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詠蒼耳
詩/道醫王宥先
蒼蒼卷耳本無薰,達竅疏風氣自芬。
偶賦國風思怨志,曾疑破虜伴將軍。
識別特徵
(菊科)
一年生草本,高30~90cm。全體密生白色短毛。葉互生,卵狀三角形或心形①,先端 尖,基部淺心形,邊緣有不規則鋸齒或3淺裂,貼伏短粗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頭狀花 序頂生或腋生,雄花序球狀,生於上部葉腋,小花管狀,5齒裂,雌花序卵狀,總苞片 2~3列,密生鉤刺。瘦果2,紡錘形,包在有刺的總苞內②。生長於荒地、山坡等乾燥向陽 處。分布於全國各地。
採收加工
帶總苞的成熟果實於秋季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曬乾。
藥用功效
果實入藥,中藥名為「蒼耳子」。莖葉及根亦可入藥。辛、苦,溫,有小毒。歸肺經, 散風除溼,通鼻竅。用於風寒頭痛,鼻淵流涕,風疹瘙癢,溼痺拘攣,麻風。
其它用途
相信有過鼻炎的人對蒼耳子(蒼耳的果實)很熟悉但
據《千金·食治》:"味苦辛,微寒澀,有小毒。"
建議有服用蒼耳子的人應該每次購買需要遵從醫囑,不該自行購買服用。
*文章僅做知識擴展,不作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