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區「青年地帶」駐校社工站有13條輔導專線,協助返學複課學生...

2020-12-15 信息時報

信息時報訊(記者 衛靜雯 通訊員 翁穎英 周玉朵)4月27日,廣州高三、初三年級的學生開始返校複課。復學複課後,海珠區「青年地帶」駐校社工作為應急處置小組中心理疏導組的成員,家長可以撥打海珠區「青年地帶」駐校社工站的13條輔導專線,駐校社工將以熱線電話、心理郵箱、個案服務的方式,協助返學複課學生解決家庭生活、學習教育、心理情感、社會融入等方面的心理輔導問題。

為畢業班學生提供複課前的心理輔導

據介紹,為降低長假期帶來的心理健康和學習狀態影響,海珠區「青年地帶」駐校社工在疫情期間通過電訪、家訪的形式了解682戶高三、初三年級青少年訴求,做好心理疏導,並在復學前開展了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調查。在發放的1448份問卷中,有66%的高中、初中畢業班學生希望社工在情緒、心理方面提供支持支援。

海珠區「青年地帶」駐校社工在複課前已結合駐校需求和特點設計了系列心理健康的個案輔導、心理班會為返校復學的畢業班學生提供複課前的心理輔導,製作面向學生、家長、教師的復學複課心理輔導指引手冊,協助其更快適應返校複課節奏。

製作減壓視頻 調節緊張的情緒

針對初三畢業班的學生,海珠區「青年地帶」駐校社工將重點開展「疫情下的中考心理支援」主題班會,幫助初三學生減緩疫情期間備考的壓力,做好情緒調節和備考規劃。

此外,「青年地帶」駐校社工站通過與亞洲動物基金合作,製作《為你加油,「汪來助力」》減壓視頻,「狗醫生」項目志願者們的狗狗通過展示日常放鬆方式,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通過伸展放鬆法、外在物質激勵法、內在積極暗示法等方式調節緊張的情緒,以更好的狀態迎接中高考。

13條輔導專線 協助返學複課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復學複課後,海珠區「青年地帶」駐校社工作為應急處置小組中心理疏導組的成員,重點協助駐校做好心理疏導工作:一方面普及疫情防控相關知識,傳播疫情防控正能量,調節學校師生及家長情緒;另一方面對如需隔離集中醫學觀察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引導學生不恐慌、不猜測、不傳謠,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投入學習。

據悉,有需要的學生、家長可以撥打海珠區「青年地帶」駐校社工站的13條輔導專線,駐校社工將以熱線電話、心理郵箱、個案服務的方式,協助返學複課學生解決家庭生活、學習教育、心理情感、社會融入等方面的心理輔導問題。

相關焦點

  • 海珠區「青年地帶」駐校社工站協助師生適應復學節奏
    大洋網訊 昨日,記者從海珠區團委獲悉,海珠區「青年地帶」13個駐校社工站20名社工已提前一周配合學校復學演練,並開展預防性和應對性的心理輔導工作,為學生的復學做好充足的準備。海珠區「青年地帶」駐校社工在複課前已結合駐校需求和特點設計了系列心理健康的個案輔導、心理班會為返校復學的畢業班學生提供複課前的心理輔導,製作面向學生、家長、教師的復學複課心理輔導指引手冊,協助其更快適應返校復學節奏。
  • 海珠| 開通13條輔導專線 定製26項目貼心服務
    信息時報訊(記者 衛靜雯 通訊員 翁穎英)為進一步關愛湖北返穗青少年,服務區內受疫情影響學生,海珠區團委、海珠區海珠區青年地帶社工站即日起全面啟動關愛湖北返穗青少年及停課在家青少年服務,開通13條輔導專線,開展26項目貼心服務,從心理疏導、社會融合、升學就業等方面降低疫情對湖北返穗青少年及停課在家青少年的影響,讓湖北籍返穗家庭儘快恢復正常居家生活和工作學習
  •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青年團員推動社工發展,為弱勢群體服務
    各位青年團員在社會工作的崗位上辛勤耕耘,以實際行動參與社會治理,承擔著各項政府事務,打造出「有困難,請找啟創社工」的品牌。八年來,本著創辦時的理念和使命,我們在不同的服務中均走出了一條「服務先行→經驗總結→檢討倡導」的服務可持續策略路徑,具體有: 1、從2008年2月的海珠區「青年地帶」的試點工作(三街兩校),到2012年8月起全海珠區鋪開「青年地帶」(六片區十二校);海珠區「青年地帶」自2007年10月成為團中央首批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試點及2009年成為民政部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以來,先後在「未成年人保護
  • 海珠區「青年地帶」鳳陽站|「疫」起行動,致敬最美環衛工!
    為響應3月5日雷鋒日向抗疫一線人員致敬的號召,在鳳陽街道團工委和環監所的支持下,海珠區「青年地帶」鳳陽站全體社工和志願者們用他們的方式向轄內辛苦而勤勞的環衛工人致敬。近日,海珠區「青年地帶」鳳陽站將一批愛心物資贈送鳳陽街道環衛工人家庭,以表達社工對環衛工人的關懷和支持,感謝他們在疫情期間一直堅守一線,默默守護這座城市!
  • 培英小學駐校社工服務第一季度總結報告
    駐校社工通過在校內設置「知心姐姐信箱」和心語室諮詢服務,通過書信往來和面談,為學生提供輔助性諮詢服務,解答學生心理困惑。本季度共收取學生信件29封,來訪心語室37人次,成功解決學生問題11例,受到學生好評。微信「微課堂」服務。建立家長微信學習群,並有專業社工和心理諮詢師解答家長疑難,指導家長學習家教經驗,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活動、生活習慣,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 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廣州青年在行動
    廣州南站的志願者們每天下來口罩全溼,臉部勒出道痕,手部皮膚爆裂,喉嚨疼痛……」通氣會現場,共青團廣州市番禺區委員會書記吳朗神情凝重,「為了確保安全,他們被安排在集中住宿點,連續2個月都沒有回過家,有的甚至連親人去世仍然堅守崗位……」海珠區為復學複課的學生開展心理疏導街道社區、肉菜市場、集中觀察酒店等重點區域,廣州志願者的身影無處不在。
  • 社會「大哥」欺凌學生 揭秘校園「黑色隱秘地帶」_新聞頻道_央視網...
    在廣東東莞有一位青年社工名叫心怡,她致力於中學生的心理輔導和校園欺凌的預防已經很多年,而她之所以走上這條路,也正是源於她年少時的一段特殊經歷。  走進學生中間,心怡的眼神開始發亮,與老師的身份不同,她是以社工的角色被派駐到學校和公益機構,工作內容是對青少年心理進行輔導。在與學生們共同面對的問題中,無法繞開的一個話題就是校園欺凌。
  • 駐校社工的「系統工程」
    ……一到大課間,順德容桂文華中學的社工站就會迎來三五成群的學生,有的找社工黎姑娘聊天,有的看書玩遊戲。對他們來說,這裡是學校的「減壓區」和「充電站」。    早在2010年,文華中學就在順德率先引入駐校社工服務。取得不錯成果後,順德區教育局在2014年為區屬4所學校購買駐校社工服務。從本學年起,順德區教育局再投入145萬元,覆蓋的學校增加至10所。
  • 「守護花蕾 童伴成長」駐校社工項目公示
    】通過社會工作者與學校及家庭的合作,為在學業、社交和情緒發展等方面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學校社會工作服務,協助他們解決學業困難、心理健康等問題;引導學生樹立積極人生觀,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學生身心靈全面健康發展。
  • 壹周順德:駐校社工,怎麼駐?做什麼?
    隨著教育理念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駐校社工漸漸成為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順德自2014年啟動駐校社工項目發展至今,現共有19所學校擁有駐校社工,並設立社工站,實現「一校一社工」。社工不僅緩解了學校的德育壓力,還為學校帶來不少社會資源。
  • 職校教育多元化發展,駐校社工有大功勞
    領袖】學幹團隊拓展活動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王文莉) 在順德梁銶琚職業技術學校紅崗校區,有這樣一個人,和她背後的團隊,用他們的專業和創意讓學校的教育體系更多元化發展。她的名字叫作叫鄭詠詩,她還有另一個身份是「駐校社工」。
  • 廣州啟創:駐校社工防患未然
    在廣州市海珠區,作為區政府、廣州市民政局、團廣州市委的社會購買服務項目,啟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全區12所中學和1所小學設立了駐校社工服務站,社工周玉朵平時接觸過各種各樣的孩子。「有青春期困擾的,有存在升學壓力的、存在人際交往問題的,還有存在校園欺凌行為的,等等」。
  • 【周四:社工故事】人生的修行
    在姐姐的口中知道了社工「助人自助」的理念後,在我的心中便埋下了這樣的一顆種子。為了能夠走上社工路,在高考分數高出社工專業一百多分的情況下,我選擇了我的初衷——報讀社工專業。三年的大學生涯之後我如願以償地走上了社工路,這條路也讓我越走越堅定。  從2014年04月成為海珠區青年地帶駐校社工到現在,不知不覺已一年多了。在這段時間裡,如果說社工是一份工作,在我看來則更像是一次修行,與青少年一起經歷、一起面對、一起成長。
  • 你聽說過駐校社工嗎?駐校社工幫助孩子們打開心扉,提高成績……
    作者:周雲騫,心理社工師,心理諮詢師,社會工作碩士研究生。帶你有用三年時間學習完心理學、社會學、社會工作專業本科到研究生的核心課程什麼是駐校社工?想必很多人並不知道。駐校社工,全稱是學校社會工作,指在幼兒園、小學、中學、職專、大學提供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簡稱駐校社工。駐校社工指專業社工長期進駐學校,根據學校常規教學時間周一至周五期間開展學校社會工作,以學生群體為主,協助學校開展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同時為有需求的其他群體提供專業社工服務。
  • 社工心聲 | 駐校服務中的二三事
    目前社工站在做青少年服務領域,其中很大一塊的服務就是服務轄區內的在校學生,服務在校學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駐校服務。做青少年服務領域的社工對於「駐校」服務肯定是不陌生的,目前社工站和學校開展的合作形式多數是以駐校的形式開展的。對於駐校的社工來說,在學校的服務中很重要的一門就是要和學生建立較好的服務關係。
  • 北京第一位駐校社工:為農民工子弟洗腳
    作為北京市第一位駐校社工,姜慧雨努力想讓這些農民工子弟健康快樂地成長。她也希望,「一校一社工」在我國內地能早日實現。  行知新公民學校的校長黃鶴告訴《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孩子們以前的性格不是這樣開朗,而是內向、膽怯,與人交流有障礙。他們今天的表現,歸功於駐校社工姜慧雨女士。  洗腳洗去過往的內心負累  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碩士研究生、已經取得香港註冊社工資格的姜慧雨,2007年7月正式成為行知新公民學校的駐校社工。
  • 青少年領域社工駐校服務,意義何在?
    社工駐校服務是學校工作的有益補充    學校作為青少年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也是青少年社工工作的重點場所。青少年時期有2/3的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青少年成長面臨更多的挑戰,而學校現有的教學模式未能關注到個體的需要。
  • 席小華:應在更多的學校推行駐校社工
    這個時候,社工的價值就很有必要了。」她說,之所以駐校社工可以形成制度,是源於學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當中存在需求。    席小華曾了解過,從2004年到2010年,香港學校開展的駐校社工服務的內容,名字叫做「成長的天空」,這讓她印象深刻。這個項目由香港中文大學提供理論支持,有一批專家在做理論內容的研究,由香港的突破機構對駐校社工進行系統地培訓。
  • 香港內地社工專家倡導推廣駐校社工制度
    新華網北京1月8日電(趙敏雅)駐校社工在學校與社會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因此加強青少年社會教育需要推廣駐校社工制度。這是在8日結束的新公民學校駐校社工及NGO研討會傳出的專家觀點。
  • 順德「駐校社工」模式成就德育新局面
    佛山日報訊 記者鄒婷婷 通訊員皮曉江攝影報導:在順德,通過社工進校園,連結社區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德育實踐平臺,並提供個案諮詢與輔導服務已成為常態。日前,由順德區中小學德育研究會主辦的「駐校服務·幸福順德」新時代順德區社工駐校階段性成果展舉行,順德區5個駐校機構的社工團隊、順德區19所社工駐校服務學校的師生和家長代表約500人共同見證社工服務成果。成果展現場,順德區教育局、順德區民政局、團區委相關領導及駐校機構代表、駐校服務學校就「駐校社工」項目展開研討,為助力駐校服務的發展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