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海塘 一條真正的「海上長城」

2020-12-13 浙江在線

  蕭紹海塘 

  歷經風雨,紹興海塘依然屹立在江海邊。

  紹興海塘是蕭紹平原上的一道屏障,猶如一條巨龍橫臥在江海邊。歲月悠悠,這條「巨龍」見證了無數的風雨歲月。千百年來,紹興海塘一直是紹興這座古城的御潮屏障,是一條真正的「海上長城」。直到今天,它還發揮著應有的作用。

  紹興海塘演變史

  就是紹興人民的治水史

  紹興海塘始於春秋,後屢經增修,到明嘉靖年間蕭紹海塘全線貫通,清代多用石料加固。長長的海塘,蜿蜒在江海邊,成為紹興人民治水歷史的活教材。在孫端鎮鎮塘殿,記者看到,曹娥江邊,巨石築成的海塘雄偉壯觀,這些古老的石頭散發著歲月氣息,歷代加固的條石與古石頭融合成堤,見證了曾經驚濤拍岸的歲月。

  紹興水文化專家、《中國鑑湖》編輯部主任陳鵬兒告訴記者,紹興海塘創建有著它的原始水環境。當時的古越大地在海退以後,出現了濱海沼澤平原,沼澤平原上主要有曹娥江、浦陽江、若耶溪3條潮汐河流。那時的紹興,處在世界3大湧潮河流之一的錢塘江湧潮區,這就是紹興海塘形成的原始水環境。

  紹興海塘的發展和演變,是一部漫長的歷史。越國時期有史可記、有跡可考的主要有石塘、練塘、富中大塘3處海塘。石塘在航塢山附近,約寬89米、長487米,在海灣的山坳裡;練塘在曹娥江入海口;富中大塘在吼山壩頭山一帶,從壩口村壩頭山延伸到東郭一帶。富中大塘內的農田有6萬畝左右,是越國主要的糧食基地。

  陳鵬兒向記者介紹了紹興海塘的發展歷史。他說,東漢築鑑湖後,北部平原灌溉區出現了零星海塘,但沒有確切的史料記載。到了唐代,開始大規模修築海塘,出現了百餘裡的會稽海塘和40裡的山陰海塘,當時海塘都是土塘。宋代出現了大規模石砌海塘。山陰海塘有三分之一改建為石砌海塘。到了元代,首次出現樁基的重力石塘。上虞百瀝海塘是錢塘江兩岸海塘中最早出現的樁基重力石塘。明代三江閘建成後,連起了會稽、山陰海塘,封閉了山會海塘,這就是蕭紹海塘。明清海塘規模很大,西起蕭山麻溪壩,東至上虞蒿壩,包括西江塘、北海塘、後海塘、東江塘和蒿壩塘,全長117公裡,從此,紹興形成了內河河網水系,成為真正的魚米之鄉。新中國成立後,紹興治江圍塗,水環境發生很大變化。柯橋一帶圍墾面積14.3萬畝,上虞圍墾面積31.4萬畝,僅柯橋就修築海塘90公裡,上虞則更多。

  從最早出現的海塘算起,紹興海塘已有2500多年歷史,紹興海塘的演變,可以看作是紹興人民一部完整的治水史。

  保護好紹興海塘

  讓其成為歷史見證

  「胼胝深感昔人勞,百尺洪梁壓巨鰲」。錢塘江南岸海塘千百年來擋潮蓄淡,保證了紹興農業生產和發展,保障了生靈免遭洪潮吞噬。

  中國水利史研究會副會長邱志榮認為,浙東海塘可謂我國海塘工程史上的源頭之一,河姆渡考古已發現有簡易海塘遺存,在東漢《越絕書》中更有越國早期海塘記載。海塘是寧紹平原發展的首要水利工程,自古以來擋潮蓄淡、拓展疆域、護衛百萬生靈,保障生產經濟;海塘文化帶,潮起潮落,璀璨輝煌,無可替代。

  紹興海塘有著重要的物質文化價值和自然生態價值,海潮從曹娥江口到三界之地,浩浩潮水,是獨特的自然景觀。堤塘周邊名人輩出,先賢們在海塘邊寫下眾多哲學、文學名篇,形成了重要的海潮文化。邱志榮說,東漢王充長期生活在曹娥江邊,在潮起潮落中,觀察到了萬象變化,啟發了他對自然的認識,他在《論衡·書虛》篇提出「濤之起也,隨月盛衰,大小滿損不齊同」,第一次明確把潮汐成因和月球運動密切聯繫起來,寫下了充滿唯物主義思想的篇章。海潮壯觀,許多名人觀潮記潮。李白「揮手杭越間,樟亭望潮還」「笑讀曹娥碑,沉吟黃絹語」千古傳頌;明末清初散文家張岱創作的《白洋潮》,是文學史上一篇著名的小品文,文章記敘了作者在海塘觀潮的過程。偉大的文學巨匠魯迅,兒時就從外婆家到海塘觀潮,並在自己的作品中記下了看潮的經歷。

  邱志榮說,蕭紹海塘,不可複製,舉世聞名。現在的海塘,雖然功能作用相對小了,但文化遺存價值在不斷提升。像三江閘,就是中國水利史上的一座豐碑,也是浙東運河水利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有的海塘已被埋在地下,但仍有諸多塘體完整地屹立著。海塘既是物質文化遺產,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塘工程建築技術還在遺存中完整地保留著。紹興海塘塘址的選擇和日常管理也有其獨特價值,體現了先人的高超建築技術和治水能力。

  邱志榮認為,感恩前人,正視歷史是一種良知,保護好文化遺存是當下人的責任。蕭紹海塘是紹興的,也是中國和世界的,要以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理念,千方百計保護好紹興海塘文化帶,讓其成為紹興人民改造自然,與水和諧相處的重要歷史見證;要充分認識和挖掘海塘的歷史文化價值,開展地上和地下的海塘遺址的全面系統保護;要傳承、弘揚全民合力修海塘的偉大精神,建設好紹興美好家園;要結合杭州灣大花園建設,讓古老的紹興海塘成為文旅融合的典範。

  紹興海塘價值巨大

  是世界級文化遺產

  紹興海塘的歷史文化價值巨大,它御鹹蓄淡,以人力代天功,造福一方,為紹興城市不斷發展提供了保障。

  陳鵬兒說,中國水利史評價「紹蕭生聚茂盛,蔚為名郡者,實利賴之」。蕭紹海塘是近200萬人口的御潮屏障。紹興在世界湧潮區域,建設海塘的技術,在國內外同一時代處於領先水平。在2500年修築海塘歷史中,紹興成為治水典範,並形成了尊重科學、艱苦奮鬥、團結拼博、不折不撓的圍塗精神,成為紹興人文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紹興的蕭紹海塘、百瀝海塘比較完整,全長共99.2公裡,除去山體,海塘全長有85.5公裡。紹興海塘是中國水利文化的典型符號,是紹興的「海上長城」,具備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文物保護處馬峰燕博士這樣說。

  業內人士認為,紹興具有世界文化遺產價值的文物有不少,比如宋六陵、海塘、海上絲綢之路等,但單獨申遺有難度。比如宋六陵,我市在考古發掘基礎上,摸清宋六陵分布、規格等情況和健全保護機制措施後,可聯合河南鞏義北宋皇陵一起申遺。目前,中國歷代王朝如明十三陵、明孝陵是世界文化遺產,清東陵、西陵是世界文化遺產。宋朝是中國文化藝術登峰造極的時代,作為一個朝代歷史文化代表的宋六陵,其價值不可估量。海上絲綢之路有望申遺,紹興的越窯遺址,有望成為世界文化遺產點。此外,紹興古城、古橋、越國王陵、大禹陵等也都有可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而紹興海塘同樣具有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有關方面也曾打算將海潮和海塘申遺,當然,紹興海塘申遺,可能要聯合全省海塘,這樣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可以說,紹興海塘價值巨大,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級文化遺產。

相關焦點

  • 舟山普陀區全力推進海塘安瀾 打造城市「海上長城」
    浙江在線12月21日訊(通訊員 殷思丹)舟山普陀區聚焦實施海塘安瀾千億工程,以提高沿海地區防潮御潮能力、降低災害風險為出發點,協同推進海塘安全提標、生態提質、融合提升,全面實施海塘提升工程。
  • 浙江:修建千裏海塘保護一方平安 打造「安全+」全新空間
    今年,浙江省啟動海塘安瀾千億工程,以推進海塘安全提標、生態提質、融合提升,實現海塘岸帶「安全+」綜合功能,形成具有國際視野、中國氣派、浙江特色的沿海「生命線」「風景線」「幸福線」。  寧海:  聚焦「安全+」  再建「海上長城」  地處浙江省東部沿海的寧海縣,大陸海岸線長175.6公裡。
  • 「人民網」做好「安全+」文章 浙江築起東南沿海千裡生態海塘風景線
    七都街道村民們的生活之所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背後源於一條高標準環島海塘的建成。打造環島景觀帶生態海塘牽引鄉村振興溫州市鹿城區七都街道是一個由甌江潮水漲落作用,泥沙淤積而形成的島嶼,陸域面積12.7平方公裡。
  • 台州市領導檢查「海塘安瀾」千億工程建設
    【本站12月14日訊】近日,台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蔡永波率隊檢查「海塘安瀾」千億工程建設。台州市水利、市直機關工委、宣傳、公安等部門及台州灣新區、臨海市、三門縣負責人參加檢查。台州灣新區一線海塘是台州的「生命線」。
  • 這裡聚焦「安全+」 傾力打造安瀾海塘建設新格局
    受1997年「8.18」臺災後,該縣曾投資4.3億元,建成120公裡新標準海塘。   當時的海塘基本都建於軟土地基,且受限於施工工藝,經過20餘年的運行,許多海塘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沉降、裂縫、滲水等問題。
  •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蔡永波督查「海塘安瀾」千億工程建設
    12月9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蔡永波率隊督查「海塘安瀾」千億工程建設。市政府副秘書長蘇元蓬,市水利局局長李起福,市直機關工委、宣傳、公安、文廣旅體等部門及台州灣新區、臨海市、三門縣負責人參加。台州灣新區一線海塘是台州的「生命線」。
  • 中國首個海塘遺址博物館,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今日開館
    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位於江幹區九堡文體中心,以一段現存的明清海塘遺址為核心,全面展示古海塘的歷史變遷、文化內涵和價值。千百年來,杭人與錢塘江相爭共生,築起「水上長城」,護衛杭嘉湖平原、寧紹平原免受洪潮襲擾。
  • 小記者走進海塘遺址博物館 了解海塘沿革
    每日商報訊 上周六下午,商報小記者來到杭州市海塘遺址博物館,在講解員老師的帶領下,傾聽歷史上人們與海塘的故事,了解從古至今海塘的發展歷程。「塘築千年」,從土塘,到竹籠石塘,到柴塘,到石塘,到魚鱗大塘,海塘的修建經歷了歷朝歷代人們的心血和努力。
  • 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logo發布,簡單的線條裡充滿含義
    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即將於年底前開館,作為全國首個海塘遺址博物館,代表塘博形象氣質的館標,又是什麼樣的呢?之前,由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錢江晚報主辦的「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館標(LOGO)徵集」活動啟動,我們向全國「弄潮兒」發出了邀請,收到了500多幅投稿。經過大賽組委會評委的評選和人氣投票,一二三等獎和入圍獎出爐。
  • 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今天開館
    今天上午,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開館。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江勇出席開館儀式並宣布開館。戚哮虎、許明、繆承潮出席。千百年來,為抵禦大潮入侵,人們在河口兩岸修築錢塘江海塘,不僅留下規模宏偉、構築精巧的歷史遺蹟,更映襯著人與自然相偕而行、和諧互動的生動場景。歷時三年竣工的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位於江幹區九堡文體中心南樓,是江幹區首個國有博物館,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海塘遺址博物館。
  • 全國首個海塘遺址博物館來了,快去打卡
    千百年來,人們在錢塘江河口兩岸,築起不同類型、不同規格、不同結構的「水上長城」,護衛杭嘉湖平原、寧紹平原免受洪潮襲擾。錢塘江海塘,分為錢塘江海塘、浙東海塘和江南海塘三部分,現存明清以來修築的老海塘實長280千米。除海寧鹽官還處於潮湧一線,大部分退居二線或埋入地下。那麼,海塘究竟長什麼樣?
  • 登高望遠天下第一關,飽覽獨有的海上長城雄姿
    「長城萬裡跨龍頭,縱目憑欄更上樓,大風吹日雲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在每一個國人心中是一個多麼響亮的名字,它以蜿蜒萬裡和氣魄雄偉而享譽世界,多種耀眼的光環纏繞使她成為中國的象徵和驕傲。而說到長城,河北省是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堪稱歷代長城的「博物館」。
  • 寧波郊區有一座「海上長城」,離海邊只有幾百米,去玩的人卻不多
    由於歲月的不斷變遷,中國古代早期修建的那些長城早已殘缺不全,目前保存得最為完整的是明代的長城,它東起遼寧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途徑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十個省份,延綿數千公裡,蔚為壯觀!而除了這個萬裡長城之外,在我國的沿海城市浙江寧波,也有一段極具特色和魅力的海上長城!
  • 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今天開館!杭州為什麼要為海塘專門建一個博物館?
    今天,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開館。它位於江幹區九堡文體中心,裡頭保留了一段現存的明清海塘遺址,可以讓大家看看杭州古海塘的歷史變遷、文化內涵。它的開館意味著全國有了首個海塘遺址博物館。杭州為什麼要為了海塘,專門建一個遺址博物館?
  • 山海關老龍頭,萬裡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海上長城
    石城裡修有河北長城第一道關口南海口關,第一座敵臺靖滷臺,後來又在城垣上建起了一座高達10米的澄海樓。當時戚繼光是為防止蒙古騎兵趁退潮或冬季枯水季節從海邊潛入,動員土兵修建這座海上石城的。這座海上石城的基礎非常牢固。 歷經海水幾 百年的衝刷而不毀。
  • 你見過「海上長城」嗎?至今仍無人知曉!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這句話已經很熟悉了,大多數人都想體驗長城的雄偉壯觀,感受古人的智慧,以及中華文化的精髓。今天小編就帶你看看和別人眼裡不一樣的長城!其實在古代中國,除了陸地以外,海洋也面臨威脅,海上邊界防禦也非常重要。
  • 寧波這個村子藏著一座「海上長城」,人少景美,知道的人卻不多
    似乎每年的國慶長假,我國的各大景點都會被人潮佔滿,特別是長城、西湖等大景區,一到國慶往往看的都不是景色,而是人頭。其實在我國還有一些景點,因為知名度不高,遊客就沒有那麼火爆了。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個冷門的景點,風景很美,人也不多,那就是位於寧波的黃賢海上長城。
  • 文旅融合,海塘亮相!走進風雅頌揚力作——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
    作為風雅頌揚文化傳播集團(杭州)有限公司代表力作——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也受邀參加此次博覽會,以展示海塘遺址文創產品和精美非遺作品雙重維度的獨特姿態驚豔亮相,全面展現海塘文化的特色魅力。  丨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亮相文化和旅遊產品交易博覽會   那麼,為我們帶來這樣豐富多彩的文創產品和非遺作品的博物館,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  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是中國首個海塘遺址博物館。是全面展示杭州錢塘江海塘文化,集收藏、研究、體驗、教育為一體的遺址類專題博物館。
  • 整個萬裡長城中唯一的一座海上長城,老龍頭你知道嗎?
    明長城東起老龍頭,西至嘉峪關,全長12700公裡,至山海關處蜿蜒如一條巨龍入海,故長城之首稱為「老龍頭」,山海關則被譽為「天下第一關」,它與萬裡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被稱之為「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而名聞天下......
  • 曾經沿海最窮的縣,靠圍墾20多萬畝海塘,成浙江第一海產養殖大縣
    上世紀70年代,亭旁6個公社、47個生產大隊、3000多位農民趕赴蛇蟠,開啟了一部轟轟烈烈長達20餘年的圍墾奮鬥史,終於「一條扁擔兩頭彎,畚箕挑出金銀灘」。如今,20餘裡「海上長城」擋風拒浪,傲然如脊;1.58萬畝肥田沃土,已然成為富民的藍色產業、強村的綠色銀行;20多萬畝養殖海塘,也成就了三門縣「浙江第一海產養殖大縣」的美譽。