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為Cortex M系列內核加入自定義指令集功能:為了應對RISC-V的挑戰

2020-12-11 超能網

近日,在ARM每年一度的官方活動TechCon上面,ARM宣布基於他們指令集的晶片出貨量已經突破了1500億枚,同時他們宣布了一個重大的新特性——為採用Armv8-M指令集的Cortex-M系列內核加入自定義指令集的功能。

圖片來自於AnandTech,下同

本身ARM在IoT領域中可以說是穩坐霸主地位的,但是隨著這幾年RISC-V等開源指令集的熱度逐漸提升,ARM可能感覺到了一絲被威脅到的不安全氣息,所以開始做出一些反制手段,比如前不久宣布的名為Flexible Access的新授權方式就允許晶片設計商「試用」ARM旗下的內核和指令集,而在TechCon 2019上面,他們又放出了一個重磅炸彈——Arm Custom Instructions。

Arm Custom Instructions,顧名思義,自定義指令集,它允許客戶在基於Armv8-M指令集的內核中加入對於客戶自定義指令集的解碼、處理支持。

該功能會隨著明年年初的Cortex-M33內核「上市」,同時未來所有基於ARMv8-M指令集的內核都將具備解碼、執行自定義指令集的能力,這項功能是免費的,所有客戶均可以使用。

本身Cortex-M系列內核和ARMv8-M指令集針對的市場就是低功耗的專用處理器領域,而自定義指令集功能的加入可以讓廠商更好地定製出他們想要的微處理器,在特定使用場景中會有非常大的幫助——最簡單的具體表現就是功耗的降低、部分指令處理速度的加快。

而RISC-V這一開源指令集的特性就是可以讓廠商根據自己的需求對指令集進行自定義,是一種靈活性非常高的指令集,所以在IoT領域中,它有著非常好的前景,直接競爭對手就是ARM的M系列指令集以及內核。而很多ARM的客戶在使用ARM的同時也在觀望或參與RISC-V項目的開發,這使得ARM不得不推出一些應對手段來拉回客戶的注意力,自定義指令集這項功能就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讓步,足以說明ARM對於RISC-V的忌憚了。

相關焦點

  • ARM7、ARM9、ARM11、ARM-Cortex系列的關係
    ARM公司自2004年推出ARMv7內核架構時,摒棄了以往"ARM+數字"這種處理器命名方法(ARM11之前的處理器統稱經典處理器系列),重新啟用Cortex來命名,並將Cortex系列細分為三大類:  Cortex-M系列主要是用來取代經典處理器ARM7系列(比如基於
  • Arm技術文檔分享|Cortex-M 系列處理器Cortex-M3 DesignStart FPGA...
    Cortex-M3 DesignStart FPGA-Xilinx Edition相關文檔ARM Cortex-M 系列的 CPU 處理器內核(包括 ARM Cortex-M0、ARM Cortex-M1、ARM Cortex-M3 處理器)的 ARM 文檔集。
  • stm32屬於arm嗎_arm和stm32的區別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下STM32和ARM的定義。   STM32是基於ARM® Cortex® M 3處理器內核的 32位快閃記憶體微控制器,為MCU用戶開闢了一個全新的自由開發空間,並提供了各種易於上手的軟硬體輔助工具。
  • ARM指令學習筆記
    要學arm指令集,首先要了解什麼是arm。眾所周知arm是advancedRISCmachines。而risc又是什麼東西呢?即:reducedinstructionsetcomputer,精簡指令集計算機。是一種是一種執行較少類型計算機指令的微處理器,起源於80年代的MIPS主機。
  • ARM殺入自定義指令集,劍指RISC-V
    2020年上半年開始,Arm Custom Instructions初期將在Arm Cortex-M33 CPU上實施,並且不會對新的或既有授權廠商收取額外費用,同時讓SoC設計人員在沒有軟體碎片化風險下,得以針對特定嵌入式與IoT應用加入自己的指令。
  • 對於RISC-V的相關分析和介紹
    據網上資料顯示,RISC-V是一個典型三操作數,加載-存儲形式的 RISC 架構,擁有 3 個基本指令集和 6 個擴展指令集。其中基本整數指令集體系結構 ISA 能夠通過添加一個或者多個可選的指令集擴展來進行功能的增強。這種靈活性就能給開發者帶來了太多的選擇和玩法。
  • ...芯領袖」系列專訪:優矽科技嘗試對標Arm-Cortex A系列的RISC-V...
    PHqEETC-電子工程專輯然而,RISC-V總結了精簡指令集處理器過去近半世紀的技術積累, 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新型指令集架構,可以說是精簡指令集的集大成者;其次,它層次清晰,簡潔而靈巧,具有低功耗、模塊化和可拓展性等特點,架構工程師可以在遵循架構規則的基礎上添加適合自己產品的指令集,開發可以自定義指令的RISC-V處理器核心,可以用於客制化,定製化服務,
  • 兆易創新推出GD32V系列RISC-V內核32位通用MCU新品
    2019年8月22日,業界領先的半導體供應商兆易創新GigaDevice宣布,在行業內率先將開源指令集架構RISC-V引入通用微控制器領域,正式推出全球首個基於RISC-V內核的GD32V系列32位通用MCU產品---GD32VF103系列,提供從晶片到程序代碼庫、開發套件、設計方案等完整工具鏈支持並持續打造
  • 哪種ARM Cortex內核更適合我的應用:A系列、R系列、還是M系列?
    ARM Cortex內核系列提供非常廣泛的具有可擴展性的性能選項,設計人員有機會在多種選項中選擇最適合自身應用的內核,而非千篇一律的採用同一方案。
  • RISC-V基金會宣布徵集RISC-V臺灣地區研討會演講嘉賓
    現開始為本次臺灣地區研討會徵集演講提案和海報論文,徵集截止日期為2019年1月11日(周五)。請在此提交您的摘要。開放、廣闊、國際化的亞洲RISC-V生態系統將聚焦當前和未來的RISC-V項目及其實施,影響RISC-V指令集架構(ISA)的長期發展。
  • 如何選擇更適合你的ARM Cortex內核?
    早期的Cortex-A系列處理器(A5、A7、A8、A9、A12、A15和A17)基於 ARMv7-A架構。每種內核都共享相同的功能集,例如NEON媒體處理引擎、Trustzone安全擴展、單精度和雙精度浮點支持、以及對多種指令集 (ARM、Thumb-2、Thumb、Jazelle和DSP)的支持。
  • arm內核全解析_arm內核體系結構分類介紹
    全稱為Advanced RISC Machine。ARM處理器本身是32位設計,但也配備16位指令集,一般來講比等價32位代碼節省達35%,卻能保留32位系統的所有優勢。 ARM內核特點 ARM處理器為RISC晶片,其簡單的結構使ARM內核非常小,這使得器件的功耗也非常低。
  • ARM與RISC-V架構的區別
    採用Load/Store指令體系結構,處理器通過load、store指令存取內存中的數據,針對邏輯、算術等運算,CPU只處理寄存器中的數據。同時由於這個原因,包括ARM在內的很多RISC架構處理器都有很多寄存器來存放指令及數據。為了方便指令的解碼,雖然ARM處理器不是單周期指令,但是其絕大多數指令是定長的,加快了常用操作的速度。
  • 系統級晶片(SoC)的複雜設計選擇:RISC-V處理器內核
    而這一模式已經在賽昉科技垂直應用領域的晶片定製平臺上得以實現,充分發揮RISC-V指令集的特點,將已通過矽驗證的CPU內核、SoC架構、軟體算法、軟體棧、應用場景等多方位的全棧式優化,向最終用戶提供從定製晶片-軟體算法-應用框架的整體解決方案,從而構建成本、性能、能耗全方位的綜合競爭優勢。2.目前主流的SoC在選擇處理器內核IP時主要基於什麼標準?
  • Arm發布Armv8-M架構新功能:嵌入式CPU自定義指令
    [PConline 資訊]據外媒報導稱,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聖何塞市,Arm TechCon近日在發布會上發布了Armv8-M架構的新功能「自定義指令」。據介紹,這項活動是由執行長Simon Segars發起的,Arm自定義指令將在2020年上半年開始在Arm Cortex-M33 CPU中實施,而人們不用支付新的和現有的被許可任何額外費用,從而使SoC設計人員可以為特定的嵌入式和LOT應用添加他們自己的指令使應用沒有軟體碎片的風險。
  • RISC-V是中國集成電路領域彎道超車的機遇?
    CPU是信息產業的基礎,而指令集架構(ISA)則是處理器晶片的基礎。 說到自主可控,我們不得不提及中國RISC-V產業聯盟,中國RISC-V 產業聯盟致力於集聚和整合國內RISC-V創新力量,助推RISC-V產業生態的建設,提升中國企業在RISC-V 指令集創新、標準制定中的影響力;同時,加快RISC-V 的市場推廣和產業化應用,助力形成有效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共性技術協作開發機制、智慧財產權合作機制等長效機制,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 擁抱RISC-V的開發世界 兆易創新推GD32VF103系列RISC-V MCU
    2019年8月22日,北京 — 業界領先的半導體供應商兆易創新GigaDevice(股票代碼603986)宣布,在行業內率先將開源指令集架構RISC-V引入通用微控制器領域,正式推出全球首個基於RISC-V內核的GD32V系列32位通用MCU產品---GD32VF103系列,提供從晶片到程序代碼庫、開發套件、設計方案等完整工具鏈支持並持續打造RISC-V開發生態。
  • RISC-V內核數量飆升 嘉楠勘智K210率先應用落地
    所謂向前兼容,就是新版本需要支持舊版本的功能,每一次兼容,都意味著指令的冗餘與開發門檻的提升。ARM架構的開發文檔多達上千頁,光是通讀一遍就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與之相比,RISC-V沒有歷史包袱,從誕生起就具備一定的後發優勢,精簡的指令集意味著精簡的開發文檔,這也將吸引更多開發者的使用。RISC-V模塊化的特點也是x86與ARM架構所不具備的。
  • 賽普拉斯新增5款基於ARM Cortex-M 內核的微控制器系列產品
    作為嵌入式處理解決方案領域的領導者,賽普拉斯半導體公司今日宣布推出五款基於ARM® Cortex®-M為內核的微控制器產品,為其FM4 MCU系列新增3款高性能靈活MCU(S6E2C系列、S6E2G系列以及S6E2H系列),並且為FM0+產品線新增2款高能效MCU(S6E1B系列和S6E1C系列
  • Cortex系列ARM核心及體系結構介紹
    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ARM公司也在加緊研發他們最新的 ARM架構,Cortex系列就是這樣的產品。在Cortex之前,ARM核都是以ARM為前綴命名的,從ARM1一直到ARM11,之後就是 Cortex系列了。Cortex在英語中有大腦皮層的意思,而大腦皮層正是人腦最核心的部分,估計ARM公司如此命名正有此含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