽象美,「具象」概念不能混同於「形象」
    我們首先要弄清楚,「抽象美」這個名詞究竟能不能用來指稱一些藝術的形象性的東西,這也就是首先要對藝術領域中的「抽象美」概念進行「正名」,「名不正則言不順」,就難以深一步探討其中的真實內涵。「抽象」這個名詞和概念本與藝術無關,如果從心理學或邏輯學的範疇來說,它的一般涵義是相對於「形象」不僅指藝術形象,而言,是「無形象」的東西。
  • 臺灣詩人洛夫:詩和書法是最具體也最抽象的藝術形式
    臺灣詩人洛夫:詩和書法是最具體也最抽象的藝術形式 白楊 2016-11-24 09:13 來源:澎湃新聞
  • 黨的紀律建設的內涵和外延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把紀律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體布局,並寫入黨章,賦予了紀律建設新的內涵和外延。   紀律建設的內涵  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我們黨一貫加強紀律建設,探索形成了系統完備、配套銜接的紀律體系,豐富和發展了紀律建設的內涵。  一是制定和完善紀律。
  • 現當代藝術欣賞(未來主義、至上主義、抽象藝術)
    波丘尼聲稱:「我們將竭盡全力的和那些過時的、盲信的、被罪惡的博物館所鼓舞著的舊信仰做鬥爭。我們要反抗陳腐過時的傳統繪畫、雕塑和古董,反抗一切在時光流逝中骯髒和腐朽的事物。我們要有勇於反抗一切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年輕的、嶄新的,伴隨著對不公的甚至罪惡的舊生活的毀滅。」
  • 屬性、概念、定義、內涵、外延、劃分、判斷、假設、一次大整合!
    涉及哪些最基礎詞語呢:屬性、本質屬性、概念、定義、內涵、外延、劃分、判斷、假設、線性思維、推理、論證。先後順序性,意味著如果倒過來一下,可能學習就會碰到障礙。在沒搞懂屬性的情況下,去學習概念,就會碰到障礙。在沒搞懂外延的情況下,去學習劃分,就會碰到障礙。在不理解內涵的情況下,去學習定義,就會碰到障礙。
  • 趙文銀:用結構樹的邏輯形式描述權力的物理本質和物質存在屬性
    每個結點空間是一個完整、獨立的對象,根結點空間包含了所有下級子結點空間,所以任何一個下級結點都自動繼承了根結點空間的內涵。一切事物都是因為力的存在而創建的。如果沒有核力,就不會存在原子核,如果沒有權力,就不會存在社會。當然,創建人類社會、猴子社會和螞蟻社會的權力類型是不一樣的。
  • 繪畫藝術:形象的節律之一,對於抽象美的一些簡單意見!
    經典油畫大自然在人類藝術的出發與「抽象」的角度,把藝術形式分為「摹仿」和「表點,同時賜予兩條通途:一條是以物質材料去把握現」的。為一類;抽象的、主觀的、表現的歸為另一類。小說、散文、話劇、寫實的造型藝術等,一般是藝術現象並不是遵照這種分類法存在的。
  • 都說書法有美的一面,那美在哪?是形式美還是形象美?
    但是當書法只為審美而存在,作為書家,卻不知書之美是什麼,何以產生,以為書之美只在不知何據、不知何以構成的「純形式」,則只會毀了書法,而不會有成功的藝術創造。沒有一種不善勞動出現的姿態(如挖土、挑擔等),人會以為美;也沒有一種嫻熟的勞動姿態,人會不以為美。這美,絕不是勞動者在現實中發現了什麼美的勞動姿態,學取來反映在自己的勞動中,就產生了美的效果。實踐使人感識到把握了規律,能按規律勞動,才使勞動形象產生審美效果在書法中,更不是由於在點畫結構形式上反映了現實中什麼抽象的形式美,而僅僅是由於漢字體現了自然生命形體構成的規律。
  • 阿爾弗雷德·巴爾:立體派與抽象藝術
    半抽象與純抽象當用來形容藝術作品時,抽象一詞的歧義其實非常有用,因為它揭示了這個主題無法擺脫的模稜兩可和含混特性。也許牢記抽象的「動詞」含義和「名詞」含義將會幫助我們澄清這些問題。例如,馬列維奇的至上主義繪畫是由一個黑色和一個紅色正方形構成的。這幅畫對自然形式完全沒有任何的依賴。它的開端和它的最終形式都是純粹的抽象。
  • 兒童塗鴉算不算抽象藝術?
    在藝術史的體系中,抽象藝術主要指20世紀出現的一種廣泛的藝術思潮,不是像「印象派」「野獸派」那樣特指某一個具體的組織或派別。作為多元的西方藝術的一個方面,抽象藝術是與具象藝術相對而言的,指「不構成具體物象聯想的藝術」。雖然說抽象藝術出現於20世紀,但是早在19世紀下半葉,許多藝術流派在對藝術語言和形式的探索上就已經出現了抽象的傾向。
  • 數據分析之內涵外延的思路
    前面我們已經介紹了2種數據分析的思路,今天我們繼續介紹一種數據分析的思路——內涵外延,概念清晰。我們做數據分析時要特別注意概念的清晰化,避免產生多種理解概念的詳細解釋,不可以讓概念產生歧義,衍生出錯誤的認知。
  • MECE及邏輯樹是以屬性-內涵-概念-定義-外延-劃分為認知基礎!
    屬性、本質屬性,概念、內涵、定義、外延、劃分、MECE、邏輯樹,是一串下來的。屬性-內涵-概念-定義-外延-劃分作為MECE-邏輯樹的認知基礎,或者說MECE及邏輯樹是以屬性-內涵-概念-定義-外延-劃分為認知基礎!
  • 罪刑法定原則與違憲審查判斷規則的邏輯內涵同構性和外延種屬性研究
    基於此,既然我們得從憲法規範意義上去考查違憲問題,那麼,我們討論刑法規範意義上的罪刑法定原則與憲法規範意義上的違憲審查判斷規則的邏輯內涵和外延的關係,就有了立論的基礎。  一、罪刑法定原則與違憲審查判斷規則的邏輯內涵同構性  所謂罪刑法定原則,是相對於罪刑擅斷主義而言的為當今世界各國刑法普遍採用的基本原則。
  • 淺探歐洲油畫表現形式與藝術內涵的關係
    繪畫的表現形式和思想內涵兩者間關係獨立而又相互依存。文藝復興時代的畫家注重構思典型情節和塑造典型形象。現實主義要求藝術家揭示事物的本質。在現代派這裡傳統的畫面構成法則都被逐漸放棄,創造者的印象、感受成了主導。
  • 概念的外延探討!不斷增加內涵去探討其外延,而劃分就在其中!
    溫馨提醒:今天所探討的內涵與外延,是為將來應用MECE、框架、假設、假設樹作準備的,可以說搞不清楚內涵與外延,就很難整明白MECE、框架、假設樹。啥是外延呢?某個概念的對象範圍就是這個概念的外延。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 中華書法藝術的內涵美是什麼,都有哪些影響因素
    書法藝術的形式美和內涵美關於書法的形式美,一般就是指筆畫、結字、章法、墨法等形式因素,從古到今都有長篇巨著來剖析,我們就著重聊聊其內涵美及影響。而是可以通過我們反覆欣賞、深入了解和思考能夠把握的。比較起形式美來內容美在內涵上則更為深刻。一般來說,形式美悅人耳目,給人以感官上的快感;內容美卻使人賞心,它感人更深,作用時間也更長久。
  • 結合符號學,解釋外延和內涵的區別︱20北大滙豐深財真題解析07
    只需了解外延、內涵的意思,再進行對比即可。但隱藏的難點在於,符號學視域下,對外延和內涵,有些學者如巴特提出過自己的理解,而且影響深遠。也因此,符號學中的這兩個概念,跟邏輯學中的還有區別。答案正文 一、邏輯學意義上的內涵和外延 內涵和外延,原本是邏輯學中使用的概念。
  • 微黨務丨黨的紀律建設的內涵和外延
    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我們黨一貫加強紀律建設,探索形成了系統完備、配套銜接的紀律體系,豐富和發展了紀律建設的內涵。紀律本質上是行為規則,表現為一套完整的制度。紀律教育是增強黨員紀律意識,使紀律觀念入腦入心的必要途徑,主要包括黨規黨紀教育、案例教育兩種形式。前者是通過宣講、培訓等形式原原本本系統講授紀律規定,講清楚黨員的行為底線,不搞不教而誅。後者包括正面典型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突出以案明紀、以案釋紀,引導黨員以正面典型為標杆,學有榜樣、趕有目標;以反面典型為鏡鑑,知敬畏、守底線。
  • 美術教師招聘考試:美術知識點-抽象藝術
    1.抽象藝術的類型抽象藝術主要分為蒙德裡安的「冷抽象」和康定斯基的「熱抽象」兩種類型。蒙德裡安認為世界是客觀的、普遍的、永恆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存在,它普遍的美是世界的本質。為了把握世界普遍的美和本質,藝術只有簡化為最基本的形態,並從它們相互內在關係的探究中才能獲得,這種最基本形態就是單純的直線和純粹的色彩。
  • 美術作品的形式美
    作為視覺藝術、造型藝術或空間藝術的美術,總是通過一定的藝術形式如線條、色彩、空間、構圖和材質等形式要素及其組合關係構成的形式美作用於人的感觀,使人們透過藝術作品的形式認識其內容,獲得審美的感受。如果說美術創作過程是從內容到形式,那麼美術鑑賞則是一個逆向過程,即從形式到內容,前者的終點成為後者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